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汪山土库
来源:新民晚报 | 叶兆言  2022年01月19日08:22

过去一段日子,因为疫情,几次做核酸,又突然中断行程。昨天走出南昌火车站,终于相信这次不会再有问题。

前来迎接的东道主,正开车带我驶向新建。新建是地名,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当下的开发区,其实它被命名已一千多年。过去是南昌管辖的一个县,现在是其领导的一个区,两者融为了一体。新建做宣传,总要强调自己的千年历史,强调北宋时正式得名。它的面积不小,人口众多,区域内最著名,有享誉海内外的海昏侯墓,然后又有什么呢,当然还有许多,不过有一个肯定不会被忘记,这就是汪山土库。

汪山土库很有名,很容易让人望文生义,似懂非懂。它是一大片青砖瓦房,非常壮观。汪山是地名,房子的主人姓程,为什么不叫程家大宅,不叫程家大院,原因十分简单,老百姓都这么叫,叫多了,习惯成自然。当地人把青砖瓦房称为土屋,“屋”的发音与“库”一样,土屋便讹成了土库。

汪山土库历史并不太长,连头带尾,两百年。东西长337米,南北宽180米,占地108亩,有1443间房,通风采光天井有572个。庭堂深邃,巷道交错,说它宏大毫无疑问,保留完好国内罕见。“中国府第文化博物馆”的牌匾就挂在这,它是一个非常好的中国古代民居标本。

说老实话,见多了大宅和大院,汪山土库的大和豪气,并没让我太震惊。出过三个进士,也就那么回事。明清以来,进士太多,读书人有点出息的,数不胜数。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汪山土库传递出了中国文化曾经的追求,这就是走科举之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汪山土库主人的父亲,是一位农耕时代最普通的养鸭老人,他的两个儿子和一个侄子,考场得意中了进士,于是一门三督抚,五里六翰林,有了豪宅大院,被后人津津乐道,让游客参观学习。

科举成功的故事很励志,可以引人深思。在明清时期,读书人有读书人的规矩,未取得功名之前,不允许过问政事,所谓“一切军民利病,工农商贾皆可言之,惟生员不可进言”。于是读书人只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必须等到读书成功,科举成名,当了官,才有机会参与政治。

汪山土库的大房主人程矞采,与林则徐同榜进士,历史地位显然不能与林相比。他们同时走上政坛,兢兢业业,都当过封疆大吏,都属于有清一代有些抱负有些政绩的官员,政坛上得意和失意,面临的困境,几乎一模一样。程矞采是大清政府盛极而衰的见证人,他的一生,说混得好也行,说混不好也不算太错。当江苏巡抚,遇到大英帝国的军舰,丢了镇江。湖广总督任上,遇到了太平天国,一年内丢失湖南大部。咸丰皇帝因此很生气,以布置失当、闻警仓皇无措之罪,革去程的总督之职。

程矞采革职后,也没能立刻回家养老。事实上,汪山土库这片硕大的房子,这个醒目的豪宅,这个光宗耀祖的建筑群,他并没有享受过多少天。程矞采有了功名后,一直都是在外面做官。他死在回家的路上,汪山土库成为留给后代的一份遗产,在祖先的光荫下,程氏后人的读书风气不改,因为重视读书,文化底蕴深厚,人才辈出,短短的100年里,共出进士4名,举人11名,大小官员和名流100余名。

家风好或不好,对社会的影响巨大。近些年来,家风一词逐渐流行,正变得时髦。新建的汪山土库,不仅建筑上有独特地位,程氏读书致仕的家风,也相当应景和实用,仿佛打开的一本教科书,摆放在我们面前,影响着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