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艺门新思|《中国》:中华精神的创新呈现
来源:文学新批评(微信公众号) |  贺彩虹  2022年01月07日11:23

编者按:自综艺、人文纪录片、真人秀等电视节目形式诞生以来,长期居于百姓文化生活重要位置。近年来,在固有形式基础上更于情境、体验、叙事、画面等方面融入不少创新性表达,令电视观众耳目一新的同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多有兼具广度、深度、锐度的发现与开掘。

中国作家网 “艺门新思”栏目特编发一组新近的文艺评论文章,解读几档受到广大观众关注、尤其在青年观众中引起热烈反响的电视节目及剧集,由艺术呈现、时代审美、价值引领等层面深入探讨,带您读懂其中蕴含的文化密码。感谢首发平台 “文学新批评”授权发布。

历史人文纪录片《中国》(第一季)播出后引发广大观众深度关注和广泛讨论,该片在情境、叙事、画面等方面均有创新性表达,从一个个活生生的历史人物身上汲取独属于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力量,为我们展开了一幅气韵生动的壮美画卷。

情境引入,打造历史现场感

《中国》第一季由《春秋》《众声》《洪流》《一统》《天下》《视野》《南渡》《融合》《佛变》《关陇》《基业》《盛世》12集组成,每一集片头之前都有一个戏剧性的情境引入,几乎每一个情境,都以近乎穿越的方式进入历史中的某一个时间点,也许那时正有灼热的阳光,微微的风或潺潺的雨,也许那时正是正午、黄昏或迎着朝霞的黎明,那时的人或愤怒,或焦急,或踌躇,或茫然,或思绪万千……一个情境将本集中的核心人物一生中较为重要的人生片段裁剪出来,如第一集的孔子见老子,第五集的刘彻遭窦太后怒斥,第六集班超出使鄯善国时与匈奴使团狭路相逢面临生死抉择,第八集幼小的拓跋宏被选为皇位继承人的时刻及与母亲有关的回忆。这些重要情境的时空重现使尘封的遥远历史得以全方位地打开,拉近了与受众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受众对这些历史事件产生热切注目和重新审视的兴趣。

另一方面,该片大胆地采用了戏剧舞台上的假定性情境手法,将传统戏曲美学完美地运用于人文历史纪录片的拍摄。我国古典戏曲艺术最重要的美学特征是对生活的“虚拟”,是“写意”。本片创作团队没有沿用纪录片常用的资料挖掘、文物展现和专家访谈等方式,而是采用了“真实再现”的新范式。其再现并非是写实性的全景再现,而是舞台假定性的情境再现,用舞台布景的方式搭建出别有意味的历史空间。“一堵高墙,就是一座城池;一扇大门,就是一座宫殿;一面壁画,代表了敦煌盛况”。事件表现方面也并非完整的戏剧情节,而是表现历史人物在抽象空间中谈话、饮酒、品茶、抚琴、观舞、行礼、礼佛、沐浴、盥洗等日常情境,行止坐卧,一举一动,都具有传统戏曲中的程式化、虚拟化特征,将日常生活仪礼化、仪式化,看似与纪录片表达相矛盾的手法在这里却起到了神奇的效果,营造出拟真的现场感和写意的象征性。

以人带史,激荡鲜活生命力

纪录片《中国》立意高远,气势恢弘,有意表现中国思想制度文化发展变化的历史全貌,但中华文明悠悠几千年,伟大历史人物浩若繁星,如何在有限的篇幅里表现出宏大的历史感是一个比较难以处理的问题。本片主创颇具匠心地选取了各个时代的重要人物,围绕这些人物的思想成就历程描画勾勒出历史发展的主体脉络,使得本片既具有壮阔历史的宽广,又具有微观细节的铺陈,通过人物情感情绪的准确传达,激荡出鲜活的生命质感,创造出受众喜闻乐见的有温度、有活力的人文历史纪录片。

本片的片头一反常态,没有壮丽河山和文化遗迹等常见文化符号,而是在全黑的历史星空一般的背景中依次显现出孔丘、嬴政、刘彻、班超、司马睿、拓跋宏、萧衍、宇文泰、杨坚、阿倍仲麻吕等22位核心人物雕塑般的人像,他们的头像不是历史画像,而是由演员饰演的,但是片头并没有像电视剧那样出现演员的姓名,而只用朴拙的金色字体标识出历史人物的名字,让受众忘掉演员原本的气质面貌,对这些历史人物产生似真性和亲切感。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在这些历史人物身上得到生动活泼的呈现,历史不再是教科书上那些固化的字符,而成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孔子、孟轲、荀况等人身上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仁政礼制、家国天下的儒学精神,李耳、庄周身上上善若水,为而不争的道家情怀,商鞅、韩非、李斯等人身上所传达的赏罚分明、缘法而治的法家秩序……古代先哲用智慧、勇气和信念开创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而在本片中我们不仅能感知到这些文化精神,更能看到他们是在何时何地何种历史状况下创造了这些思想文化,又是如何在苦难波折的人生中坚韧奋进,九死无悔。除了这些先贤之外,本片还选取了开创和巩固统一格局的嬴政、刘彻、杨坚等古代帝王,细数他们在开疆拓土统一全国方面取得的成就,在国家治理和体制推进方面作出的努力。另外,还讲述了班超、拓跋宏、宇文泰等以敢为人先的开创意识打开视野,提升格局,促进多民族文化融合共生的传奇经历。

《中国》一片在表现这些人物时,并非完全客观地陈述其人其事,而是以恰到好处的视角转换进入人物内心,用饱含深情的语言解说表现他们当时的喜怒哀乐、烦恼忧愁、人生沧桑、命运起伏。使这些人物不再是高不可及的先贤大哲,而成为有血有肉有情有爱的普通“人”。为了深入人物情感的细部,该片还将人物置于复杂多样的人物关系之中展开讲述,如孔子与众弟子、韩非与李斯、刘彻与董仲舒、司马睿与王导、宇文泰与苏绰、杨坚与独孤伽罗等,通过师生关系、兄弟关系、君臣关系、夫妻关系等呈现人物的思想交锋及文化选择。

而在最后一集《盛世》中,选取的人物不再只是思想家和帝王士人,而是用三条线索三组身份迥异的人物去表现大唐盛世开放包容的气度。来自日本的留学生阿倍仲麻吕仰慕大唐文化,来唐学习后与普通学子一样参加中国的科举考试。敦煌女子李巧儿与丈夫翟生因婚后生活不和而提出离婚,双方“一别两宽、各生欢喜”。来自粟特的商人米福山和妻子维耶维斯打理着自家的生意,来自西域和南方的货品在这里应有尽有。最后一集的人物选得精准巧妙,从一个个细小的局部真实呈现出盛唐气象。

细节考究,挥洒华美中国风

《中国》最值得赞叹的是其唯美写意的艺术形式,与中国故事相吻合,主创运用中国美学表现中国文化,用独具中国气韵的山水草木、亭台楼阁等构造空灵画面,细节考究,处处用心,使全片弥散着浓浓的中国范式、中国气派和中国味道。

在《中国》片首,观众首先看到的是一个红木质地的宝箱,上面雕刻着精美吉祥的传统花纹,装饰着金灿灿的铜扣,中间金色的圆盘加上烫金描红的中国两个字,伴随着穿云裂石般的巨响,宝箱缓缓开启,一幕幕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每集结束时,宝箱再缓缓关闭。这个小小的设计别具匠心,可以让我们意识到在那个叫作“中国”的宝箱里,珍藏着无数的文化瑰宝,值得我们永远珍惜,代代传承。为了营造特殊的艺术效果,《中国》运用50格镜头升格拍摄,再以半速播放,人物的行为动作全部放慢,衣袂飘飘的人物从历史深处缓缓走来,一派雍容大气,仪态庄严典雅,全片节奏舒缓,不疾不徐,形成一种气韵悠长的古典文化氛围。

在画面构图上,《中国》除了上文提到的戏剧性置景之外,还将大量的镜头放到自然山水之中,让人与自然、自然与建筑置景等巧妙融合,用有尽之言、有象之画表达出象外之象、韵外之致。本片中有大漠黄沙驼铃声声,茫茫草原骏马奔驰,青山碧水帆影点点,苍翠山林鸟鸣宛转,不同的场景组合呈现出祖国从南到北由东及西幅员之辽阔山川之壮美。本片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充满灵性,秦时的明月,汉时的阳光,云卷云舒的天空,草长莺飞的大地,帘外潺潺的雨,枝头掠过的风,触目可及的皆是诗,皆入画。本片还将人工置景与自然风物相结合,充分利用门、窗、亭、台等设计,使人物置身于虚拟与真实的临界点上,令受众产生苍茫宏阔的历史厚重感。在本片的最后一集,采用了更加极致的画面风格,全白色的背景中,只立一架屏风,人物如同剪影画一般在这素雅的背景中欢聚、高歌、畅饮,身后是一首首光彩夺目的诗行,像是流动起来的中国画,极简,又极美。

总之,本片用极具中国气派的风格形式呈现出中华精神的思想脉络,气势恢弘,美轮美奂,令人叹为观止。当然,作为一部人文历史纪录片,本片还存在一些细微的瑕疵,如解说词过于绵密,虽然语言非常优美生动,但有时却又带了几分当下的流行语气,部分消解了历史的庄严感;又如有些戏剧化的故事情境使其带有某种戏说意味;而过于宏大的设计与跳跃性的史实剪裁使得各集之间跨度较大,连贯性不足。不过,综合来看,本片仍不失为一部极具美学品质的佳作,期待着主创团队更优秀的作品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