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探寻“文学之都”南京的前世今生 ——《南京百年文学史》新书首发式暨新时代南京文学发展研讨会举办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徐璐 张鑫  2021年12月06日20:52

12月2日,由南京市文联主办,南京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南京市作家协会、金陵图书馆等共同承办的《南京百年文学史》新书首发式暨新时代南京文学发展研讨会举办。南京市委宣传部、市文联领导任家龙、张发强、李志平、王维平等,专家与作家汪政、叶兆言、鲁敏、何平、卢海鸣、王振羽、范红升、育邦、李樯、闻一武、刘霞云、余一鸣、曹寇等,以及本书领衔作者张光芒,以《南京百年文学史》的筹划立项、撰写出版、历史叙述及其地方路径等为核心议题,立足当下,探讨并助力文学之都的文学发展。

《南京百年文学史》新书首发式现场

南京大学教授张光芒代表撰写团队介绍《南京百年文学史》的研究与写作过程。他深情回顾了在各界的持续关怀和帮助下,该书如何从七年前“秦淮区四条巷12号一粒刚刚开始孕育的小小种子”成长为“在文学之都的街道上备受关爱的一棵树”。张光芒表示,相关部门机构不仅为《南京百年文学史》的撰写提供了充分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并且鼓励撰写者对文学史观、学术个性和学术标准的应有坚守。在具体的撰写过程中,团队遇到了史料发掘难度大、如何凸显文学史的城市特色、如何选择入史作家、怎样定位作家的思想艺术成就等难题,既有来自理论认识层面的挑战,也有写作实践上的考验。张光芒说,撰写团队在前期搜集发掘、储备积累了大量基础性文献,同时还进行了田野调查和实地采访,并在相关理论论证方面充分汲取了相关领域专家的合理建议。《南京百年文学史》的最终出版在两个方面实现了重要的“发现”:第一是文学史料的发现,这是研究界第一次对南京百年文学史料的系统发掘和梳理;第二是作家的“发现”,本书共涉及南京作家416位,是迄今为止最全的南京百年文学作家名录。除了对作家个体的发现,本书还有力求深入对作家与南京关系的发现,试图在其中总结独具特质的南京百年文学史的发展规律。张光芒代表撰写团队向关心、帮助、爱护该书的所有朋友表示由衷感谢,并表示接下来会积极接纳吸收各方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推进修订工作。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总编辑范红升、南京文学之都促进会秘书长闻一武也分别从《南京百年文学史》的编辑出版、南京文学之都的建设推进等方面作了介绍。

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任家龙,南京市委宣传部一级调研员张发强向南京大学图书馆、金陵图书馆、群学书院、金陵科技学院朝夕文学社等多家单位与文学团体赠书,金陵图书馆馆长焦翔代表受赠单位向南京市文联及张光芒教授领衔的《南京百年文学史》撰写团队表示感谢。

新时代南京文学发展研讨会现场

开幕式之后,以《南京百年文学史》的出版为契机,来自江苏省作家协会、南京市作家协会、南京出版传媒集团、凤凰传媒集团、南京大学文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南京财经大学、《雨花》杂志、《青春》杂志等单位机构的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新时代南京文学发展研讨会。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汪政主持会议。

汪政认为,《南京百年文学史》的撰写出版不仅是南京文学史、学术史上的一件大事,更是南京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特别是在南京正式成为“世界文学之都”后,更要深入认识和评估它的重要性与意义。立足世界文学之都的对外交流,《南京百年文学史》及酝酿中的外文版将成为南京这座城市的文化名片之一,它从学术的角度出发,在更高的文化站位上,将南京作为世界文学之都的形象内涵和外延阐释得立体而完整。放眼学术史自身的内在脉络,《南京百年文学史》的撰写,无论是内容、体例还是叙述方式等方面,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书写中也同样取得了独特的经验。

南京出版传媒集团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南京出版社社长卢海鸣认为,《南京百年文学史》的撰写出版拓宽了南京城市史研究的领域,是一部“拓荒之作”“创新之作”“典范之作”,兼具学术的厚度、历史的深度和时代的温度。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南京市作家协会主席叶兆言充分肯定了《南京百年文学史》雅俗共赏的文化普及意义,并从读者的角度出发,就该书未来多媒体推广的可行性等问题提出了独到见解。《青春》杂志主编李樯表示,《青春》对该书的撰写非常关注,已经刊载其中一些章节概要,该书在文学史建构上纵横交错、清晰立体,是窥探百年中国文学的一个缩影。南京财经大学新闻学院系主任刘霞云从南京深厚的文化底蕴、特有的历史文化与政治地位、公认的“南京作家群”的出现等南京文学的基础与现状出发,阐述了《南京百年文学史》撰写的科学依据与存在价值。《雨花》杂志副主编、诗人育邦敏锐地察觉到,此书看似一部“官方文学史”,却因其雅俗共赏的学术旨趣、兼容并包的文学史观和详略得当的叙述策略,带有 “民间叙述”色彩,恰与南京的城市性格水乳交融。

江苏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副主席鲁敏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到,“作家名录的宽泛性摄入提供了延展文学地方路径的某种可能”,她认为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延展”。鲁敏忆及已故编委成员李海荣,动情地说道:“文学史不仅是百年的也是当下的,更是抢救性记录的一种方式”。在此意义上,《南京百年文学史》搭建了南京研究者、写作者、评论者良性互动的场域。

该书编委之一、凤凰传媒集团副总编辑王振羽将书籍的整体特征概括为史料性、开拓性、传承性和学术性等四个方面。他从“史料性”延展开去,生动还原了蒋牧良、张天翼、丁玲等知名作家在南京相识相遇的文学场景,由此溯及李鸿章、张之洞等晚清名臣与南京的地缘关系及文化联结。对于王振羽提到的全书论及南京文学人物“全与不全”的问题,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评论家何平以剧作家陈楚淮入《南京百年文学史》为例,侧面论证了此书史料的翔实客观。

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任家龙回顾了《南京百年文学史》从筹划立项到撰写修改,直至成书出版的艰辛历程。他总结,唯有尊重文学艺术,尊重文学艺术家,尊重文学艺术发展的逻辑和规律,才能催生城市文学艺术的累累硕果,“可以说,40万言的《南京百年文学史》正是为南京百年文学史上的立言者立言。”任家龙表示,《南京百年文学史》的后续宣传、研讨、修订、再版、翻译等工作,将在充分汲取专家建议和意见的基础上持续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