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寻找最美国门名片”专刊】 《啄木鸟》2021年第1期增刊|田天:心和武汉一起跳 ——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移民管理机构首届“十大国门卫士”刘伟强
来源:《啄木鸟》2021年第1期增刊 | 田天  2021年12月01日09:01

心和武汉一起跳

——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移民管理机构首届“十大国门卫士”刘伟强

文/田天

在天河机场口岸“守岁”

2020年1月24日,大年除夕。

上午天气阴冷,寒风冷冽,天河机场没有起飞一架飞机,空荡荡的跑道显得格外空旷、寂静……

按照武汉边检站在1月20日对外公布的春节期间武汉天河机场口岸出入境流量:除夕当天将是客流高峰,出入境航班和人员将分别达到74架次和1.1万人次;而整个春节假期(1月24日—1月30日),天河国际机场口岸将迎来总量约为四百二十架次的出入境航班,约七万人次,预计日均将达九千八百余人次!

然而现在,一架飞机都没有!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此时,在武汉边检站站部,有九十五名民警自愿留营、七十六人写下请战书并申请加入应急处置小组、五十名共产党员申请加入党员突击队。在执勤二队,二十七名自愿留营民警已全部加入党员突击队,十三人加入了应急处置小组……

刘伟强既是执勤二队的副队长,又是党支部书记,身兼二职。他所在的党支部下面有八个党小组,同时也是执勤组,党小组组长也是执勤组组长。于是,党小组成为了疫情防控前沿阵地的最小作战单元,如果说党支部是基层战斗堡垒,那么党小组,就是堡垒中带头冲锋陷阵的尖刀班!

在党小组之外,还有一支由九位党员组建的“生命线”宣传小分队(其中六人留营),他们将跟踪聚焦抗击疫情的荆楚国门一线……

刘伟强事后激动地说:“我们的‘生命线’宣传小分队队员个个都是好样的!特别是六名留营同志,执勤间隙还拍摄、写稿,二十四小时处于待命状态,随时都在关注每一条航班勤务计划和预警信息。他们冒着被病毒感染的风险,直面艰巨的抗疫勤务,奔走在寒冷严酷的环境下,跟踪拍摄了众多感人画面,第一时间制作出新媒体视频《疫情即警情——荆楚国门守望者》……”

除夕当天下午,刘伟强分别和几个小组长视频连线,叮嘱大家每日午后、晚饭前,各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登记。若有发热迹象,立即就地隔离,进行医学观察,安排专人送饭、量体温,待确认其没有感染后,才能重获“自由”。当时还缺乏核酸检测手段,只能由人眼观察,测量体温,来分辨是否被感染。

刘伟强和几个小组长视频之后,又打电话和检查员温成聊了聊年夜饭的问题。

温成说:“我本来在餐馆预订了年夜饭,但被迫退了,餐馆还收了我二百元押金,疫情一来计划都泡汤了。现在我和妻子分居两地,一个执勤、一个回娘家……”刘伟强叮嘱他,今天晚上务必通过视频和家人联系一下,让家人放心。

刘伟强和温成多年来以师徒相称,感情深厚,就像十五年前严玉兵站长把刘伟强带上检查台一样,温成也是由刘伟强带上检查台的。刘伟强私下称严站长为“师父”,温成私下也同样如此称呼刘伟强。

2019年12月6日,刘伟强和温成师徒联手,一举破获了一起毒品走私大案,共缴获3165.8克麻果毒品。刘伟强因此荣立个人二等功,温成荣立个人三等功。

除夕傍晚,武汉边检站接到紧急通知,一位湖北籍旅客高度疑似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将乘伊斯坦布尔至武汉的急救包机回国治疗。

武汉站第一时间召开专项会议,启动口岸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处置机制,决定成立特勤小组,立即开通绿色生命通道,简化通关手续,方便病患旅客紧急入境。

除夕之夜,是一个不眠之夜,刘伟强和武汉站所有人都在焦急等待飞机的降落。

刘伟强说:“我们中国人过年,不是有‘守岁’的传统习俗吗?据说,‘年’是一种怪兽,每到年三十晚上就要出来作祟,等到鸡鸣破晓之时再返回山林中。于是,人们把这一夜视为恐怖的‘年关’,想出了种种招数来对付这个‘年’,比如通宵守岁、燃放鞭炮、给孩子‘压岁(祟)钱’等,以此辟邪驱鬼。因此每到大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都要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熬夜守岁,通宵达旦,灯火不灭,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期盼新年黎明的到来。”

2020年,这个特殊的“年”,这个“怪兽”,这个恐怖的“年关”,不就是肆虐武汉、横行天下的新冠肺炎疫情吗?

因此,刘伟强在“守岁”,在全封闭的武汉边检站“守岁”,在天河机场口岸“守岁”!

我给兄弟们打个样

和刘伟强谈起他第一次与新冠肺炎确诊患者面对面的情形,他说:“哪能不紧张?当时很紧张……当时大家对这个病毒认识不深,我也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确诊患者,说不怕是假的。但是,艰难时刻,我必须顶住!”

当时发现这名确诊患者后,需要立即进行入境边检,谁到流调区进行人证对照呢?刘伟强当然可以安排别人,但他说:“我先上!我给兄弟们打个样!”

刘伟强经常这样对待工作,尤其是面对急难险重的任务,他从来不会说什么“给我上”,而是以身作则,向前一步,说:“跟我上!”

流调区是什么地方?其实就是严格管控的“红区”——那里的空气中可能漂浮着看不见的病毒……

实际上,当检查员近距离对患者进行“人证对照”时,他就已经算是“密接者”了,面临着巨大的感染风险。

刘伟强说:“疫情早期,特别是武汉封城之后的抗疫第一周,武汉站的防护物资奇缺。口罩倒是有一些,急缺的就是防护服,站里只储存了十四套防护服。用习忠将政委的话说就是,‘上一次勤务都不够!’”

直到2020年1月28日,武汉边检的一线民警才开始穿上防护服执勤。刘伟强说:“武汉作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主战场,也是全球抗疫的焦点,天河机场口岸始终处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2020年1月23日,武汉封城之后,天河机场的客运航班全部取消,但救援货机、同胞归国、多国撤侨等特殊航班从未间断,而且都被安排在夜间。由于旅客成分复杂,‘潜入潜出’风险大,查验流程随之增多,每名警察每小时最多只能查验二十名旅客,比如一架载客二百余人的航班,平时检查只需要一个多小时,疫情期间却延长了三至四倍,几乎每趟勤务都要持续一个通宵……”

在疫情之初那些最紧张、最艰难的日子里,武汉天气极冷,连续多天阴雨绵绵,有时还夹杂着雪花、冰粒子,甚至还降下了暴雪。

在天河机场口岸出入境大厅,刘伟强带领党员突击队队员认真做好护照检查、签证检查、出入境登记卡检查、行李物品检查、交通运输工具检查等工作。他们经常连续工作八九个小时,一个通宵连着一个通宵……

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加上连日来长时间缺乏充足睡眠,刘伟强时常犯病,有时候痛得直不起腰来,只好在防护服里多戴一个护腰……

2020年2月1日,在傍晚上勤之前,刘伟强带领几个当班的党员突击队员走进武汉边检“党员之家”,举起拳头,面对鲜艳的党旗宣誓……

宣誓完毕,立即登车上阵,一场通宵大战开始了!勤务开始前,大家严格按穿脱程序,各自穿上厚厚的防护服,刘伟强和队员们互相在背后写下名字。“大家穿得都一样,谁也不认识谁,写上名字方便辨认,一眼就能看出谁在哪儿!”刘伟强说,“这种方式也是为我们自己加油鼓劲儿,说不定家人、朋友能在电视上看到他们熟悉的名字。”

这一趟勤务从晚上8点开始,需要查验包机十六架次、人员一千七百二十名,工作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早上9点。

刘伟强说:“疫情暴发初期,武汉是‘风暴中心’,而我们是驻守在武汉口岸的移民管理警察,必须做好这个城市的守门人。那时候确实很忙,穿着防护服,不吃不喝连续工作十个小时是工作常态。工作间隙,只要能在沙发上躺一会儿,执勤的小伙子们就会说‘好享福’呀!”

刘伟强的执勤岗位是勤务督导,办公地是四米长的督导台,一百米长的执勤现场。作为带班队长,他的职责是负责值机区域、执勤现场、候机大厅、机坪等重点部位的指挥调度。因此,现场状况、监控镜头他需要时刻关注,互联网、公安内网他需要多次查阅,他的电话、对讲机总是彻夜工作……

刘伟强说:“当时由于防疫物资极度紧张,我们民警都有节约使用防护服的意识,能省则省,省下来留给医院等更需要的地方。所以,我们一旦穿上防护服,就少喝水,甚至不喝水,尽量减少上厕所的次数。除非渴到不行,才会喝一小口水。因为喝多了想上厕所,就要换新的防护服了,那就会浪费一套防护服。”

武汉边检站党委书记、政委习忠将对我说:“在武汉疫情最为严重的时期,刘伟强总是第一个穿戴好防护装备,走在队伍最前面;到了执勤现场,登机检查疑似病患时,他不顾危险仍然冲在最前面,布置勤务、安排工作,他主动啃下硬骨头;他经常连续工作八九个小时,一个通宵连着一个通宵,而等到完成最晚的航班检查回站时,他却是走在最后……”

武汉边检站站长严玉兵说:“在去年抗疫期间,刘伟强带领的执勤二队和党员突击队,顶着二十摄氏度的昼夜温差,转战五个场地,接连承担境外救援物资入境、重点国家包机出入境和湖北籍同胞归国等特殊执勤任务,全队民警闻令而动,乐观应战,他们不畏艰难、无私奉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坚守在天河机场口岸国门一线,高效圆满完成了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任务。他们共查验出入境人员7.6万人次、航班739架次,武汉站全体留站民警没有出现一例勤务差错,没有一人感染。”

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

在武汉,只要提起2020年那场惊心动魄、感天动地的“武汉保卫战”,有两个特殊的日子就不得不被提起:一个是1月23日,武汉市“封城”,另一个是4月8日,武汉市“解封”。

其实,4月8日,刘伟强并没回家。那一天,湖北边检总站启动了民警团聚补休计划,刘伟强本来在第一批名单上,他却请求武汉站领导把机会先给其他有困难的同志,自己要留在站里继续坚守。

他给妻子王静打电话,解释了推迟回家的原因。王静一听,顿时气不打一处来:“我和儿子还在你心里吗?反正你是边检站的人,你就守着边检站好了!”其实,王静早已习惯他这样了。刘伟强又和儿子刘思远通话,问他:“一千张拼图完成没有?”刘思远说:“早拼完了,我和妈妈一起完成的。要是等您回来,黄花菜都要凉了。”

放下电话,刘伟强缓缓坐下,从办公桌抽屉里拿出儿子送给他的粉红色儿童口罩,不禁落下了眼泪。刘伟强对我说:“这次抗疫,我全程封闭在站里,儿子和妻子在家,一直不能外出,大概两个多月没出过家门。他们怎么度过这段日子的?真不敢多想……”

4月8日,刘伟强送走同事,留站继续工作。直到4月14日,傍晚下勤后,他瘫坐在椅子上,才给家里拨去了电话:“今天回家!”

这一天,妻子和儿子,还有岳父岳母,还有远在东北老家的父母,整整盼了八十二天……

刘伟强刚刚回到家,“湖北边检公众号”的工作人员就找上门来采访他:“4月8日,您本可以回家的,却仍然留站坚守,坚持在一线上勤,这是为什么呢?”

刘伟强回答:“每个人都想回家,能早一天是一天,能早一秒是一秒,毕竟两个多月没回家了。我也很想回家看看儿子又长高了多少。但我是队里的老大哥啊,还是队长、书记,自然要让年轻人先回家看看。”

工作人员又问他:“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各项重大勤务中,您需要直面那么多的‘高危旅客’,您有没有考虑过自身的安全?”

刘伟强不假思索地说:“当时也没有想那么多,一接到任务,就带队上去了,因为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现在想想还真的有点儿后怕,但我不后悔。”

武汉“解封”之后,为了助力复工复产,大量滞留外地的湖北籍旅客返汉,通宵执勤再次成为武汉边检民警工作的常态。

刘伟强主动要求承担最晚、最难、最急的执勤任务,带领执勤二队积极策划“一机一方案”,推出口岸闭环管理举措……

转眼,夏天来了。武汉是著名的“火炉”,刘伟强已经在武汉生活了十五年,但他仍然没适应武汉夏日的高温气候——他怕热!

2020年8月31日上午,武汉边检站收到某航空公司发来的协查信息,刘伟强带领一个执勤小组,提前准备好各种工作。

刘伟强说:“下午1点,我和同事按照该航空公司发来的机组人员信息,花了半个小时对某航班进行了预审查,然后直奔口岸。我们穿戴好口罩、防护服、防护面罩、脚套,并在防护服上贴了警察标志,还是像平常一样,我多带了一个N95口罩,作为备用。13点45分,我们一行四个人带上设备和对讲机,从凉爽的航站楼室内走进酷热的廊桥,坐进摆渡车,提前进入指定地点,等候飞机落地。”

炎炎夏日,如蒸如烤,武汉当时的最高气温是33℃,停机坪上的温度高达50℃,防护服不透气,被烈日一晒,又闷又黏,站在烈日下没一会儿,四个人就汗如雨下……

刘伟强说:“自4月8日武汉‘解封’以来,天河国际机场出入境口岸已相继开通多国货运航线,为了武汉复工复产、疫后重整,湖北边检总站立即向社会公开‘边检承诺’:国际货运航班抵达武汉,机组人员不需下飞机就可完成边检手续,边检时间比2019年同期缩短50%……机组人员不下飞机,边检民警就要上飞机。飞机刚停稳,我们便快速登上飞机,在机上完成对机组全部人员的人证对照工作,然后收取证件……十五分钟后,边检手续全部办理完毕,证件交还到机组人员手中时,机上货物已卸下三分之一。”

下午15点30分,刘伟强和三名同事回到航站楼,首先互相脱下防护服,只见四人的双手,都被汗水泡得皱巴巴的,发白了。

此刻,刘伟强打起精神,和同事说笑起来,实际上,长时间闷在防护服里,他感觉呼吸困难,很难受……不过他没有对同事说出这种感受,今后也不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