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热议《导演请指教》: 用竞技真人秀探寻影视业发展的未来方向
一档综艺能为电影行业做些什么?综艺如何发挥引领观众审美、提高鉴赏能力的作用?中国影视行业的真实状态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近期,正在腾讯视频热播的影视导演竞技真人秀节目《导演请指教》,集结业界16位导演,在限定时间内比拼影视作品创作,直面制片人、专业鉴影团和大众观影团的多方评判。一方面充分发挥了真人秀的表达优势,将“导演”这一角色从幕后请到台前,为观众呈现了更加完整的影视作品创作过程;一方面通过对行业真实生态的模拟,拓宽了大众对于电影行业的认知,引发了社会关于导演和电影艺术的关注与思考。
11月21日,由中国电视艺术交流协会影视艺术专业委员会、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主办的《导演请指教》专家研讨会在线上举行。研讨会以如何进一步沉淀节目经验心得,探寻行业未来发展方向为旨归,邀请节目平台方代表、参与录制的导演代表以及来自学界、业界的十余位专家学者,围绕节目的主题立意、创新突破、行业价值、社会意义等展开讨论,共同探讨一档综艺节目能为影视业带来的新思考、新价值与新意义。
以真人秀形式探讨导演艺术的新体验
“电影是导演的艺术”,以真人秀的题材创新将这一行业逻辑投射到竞技综艺节目中,赋予观众全新的观看体验,引发思考与共鸣,是这档节目最核心的创作理念与最大特色之一。在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李道新看来,《导演请指教》的艺术价值表现在,知识性的呈现非常丰富,有追求也有情怀,有争议也有共识,节目秉持开放共享、平等对话的交流原则,站位较高、创意新颖、态度严肃、制作认真、内容专业、引人入胜。
国家广电总局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高级编辑陈芳认为,这档节目展现了一种新型的综艺生态,拓展了综艺内容创作的新领域,体现了近几年来我国综艺节目在垂直领域深挖内容,横向领域拓展题材,在纵横交错之间不断推进创新升级的创作追求。
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视听传播系主任高贵武看来,《导演请指教》充分发挥了自身的教育功能、窗口功能、论坛功能、娱乐功能等社会功能,通过真拍、真比、真说、真教,把握了真人秀节目的潮流和方向,以电影作为内容切入口,具有较高的艺术文化含量。
激活中国电影的新生力量
作为一档播出仅三周就获得观众和业界热烈关注的新综艺节目,《导演请指教》借助综艺的形式,搭建了一个难得的电影作品和电影人才的推介平台,特别是为新生代导演提供了一个可以用作品展示才华,直接被观众和市场看到的渠道,对于急需新鲜血液的中国电影产业来说十分可贵。
在节目第二期中播出的脱胎于电影《大话西游》的短片《爱情》,是目前播出短片中得分较高的一部。导演曾赠在分享创作心得时表示,在综艺节目中拍摄、展示短片,可以直接得到来自市场、影评人、制片人等行业的声音。节目于传统的创投、影展等方式外,开拓出了一种新的支持导演人才发展的方式,十分有意义。在她看来,“建议性的反馈甚至是争议能帮助导演快速调整自己,更努力地去抵达观众的方向。”
“电影是注意力的经济,在单位时间里让电影获得最大层面、最大限度的关注,对一部电影的社会效应、经济效应都有决定性的意义。”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表示,《导演请指教》为新导演提供了与观众见面的舞台,不仅对新生代导演有很大激励作用,对于电影注意力经济的形成与建构也有重要意义。
复现电影行业生态的微缩图鉴
“这档节目呈现了从影片构思、剧本创作、角色遴选,拍摄剪辑,再到面向大众、接受来自专业人士和观众投票的整个电影创作过程。”陈芳认为,从开拍之前的选角到成片之后的公映,节目呈现了当下整个中国电影生态链的微缩景观。在她看来,这个过程本身是非常艰难的,但也是电影作为社会文化产物本身必然会面临的真实处境。
《文艺报》新闻部主任徐健进一步探讨了这种探索的可能性。他认为,节目在综艺场景中实现了对现实世界的模拟复现,于竞技规则中把一部电影遭遇的创作环境与舆论生态进行了戏剧性还原,浓缩性地把行业发展相关的整个系统融入到导演竞技环节当中,让观众从对一部作品的关注延伸到对一种存在、一种人设、一种选择的思考,从而跳出了综艺和娱乐本身的层面,赋予了真人秀节目形态更多的文化信息。
“节目打造了一个开放的话语场,既不回避矛盾,也不畏惧话题或是舆论的产生。”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杨乘虎表示,节目中多元性的意见呈现很有必要。“对导演而言,其职业能力、艺术水准、创新的方向是没有一定之规的,而观众期待通过节目能继续深化和探讨的恰恰是从评价和认知层面来拓宽、打破我们过去对于电影和导演的一些‘执念’,在保持底线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鼓励多元化的发展。”
塑造面向社会大众的电影文化课
对于节目播出后引发的有关当前中国电影行业及电影文化和电影艺术发展的一些核心命题的思考,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陈旭光指出,《导演请指教》还承担了一种在社会网络平台上进行关于电影和导演艺术的全方位的教学实践功能。“它把电影作为一门综合艺术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台前台后、各种评价集中地呈现出来,形成了借助跨媒介进行的一场电影课,势必会引发全社会的探讨和争鸣。”
《光明日报》文艺部副主任李春利对节目的这一价值担当予以了肯定。在她看来,当下观众对电影评价标准存在很多困惑,这档节目通过非常丰富、多元化的视角切入,有很多正能量的传递和主流价值观的表达,节目中很多作品呈现的人物都是向上、向善的,努力地弘扬真善美,“这正是我们社会应有的一种调性”。
“它能够帮助我们去理解今天中国影视行业的一些真实状态,能够启发我们重新梳理对影视作品的评价、对影视行业的评价,这份审视本身是有力量的。”中国电视艺术交流协会影视艺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何天平谈到,节目的创作理念从影视行业里来,但它最终指向的是今天享用影视文化的所有人。
目前,《导演请指教》四个比赛阶段的作品体量和创作空间还在不断递进。正如节目制片人、腾讯在线视频节目内容制作部坐标系工作室负责人徐扬所说,如何让观众看到更多优秀的导演和作品,听到更多探讨电影艺术的声音,让各方立场在碰撞和交流当中求同存异,增进理解,正是节目创作的核心原则。而从更广泛的层面,作为一堂面向全社会的综艺“电影课”,《导演请指教》的创新与引导对于“在普通观众和电影人之间,在市场和艺术之间,弥合双方之间认知的隔阂与差异亦有着重要意义。”李道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