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却顾所来径 苍苍横翠微 ——中国作家网原创长篇连载作品观察
来源:中国作家网 | 中国作家网原创编辑组  2021年11月25日08:38
关键词:原创 长篇连载

一位作家说过,热爱文学的人都是天上的鱼,因为他们有一双梦想飞翔的翅膀。对于广大的文学爱好者而言,中国作家网原创平台就为这群鱼儿遨游天空插上了梦想的翅膀。平台从2018年5月20日接受长篇作品投稿至今,作者投稿积极性不断增加,作品质量不断提升,作品关注度不断提高。三年多来,共接收了近2000部作品,审阅通过900余部,阅读点击量达到数百万次。

广袤文学原野上,小草与大树共蓝天,河流与山川同日月,花自芬芳水自流。这些作品,有小说、散文随笔、诗歌、报告文学(非虚构)、剧本、儿童文学等。内容涉及军事、历史、扶贫、农业、农村、城市、金融、侦探、医疗、教育、情感、青春、成长、悬疑、科幻、个人史,可谓包罗万象。或关注现实,书写社会进程中丰富多样的面貌;或回溯历史,在时间褶皱里重新寻找细节,探寻真相;或探索人性,剖析复杂多面的人心幽微……

一、收获:花繁叶茂蕴果香

脱贫攻坚是新时期我们党和国家一项举世瞩目的伟大工程,广大基层作者深入生活、聚焦一线,为时代立德、画像,担当起记录历史的光荣使命,创作出了不少优秀作品。陈永胜的《梅江河在这里拐了个弯》以重庆市秀山县全县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战为背景,书写了梅江河沿岸村庄的脱贫攻坚故事,集中反映通过政府扶持走向富余之路的火热现实,以及不等不靠自主创业脱贫摘帽的典型人物事迹。小说语言通透,气韵贯达,节奏明快,故事好看,人物形象鲜明、饱满,是一部有质感、有温度、有力度的现实主义题材佳作。聂洁的非虚构作品《我在老鸹林——驻村工作手记》,以“我”为视角中心,立足帮扶村老鸹林,以帮扶工作经历为素材,记录帮扶干部和帮扶群众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细节,客观真实地展现这场亘古未有的战役中人的生存状态、工作境况、心理反应、生活变化,作品描写细腻,情节逼真,情感饱满;侯立权的报告文学《水田河的涛声——三个第一书记的驻村实录》是作者在脱贫攻坚一线任第一书记时的亲历、亲闻、亲见,作品以散文诗的形式叙写三个驻村第一书记的帮扶故事,体现三名驻村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的担当与作为,构思别致新颖,细节生动,形象鲜明;黄加豪的《坡南日记》是一篇日记体的脱贫攻坚题材小说,以坡南村为切入点,叙写脱贫攻坚的壮观景象和明显成效、以及百姓生活改变的切实感受。孙建国的《以民为天》书写县委书记柳林到国家级贫困县克服重重困难、带领全县干部谋事干事、大兴工业、逐步走上富裕的宏阔故事;伍卡史魄的《绿海金山》是一部自然生态文学,小说围绕盗林与护林展开叙写,描写新时代农民守护生态自然、发展地方经济,忠实实践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张承林的《秋叶正红》讲述女大学生田小雨回乡担任白水渡村支部书记,带领群众集资建校、修建公路、村里各色人等的群演故事,小说接地气,语言朴实、诙谐,透着浓厚的乡村生活气息。祁焰的《情满大荒山》人物丰满、生活气息浓郁、细节刻画逼真,是一篇难得的脱贫攻坚题材小说。周宜飞的《稻花香里说丰年》既全面反映了脱贫攻坚中产业扶贫的战略布局,又是乡村振兴序幕开启的写照,小说描写了农民致富、农业丰收、乡村旧貌换新颜的新农村图景……还有涂万作的长篇小说《踏遍青山情未了》、传岭人的长篇小说《海龙湾》、伍卡史魄的长篇小说《云林交响》、梁玉钦的长篇小说《白云深处》、周宜飞的长篇小说《长在树上的村庄》、淡如水的长篇小说《柚子熟了》、仙豪的长篇小说《金银花开》、清魄的长篇小说《并村》、吕丰昌的报告文学《我的村庄我的家》等,或故事、或人物、或语言、或细节,均呈现出某一方面的亮点。

教育和成长不仅是家长关注的热门话题,同样也是作家关注的热点。尤其是一批身在教育一线的作者,他们以切身经验和深刻感受,对青春期成长、叛逆、高考、择校、优质班、留守儿童、教师职业道德操守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观察和思考。林盛青的长篇小说《浮华校园》讲述某市重点中学优秀教师欧阳俊秀在工作中发现学校在管理、教学、育人方式等方面存在着不少弊端。她决心大胆改革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于是,让学生讨论男女感情问题,举行无人监考考试,开展青春期问卷调查……一系列有悖于教学常规的行为,引发了一场又一场轩然大波,引起了社会和家长的高度关注,一时间众说纷纭。小说对当代教育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进行了大胆的探讨。乾月的长篇小说《落幕》以高中生杜月的校园生活为线索,关注当下高中学生青春期成长、恋爱和家长如何融入孩子成长教育的诸多问题,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杨彦琦的长篇小说《国教民生》则是一部探讨当下普通中学学生教育、行政管理、教师素质的小说,对教育内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揭示和反思,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此外,这类题材作品还有屈年强的小说《山村中学教师》、徐人双的小说《无敌九班》、一尺余香的小说《第三教学楼》、小堇的散文《三年级四班手记》,也都各有关注,各具特色。

某种意义上,个人史是地方史和社会史重要的构筑部分,个人际遇往往折射出社会历史的变迁。王福林的《土作家》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叙写了作家林陆的传奇人生,主人公凭着对文学的热爱和不懈努力,从一个农民作者慢慢成长为知名作家,最后走上工作岗位,在北方省文联退休后,仍然坚持追求小说和电视剧创作,完成了十多部长篇,总字数达八百余万字。小说情节动人、色调明亮、人物饱满、语言朴实、引人入胜。从蒲文波的小说《勇敢的活着》后记中可以获知,作者是甘肃一位八零后大学毕业生,身患渐冻症,不能说话,也不能行走,他在作品里塑造了一位身患绝症却顽强活着的青年形象,小说对生命、命运、死亡、疾病、人性、亲情提出了思考,读来感人至深。水孩儿的非虚构作品《二月或雨水/封城记》以日记体的方式,记录了女作家和一群人(有作家、歌手、普通人)在灾难面前,对于自然、生命、爱情、人性的思考。“这部作品书写作者和周边人等在新冠疫情面前如何抗击疫情、如何生活、如何形成从个体命运到国家命运的切察和观照”;她的另一部长篇小说《忽然而已》具有浓郁的自传色彩,小说关注个体成长、情爱和家园,个体化叙事比较浓郁,文字洋溢草木的清香,故事轻盈飘逸,有《呼兰河传》的风格。

此外,赵挺的小说《情惑》结构开阔,语言流畅,风格通透自然,作品表现了一定的成熟度;薛家河的小说《幽野传》以现代意识回溯历史现场,人物群像在作者笔下趣味盎然,空灵畅达的叙述让小说具有不一般的魅力;马迪奥的长篇小说《灿烂人生》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爱的缺失和心灵孤独;雷光春的长篇小说《血祭英魂》以汶川大地震为写作背景,书写灾难面前的复杂人性与冷暖人心,情节感人,细节逼真,风格细腻冷峻,有对灾难的反思,对人性幽暗的揭示,也有对人性光辉的赞美;屈岩的长篇小说《非公书记老郑》写一位退休老党员被聘请到工业园区的非公企业担任党支部书记,帮助企业加强党组织建设的感人故事,体现了共产党员的情怀与信仰、担当与奉献;张兆成的小说《野菊花》写有情人终成眷属,表现了爱情的纯真之美,语言干净,结构明朗,故事紧凑、耐看;魏艳枫长篇系列散文《乡村时轮》诗意、美艳、精致,以散文诗的笔调写时令、节气、物候,空灵中蕴含情致,想象丰沛,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和语言张力。白小塘的中篇小说《树桠》是一部侦探小说,讲述退休警察郑北望因为自己曾经经手的一宗死亡案被定性为自杀,心有疑惑,于是和徒弟叶涂重新调查……小说在抽丝剥茧中还真相于大白,故事生动,悬念跌宕,情节引人入胜。侯乃铭的历史小说《黔中砥柱》以公元1235年至1279年的宋蒙战争为背景,讲述位于古代黔中地区的两个地方政权“思州田氏”和“播州杨氏”协助南宋对抗蒙古的故事,彰显黔中人民在宋蒙战争中所做出的卓越功绩和历史贡献。孟学祥的散文《窑片》讲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牙舟陶”的辉煌历史与没落现实,将地域文化、人生苦难、生活艰辛、文化变迁融入现实思考,体现了作家的社会良知和对文化没落的无奈。唐毅的小说《蜀道》以单组镜头扇面展开方式,讲述大学生如何融入社会、实现人生理想、价值,语言老道,文笔优美,故事精彩。

二、阅读:湖面波平映霞光

在如今更崇尚快餐式的文化消费时代,现代传媒的多样化打破了传统阅读格局,泛阅读、娱乐化盛行,呈现碎片化、读图趋势,短视频、微博、微信公众号、朋友圈等形式重构了阅读的生态,业已成为大众阅读消费的常态,曾经受“万众景仰”的纯文学退却到边缘位置。尽管如此,文学依然不失为烛照人们心灵、点亮人生旅途的灯盏。中国作家网原创平台始终秉持纯文学理念,坚守艺术高地,搭建作家(作者)与读者间的桥梁,一大批心怀文学梦想的人汇聚于此,目光穿越优美故事,抵达彼此心灵绿野。

我们通过抽样调查发现,中国作家网长篇连载作品点击阅读呈现“底座大顶端小”的塔形结构。这也比较切合网站平台延伸手臂服务基层的客观实际。在调查抽取的60部作品中,长篇小说44部、中篇小说4部、报告文学2部、散文4部、儿童文学2部、剧本3部、诗歌1部;从作者构成来看,有中国作协会员6人、省级作协会员12人、中国剧协会员1人、中国民协会员1人、华侨作家1人、文学博士1人。阅读点击率1000次以下的6部;1000次以上的54部,3000次以上的16部,5000次以上的8部,2万次以上的3部,3万次以上的2部,25万次以上的1部。点击阅读最少的3部分别是儿童文学242次(连载未完)、诗歌427次、剧本504次、科幻小说663次。中篇小说点击率最高达到3457次,散文最高达到5466次。几部点击率较高的作品分别是:王福林的长篇小说《土作家》(24.6万多次)、乾月的长篇小说《落幕》(3.26万次)、杨彦琦的长篇小说《国教民生》(2.12万次),前一部是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现实题材,后两部探讨的是教育课题,作品质量突出,也是热点话题,关注度自然较高。几部作品虽然连载结束,但点击率依然在上升,尤其是《土作家》,最多时一天有超过1000人次浏览。作为纯文学网站,能有如此的点击量,实属不易。据作者王福林在后记里介绍,他拥有几十个微信群,在中国作家网连载的小说章节,他都及时将链接发送到微信群里,引起阅读热潮,因此点击率很高。今后中国作家网将进一步加大对这些作品的推介力度,建立更科学的页面设置,进一步优化板块内容。

三、问题:梦在远野来路长

中国作家网的长篇作品作者大多是基层文学爱好者,有学生、教师、农民、自由写作者、退休人员、打工者,他们大都拥有一腔文学热情,有的甚至痴迷几十年不放弃,但是由于文学理念相对落后,缺乏技巧训练,导致作品文学性和艺术性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粗糙,表达随意,篇幅冗长,缺乏打磨,日常口语、新闻语言、材料语言、方言混杂,让人很难产生阅读兴趣。

2.结构单一,多以线性结构为主,部分为单线结构,平铺直叙,一览无余,缺乏谋篇布局意识。

3.故事扁平,人物缺乏典型性。部分作品完全是写“生活流”,面面俱到,“哪里黑哪里歇”。或者是素材堆积,缺乏剪裁和提炼,作品呈“未完成”状态。

4.少数作品过度描写身体欲望、个人隐私,语言粗鄙,格调低俗。

5.部分作者不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特别是对感叹号、破折号、省略号、引号的运用过于随意。

6.校对马虎,缺乏责任感。个别作者上传的作品排版凌乱、错漏较多,经留言提醒依旧“我行我素”,拒绝后不断重复上传,增加编辑审稿工作量。部分作品前面章节审阅通过后,不说明原因,中途放弃上传,形成“未完待续”。

7.上传节奏掌控无度。部分作者热情高涨,常将几十上百章作品一次性上传,造成页面拥挤,影响审稿;一部分作者则反应“冷淡”,上传作品节奏缓慢,甚至中途长时间间断,一方面拉长编辑审稿时间,另一方面无法形成连贯性阅读,作品关注度自然不会太高。

四、结语

从中国作家网长篇连载平台创办至今的三年多时间来看,关注度、投稿量都在不断增加,作品质量也不断提升,产生不少优秀作品。据不完全统计,先后有多部作品在连载前后获得各种项目资助和公开出版。比如,水孩儿的长篇小说《二月或雨水/封城记》入选中国作协2020年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创作扶持项目,由团结人民出版社出版;孟学祥的文化散文《窑片》入选黔南州纪念建党一百周年优秀文艺作品扶持出版项目,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聂洁的报告文学《我在老鸹林——驻村工作手记》、侯立权的报告文学《水田河的涛声——三个驻村书记的第一实录》、侯乃铭的长篇历史小说《黔中砥柱》获得铜仁市文艺扶持基金资助出版项目,由团结文学出版社出版;《水田河的涛声》获贵州省作协脱贫攻坚报告文学征文优秀作品奖。陈永胜的长篇小说《梅江河在这里拐了个弯》入选重庆市脱贫攻坚优秀文学作品项目,并由重庆人民出版社出版。

总之,中国作家网给广大基层文学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展示舞台。尤其为那些长期热爱文学、创作不断但创作质量有待提升的基层作者提供了展示推介的平台,给予了精神上的鼓励和安慰。同时,对一些刚刚起步的文学新人,在其作品尚且无法登上传统文学媒介的创作阶段,也给予了积极的影响和鼓励。客观上维系了一大批有志于文学创作的基层作者,并为其创作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提供了帮助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