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执学术牛耳 领风气之先 《电影艺术》创刊65周年暨未来发展座谈会在京举行
来源:文艺报 | 许莹  2021年11月19日08:41
关键词:《电影艺术》

11月9日,由中国影协主办、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承办的“《电影艺术》创刊65周年暨未来发展座谈会”在京举行。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胡孝汉,中国影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张宏,谢飞、丁荫楠、尹力、尹鸿、黄会林、胡智锋、饶曙光、贾磊磊等专家学者与周由强、徐粤春、鲍次立、朱虹子、宋智琴等中国文联、中国影协相关部门负责人,共 30 余位嘉宾出席座谈会。与会嘉宾充分肯定了《电影艺术》作为中国电影理论建树与发展平台的重要价值、作为学者学术成长阵地的关键作用、作为承载中外电影学术创作交流媒介的思想价值与智库作用,并就期刊学术品格、传播路径、团队建设等未来发展进行深入探讨。会议由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宋智勤主持。

张宏在致辞中表示,一直以来,文艺评论和理论研究工作是中国影协高度重视的工作任务,在协会主办的四本电影类刊物中,《电影艺术》是专业性最高、学术性最强的期刊,也是代表中国电影理论发展水平的学术期刊之一。《电影艺术》在“艺术的百花齐放”“中国电影的民族化”“电影语言现代化”等电影界重大学术问题的讨论,不仅具有举足轻重的学术价值,更在实践层面上为一代代电影人的创作提供了理论根基,可谓“执学术牛耳,领风气之先”。《电影艺术》主编谭政介绍了办刊宗旨等信息,他表示几代学界与业界作者和“电影艺术人”付出的心血与智慧成就了《电影艺术》不俗的学界位置,编辑部从全球视野出发,立足本土学术自觉,策划前沿论题,严抓学术水准,助推和引领国内电影学术研究,与学界一起构建中国电影理论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主题发言环节,与会嘉宾表示《电影艺术》自创刊以来,为中国电影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创作指导,尤其在改革开放后的“纯真年代”,是电影理论评论界的一面重要旗帜,聚集了一大批敢于发声、言之有物的优秀理论家、评论家和创作者,启发了一代又一代影人。我们不应忘记理论和实践的互动作用,理论不繁荣,思想不解放,创作就难以发展。移动互联时代,《电影艺术》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先进性与辐射力,将杂志的专业理论、专业评论传播得更远更广,要更加积极地走近青年影人、青年学者,接触新生力量,挖掘新锐思想。站在65周年的新起点,应该做到“三个超越”:超越现象,提高理论阐释力与概括力,提高分析问题的高度与深度;超越现实,做更多前瞻性研究,继续发挥理论评论工作的引导作用;超越纸媒,在杂志的样式、形态以及传播路径等方面做更多新的探索。

开幕环节后,座谈分两组进行。与会专家回溯了与《电影艺术》的学术渊源,肯定了《电影艺术》65年来的历史成绩,并对其未来发展建言献策。专家学者们谈到,《电影艺术》是中国电影的理论思想阵地,是沟通学界与业界的桥梁,是影人、学人的学术家园,是存储和展示作品资料与作者思想的富矿。未来,《电影艺术》还应在内容层面继续提升学术品位、思想品质和文化品格,在传播层面深耕媒介融合、拓宽海外传播,在团队建设层面强化编辑人才与作者团队建设。

65年光阴流转,401期,2.3万多个日夜,站在中国电影理论建设的最前沿,《电影艺术》将在中国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的新征程中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