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十品重要碑刻拓本在京展出
来源:中国作家网 | 晓璐  2021年11月12日09:26
关键词:碑刻拓本

《孔羡碑》 沈树镛旧藏 明拓本

旨在结合传统“品”的话语评论方式,重新发现和挖掘古代刻石书法的艺术美,11月1日至6日,由中国国家画院主办,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中国国家画院沈鹏艺术基金承办,北京市文物交流中心、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碑刻研究委员会协办的“缘于图像背景的社会和艺术·刻石书法研究与创作系列展之二——三国两晋南北朝刻石三十品新探”展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办。展览结合古人的评述和当代审美需要,甄选了三国两晋南北朝刻石书法中的30通碑刻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北京文物交流中心及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碑刻研究委员会等专业收藏机构精选早期拓本等展出。展览是继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2020 年策划的系列展之 “汉隶十二品新探”之后,对古代石刻书法艺术遗产的又一次专题性的集中研究和展示。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字发展非常活跃的历史阶段,也是中国书法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在此时期,书法呈现出非常丰富的面貌,且通过刻石流传下来。此次展览在选择碑拓及书体方面,主要以对后世书法影响较大和对书法走向起到关键作用的为主,选出了最有代表性的30品,分别是:《上尊号》《受禅表》《孔羡碑》《谷朗碑》《禅国山碑》《天发神谶碑》《华芳墓志》《广武将军碑》《爨宝子碑》《好大王碑》《中岳嵩高灵庙碑》《爨龙颜碑》《姚伯多造像》《始平公造像》《魏灵藏造像记》《霍扬碑》《石门铭》《南石窟寺碑》《郑文公碑》《瘗鹤铭》《刁遵墓志》《李璧墓志》《张猛龙碑》《马鸣寺碑》《高贞碑》《曹望憘造像记》《张黑女墓志》《敬史君碑》《天柱山铭》《铁山石颂》。以此为基础的系列研究分为“理论”“鉴碑”“创作”三个部分,分别采用特邀和征稿的方式,共收到研究文章35篇以及书法作品64件。其中,“理论”部分是围绕拓本考证、鉴藏题跋、技法与样式特征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倡多元方法论和跨学科研究,尤其鼓励对三国两晋南北朝刻石的书体演变、书学思想、作品个案研究及其在当下的发展境遇和审美趋势进行学理性分析;“鉴碑”部分主要针对具有代表性的最佳拓本进行简要介绍;“创作”部分则要求作者基于“三十品”的某一品为母体进行书法创作。

《天发神谶碑》清拓本

《广武将军碑》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卢禹舜表示,中国国家画院是以创作和研究为中心工作任务的学术单位,书法篆刻所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着以学术研究与创作研究为主导工作,此次展览在这方面体现得更为充分。展览规模大、效果好,有学术价值,并采取了很多当代的展览展示方式,使得展览气势恢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同时,展览对中国书法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指导意义,这种意义远远超出了对刻石本身的研究,也进入了当代层面的艺术实践和创作当中。再者,这种刻石原拓的展出,对其研究成果的展示的同时,展出本身也延伸了它的精神内涵。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徐涟认为,中国传统的品评方式是一种探讨,一种交流,最终对书法艺术的本质特征达成理解,寻找到普遍规律,对于这些碑碣的品评鉴赏正是如此。清代碑学的发展,使书法一扫柔靡之气,极大拓展了书法的风格形式,到今天这种动力还在延续。未来书法艺术的发展也要扩大眼界、开放心胸,从传统中汲取营养,从其他艺术中获得启发,不断突破边界从而界定属于书法艺术的边界。

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所长魏广君介绍,此次展览力图从基础角度建立书法在现代认知上的一个体系,当代书法艺术在审美意蕴统摄下,经历了对传统技法和观念的重新审读,在创作意识和成果上的巨大进步,使我们的创作已经不是单纯的对“碑学”“帖学”的取用,也意味着书法艺术的审美目光在逻辑上将有可能进一步走向泛视觉文化领域。而中国古代诗论所总结出的美学标准完全可移用于书法艺术品评,并为书法创作提供一个具有指导意义的美学架构。这将彻底打破传统书法理论以“帖学”和“碑学”两截划分的研究模式,以及基于此所划分的断裂式的当下理论研究模式,为日后的理论研究提供一个全景式的历史与当代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