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刘心武爷爷讲红楼梦》第二辑月销5万册 如何在策划端续写前作佳绩?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 曹聪  2021年11月09日09:20

2021年9月,《刘心武爷爷讲红楼梦》第二辑出版。上市以来,该书与第一辑联动销售突破7万册。最初,我们觉得策划第二辑是大挑战。第一辑出版于2018年,上市第1周就销售3万册,至今已经畅销近70万册,码洋近2000万。三年过去,当时的目标读者已经到了新的年龄段,市场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好成绩能否被续写?

怀着无比忐忑的心情读了第二辑初稿,我发现,第二辑与第一辑之间存在进阶逻辑,能与第一辑互为补充,共同构建起为孩子解读《红楼梦》的阅读体系。

四步准备工作繁琐却必要

复盘整个操作过程,接受任务之初,我没有匆忙启动,而是做了一些看似繁琐却非常必要的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一:认真回顾第一辑。我把第一辑的样书反复读了几遍,深入研究了当时做过的各种文案,结合第二辑的文稿,梳理出第一辑与第二辑的关系。内容上,第一辑是为小读者阅读《红楼梦》准备的基础,第二辑则为小读者进入《红楼梦》的故事情节,搭建了一架梯子。

准备工作二:深入阅读刘心武先生其他关于《红楼梦》的著作。我很早就知道,刘心武先生研究《红楼梦》的基本方法有两个,一是细读文本,二是探佚原型。他在该套书中主要用的是多年细读文本的成果,并不掺杂其他学术观点。为了跟上节奏,我重新听了他在《百家讲坛》的全部讲座,读了他写的大量关于细读《红楼梦》的随笔。这些工作不仅让我了解了刘心武先生对《红楼梦》中各种情节细读、分析的具体情况,进一步熟悉他的行文风格。

准备工作三:重新细读《红楼梦》原著。之后,我检视自己以前读《红楼梦》的情况,感觉的确是很多滋味都没有读出来。我决定尽量用刘心武先生提示读者的“细读文本”的方法重新读一次《红楼梦》。这让我对《红楼梦》产生了一些新的感想,让我编辑这套书稿有了更大的把握。

准备工作四:深入了解同类产品——研究刘心武先生近年来为小读者创作的解读《红楼梦》的产品。注意到刘心武先生这几年也做过一些给孩子讲读《红楼梦》的课程,我仔细对比过这些产品,发现其与《刘心武爷爷讲红楼梦》的区别,从而明确该书的特色所在。过程中,我熟悉了刘心武先生给孩子讲读《红楼梦》的语言风格和陈述的逻辑。《刘心武爷爷讲红楼梦》书稿是从录音稿来的,有些地方录入错误,让人困惑。读过、看过刘心武先生的同类作品之后,能很快明白他要表达的真正意思。

内容策划:深度挖掘第二辑特色

挖掘第二辑的内容特色,重点在于梳理第二辑与第一辑的关联性。这种关联性既包括两辑的共通之处,也包括第二辑的进阶之处。

一是内容由第一辑的“表”深入至第二辑的“里”。刘心武先生从《红楼梦》原著中巧妙地选取了一些要想读懂《红楼梦》就必须弄懂的文本细节。这些故事与第一辑中呈现的故事完全不同,却能够在第一辑的故事的基础上形成“拾级而上”的效果。我对两辑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逻辑梳理。

二是带领小读者更深刻地认识《红楼梦》中的女性。第二辑中,刘心武先生更深一步地为小读者解读《红楼梦》中的女性角色,让小读者了解到这些经典形象不仅满怀才情,更具有非凡的才干。

三是将《红楼梦》的美好的“景”升华至美好的“情”,思想逐渐升华。第二辑中,刘心武先生着意在第一辑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红楼梦》中的关于底层人物的情节拿出来细讲,旨在让小读者通过阅读这些底层人物的命运故事,来理解《红楼梦》中体现出来的“世法平等”的核心思想。

插图策划:既有延续,又有突破。由于第二辑内容深度、读者年龄段都要高于第一辑, 我们希望插图更青春,又不能与第一辑风格大相径庭。这样的要求对于插图绘者郑琹语来说其实并不容易。她努力地克服了种种困难,遵照原著对于人物的描述,刻画出每个人物特有的性格、气质。为了准确地绘出人物的服饰,她也细读了《红楼梦》的文本,参考了大量的历史书籍、绘画和相关影像素材,力求真实地再现原著的描述。

附件+赠品策划:延展内容,突出特色。我反复研究了第一辑内文里的“红楼小百科”和“互动小天地”两个栏目,并做了详细列表。策划第二辑两个板块内容时,我对自己提出了三点要求:力求与第一辑形成互为补充效果;内容源于刘心武讲的故事,与正文产生明显关联;内容尽可能地来自原著,引发小读者读原著的兴趣。这样的思路之下严格选材,我们还建构起一张《刘心武爷爷讲红楼梦》(第二辑)传统文化概览图。同时,我们和美编老师还为该套书设计了漂亮的描红词贴和四大家族关系图等赠品。

两辑联动,组合营销,再创佳绩。基于第一辑的经验,第二辑上市之初,我们确定了在社群首发的策略。同时,挖掘第一辑形成的市场基础,制定两辑联动的销售策略。营销同事还部署文轩在线、当当、京东、各大天猫店逐步上线产品。其中文轩在线上市1周就有1200册的销量。刚刚过去的2021年天府书展上,该套书也受到了直播大号王芳的关注。

(作者系天地出版社童书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