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人民文学》2021年第11期|王晓云:献给人民的歌声(节选)
来源:《人民文学》2021年第11期 | 王晓云  2021年11月15日08:29

王晓云,出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曾在《中国作家》《钟山》《小说界》《清明》《北京文学》《长江文艺》《延河》等刊发表中短篇小说、纪实作品多篇,出版《读懂浦东》《重庆人在上海》《绿野之城》等作品八部,曾获陕西省首届柳青文学奖。

献给人民的歌声(节选)

——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贠恩凤歌唱生涯七十年

王晓云

二〇一五年,中共中央宣传部作出一份关于时代楷模的表彰决定:贠恩凤同志是原陕西省广播电视民族乐团团长,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从艺六十多年来,她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连续二十多个春节主动下基层义务演出……她常赴农村厂矿,不惧偏远;下街道社区,不计报酬,公益奉献,累计义唱近三万首(次)歌曲。为道德楷模者,人民艺术家!

二〇一九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又授予贠恩凤女士“最美奋斗者”称号。

而这一切,都要从那个令人热血沸腾的美丽初夏说起。

来自树上的银铃

古城西安,初夏的枝头晃动着一片葳蕤。一九四九年五月二十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一大早,贠恩凤就读的东羊市小学,就通知大家不用上课了。九岁的小姑娘早已脱去了加绒的春装,穿着薄薄的小碎花上衣,扎着两条朝天的羊角辫,一路跳跃着行进在从学校到家长长的林荫道上。突然,她听到了树上的鸟叫,那么悦耳、那么清脆。先是一声鸟儿叫,稍后听到了回声,那么富有节奏、那么喜悦!贠恩凤悄悄爬上了树,她想看一下,鸟儿在哪一处枝头上叫,是长尾巴喜鹊,还是画眉?等了半晌,许是发现了她的行踪,鸟儿竟然再也没发出声响。贠恩凤等不及了,她禁不住大声歌唱:“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当时,这首创作于一九四三年的歌虽然没有在全国流行,但是已经从延安悄悄地传到了西安。

也许是那一天的阳光太明媚了,贠恩凤完全忘了应该偷偷地唱,她的歌声越来越响亮。而她不知道的是,当日凌晨,人民解放军已经渡过渭河,上午十一时,抵达西安城西门,十二时,红旗已经飘扬在钟楼上。解放军一进入西安,市民们便拥向街头鼓掌欢迎。贠恩凤夹在人群中,好奇地看着那些哥哥姐姐、叔叔阿姨,尤其是那些解放军叔叔,姿态英武、整齐划一地从人群中走过,人群不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贠恩凤更不知道,从那天开始,她的人生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一九四〇年一月二十二日,贠恩凤出生在古都西安大差市西三道巷。她祖父曾在湖北恩施工作,因此为她取名时选了恩字,又因她出生时正值抗战,无数仁人志士在浴血奋战,出于对凤鸟祥瑞、和平盛世的期望,祖父又取了凤字,最终定名“恩凤”。

贠恩凤还有一个可爱的小名,唤作恩恩。她在东羊市小学读书时,就很有名了。因为她银铃般的嗓音常不经意间被老师们听见,像一汪清水打动了那些求才若渴、爱惜人才的老师。那时候,班级经常到操场上会演,贠恩凤一点儿也不怯场,她演唱了萧友梅老先生创作的艺术歌曲《问》。她至今仍记得歌词:“你知道你是谁?你知道华年如水?你知道秋声添得几分憔悴?”轻盈而温柔的音乐,像水一样流进了她有些迷茫的童年。

经过那个明亮的早晨之后,慢慢的,学校的歌曲变得更加奋进和雄壮起来,还经常组织师生们演唱《东方红》等歌曲。当时盛行秧歌剧,贠恩凤也经常被老师叫去排秧歌剧。《解放区的天》就曾经是秧歌剧《逃难》里的歌曲。当时还有两位女教师,到延安去学习后,回来教同学们唱《团结起来把账算》,那低沉而富有感染力的曲调深深地打动了这个小女孩的心。贠恩凤的嗓音被老师们誉为如银铃一般,老师便一直让她在学校里领唱这首当时流传甚广的歌。

当时刚刚解放,民生艰难,贠恩凤家里只有父亲一个正式职工,母亲和姐姐不得不给一家服装厂做手工补贴家用,而贠恩凤也从小就钉纽扣、倒线,做力所能及的活儿,为父母分忧解难。在艰苦的日子里,唯有歌声可以舒缓干活的枯燥,让心里快乐和充盈起来。在七十多年前的西安古城西三道巷,人们总能听到悦耳的歌声从树上传来,那是贠恩凤又在树上唱歌了,这给西三道巷的人们带来了不少乐趣。清澈而嘹亮的歌声回荡在街头巷尾,听着听着,人们便不自禁地跟唱起来,并露出会心的微笑。贠恩凤从那时候便懂得了一个道理:唱歌能使人快乐,并且这种快乐能相互传染!

你参加革命了

童年的日子对于贠恩凤来说,充满了普通孩子的乐趣,她天性好动,爬树、拍洋片、滚铁环、拍皮球一样不落,甚至各种男孩的游戏她也喜欢玩。从七八岁起,她曾两次到南院门的广播电台去演唱《红豆词》《可爱的家庭》《问》等歌曲,多次参加学校的各种歌咏比赛并获得师生们的一致赞誉。后来,她参加学校的合唱队,为了配合当时的宣传任务,合唱队常去一些单位和街头演出。贠恩凤在合唱队里既参与合唱,还兼领唱与独唱,忙得不亦乐乎,被称为东羊市小学的“小忙人”。

有一次,贠恩凤在校外演出,她嘹亮的嗓音、甜美的笑容,引起了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一位记者丁力的注意。丁力将这个令她印象深刻的小姑娘推荐给台里的文工团团长余景儒。余团长还问起贠恩凤的相貌如何,丁力回答说:“长着大眼睛、高鼻梁,嗓子像百灵鸟一样!”

一九五一年六月下旬,余团长终于见到了贠恩凤。那一天,西安市中小学生歌咏比赛在西安易俗剧场举行。东羊市小学演唱了大联唱《团结起来把账算》,其中有四段独唱都是贠恩凤唱的,年仅十一岁的小姑娘稚嫩而清亮甜美的嗓音立即打动了做评委的余景儒团长。余团长如获至宝,决定让贠恩凤来文工团工作。他找到贠恩凤的老师翁维恒说:“这个娃娃我们要了,不要让她继续上中学了!”贠恩凤听到这个消息,内心惊喜又忐忑,当她回到家把这一消息告诉父母亲时,他们立刻答应了。

半个月之后,贠恩凤正在家门口巷子里的树上唱歌,一低头,看见两个干部走了过来,她赶紧悄悄地止住声。一个干部仰起脸问道:“这是贠恩凤的家吗?”贠恩凤飞快地从树上溜下来说:“是的呢!”

贠恩凤羞涩地把两位干部带回家,蓦然明白了,他们是来接她去文工团的。而那两位干部,正是团长余景儒和一位女同志傅成锦。父亲还没有下班,母亲热情地接待了客人,并很快将贠恩凤简单的行李准备好了:一卷被褥、一个一尺多长的小箱子、一个碗和一块锅盔。

贠恩凤随余团长他们来到广播文工团。放下行李,余团长向大家介绍了贠恩凤,并让她给大家唱一首歌。她大着胆子唱了。听到她嘹亮的歌声,连在后院的团里人都纷纷走了出来,大家一致赞扬她唱得好。

那时候,年仅十一岁的贠恩凤还不太懂得参加文工团的意义,她唱完后拍拍手说:“我要回家啦。”团长关切地说:“小恩凤同志,你到团里来,就是参加革命了,要遵守团里的一切制度,平时都在这里练功表演,只有星期六才能回家。”小恩凤一听急了,忙问道:“什么是参加革命呢?”团长说:“参加革命就是为人民服务!”小恩凤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很多年后回首往事,贠恩凤发现那正是她人生的转折时刻,也是她第一次接触“为人民服务”的概念。此后,无论是在生活的风雨中,还是在聚光灯下、田间地头,她总会想到在盛夏的阳光里,老团长对自己说的这句话。

拜名师

一个小姑娘走进了一个新阵地,看什么都觉得新鲜。这个小姑娘十一岁半,穿着白衬衫、蓝裤子,戴着红领巾,体重二十五公斤。从这一天起,她开始了充满意义的职业生涯。

那时,新歌的普及主要依靠广播。而一九五三年以前,我国的广播事业还没有录音设备,因此,每一首歌都必须到播音室去演唱,同时也对广大群众进行教唱。贠恩凤在参加工作的第一天就开始学唱歌了。

每天早晨六点半到七点半是政治学习时间,每周三下午是文艺理论学习,主要学习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文艺报》上的一些文章。同时,她还开始补学初中、高中的文化知识。工作时的作息也排得十分满,早上五点四十开始上政治文化课,八点开始上班,和团里的同志一起练习发声、广播教唱等。那时她经常坐在风琴前,将团里唯一的一本音乐资料《中国唱片歌曲选》里的歌,从头到尾一首接一首地练唱。唱歌的时候,她脑海里浮现出一幅幅令人向往的画面,古今中外、城市乡村、少数民族的生活,多么丰富的歌唱内容。唱歌真的可以了解世界,了解祖国大地上的人们!

那时的唱歌不像现在这样分工很细,基本上是什么歌都唱,她首先认真学习了陕西戏曲,其中包括高亢嘹亮的秦腔,刚柔和谐、充溢关中平原情趣的眉户剧,深沉细腻、悠扬婉转的碗碗腔等。她反复学习曲艺演员的练喷口、绕口令和吐字发音,参透了戏曲和曲艺的演唱方式,为日后演唱多种风格的歌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九五三年,团里安排贠恩凤和同事孙韶一起向著名的陕北歌手白秉权老师学唱陕北民歌,为此,他们多次到陕北采风、学习。空旷苍茫的陕北高原有一种辽阔的风情,盛放的山丹丹花也传递着这片土地的热血与激情。贠恩凤从不因循守旧,她努力学习和继承优秀民间文化遗产,也尝试在民歌中注入新的血液,她更是把自己的体验融入到民歌中。那高原山歌的嘹亮和激情、高亢与古雅,表达着人们最真挚深沉的情感。那些歌,唱到热烈之处像一团火焰,唱到深情之处宛若小溪潺湲,唱到缠绵之处低回如风吟。她很好地把握了这些情感。在锤炼自己的声音时,贠恩凤集中借鉴了许多民间歌手的长处,钻研他们在表现民族气质方面的奥妙。在她学习陕北民歌期间,也正是一个少女情窦初开之时,同行的同事、少年孙韶五官清朗,身材犹如玉树临风,他每每配合贠恩凤唱起歌,那悠悠缠绵的心情,仿佛那些歌,是两个人说不完的心曲和见证。

一九五八年春,在西安市体育场举行的“红五月”音乐会上,贠恩凤第一次与著名歌唱家郭兰英老师同台为五千多名观众演出。她心里既高兴又紧张。她唱完几首歌后,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退台后,郭兰英老师走过来向她表示祝贺并热情握手,这一次握手让贠恩凤受宠若惊。这位十八岁的女子,在郭兰英老师的眼睛里看到了认可和鼓励,心里顿时充满了感激和温暖,她真想拜郭兰英老师为师!当她把这一想法告诉郭兰英时,没想到郭老师爽快地说,她也在为遇到这样一个唱歌的好苗子而激动呢,并当场表示,愿意收贠恩凤为学生!

幸运的一九五八年八月,贠恩凤到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曲艺会演,她演唱了一首《信天游唱给毛主席听》。她唱的这首陕北民歌,既保留了信天游的原始风格,又增加了新意,这种高亢、嘹亮、热情、速度较快的歌曲适合贠恩凤的嗓子和演唱风格。贠恩凤在歌中热情地唱道:“山丹丹开花满山坡,咱陕北变成金银窝。修起水渠来打起堰,一群群牛羊满山蹿……”演出现场掌声雷动,她获得专家好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同时录了音,将歌声播往全国。一时间,好评如潮,各大媒体也先后报道,老百姓纷纷传唱。贠恩凤从陕西走到了全国,她在全国声乐界一唱成名。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既然选择了歌唱,就要努力学习,把歌唱好。青年贠恩凤唱歌的过程,也是她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在小学时,跟老师和广播学歌;到了文工团后,和老师、民间艺人、同事一起学习切磋,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不仅仅是练唱,还要锻炼身体,没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就难以拥有胸腔共鸣和清亮如银的嗓音。她还对着镜子仔细练习仪态、举止、发声的位置等。她曾写作《谈谈我的演唱学习》和《演唱民歌的一些体会》等文章,对自己的演唱艺术进行审视与提炼。

一九六三年春,著名歌唱家王昆随国家派出的中央农村文化工作队下乡到陕西渭南,陕西省委宣传部也派贠恩凤去了那里。贠恩凤教当地的农村青年唱歌,和他们一起劳动。她拜王昆老师为师,四个月的时间,跟王昆老师同吃同住、同台演出。

有一段时间,她还每天坐公交车去向郭兰英老师请教,郭兰英老师不仅指导她演唱的技巧,纠正她的发音、吐字、情感把握,还让声乐老师凌青云指导她从低音到高音逐步推进地练声。她们情同姐妹,经常一起吃饭、散步,甚至同住。

经过多位名师指点,贠恩凤的歌唱技巧更加成熟,她的歌声开始飞往祖国各地人们的心中。

一九六五年,贠恩凤被借调到中国广播民族乐团,随团一起出访苏联、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她的歌声又走向了国际。

…… ……

用手掌托着站在房梁上的人

“用手掌托着站在房梁上的人”,是贠恩凤在采访中偶然爆出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当她给建筑工人演唱时,她的内心充满爱意,时刻担心着工人们的安危,恨不得用手掌托着他们。其实,这何尝不是她对所有身边人的关爱。

贠恩凤心中的人民,是在祖国大地上辛勤工作的所有人。直到今日,七十年的歌唱生涯,贠恩凤参加演出五千余场次,演唱约三万首(次)歌曲;先后在国内出版发行唱片、盒带和光碟几十种,收录有四百余首歌曲,其中部分歌曲被收入《二十世纪中华歌坛名人百集珍藏版》。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她先后在西安、北京、上海、洛阳等地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四十余场次。

与这些绚烂的舞台相比,贠恩凤更多的是走进机关、学校、建筑工地、工读学校、医院、街头等地演唱。她的事迹,在群众中广为流传,在陕西更是家喻户晓。

从九十年代起,贠恩凤连续二十多个春节都没有在家中度过,无论是岁末还是年头,她永远都在慰问演出,一个地方演完,再赶往另一个地方。丈夫孙韶还在世的时候,夫妇俩大年三十的常态是:火车站慰问刚结束,就赶到市公交公司演出。等忙完回到家,已是下午两点以后,两个人都已疲惫不堪,可还饿着肚子,只能强撑着包饺子。大年初一又是演出,至于和孩子们的见面,要等到大年初二以后了。

让我们以平静的笔触,回忆一下贠恩凤走进群众、慰问演出的点点滴滴。

多年来,贠恩凤一直心系部队、情系军人。她充满感情地说:“我唱拥军歌,歌颂解放军,是心中纯真感情的抒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铁道兵修通了天兰铁路,贠恩凤随慰问团乘坐西安开往兰州的列车参加通车典礼。一路上,她热情演唱《光荣军属王大娘》《拥军秧歌》等歌曲。在铁路线上,她目睹铁道兵风餐露宿打隧道、架桥梁的一幕幕场景,深受感动。一九八五年,某部上前线作战,贠恩凤到部队演唱《抗日将士出征歌》等歌曲,为官兵们壮行。演出结束,她顾不得卸妆、休息,立即走下舞台和战士们交流。

贠恩凤也曾联系陕西民间艺术馆刘诚、西安五星玩具厂张连芳,自筹资金购置了上百件象征五谷丰登、百业兴旺的艺术品,代表三秦父老敬赠解放军某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人民子弟兵在西安护城河实施清淤工程,贠恩凤和老伴从报纸、电视上看到官兵的艰苦劳作和模范事迹,决定去现场慰问战士们。他们顶着烈日,互相搀扶着,沿着护城河边边走边问,终于在南护城河边找到了工程指挥部。贠恩凤和老伴主动提出给战士们慰问演出。那天他们脚踩淤泥,头上烈日炎炎,空气中弥漫着难闻的气味,没有音响,也没有话筒,从建国门到东门,在脏乱的清淤工地旁,孙韶拉手风琴,贠恩凤歌唱,从上午十点一直到下午一点多,两个人走遍了战士们劳作的五个工作点。两位艺术家在仅一尺多宽的临时小道上演唱他们现编的《子弟兵和人民鱼水相连》等歌曲。这是一幅多么生动的画面,有几位战士甚至大声喊道:“贠妈妈,我们爱您!”

陕西是煤矿大省,艰苦的矿工们也应该得到社会关怀。为煤矿工人演唱,对贠恩凤夫妇来说,充满着紧迫和必须。一九七八年的一天,贠恩凤夫妇到陕西铜川王石凹煤矿慰问演出。当时技术还不发达,矿工每次下井挖煤,都得用一个铁笼子吊下去,收工时再吊上来。他们的心情也需要疏导。贠恩凤夫妇谢绝了在休息区为矿工们演唱的安排,坚决要求去矿井下慰问演出。他们夫妇头戴矿工帽,深入到掌子面上。许多掌子面高不过一米,头顶矿石犬牙交错,人只能跪着或趴着。矿井里一片漆黑,矿工帽上的灯是唯一的照明工具。即使外面是炎炎酷暑,掌子面上也凉森森的。当时矿工工作环境的艰苦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但他们仍无怨地为人们贡献着光和热!看到这样的状况,贠恩凤当时背过脸就哭了。贠恩凤等人的到来让矿工们喜出望外。她挪动到稍微平展的地方,为矿工们演唱了好多首歌曲。矿工们激动地欢呼,他们没想到歌唱家能够跟他们同呼吸共命运,能够关注到他们的艰苦努力。刹那间,满含激情的掌声顺着井道传出了很远很远……多年来,贠恩凤夫妇坚持每年为矿工们演出,每次都去到最艰苦的一线,多次演唱,不收取任何报酬。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正是一些歌星走穴敛财风起云涌之时,贠恩凤却不为所动。她不仅不为演出报酬所动,不参加任何商演,还有计划地认真思考,排列出需要关怀的人群,希望用歌声给他们带去爱和希望。改革开放初期,一些青少年误入歧途,后进入工读学校,贠恩凤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主动找到共青团西安市委青少部,希望去工读学校为孩子们教唱,让他们重拾希望之火。从一九八三年起,贠恩凤多次去工读学校教唱、辅导,那些在人生道路上偶然失足的孩子们失声痛哭。在泪水中,一切都得到洗礼,他们的人生又开出了艳丽的鲜花。

贠恩凤也经常为医务工作者演出。有一年五月十二日护士节,贠恩凤来到陕西省人民医院,为工作在一线的医护人员送上歌声及关怀。贠恩凤动情地说:“医护是一项伟大的职业,是一个无私的群体……”医务人员深受感动,他们认为贠恩凤老师把高级别的艺术送到医院,甚至送到病房,是对医务工作者深深的理解与关爱。

贠恩凤、孙韶夫妇也十分关注教育事业,谱写或演唱了《大学生之歌》《西安市第一中学校歌》《西安小学校歌》等。多年来,贠恩凤还坚持去中小学、大学、进修学院等各种学校演唱。

二〇〇二年四月,贠恩凤随陕西省音乐家协会组织去陕北靖边演出。演出露天进行,不料刚进行到一半,突然刮起了沙尘暴,一时间漫天飞沙。贠恩凤不知道风沙会刮多久,看到台下依然在鼓掌的观众,只觉得心里充满激情,那风沙让她想起高尔基的《海燕》:“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贠恩凤冒着风沙,询问观众们还要不要继续唱。观众大声回答:“要!”并发出了热烈的掌声。贠恩凤激动地流下热泪,大家随她一起合唱,场面十分动人。

多年来,贠恩凤的演出,有组织安排的到国家艺术殿堂的演唱,而更多的,则是她多次到儿童福利院、高速公路建设现场、火车车厢、厂矿工地、公交车站、田间地头、监狱、扶贫新村、水利建设工地以及外省那些民族小站、牧民与农民家里演出。无论在哪儿,她那清亮的嗓音,总能给人们带来欢乐与鼓舞。黄土高原上的银铃,那清脆的声音,融汇着艺术的爱和美。

古城里的百姓人家

相比于贠恩凤对普通群众的关心,她对家人的爱,却格外自然而克制。对待父母她总是遵从他们的意愿,尽到孝心。对待孩子,她虽缺少照顾,却教诲着他们的健康成长。当然,还有她和丈夫孙韶的琴瑟和鸣。

很多年前,她“参加革命”进入广播文工团时,还只是个十一岁的孩子。在那里,她茁壮成长,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在那里,她遇见了自己的爱人孙韶。

一九五四年,组织上派她去学习眉户剧、碗碗腔,同事孙韶也在那儿。一九五五年,贠恩凤十五岁,年龄小,不懂事,有一次吃坏了肚子,清晨疼得满床打滚。正准备上班的孙韶看见了,连忙冲到单位门口雇了一辆人力车,搀扶着已经不能走路的贠恩凤上了车,自己又赶紧骑着自行车一路跟到医院,跑前跑后地联系住院开刀。平时在团里,有认识的人看他们郎才女貌,便开玩笑说:“孙韶你为什么不和小贠好?”一次大扫除,慌乱中,墨水瓶倒在了孙韶的衣服上,贠恩凤忙上前帮忙。

一九三四年八月出生的孙韶,祖籍山西运城,外形俊朗,乐感也很好。一九五〇年,西北广播文工团第一批招生,八百多人参加考试,仅招收八人,其中就有孙韶。贠恩凤后来加入,与他成了同事。孙韶与贠恩凤结婚后,在相伴六十多年的艺术道路上,他们始终并肩同行。人们熟悉贠恩凤的歌曲,但好多人并不知道她背后是拥有一级作曲专业职称的丈夫孙韶。他总是默默作词、作曲,无数次现场改编、填词,从风华正茂的小伙到八十多岁的老人。半个多世纪里,孙韶常常背着一架几十斤重的手风琴,为贠恩凤在工厂、地头、营房、隧道、煤矿、学校、社区、车站等地伴奏。台前、幕后、家里,孙韶尽心尽力,只为贠恩凤能够专心从事歌唱事业。如果说贠恩凤是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那么孙韶这样的幕后英雄,就是促成最美奋斗者的根基与土壤,是他让贠恩凤的歌声更美,从而鼓舞了那么多善良而勤奋工作的人。

一九九六年,父亲身体已经很不好,陕南一个县来请贠恩凤去义务演出,并给党员做报告。贠恩凤本想延迟几天再去。当地一位领导开玩笑地说:“贠老师,你不来我就得跳楼啦!没征得你同意,已给群众宣传了,你不来群众会伤心的!”贠恩凤听罢,立即和丈夫收拾物品,随车南下。就在那次演出途中,父亲永远地故去了。

贠恩凤很忙,她像一只燕子,穿梭在各种工作演出与义务演出之中。因为演出太忙,她陪在孩子们身边的时间少之又少。特别是在孩子们都还很小的一九六五年,贠恩凤被借调到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参加出国访问演出,时间长达九个月之久。当时孙韶还没有去过北京,就带着八岁的儿子孙聪、五岁的女儿孙蓓去北京探望她。不料孙蓓在北京感染了麻疹合并肺炎,住进传染病医院,还不允许大人陪护。孙蓓住院的那晚北京电闪雷鸣、大雨倾盆,他们夫妻俩和儿子孙聪在住处担心了一晚。过了一段时间孙蓓病好了,贠恩凤又因忙于出国前的训练没有办法去医院接女儿。看到只有爸爸来接自己的小孙蓓,当时委屈地说:“妈妈为什么这么长时间都不来看我?那天你们走后,晚上打雷下大雨,我好害怕啊!”

儿子孙聪和小女儿孙延这样描述自己记忆中的春节:“我们家过年很少有像别人家一样的聚会,爸爸妈妈要去慰问演出,很忙。我们小时候都是在外婆家里过年的……”

永远的银铃歌声

从一九五一年进入文工团,到二〇二一年,整整七十年。七十年,国家历经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变的,是一颗共产党员的初心。贠恩凤的初心,就是她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献给人民的歌声。

她记得还是小孩子的时候,从东羊市小学走进文工团的欣喜;她记得每一次练唱、练嗓,那些学习的心得和体会一直激励着她;她记得阳光灿烂、夏日悠长,团里的各位老艺人、同事们指导她的演唱,让她学会了那么多首歌;她记得西部歌王王洛宾老师来她家做客,高度评价:“你的嘴里含着金子!”她记得各级领导和同事对于她每一寸的进步都由衷表示肯定与鼓励的所有过程。

…… ……

贠恩凤乐于对人民奉献,人民也对她充满爱戴。成百上千的观众给她写信、寄给她演出的照片,交流感激与欣赏。许多人受到她的鼓舞,找到了生活的道路。某劳教人员喜欢唱歌,买不到歌本,想起给他们教唱歌的贠恩凤,便给她写信,后来收获了满满的资料和问候。贠恩凤去菜市场,那些听过她歌的人围了过来,要送菜给她,贠恩凤笑吟吟地坚决递上钱。贠恩凤去餐馆,老板马上捧出热腾腾的饺子。她在一个社区演唱,几位老奶奶走上前去合影,甚至将脸紧紧地贴在她的脸上。她走在工地,走在社区,走在车厢、田间地头,走在春天的阳光里。在她生活的西安,几乎没有老百姓不认识她。早些年,那些老人都亲切地称呼她:贠姑娘。

贠恩凤曾有调动到北京去的机会,她犹豫再三,拒绝了。北京很美很大,她曾在此拜师学习、工作,更多次在北京登上过舞台,但她舍不得西安,西安是她从小生活的地方,这里有十三朝古都的风韵,也有三秦父老的情感。她觉得,在哪里都是为人民工作,身边有那么多对自己那么好的人,她舍不得离开他们。

贠恩凤曾在北京、上海、洛阳等地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也随团参加各地的演出,祖国的江河湖海、城市田园,处处是欣欣向荣的场面。她爱那些人,感觉到只要与他们的目光对视,就能读懂彼此对于生活和艺术的理解与感动。

贠恩凤还曾多次出国演出,她优美的民歌为外国友人所喜爱,每次演出都获得成功。她也和多个国家的人民建立了友谊。许多场景深深镌刻进贠恩凤的记忆:多年前在保加利亚加布罗沃州演出,由于俱乐部不够大,许多工人观众拥挤在场外。工厂的负责人不得不在外面安装了扩音器。观众们高喊着:好极了,再来一次!在日本演出期间,适逢京都岚山苍松翠柏间盛开了美丽的樱花,让人想起周恩来总理曾写下的《雨中岚山——日本京都》这首著名的诗篇。为了到泰国演出,她努力学习泰文歌《雨丝》,在泰语专家的教导下,她一字一句地学会了这首歌。中国民歌在泰国的演唱获得很大的成功,而她演唱泰国第九世皇普密蓬·阿杜德的作品《雨丝》时,泰国朋友更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在菲律宾,贠恩凤认真学习了菲律宾语歌曲《为了你》等,一样获得成功。在美国,行程涉及多个州,均受到州长和市长的隆重接待,一些艺术馆也收藏和播放了贠恩凤的录音带。中国民歌和世界各国的歌曲就这样在贠恩凤的演唱下同台绽放,贠恩凤用自己的刻苦努力,为民族文化的传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贠恩凤一九五一年参加工作,一九八〇年入党,从团里退休后,却退而不休。确切地说,贠恩凤更忙了,以前她的时间由团里支配,退休后,她和丈夫一起制订了计划,各种节假日都被排满。观众们殷切的期盼,就是他们工作最大的动力。二〇二〇年春,新冠疫情来袭,八十岁的贠恩凤和八十六岁的丈夫孙韶、八十三岁的作曲家党永庵一起,为抗击疫情谱写新曲,先后创作了《武汉的樱花》《社区姑娘》《飘香的黄玫瑰》等歌曲,并反复编排演唱,献给在抗疫一线的白衣天使、社区志愿者。

今日的贠恩凤,依然生活在西安城,十三朝古都历经春秋韶华,而贠恩凤也用自己的行动不断阐释着爱与奉献。二〇二一年春天,当我们走进贠恩凤的房间,见到最多的仍是那些闪动着光泽的各式奖牌奖杯,是镶嵌在墙上的各年代的照片。看到这些物件,总让人有一些心神恍惚,仿佛一个人的历史,就那样明明白白很通透地呈现:墙上的照片灿烂青春,笑容散发着真诚的光芒,她一直站在那里,面向大地,面向她所挚爱的父老乡亲演唱与歌颂,从未退场。

近年来,组织上给了贠恩凤各种荣誉,国家一级演员、中宣部命名的“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文艺工作者、“中国好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全省德艺双馨艺术家、三秦楷模等。这些绚烂的荣誉,是对她工作的肯定,更是对她精神的莫大鼓舞。今日的贠恩凤,拥有诸多光环,却仍是朴素的黄土地的女儿,仍然住在陕西广电小区某个普通的家属楼上。在那温馨的房间里,除了奖杯和照片,还有一个普通人平凡的生活起居。她是一个朴素的人,正如中宣部授予她“时代楷模”称号时所说,她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连续二十多个春节下基层义务演出,多次把演唱所得捐赠给灾区群众和贫困孩子,被誉为“敬业奉献的楷模”、“人民艺术家”。

今年八十余岁的贠恩凤,身体健朗,她仍然常常去街道社区和相关单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演出。她诚挚地说:“从小受党的教育,党培养了我,我就必须为人民歌唱。我去的地方很多,经历的情感和爱很多,可是我的生活其实是很单纯的,就是为人民歌唱,为人民带来快乐!”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而贠恩凤正是这样的践行者。生命不止,歌声不息,她献给人民的歌唱,我们有幸听到,而她发行的那些歌碟唱片,会一直留存在中国音乐界的历史上,当然,更会永远存在于那些由此感受到鼓舞而更加热爱生活的人们的心灵上!

…… ……

(本文为节选,完整作品请阅读《人民文学》2021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