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深圳青年文学奖迄今共评选出102部本土优秀文学作品 深圳文学人才成长的摇篮
来源:深圳商报 | 魏沛娜  2021年11月03日08:32

“对于深圳作家来说,深圳青年文学奖不仅是起步成长的摇篮,还支持、见证了他们当中很多人从这里稳步走出深圳,走向全国,乃至走向国际。”作为深圳一项面向青年作家的权威性、专业性的文学奖项,深圳青年文学奖自1992年设立以来,迄今已连续举办11届,共评选出102部本土优秀文学作品,为推动深圳青年文学创作、扶持深圳青年作家、繁荣深圳文学事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文学硕果累累,不仅是深圳青年文学奖的自豪,还是深圳文学的自豪。从第一届开始举办到现在,深圳青年文学奖挖掘、扶持了大量文学人才,尤其是发现了很多文学新人新作,让他们开始亮相于文学舞台。李兰妮、张伟明、吴君、燕子、侯军、盛可以、尹昌龙、梁二平、谢湘南、厚圃、汤奇云、毕亮、蔡东、萧相风、陈诗哥、王国华、陈再见、袁博、阮雪芳等深圳作家、诗人、评论家及其作品,通过这个平台迅速进入大众视野,引起文坛关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的作品也反映了深圳不同时期的文学风格、风貌和风向,是对深圳文学史的另一种记录。

深圳青年文学奖的评选内容广泛,参评作品的体裁可以是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文学评论等。在日前举办的第十一届深圳青年文学奖颁奖典礼上,贺江的文学评论《论〈人,或所有的士兵〉中的创伤书写》、刘洋的短篇小说集《流光之翼》、姜二嫚的诗集《姜二嫚的诗》等10部作品获奖,题材多样,内容各异。其中,刘洋的《流光之翼》和朱妍桥的《地球无应答》皆是科幻小说集,格外亮眼,反映了青年作家对深圳这个以创新和科技为标志的城市的敏锐观察和深沉思考。

正是这种丰富性、开放性和包容性,让深圳青年文学奖已经成为深圳的一个文学标签。这些青年作家及其作品在文坛崭露头角,这提高了深圳青年文学奖的知名度,增强了深圳文学的影响力。多年来,深圳青年文学奖已经不仅仅是深圳的一张文学名片,更代表着一种文学精神力量。

第十一届深圳青年文学奖获奖作品授奖辞

(排名不分先后)

王卉子:《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短篇小说)

小说以戏剧性的故事书写一个人的内心冲突和精神漫游,语言不做作,故事讲得好,对话写得传神生动,展示了作者较好的文学素质、叙事训练和短篇小说思维。小说中春子和毛毛两个人物构成了社会阶层的两极,某种意义上也构成了人性的两极。如此丰富的小说结构能够让我们看到一种复杂的当代社会现实。作者王卉子写出了一部灵动自然的短篇小说,既见功力,又见天赋。

贺江:《论〈人,或所有的士兵〉中的创伤书写》(文学评论)

该论文聚焦知名作家邓一光的长篇新作,邓一光的小说不仅长,也具有相当复杂性,对评论者是较大的挑战。本文从创伤书写入手,将创伤与“历史见证”“国民性批评”“认同危机”“城市书写”等议题丝丝入扣地关联起来,论说新颖,研究方法诚恳,体现了作者较高的文本细读和理论思辨能力。

刘洋:《流光之翼》(短篇小说集)

《流光之翼》是一部整体水平较高且均衡的科幻题材小说集。不同的篇章风格各异,让读者脑洞大开。作者刘洋系物理学博士出身,他在物理学知识上的坚实基础保证了作品的严谨、流畅。与此同时,作者能够推陈出新,不满于科幻小说的单一形态,从语言、故事、题材等多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体现出其对作品文学性的追求。

姜二嫚:《姜二嫚的诗》(诗集)

该诗集天真而趣味横生,从直觉出发,也对世界充满独特的观察和思考。诗歌意象不落俗套,语言也具天赋,令人惊艳,可见作者灵心慧性,感觉发达,想象力新颖,秉有从寻常事物中精粹出诗情画意的能力。作者以诗的眼睛重新发现了一个世界。

费新乾:《野孩子》(诗集)

深圳诗人费新乾以100首诗聚焦城市新移民的乡愁,回顾往日的故乡、童年、亲情,表露出质朴的寻根意识,不免引发背井离乡来到城市发展的众多普通人的共鸣。该诗集情感真挚,诗味从细微之处渗出,诗句简洁朴素却囊括了一往情深、生死别离的人生历程,言浅意深,回到传统诗歌最纯粹的诗意,也呈现了诗人较为均衡的诗歌品质和较成熟的语言能力。

朱妍桥(王诺诺):《地球无应答》(小说集)

短篇小说集《地球无应答》作为科幻题材小说,不是基于地球探索宇宙,而是基于宇宙反观地球,体现了将科幻想象力和写作的现实感结合起来的自觉性。小说具有较好的语言和叙事把控能力,作者天马行空又具备思考力量的写作,涉及题材宽广,长于意境营造,语言熨帖,设定巧妙。

廖令鹏:《新城市文学的新语言》(文学评论集)

该书从文学语言的角度探讨城市文学发展中的新理论、新经验与新现象,又以深圳为新城市文学的主要观察对象,进一步观察深圳这座城市的文学现代性。该书既从文学理论方面探索城市文学的可能性,同时从个例上挑选南翔、蔡东、邓一光、薛忆沩等十余位代表性作家进行细致的作品分析,这对于进一步研究深圳文学,具有借鉴意义,也是深圳文学理论研究的一次新尝试。

吴依薇:《二十二张汇款单》(长篇小说)

吴依薇深谙儿童的成长秘密与心灵真实,她的《二十ニ张汇款单》描述了少年灯灯失聪之后在个人世界中的抗争、突破和成长,同时感知到社会上的大爱与人性,使得他逐渐理解成年人的世界,走出悲伤和阴影。作者用心深入升华,刻画现实的生活环境以及当下孩童所面临的困境,并且提出儿童如何完成自我蜕变和成长的可能途径。小说结构意识强烈,语言有韵味,细节真实可感,流畅可读。

邬霞:《吊带裙》(诗集)

《吊带裙》既轻盈又沉重,有真情实感,打工生活的艰辛被很好地融入字里行间。情感饱满真挚、不操弄技术的写作毕竟动人。那种动人之处,是从现实经验当中生发的美感,是一种与具体的现实境遇相伴随的技巧。在邬霞的诗句里,读到了生活的苦闷和艰难,亦读到了种种困顿之外的美好与健康。

唐诗:《入深圳记》(长篇小说)

《入深圳记》书写的是一批人的共同经验,他们携带着故乡、梦想和懵懂在深圳这个第二故乡展开青春,作者力图通过有限的主角去书写近20年深圳的社会变迁,体现了一种将人物和社会、时代、历史相关联的现实主义追求。小说充满在地意识,密布着深圳生活的细节和感受,是从生活中流淌出来的有温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