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书写时代精神 攀登文学高峰 ——作协五年工作巡礼系列报道之四
来源:文艺报 | 行 超  2021年10月29日07:36
关键词:中国作协

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推出更多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作品,努力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高峰。五年来,面对新的时代,中国作家沉下心,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过程中,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不断书写时代精神,攀登文学高峰。

加强创作扶持 推出精品力作

五年来,中国作协和各团体会员单位不断完善创作扶持机制,聚焦聚力推出精品力作。中国作协组织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工程,做好重点作品扶持,支持优秀现实题材文学、革命历史题材文学和优秀儿童文学出版,开展重大现实题材作品系列研讨、“时代楷模”报告文学创作征集、全景式抗疫叙事、脱贫攻坚报告文学创作等,着力打造一批反映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第十届和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等,着力推出了一批具有标志意义和广泛社会影响的文学作品。中国作协“脱贫攻坚报告文学创作工程”推出20多部作品,10多部与海外出版社签约。2017年到2021年,中国作协共扶持重点选题410项。重点作品扶持工作始终坚持导向性,加强现实题材创作,对描写反映新时代,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作品给予重点关注,对青年作家申报的选题给予重点支持。同时,在工作中对作家的创作全程跟踪、帮助、管理和支持,扶持作品结项率较高,社会影响力较大。

各团体会员单位引导扶持文学创作工作取得新进展。陕西作协举办向路遥、柳青、杜鹏程、陈忠实等前辈作家学习的活动,弘扬老一辈文学陕军潜心创作的精神,推动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进一步深入人心。江苏作协不断提高抓重大题材创作的自觉性,五年间立项扶持234个文学项目,签约资助73名作家,组织出版数十部重点作品、系列丛书等,有力推动了现实题材文学创作。上海作协在加强原有签约作家制度的同时,2017年首创签约网络作家制度,在“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中精选成就卓著的作家当导师,对列入计划培养的青年作家进行一对一辅导。浙江作协“新荷计划”不断创新模式,通过跨省办班等拓展渠道,五年共培训了近300位作家,先后选派30多人赴山东、江苏、广东、上海、河南等地交流。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湖北作协组织106名作家分成5个采访创作组,深入抗疫一线进行创作,用文学激励人民、鼓舞斗志、凝聚力量。

聚焦现实题材 讲好中国故事

五年来,广大作家积极参与现实,用创作回应时代、回馈人民,无论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还是举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决胜全面小康和决战脱贫攻坚……在所有的重大历史节点面前,中国作家都不曾缺席。2020年初,为真实记录中国人民抗疫历程,反映抗疫战斗中表现出的中国精神,中国作协组织抗疫采访创作小分队,赴武汉抗疫一线采访创作,同时组织实施中国抗疫全景式叙事写作计划,推出体现中国抗疫核心叙事主旨的长篇报告文学。诸多作品生动讲述新时代中国故事,更彰显出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现实主义一直是中国文学主流,也是中国文学最具特色和感染力的审美理念和艺术模式。面对波澜壮阔的新时代,现实题材与现实主义写作手法逐渐成为广大作家的共同选择,无论是长篇小说还是中短篇小说,以及儿童文学、网络文学等,都涌现了一大批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读者的现实题材与现实主义力作。广大作家以戒骄戒躁、耐心诚恳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对历史、现实、人性等古老的文学母题进行深入开掘,热情礼赞平凡的中国人身上所闪耀的英雄光辉。一大批有志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的文学作品兼具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一方面重返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传统,一方面也对现实主义进行创新,深刻反映时代变革,用文学创作奏响了时代最强音。

以人民为中心 扩大文学影响力

五年来,中国作协和各团体会员单位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组织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等主题活动,强调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中国作家逐渐走出书斋和象牙塔,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积累经验,力争用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优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五年来,作家不仅“身入”人民群众之中,更做到“心入”“情入”,感受人民的悲喜、传递人民的心声、描绘人民的梦想,真正在文学创作中走向了“无尽的远方”,与“无数的人们”在一起,并最终在人民大众中发现了具有中国品格的人物形象和精神。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新的媒介形式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也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网络作家、签约作家、自由撰稿人等新的文艺群体十分活跃。与此同时,纯文学报刊通过新媒体传播、影视剧改编等方式,不断拓展文学的社会影响力。五年来,中国作协主管的多家报刊社网不断强化互联网思维,探索新模式、搭建新平台、引入新资源,推动优秀文学作品向大众传播,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多家老牌纯文学期刊创新思路,通过创办微信公众号、开发APP等举措,吸引了新媒体时代的年轻读者。

坚守文学理想 推动文学创新

当代中国作家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素养,更要有高尚的人格修为,有“铁肩担道义”的社会责任感。五年来,广大作家坚守文学理想,用专注的态度、敬业的精神、踏实的创作,为读者提供了诸多高质量、高品位的作品。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优秀的文学作品应该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并对读者起到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的作用。一些纯文学作品在碎片化阅读的时代依然创造了销量奇迹,彰显出当下人民群众对于优秀文艺作品与精神文化产品的渴望,也为中国作家的创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创新是文艺的生命。五年来,中国作协和各团体单位鼓励作家在文艺创作的观念、手段、内容、形式等方面不断进行探索与创新,提倡各体裁、题材、形式、手段充分发展,推动观念、内容、风格、流派切磋互鉴,涌现出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有的作品兼具中国人的传统品质和与时俱进的现代意识,体现出面向未来的勇气与宏阔的全球化视野;有的作品深化了文学探索的精神,在价值内核上体现出深切的家国情怀,并最终指向对中国精神与中华文化的认同和礼敬。

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五年来,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前进中的中国谱写了动人的篇章。正是他们发现美、创造美的辛勤耕耘和不懈努力,推动了文学事业的进一步繁荣发展,在文学创作由“高原”到“高峰”的路途上迈出坚实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