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战争来临,孩子会受到什么影响?
日前,由青豆童书馆策划、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战争永不来》问世。该书为国际安徒生奖得主大卫·阿尔蒙德的最新力作,他通过一个英国男孩的成长经历,展示战争中儿童的恐惧与希望,揭示战争的荒谬与残酷。该书也是作者为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百年而创作的作品,展现了其反战立场。男孩约翰住在远离战场的英国小镇,他的爸爸在法国前线与德军作战,妈妈在家乡的兵工厂工作。工厂每天12小时轮班倒,妈妈经常加班,工作时间越来越长。厂里间或传来一两声爆炸声,这时所有的孩子都在担心自己的妈妈。约翰希望战争结束,但第二天醒来“一切还是老样子”,战争还在继续,兵工厂还在变大。
一天,约翰在一场纷争后捡到一张德国小男孩的画像,那个男孩名字叫扬,住在德国的杜塞尔多夫。约翰给扬写了一封信:“我是一个与你年纪相仿的男孩,我没有和你打仗,你也没有跟我打仗。”后来,战争结束了。12月中旬的一天,约翰从学校回到家,发现餐桌旁坐着一个穿军装的男人。这个男人是他的爸爸。然而,因为分离日久,父子俩都没有认出彼此。在梦境中,约翰和扬见面,他带了礼物——籽粒饱满的野蔷薇果实。该书既是一部精彩的反战小说,也是一部成长小说。译者何戟谈到,《战争永不来》展示了一个男孩如何在关于战争的思考中成长起来。男孩约翰不仅思考了战争,也对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个人与国家、个人与家庭的关系等问题有了新的认识。成长是痛苦的,对约翰来说成长是断裂,犹如一场连续不断的梦。当他穿越梦境,最终走进现实的时候,他就真正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