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被一颗苹果喜欢过》
来源:中国作家网 | 陈宝全  2021年10月27日11:13

《被一颗苹果喜欢过》

作者:陈宝全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702-2392-3

定价:45.00元

内容简介

《被一颗苹果喜欢过》是一部集中反映“中国苹果之乡”——甘肃省静宁县在脱贫攻坚和实现小康的伟大征程中培育苹果产业的散文作品集,分“农历的刻度”“村里来了新庄稼”“果树下的生活”“甜蜜的馈赠”“境遇与未来”5辑,18.1万字。全书以果乡人葱茏的生活为写作背景,既有对过往的回望,也有对当下的呈现。文字优美,写法独特,诗意灵动的笔墨下,是款款摇动的深情。

在“农历的刻度”一辑中,他用生活日常和个人经验,试图还原苹果树到来之前人们的生活原貌,他躬下身子听一株小麦抽穗的声音,看一只虫子勤快地讨生活,体会一株玉米发育后的疼痛……由此,让我们懂得二十四节气的良苦用心。“村里来了新庄稼”是一茬叫苹果树的庄稼,他奔走在苹果主产区,在果农那里打听苹果树的成长秘密,向读者展示出的不是植物学上简单的苹果树,而是有着近乎于人的某种思想和生存哲学的苹果树。“果树下的生活”中,作者用大量的笔墨写果农的艰辛,他们把一生中大部分时间用在果园管理上,果园里的劳作极其繁重,即使身患重病,总是一拖再拖,难以得到及时治疗。苹果树的到来还衍生了诸多产业,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模式,这也是“甜蜜的馈赠”一辑中作者要表达的。“境遇与未来”中作者通过一棵老苹果树发出的善意忠告,来告诉人们如何与苹果树好好相处。同时,他呼吁人们大量使用从实验室里培育出来的苹果苗木,愿人们花费在给果树治病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少,愿优质的苹果园在静宁大地上奢华铺张。

作者简介

陈宝全,男,汉族,甘肃静宁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三十九届高研班学员,甘肃省作家协会理事,平凉市作协副主席,现供职于静宁县文联。作品散见于《飞天》《诗刊》《星星诗刊》《延河》《草堂》《诗歌月刊》《中国诗歌》《绿风》《文学港》等纯文学刊物。曾获“黄河文学奖”、“崆峒文艺奖”等多种奖项。已出版诗歌集《看见》《心生繁花》《等于鸟鸣》三部。

自序

这一年,苹果树长在键盘上,长在手机上,长在沙发上,长在餐桌上,长在一支支烟卷上,长在热气蒸腾的茶杯里,长在自行车颠簸的街头,也长在无数个似睡非睡的梦里……它们占满了我生活的大部分空间。

有一些想法突如其来,如种子般钻进我的心里。大多数时候,我不急于表达,而是用好多个日子来喂养,直到它发芽、舒枝、展叶,一天天繁茂起来,才兴冲冲地来到电脑前,将它从心里移栽出来。敲完最后一个字,才有了神清气爽的快乐感。快乐总是稍纵即逝,有时,几粒种子同时生长,让我不得安生,不得不重复和继续前面的日子。

还算好!这一年,我认识了农民朋友张双宁,他用生活日常和个人经验,帮助我更加深刻地了解这片土地,理解二十四节气的良苦用心。我多次来到静宁北部的庄稼地里和他一起查看农作物长势,和他谈天气,谈墒情,谈耕种,谈收成,也谈谈命运的种种境遇。我试图通过北部农民的生活还原南部果乡人在苹果树到来之前的生活原貌。

我在静宁农村长大,除了在外求学的三年,有四十年的光阴在这里度过,其中二十多年在农村,有一定的农村生活常识和体悟,但我知道的只是大概。从来没有像今年这样认真地躬下身子,听一株小麦抽穗的声音,看一只虫子勤快地讨生活,和一片久违了的谷子打招呼,用心体会一株玉米发育后的疼痛……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让《农历的刻度》变得更加饱满。

静宁是中国苹果之乡,果园面积达百万亩。我们家也有十几亩果园,苹果树长在我的身边,春来开花秋来结果,而我在忙别的事,没有认真地走近它们,了解它们,和它们说说话。在冬日的某个下午,当我看着苹果树和父亲一样苍老,疾病缠身,在风中颤栗时,便有了表达的冲动,而且那么强烈。

这一年,我经常奔走在苹果主产区,向一个个果农们打听一棵苹果树的成长秘密,亲眼看着它们生长、开花、结果。我不再把一棵苹果树看成植物学上简单的一棵树了,我感觉它们有眼睛,盯着我看,它们也有手,伸过来摸我的头。它们有着近乎人的某种思想和生存哲学,并用自己的智慧决定着人的生活走向。我和不同年龄的苹果树见面,它们有时候是我们的父母,默默地奉献着,有时是我们的孩子,调皮可爱。

《村里来了新庄稼》是一茬叫苹果树的庄稼。为了苹果树长得更好,结出讨人喜欢的果子,我们的农民把最好的土地让给它们,它们反过来让一直为填饱肚子操心不已的农民过上了有尊严的富足生活,让我们原来贫穷的村庄完全变了样。

在写这本书之初,我在采访本上写了这样一句话:这是一部静宁苹果的种植史,也是一部静宁人的生活史。我知道自己在遣词造句上还很稚嫩,但愿意用更多的笔墨来写这一部分。在采访中,我深深地感觉到种植的艰辛,他们把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用在了果园管理上,即使身患重病需要去医院治疗,却宁肯让疼痛在身体里催促,也不让苹果树上的活儿等人。果园里的劳作极其繁重,一些人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些都是我在《果树下的生活》一辑中要表达的。

在许多语言中,“苹果”都是水果的统称。希腊语中的Maelon,意指一只苹果,也指别的水果,还可指一只羊或牛,后来也常指财富(梭罗)。《甜蜜的馈赠》一辑写了因为苹果而蓬勃发展的诸多商业行为。苹果衍生了许多东西,比如纸箱包装、果库贮藏、果品代办、果业合作社等等,人们还把苹果做了喝的东西,比如苹果汁、苹果醋、苹果酒。连原来荒芜的山梁上也有了像模像样的饭店……这些苹果带动下产生的新事物开辟了许多就业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也让一部分有勇气有胆识有能力的农民变成了商人。

我总觉得,一部好书是有未来的,而我只是个蹩脚的讲述者,只能做到尽其所能,努力靠近。为此,我多次去找果树方面的专业人才、果农,听他们讲静宁苹果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未来前景,让我高兴的是这方面的内容贯穿了采写的全过程,而且略有收获,他们的思考会影响到苹果产业的未来,并非难以驾驭。

在《境遇与未来》一辑中,收录了一篇《苹果树的忠告》,这不是苹果树的一家之言,而是我收集了大多数人的共识,并讲了出来。通过采访,我有了对静宁苹果未来的些许担忧。像去年的霉心病,因为处理得当,今年有所缓解,而又一个早期斑点落叶病在威胁苹果产业的安全。我们的土地性能正在发生着改变,我担心它们会耍脾气,甚至不好好长庄稼了。但愿《苹果树的忠告》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更多有见识有能力的人参与进来,为苹果产业发展问诊把脉,提出更有价值的意见。

也愿《玻璃瓶里的苹果森林》走出玻璃瓶,走出实验室,变成大地上的苹果森林,以强大的免疫力抵挡各种自然风险。我愿人们花费在给果树治病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少,我也愿意看见静宁大地上更多现代化的苹果园和优质苹果。

《父亲的果园》里的父亲,不仅仅是我的父亲,果园也不只是我父亲一个人的果园,多少个父亲这样的人,他们在身体里和苹果树一同记录下了关于苹果的记忆。我借父亲手里的斧头,打开一棵三十年的老苹果树,用它生命的年轮圈呈现静宁苹果事记,有历届党委政府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精神和魄力,也有老百姓的平常生活。

谨以此书献给静宁大地,也献给我的果农朋友们。愿通过这些细碎的文字,能让更多的人知道苹果背后的酸甜苦辣,愿您和我一样被一颗苹果悄悄地喜欢过!

20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