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人生忽然》
来源:中国作家网 | 韩少功  2021年10月21日18:12

《人生忽然》

作者:韩少功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10月

开本:32开

ISBN:978-7-5726-0326-6

内容简介

《人生忽然》为作家韩少功全新散文集,回应了时代之问,是中国当代文学的独特存在,是新时代文学的标杆之作。全书分为三辑,第一辑“读大地”,收录对自然、大地、社会、生命、故乡等万事万物的精彩叙事;第二辑“读时代”,收录关于知识与经济、科技与价值、历史与文化、中国与世界、乡村与城市等转型时期的深刻哲思;第三辑“读自己”,收录作者几十年的人生历程、处世智慧以及灵魂深处最本真、最深情、最动人的点点滴滴。地球的每一天都是新的,给予我们的是绝望还是机会?是拐点还是稍息?作品以一个文学家的睿智通达,对这个时代进行精准观察,告诉大家如何做复杂时代的明白人,如何打开理想生活的心灵之门,找回自我定位和价值,献给迷茫、脆弱、却又满怀憧憬、渴望广阔天地的人。

作者简介

韩少功,男,1953年1月出生于湖南长沙,1968年赴湖南汨罗县插队务农,1974年调任汨罗县文化馆,1978年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先后任《海南纪实》杂志主编、《天涯》杂志社社长、海南省作协主席、海南省文联主席等职。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西望茅草地》《归去来》等,中篇小说《爸爸爸》《报告政府》等,长篇小说《马桥词典》《日夜书》《修改过程》等,长篇随笔《暗示》《革命后记》等,长篇散文《山南水北》,译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惶然录》等。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法国文艺骑士奖章、鲁迅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美国纽曼华语文学奖等。作品有40多种外文译本在境外出版。

名家推荐

中国的文学界很少有思想家,但韩少功必列其中。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莫言

韩少功是富有思辨能力的好手,亦叙亦思,有描绘有分解,他的精神空间和文学空间纵横古今天地,耐得咀嚼,值得回味。

——人民艺术家 王蒙

韩少功本身是一个纯粹的当代文学史事实;一份新时期的历史清单;一部打开又合上的新时期文学史大纲。

——评论家、北大中文系教授 陈晓明

韩少功是一个有趣的人。他对于人性的理解之深,其实都是能够从“有趣”反映出来的。而且这种有趣好像是一种民间智慧的产物。

——诗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西川

编辑推荐

《修改过程》之后,韩少功的最新作品。

在《人生忽然》中,韩少功以一个文学家和思想家的视角,展开对这个时代犀利而睿智的思考。

韩少功既有强大文学功力,又有强悍思考力,作品在思辨性中有难得的可读性、幽默性和生动感,《人生忽然》在愉快的阅读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文本的跨界、知识的丰厚、人性的复杂和斑斓的世界。

一个作家对时代和世界的精准观察,后全球化时代,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该走向何方?该如何看清社会现实?该如何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是等待还是主动求变?是绝望迷茫还是寻求广阔天地?《人生忽然》可以给你答案。 

目录

第一辑:读大地

守住秘密的舞蹈

渡口以及波希米亚

你好,加藤

笛鸣香港

万泉河雨季

重返雪峰山

大视角下的小故乡

第二辑:读时代

知识,如何才是力量

当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

个人主义正在危害个人

聚集:有关的生活及价值观

“阶级”长成了啥模样

“自我学”与“人民学”

人情超级大国

文化:迭代与地缘两个尺度

心灵之门

第三辑:读自己

长岭记

忆康濯先生

放下写作的那些年

萤火虫的故事

人生忽然

新作快读

只要人类还存续,只要人类还需要精神的星空和地平线,文学就肯定广有作为和大有作为——因为每个人都不会满足于动物性的吃喝拉撒,哪怕是恶棍和混蛋,也常有心中柔软的一角,忍不住会在金钱之处寻找点什么。

——选自《人生忽然》之《心灵之门》

一个人生命有限,不一定遇上大时代。同样坦白地说,“大时代”也许从来都是从“小时代”里孕生而来,两者其实很难分割。抱怨自己生不逢时,不过是懒汉们最标准和最空洞的套话。

当不了太阳的人,当一只萤火虫也许恰逢其时。

换句话说,本身发不出太多光和热的家伙,趁新一轮太阳还未东升的这个大好时机,做一些点点滴滴岂不是躬逢其幸?这样也很好。

——选自《人生忽然》之《萤火虫的故事》

前人已远,后人接薪。时值全球现代化面临新的十字路口,各种知识小格局碎了又碎,我们能否重建“三观”,重建形而上,打通知识的任督二脉,找到各种知识既能相互博弈和碰撞,又能相互通约、消化、滋养、激发的成长机制?我们能否跨过前人的许多见解,但找回前人的志向,谋术有别,为学相济,做事有别,为道相通,让全人类文明成果再次汇聚成共同前行的力量?这是逼近每个求知者的又一悬问。

——选自《人生忽然》之《知识,如何才是力量》

什么是情商?说直白一点,就是一种道德觉悟,一种适群者和利群者的心胸、眼界、性情、能力,一种能推进“合作与友好”的阳光品质。

——选自《人生忽然》之《个人主义正在危害个人》

眼下到底处于一个历史拐点,还是一次历史稍息,旧的路线图稍后照用,其答案尚不可知。有关思考已随即展开。待喧嚣一时的假消息、嘴炮战、阴谋论、“甩锅”大赛等沉淀下去,真实问题的清单才会渐次明晰。

——选自《人生忽然》之《聚集:有关的生活及价值观》

文学可能仍是“人学”——至少到目前为止,不大可能回归神学或半神学。那么,在认知“人”的漫漫长途上,随着科学理论的刷新和社会现实的演变,文学的21世纪该是一个什么新模样,可能会是一个什么模样,还需写作人进一步体会和探索。

——选自《人生忽然》之《自我学”与“人民学》

中国古人习惯于沉醉在现实感里。所谓现实,就是近切的物象和事象,而不是抽象的公理。当中国古人重在“格物致知”的时候,欧洲古人却重在“格理致知”。当中国古人的知识重点是从修身和齐家开始的时候,欧洲古人却展开了神的眼界,一步跃入世界万物背后的终极之being——他们一直在马背上不安地漂泊和游荡,并且在匆匆扫描大地的过程中,习惯于抽象逻辑的远程布控,一直到他们扑向更为宽广的蓝色草原——大海。那是另一个故事的开端。

事情已经很明白,一个不光拥有技术和财富的现代化,一个更“善”的现代化,即更亲切、更和合、更富有人情味的现代世界,是爱因斯坦心目中更重要的目标。如果这种现代世界是可能的话,那么它最不应该与中国擦肩而过。

——选自《人生忽然》之《人情超级大国》

中国人眼下走向世界,到异国他乡去搞合作共建,可能都得绷紧文化这根弦。科技专利固然重要,资金投入固然重要,法律条文固然也重要,这都没有错。但不要忘了,任何事都是人做的,而任何人都是活在文化传统中的。因此,同老外们打交道,最忌的是想当然,需要注意各种细节,了解他们那里各种文化密码,包括了解各种“潜台词”“潜规则”里的当地文化特性。

——选自《人生忽然》之《文化:迭代与地缘两个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