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不忘初心,勇攀时代文艺高峰 ——第四期中国作协“到人民中去”职业道德教育培训与文学社会服务实践活动侧记
来源:中国作家网 | 邓洁舲  2021年10月18日08:20

10月11日至15日,中国作协“到人民中去”职业道德教育培训与文学社会服务实践活动在浙江嘉兴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及文学工作者近70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红船领航,赓续百年辉煌

11日,由浙江红船干部学院宣讲团成员李益模围绕“从红船精神到伟大建党精神”讲授“开班第一课”。李益模认为首先要回归到历史中去,从历史的变局中去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回望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历史,可以发现党对时局精准高明的把握能力。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危亡和国家生死存亡关头为中国共产党走上历史舞台提供了历史背景,在众多尝试与努力中,只有中国共产党走出了一条与符合中国国情、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正确革命道路,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了自强、复兴的道路,这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精神是分不开的。南湖红船是建党历史的一个标志和象征,它所展现的是贯穿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发展历程中的革命精神。

李益模认为要自觉地去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从这个过程中增强自信;要有担当与自觉,推动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一个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的政党;面向未来,我们要有民族复兴和圆梦的决心与使命感。李益模说,我们可以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许多宝贵的精神运用实践在新时代,通过增强历史自觉,把过去、现在、未来贯通起来,在风险挑战面前砥砺胆识,坚定决心、增强信心、永葆初心。

李益模围绕“从红船精神到伟大建党精神”讲授“开班第一课”

11日下午,大家来到南湖革命纪念馆开展现场教学。1921年,中共“一大”在南湖红船上完成最后议程,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小小红船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上海作家蔡骏不是第一次来到南湖了,早在30年前,还是小学生的蔡骏就曾随母亲来到嘉兴参观南湖红船,那时他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能成为作家,跟随中国作协再次来到南湖,回到这个意义深远的地方。30年后,世界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中国共产党依旧带领着中国人民在民族复兴和国家强盛的道路上坚定前行,这次在嘉兴的培训和学习让他对伟大建党精神有了更加生动深刻的体验。

在南湖革命纪念馆进行现场教学

坚守初心正气,打造德艺双馨

12日,作家海飞带来“从内容看小说和影视的关系”的主题讲座,身为作家和编剧,海飞希望通过自己的“双栖”视角来去梳理和阐释当下有关传统文学写作、网络小说写作和影视文学改编间的复杂关系。在他看来,三者各自有其特点,不能认为它们只是简单地形式转换。网络小说追求爽感,某种程度来说比较擅长讲故事,这是传统文学作家可以借鉴的,但是很多时候网络文学写作也存在欠缺扎实的整体构架和更有美感的语言等问题。而影视改编相对文学作品来说,对市场和类型有着更高的要求,同时还要考虑策划和大众吸引力的问题,市场反应对其影响较大。正确地认识三者之间的差异与各自特征,对涉及不同种类创作的作者来说有着重要意义。

作家海飞带来“从内容看小说和影视的关系”的主题讲座

12日下午,中国作协邀请了全国公安系统的英雄模范沈云如、周扬作英雄事迹报告。沈云如是一名退伍军人,他曾在艰苦的环境里为祖国戍守边疆17载,2000年转业回到家乡湖州,成为一名社区民警,2018年主动申请调往偏远的农村派出所,专职从事户籍工作。3年来,他曾600多次上门服务群众,奔波于偏远地区,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帮助35人找回身份,被誉为“最美浙警”。基于多年来的从军生涯和基层工作经验,他向大家分享了自己关于什么是初心、怎样坚守初心、怎样持续建设初心的心得。

沈云如作英雄事迹报告

现任温州市公安局鹿城区分局特巡警大队教导员的周扬,从警以来一直冲锋在一线,身上有1处枪伤、11处刀伤,缝过142针,对周扬来说,这些都是身为一名人民警察的神圣而光荣的印记,让他体会到生命的宝贵,也让他感受到以生命守护生命的价值。

周扬作英雄事迹报告

作家曾清生在听了英雄模范的事迹报告后深受触动,他感动于英雄们对初心的坚守,对担当责任的义无反顾,同时也思索着文学的意义和力量,他说,也许某种意义上,文学能够改变那些伤害周扬的举动。好的文学作品反映人民的悲欢,呈现广阔的世道人心,传达温和、善良和希望,使更多的人受到向善力量的感召,这也要求作家们在创作中自觉追求更高的价值和真善美的力量。

文学服务社会,创作深扎实践

活动后半段,大家分为三个小分队深入到嘉兴各区县开展文学社会服务活动。

中国作协“到人民中去”文学公益大讲堂活动走进嘉兴职业技术学院,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吴克敬为学生们讲授了“我们热爱文学的理由”主题讲座。吴克敬从“真、善、美,高、富、帅”出发,阐释了自己对文学的理解和对创作的追求,他认为文学人物和故事即使是虚构的,但表达的情感是真实的,文学作品应当反映现实和社会需求,应当培养高尚的情怀,传达善意、温暖、向上的精神面貌,承担起陶冶情操、激发人们积极的生活态度的职责使命。

中国作协“到人民中去”文学公益大讲堂活动现场(照片由主办方提供)

在桐乡市高级中学,中国作协“到人民中去”文学作品分享会让作家们与桐高师生及桐乡本土作家展开了一场热烈的文学交流与讨论。会上分享了凡一平的《我们的师傅》、海飞的《惊蛰》《麻雀》、蔡骏的《最漫长的那一夜》系列中的《北京一夜》、鲁若迪基的《小凉山很小》等作品,大家先后就自己阅读四位作家作品的体会以及平时阅读和写作中遇到的困惑展开了讨论,会上还分享了桐乡当地作家和桐高师生的多部作品,参加文学社会服务实践的作家们对这些作品逐一进行了点评,大家就创作心得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交流。

中国作协“到人民中去”文学作品分享会(照片由主办方提供)

在海宁市高级中学,中国作协“到人民中去”文学作品朗诵会让师生们共享了一场文学视听盛宴。朗诵会现场,海高师生朗诵了胡学文的《有生》、龙一的《潜伏》、季栋梁的《上庄记》、孙云晓的《握手在十六岁》、杨遥的《父亲和我的时代》、彭学明的《娘》等作品节选片段以及海高学生联合创作的作品《海高赋》。

中国作协“到人民中去”文学作品朗诵会(照片由主办方提供)

课堂教学之外,大家还前往革命遗址、生态文明、文化自信及乡村振兴示范地等开展现场教学。

作家张兵在参观当地乡镇产业时感慨,这里的乡镇建设和发展令人感到欣慰,同时这也是几十年来全国乡镇发展的缩影。作家在创作时应当深入探查社会现实,了解社会发展现状,对乡村县镇等面貌的认识不应停留在过去的刻板印象中,应当有发展的目光,这就要求作家真正做到深入生活,扎根基层。

革命遗址、生态文明、文化自信及乡村振兴示范地等教学现场

在分组讨论中,大家踊跃发言,围绕党史学习教育和本次活动进行积极探讨,大家一致认为,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应不断提升职业道德、锤炼艺术品格,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才能书写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作品。

分组讨论现场

大会交流现场

彭学明作总结

15日,在大会交流中,孙伦熙、凡一平、孙云晓、王正茂、曾清生、韩宗宝、纳张元、王卫民、蔡骏、张兵、季栋梁等作为作家代表发言,陈述了自己的感受与体悟。大家一致认为,这次活动的主题鲜明、导向鲜明、目的鲜明,通过理论学习和现场实践,更加坚定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信心和决心。文学来自人民,服务人民,这需要作家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作品要经过人民群众的检验,扎根生活、扎根人民,反映社会正气,传播正能量,书写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弘扬社会公平正义和诚信友善。作家要勇于承担传播和弘扬时代精神文化的责任,不忘热爱文学的赤子之心,不忘爱国之心,不忘一颗从人民中来、回归人民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