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两届十月签约作家对话“面向新时代的文学写作” 创作从生活出发,写出时代精气神
来源:北京日报 | 李俐  2021年10月16日08:46
关键词:十月文学月

作为第六届北京十月文学月的重点活动之一,“两届十月签约作家对话”于10月14日展开,作家关仁山、李洱、刘庆邦、宁肯、邱华栋、范小青、范稳、弋舟、张楚、付秀莹、石一枫齐聚一堂,围绕“面向新时代的文学写作”这一主题分享创作体会。

作为第一届“十月签约作家”,鲁奖作家刘庆邦首先发言。他谈到,前段时间去看贾樟柯执导的电影《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影院里空空荡荡,只有四个观众。“我觉得电影很好,但观众不愿意看,这个问题值得思考。这么多年来观众和读者的口味一直在变化,严肃文学的读者越来越少,作家应该怎样面对呢?”这是很难回答的问题,他自己的答案是,保持创作的定力,尊重自己的天性,从个人出发,从生活出发,从心灵出发。“一个作家的写作离不开生活,我们还是要从感性出发,才能上升到理念,这是创作的一个根本规律。所以我们还是要重视生活,特别是要重视新的生活,不断从新的生活中吸取营养,跟上时代的步伐。”

江苏作家范小青这段时间正在创作一部关于苏州古城保护的非虚构作品,这也让她一下子扎进了“生活的富矿”里。“不仅是苏州,每个地方都有太多可以挖掘的东西。但是,当你掉进这个富矿以后,如果不爬出来,那还不是文学。富矿里的金银财宝,你得把它提升上来,作家要有在富矿里取舍的能力和提炼的技术。”

作为来自云南的作家,范稳特别提到,要在写作中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文化资源,建立作家的辨识度。“过去我写民族题材、历史文化题材,好像自然而然就有辨识度。现在我写《太阳转身》这样的脱贫攻坚题材,我也要让它有辨识度,要写出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特点。”谈到“新时代”,范稳有切身的感受:“我在云南体会到新时代的‘新’是任何一个村庄都可以开轿车进去,都是柏油路。过去好多县没有越野车没法去,到乡下不知道要走多久,到村里只有骑马。现在国家把所有路建到村一级,对我们来讲真是很大的帮助。”

如何用文学来记录这样的“新时代”,也是北京作家宁肯正在思考的:“我们已经宣布进入小康社会,这是特别大的事情,中国几千年来从来没有进入过小康社会,这也算是千年未有之变局。我们如何理解小康社会对中国人的影响,对中国人心理的影响?这些值得作家们多做一些思考。”

河北作家关仁山从2017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雄安雄安》,今年即将完成。如何把雄安新区建设这样的千年大计转化为文学,是他创作中遇到的最大挑战。在他看来,文学有记录时代的使命,也有塑造时代新人形象的使命,这是新时代的作家责无旁贷的。“我们的作品能不能留下,还得看能不能写出这个时代的精气神来,特别是写出我们时代的精神高度、人性深度和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