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吉安的古村
来源:长江日报 | 胡学文  2021年10月14日08:48

吉安多古村。

我第一次出远门,去的是庐山,怀揣着对世界的好奇、热情和希望。从北京到南昌,两天一夜的火车行程,没有丝毫困意。邻座一家三口是南昌人,从北京买的烤鸭,拴吊在车窗口,每次过隧道,烤鸭晃荡幅度突然加大,似乎要飞起来。那趟旅行发生了许多故事,让我对这个世界更加好奇。再赴江西,去的是井冈山,与鲁院的师生一起,收获亦丰。辛丑九月,我第三次去江西,直奔吉安。赣江奔腾八百里,五百余里在吉安境内,称得上是水郡。吉安古称庐陵,后改为吉安。我挺喜欢庐陵这个名字,古雅诗意,弥漫着古典浪漫的气息。当然,吉安也好,吉和安在汉字里无疑是极受瞩目的字,每个字都能掘出文化的深井,是湿润的福地。历史上的吉安走出十七位状元,三千余名进士,更有欧阳修、杨万里、文天祥、解缙、胡铨这样至今闪耀光芒的人物,是名副其实的文化之乡。历史虽已远去,而文化的根脉仍在,每一座古村都是发达的根须。

燕坊古村在赣江与恩江交汇处的吉水县,始建于八百年前的南宋,现存房屋、宗祠多为明清建筑。燕坊,又称鄢家坊,村人多为鄢姓。讲解者是曾任村干部的老者,说起自己的鄢姓,脸上熠熠生光,如涂了金粉。我见过的讲解者中,老者无疑是最具激情的,他不是把讲解词背得滚瓜烂熟却干巴巴的那种,其解说是从内心流淌出来的,对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有着骨肉相连的热爱。所谓的如数家珍,没有家的认同感,珍也会黯淡无光。建筑学博大精深,外行根本看不出,如燕坊房舍“青砖灰瓦马头墙,飞檐翘角坡屋顶”,老者讲述其特点时,还告知何以然,何以美。从特定位置望过去,群舍如万马奔腾,“州司马第”屋门上的雕刻如展开的画卷,空灵、悠远,在寓意之外,让人有着无尽的联想,没有老者的指点,难悟其妙。对突然提出的问题,老者没有片刻停滞,反有着电光火石的喜悦。如水塘排水问题,他说将乌龟放置其中,龟顺孔隙爬行,水道自然就疏通了。古人是有智慧的呀,他这么说时,满脸都是景仰。已是中秋,天热如炉烤,戴着草帽,仍觉阳光灼烫。老者则光着头,沉醉其中,似乎日光的敲打也是享受。在转过某处牌坊后,看到一捆一捆堆竖的芝麻。常吃芝麻,却是第一次见到,连忙拍了几张照。老者笑笑,随即讲了另一个故事。虽然仅有个把小时,却有穿越了数百年的美妙,离开燕坊古村,很是不舍。

渼陂古村在青原区,初到已是黄昏了,不过门楼上的字仍然醒目。陂是多音字,逢水遇土各有其音,临水读bei,渼是波光粼粼的意思。渼陂,一个既古典又颇具现代意味的村名。穿过门楼,便是祠堂,从祠堂旁侧的街道进入,是拐来拐去的小巷,有的狭窄至仅能通过一人。不要说是傍晚,白日行走也有迷路的可能。数分钟后,顿然开阔,方知真正进入了渼陂村。灯笼亮起,池塘的水闪射着幽暗的光,如鱼翻腾。渼陂共有镌十八口水塘,对应天上二十八星宿,沟渠相连,水塘相通,村庄因塘而灵动,极具阴柔之美。

渼陂并非因傍临富水而得名,另有来由。在陕西韩城,有个叫渼陂的地方,杜甫造访过,并写有《渼陂行》。渼陂梁氏一族正是从陕西韩城迁徙而来,沿袭的是原村名。在民居外,渼陂有二十栋古祠堂,四个古书院,还有庙宇、楼阁、牌坊等。永慕堂是梁氏的总祠,始建于南宋,三进三栋三天井。与我看过的其他古建筑一样,没用一颗铁钉,全为穿孔斗榫。所谓的能工巧匠,不是手建,而是心造,有着艺术家的想象联想,才能呈现朴素而奇异的美。我猜想,这是梁氏族人亲自建造,而不是从他处请的工匠。北地风格,又融入南方元素,样式才如此独特。如果没有战乱,定能穿越风雨,可惜元末毁于兵燹。建筑没了,宗祠的灵魂却没有消散。明朝正德年间重建,清朝又重修。据说重修时,正是慈禧执政,大门前“喜鹊聚巢式”牌坊的飞檐翘角做成了“凤在上龙在下”的模样,整个牌坊为“官帖”式结构。整座祠堂共有三个官帖式的牌坊,雕有“诗书门第”“斗门阀冠”等字样。大架构有讲究,局部细节也藏着学问。如门口的石狮,左侧的雄狮脚踩绣球,仰天长嘶,张扬威猛;右侧的雌狮双唇紧闭,怀抱小狮,乖巧顺从。真正的母狮和雄狮一样凶猛,化石守门,遵从的是另一种秩序和规矩。再如鼓的摆放,鼓面与墙面平行,而不是与墙垂直,是因为梁氏家族出了高官,这是待遇,而不是方式。穹顶上还有幅“冠上加冠图”,画面为公鸡踩在鸡冠花上,意为官上加官。横梁、牌坊、参亭、钟鼓、字画,皆有说不尽的意味。在渼陂村行走,犹如徜徉于文化的河流。

钓源古村位于吉州区兴桥镇,踏入古村宗祠正是午后,外面热气蒸腾,祠堂内倒是凉爽,近墙的石砖覆着凸凸凹凹的青苔,犹如凝结的时光,弥散着远古的气息。主人以西瓜待客,说是正宗的兴桥西瓜。第一次吃兴桥西瓜,甜沙可口,几个同行的朋友都说是辛丑年吃到的最好的西瓜。

钓源古村始建于唐末,是欧阳修后裔及宗裔聚居地,现存建筑多为明清风格。整个村庄的布局如八卦图,而单幢建筑处处可见八卦图形,或嵌显于门楣,或镂镌于窗棂,或雕饰于床架。当然不仅是装饰,八卦图上藏着颇为丰富的家庭状况信息,如某处主人育有两男一女,便在窗棂以八卦雕刻显现。这应该是世上最别致的户口簿。

钓源的街道皆石板铺就,不完全平整,有的路高低错落,形成梯形,似乎故意引导客人缓行,慢下来方可品鉴村庄之妙。街巷也多是前宽后窄,屋角为弧形,大门斜立,看似“歪门邪道”,却是另有蕴含。七口大水塘一字排开,取“七星伴月”之意。三只硕大的琥珀色蝴蝶正在水塘上追逐嬉闹,俨然一幅钓源和谐图。

吉安还有湖洲、桑园、陂下、柘溪、塘边、爵誉等古村,各不相同,却有一致的地方,如多有水塘和古樟、多祠堂、多学堂。那么多状元进士,不是凭空产生,皆为重视教育所致。文化是古村之魂,所谓的古并非砖木在时间里穿行的长度,而是魂魄藏于其中,有着难以丈量的厚度。屋舍几经毁坏,因魂生还。而流传至今的民间艺术,战乱也难灭其形。如渼陂村的彩擎、喊船,万安的狮象灯,吉水的田铁脚戏,永丰的傩舞,吉安的烟花傀儡等。

彩擎是巡游的造型艺术,有“台辇”与“乌车辇”两种,梁姓家族南迁,同时带来了北方的风俗。台辇形如谷桶,方方正正,上树十字形铁架,铁架上扎一横木,上立三个孩娃,扮饰神像或历史人物,由十二个壮汉肩舆巡游。乌车辇状若车轮,车轮旋转,上下滚动。择数名童男童女置于其中,演绎各色戏剧故事,如《西游记》《水浒传》。从正月十五到二月初二,台辇和乌车辇就是移动的舞台。观者摩肩接踵,或许只图红火热闹,但不知不觉浸润其中。艺术之生命在于其穿越时空的影响,在于其独特的魅力,彩擎由北入南,落地发芽,也正在此。

烟花傀儡是集烟花、编扎、剪纸、雕刻、绘画、木偶、戏剧于一体的“瓦舍技艺”。起于隋唐灯会,盛于两宋,亦由梁氏族人南迁带入。元宵之夜,架设花树一株,上悬两米多高的花筒,筒内装有七层至十一层花盘,每盘置放逼真的戏曲人物与仙佛形象。燃放时,以“地老鼠”引火点燃花盘第一层,逐层依次张开,燃烧烛火,层层一场戏,时时有故事,全台表演能持续一至两小时。我虽没有亲睹,但能想象到场面的壮观热闹,亦能嗅到节日的浓香。

永丰傩舞集宗教祭祀与武林表演为一体,多在大年初二、初三表演,俗称麻婆舞。初二只穿戴服饰面具在全村挨户演一遍,称为“接钟馗”。初三的表演更具仪式感,演员先沐浴更衣、焚香祭祖,然后穿服饰戴面具,在祠堂前的广场上表演。这是演给祖先的,是形舞,亦是心舞。既有相互厮打的小鬼,也有手持钢刃的钟馗。表演结束,麻婆手捧“太子”前往村庄娶了新娘的人家,寓意为“麻婆送子”。

无疑,古老的艺术是吉安另一条奔腾的赣江。

吉安还多美食,自然的馈赠,亦有故事和传说。初到吉安的晚上,有一道菜,是用豆渣掺少许蔬叶熬炖的,极合口味。这道菜与出生于吉水、曾主编过《永乐大典》的解缙有关。解缙的父亲是做豆腐的,豆腐出售,豆渣留与自家吃。某日,解缙让御厨以豆渣为原料,按吉水本地做法做了一道豆花给永乐皇帝品尝,永乐皇帝吃后评曰“白如雪,细如沙,柔如杮,鲜甜可口,乃人间极品”。据说皇帝隔几天就要吃一次,此菜因此名为“解缙豆花”。此菜合口,与其名字并无关系,但与解缙相关,终究多了一种味道。桌上的菜唯有豆花光盘,主家又上了一盘。

还有一道菜叫霉鱼尾,皆鱼尾制,图形也似鱼尾,上覆厚厚的辣椒末。与古村雕刻中的蝙蝠、马猴、牡丹、玫瑰一样,以谐音寓意,霉鱼尾是道美人菜,或者说女人吃了更美的菜。虽是给女士的菜,但男人也喜欢。我这样不嗜辣的,也吃了两块。据说霉鱼尾的做法工序甚繁,将鱼宰杀洗净,吊晾至起皱,斩块置箱,一层稻草一层鱼,佐以辣椒生姜,合上纸箱,自然霉变,入坛封口。霉变七日,封坛七日,半月后烹制。可以说,霉鱼尾是用时间和耐心烹出来的。

在吉安的古村行走,品尝美食,感受文化,触摸历史,身愉心欣,是一段值得珍藏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