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1《民族文学》少数民族文字版作家翻译家培训班”举行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周茉  2021年09月28日12:53

开班仪式现场

2021年9月27日,由《民族文学》杂志社主办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1《民族文学》少数民族文字版作家翻译家培训班”在京举行。《民族文学》主编石一宁、中央党校文史部教授范玉刚、中国作协创联部副主任黄国辉、《民族文学》编委艾克拜尔·吾拉木等出席开班仪式。来自北京、新疆、西藏、内蒙古、吉林延边等地的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朝鲜族作家翻译家近30人参加培训。《民族文学》副主编陈亚军主持开班仪式。

石一宁在致辞中谈到,举办这个培训班是《民族文学》杂志社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一个重要举措。培训班的重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方向和创作导向,通过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研讨,提高创作和翻译质量,不断推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原创和翻译作品,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学,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石一宁介绍,《民族文学》杂志社近年来每年都举办一系列改稿班和培训班,五个文版在编刊过程中注重吸纳老中青优秀翻译家参与文学翻译工作,有意识地培养文学翻译新人。《民族文学》蒙、藏、维文版创刊已有12年,哈、朝文版创刊已有9年。创刊以来,各文版为本民族作家与国内乃至世界各民族作家,为本民族文学与国内乃至世界各民族文学,搭起了一个展示与交流的平台,打开了一个学习与借鉴的窗口,对本民族文学的繁荣、对中国文学的多样化发展与对民族团结进步都具有深远的意义。石一宁说,作为国家级少数民族文学期刊,《民族文学》杂志肩负着发展繁荣少数民族文学的职责,也肩负着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任。这次培训班,为学员赠送了最新版《现代汉语词典》,既是对习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的“要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具体贯彻落实,也是《民族文学》杂志社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为作家翻译家办的一件实事。冀望培养更多少数民族作家翻译家,推出更多少数民族优秀作品,加强各民族读者“五个认同”,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黄国辉在发言中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生长于血脉里的,是具有团结性、开放性、共享性的多维度内生力量,像一棵扎根紧实的树,树上结出各色花朵。翻译工作是少数民族文学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促进各民族文学交往交流交融有着重要意义。相对主观性的文学创作而言,文学翻译工作更加立体,需要从文本发生、作品解读、作家研究、读者接受、文化差异等多方面入手和考量,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文学再创造,需要翻译工作者思想性、技巧性与艺术性高度融合。如何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做好翻译工作,需要少数民族作家翻译家在文学道路上深入思考与认真践行。

艾克拜尔·吾拉木回顾了参与《民族文学》工作时的岁月点滴,欣喜地看到了很多来自各民族的年轻作家翻译家,新生的蓬勃力量为少数民族文学奠定了前进发展的基石。他寄语青年作家翻译家,一如既往地支持少数民文学工作,发掘更多优秀作品,让56个民族的读者在《民族文学》上读到独特又多彩的文学故事。

开班仪式上,延边作协主席郑风淑、《民族文汇》主编狄力木拉提·泰莱提、内蒙古文学杂志社《世界文学译丛》副主编诺敏黛、中央民族大学藏语系副主任增宝当周、民族出版社编辑阿依努尔·吐马尔别克作为作家翻译家代表发言。

郑风淑说,作为少数民族文学工作者,更应该明确目标和责任,振奋精神,奋发有为,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参加这次学习培训,进一步明确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承好本民族文化的政治责任。要加强与其他各少数民族文学的交流学习,以文学为纽带,更加牢固地确立全国各少数民族如同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一起的意识。

对狄力木拉提·泰莱提来说,《民族文学》映照着自己的文学之路,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园。《民族文学》汉、蒙、藏、维、哈、朝六种文字版竞相绽放在民族文学的大花园,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繁荣发展、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了实实在在的文学力量。参加此次培训,更深刻地树立起各族人民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会将深入人心的精神感悟与培训心得传递给更多少数民族作家翻译家。

诺敏黛表达自己作为一名文学工作者的自豪感,她认为不管是创作、翻译,还是为别人做嫁衣的编辑,都是平凡又光荣的事业。“我的任务就是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用文学的力量感染和鼓舞更多人,把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团结的生动局面写出来,把它作为中国故事重要的一部分传播出去,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各民族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故事。”

在进行汉藏文学作品互译的增宝当周看来,少数民族文学通过多姿多彩的形象、感人至深的语言,传递着新时代新的生活风貌和新的思想观念。民族文学的创作和翻译自然也担负着新时代中国民族文学的特殊使命。少数民族文学是中华民族文学的组成元素,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民族文学》不仅是文学家园,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通过《民族文学》各文版所提供的对话、交流、互鉴的平台,各民族的共同情感将会更加牢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会更加深入人心。

阿依努尔·吐马尔别克说,《民族文学》举办的作家翻译家培训班对于促进各民族作家、翻译家的互相交流,提升作家翻译家文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文学的繁荣离不开少数民族文学的蓬勃发展,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离不开翻译实践和翻译工作。通过文学翻译,我们可以共享文学之光。《民族文学》的作者很多都在边疆地区从事文学创作,作为文学翻译者,为各族作家鼓与呼,是荣幸,更是责任。

培训班举办期间,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党委书记、局长兰智奇,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徐可,北京大学西班牙语系教授赵振江,范玉刚等分别为学员作《准确把握核心要义 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文化力量》《重塑中华散文的古典美》《诗歌翻译是二度创作》《文艺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等专题讲座。培训期间,学员们将进行文学创作交流座谈会,并参观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历史陈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