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儿童诗歌、儿童散文述评 高度关注童诗和儿童散文的艺术创新
来源:中国作家网 | 李利芳  2021年09月27日09:25

儿童诗歌与儿童散文在儿童文学大家族中是两种很特殊的文体。从文学常识来看它们很重要,必不可少,而从当下实际创作业绩与读者接受看,它们又始终处于边缘,如此观念与事实的严重错位带来的尴尬境遇,正是这两种文体较长一段时间以来发展遭遇的主要瓶颈问题。近些年来,无论是创作界还是出版界,包括研究界与期刊平台,对童诗与散文均给予了有意识的特别关注,包括给孩子选的诗、童诗的研究讨论、散文有组织的套系创作出版等,种种现象显示业界对推进这两大文体的发展在作积极努力。从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的评审来看,诗歌与散文整体状况有进步,个别作品有突出惊喜,对推进文体建设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但是与小说和童话比较起来,无论从参评数量还是整体质量上来看,都还存在一定距离。这两类文体的发展仍处于亟待攀升的状态,还在较大程度上显示着原创儿童文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一下既往取得的成就与需要加强的方面。

一是需要关注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这是整个原创儿童文学领域都需要重点思考的一个问题,在散文和童诗中也有表现,特别在散文中很典型。“历史性”本身内涵深广,在儿童文学语境中可生长的空间非常大,在此我们主要讨论题旨最集中的一个方面,具体由对“童年”的价值关怀而产生。儿童文学是服务于孩子的精神成长,天然关注童年生命状态的文学。对于作为当下读者的儿童来说,他们自己的童年生活是可见可感的,也是他们在文学阅读中最易接纳与认同的。对于儿童文学写作者来说,最直接的精神资源是自己的童年,我们通常经由自己的身心体验抵达对对象与世界的深切认知与文学反映,作家一定绕不过去自己的童年经验去创作儿童文学,由此便出现了童年表达的历史性与时代性如何有机处理的艺术难题。在具体艺术层面上,是成人主体性与儿童主体性如何在儿童文学中融通的问题。

文体特质及其自由的确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成人与儿童双主体对话的可能性。我们不得不精准地回到每一种文体的美学本体上,去具体讨论对话如何可能。散文的基质是“求真”,逻辑支点主要在“情真”,由此散文成为儿童文学作家自我童年抒怀最适宜的一种文体。审美地去记述不同时空、文化背景下成年人的自我童年经验,在本次参评作品中占比较高,特别是能够引起关注的好作品。儿童散文另一种探寻对话的角度就是朝向自然,成人作家引领孩子与自然建立亲密的情感关系,云南儿童文学在这方面有传统,今年的散文评审在激烈的竞争中,最后是云南的湘女以《好想长成一棵树》取胜。

评审启示我们思考的是,儿童散文的“真”与“情”可安放的开口度究竟会有多大?散文中明确需要一个主体心灵去抒怀,一方面,在以成人为主体的自我童年反顾已经被较充分地关注与表达后,基于当下儿童生活的儿童主体心灵世界需要被打开,散文的“真”需要融入当下性;另一方面,儿童文学工作者们需要努力的是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散文在本质上需要开拓的是精神气象。我们需要揪住不放深挖的是,散文的“情”能朝向哪里?散文能带给孩子们怎样不一般的审美体验?归纳总结历届获奖散文作品的优长与规律,有助于我们深化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理解。

二是需要关注人民性与儿童性的统一。儿童文学以儿童为中心,需要全力以赴为儿童写作。“以儿童为中心”是人类进步儿童观的产物,它从根本上保证了儿童被发现,肯定张扬了儿童的主体性,是在为儿童赋权。因为儿童是未成年人,需要成人社会致以特别的关注与保护。随着我们对儿童与童年问题的认识愈来愈科学与深化,以儿童为中心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其中一个根本的要点是,以儿童为中心肯定不是将儿童世界抽象化、孤立化,不是去对儿童生活作单一、封闭的审美表现。儿童与成人不是对立的,尽管童年作为方法论有巨大的精神力量可以去对成人社会致以批判反思。儿童文学一定是整体生命时段的文学,它是从童年出发的文学,但关涉的是全生命的。由此,人民性才是儿童文学的灵魂,只不过是从儿童性中穿透的。所以,经典儿童文学的审美与辐射价值是对全人类的,和年龄没有关系。当前我国儿童文学的大突破应该置于文学观与儿童观的思想解放上,其中人民性是处于作家思想根部的一个关键问题,这一点也深刻地影响着童诗与散文的艺术突围。

本届诗歌获奖作品《我和毛毛》是诗人蓝蓝带给我们的一个惊喜。蓝蓝的创作兼及成人诗歌与儿童诗歌两个领域,由于没有“儿童文学”单一视域的局限,既能自如去往童真世界的康庄大道,又能在生命的全景内鸟瞰童年时光的奥妙;既饱含着成熟的生命体验,但又写得异常的干净透明。蓝蓝的童诗有丰富的释义空间,她赋予童诗崭新的语体与特别的讲述视角。《我的毛毛》在众多的诗作中能够脱颖而出,其艺术创新的支点就在于其厚实的生活底蕴与朴素的人民情怀。与其说诗人在写“我和毛毛”的童年,不如说她写的是一种领悟过了的美好的纯真,其中浸满了生活的热与光。诗人在炽热的爱与真挚的情中找到了人民性与儿童性的统一,她告诉我们童诗是用来驾驭生活的,赋予中国童诗新的书写高度。

三是需要关注审美性与创新性的统一。诗歌与散文似乎都属于艺术创新极具挑战性的文体。在参评作品中,一些童诗毫无生气,对作家个人而言仅为重复劳作,这样的创作状态是应该引起警惕的。诗歌是纯粹的语言艺术,它将文字完全置于儿童面前,是对作家语言能力的一种考验。写给孩子的诗对阅读的愉悦感提出更高要求,童诗的语言充满了美妙的韵律,其价值只能由孩子在语感中确认。通过纯粹的诗语之美,童诗培养儿童对母语的眷恋与热爱。童诗承担着文化传承与审美养成的价值功能,为孩子写诗直接影响到国民语言能力的培养。从整体上看,当前我国童诗创作依然普遍存在审美标准不高、创新能力不足的严重问题。从参评情况来看,童诗创作的新生力量还不是非常整齐,童诗创作需要加强专门人才培养。相比较起来,散文的阵容整体上好一些,关注并投入散文创作的成熟作家多一些。散文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文体上的创新。散文创作在数量上的推出不成问题,只是在发挥文体所长,表达出极具时代特征的儿童生活与儿童心灵世界方面,似乎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散文的真实性极其考验作家对儿童生活的熟悉程度,考验作家与世界建立关系的广度与深度。散文与诗歌都是流淌自心灵深处的语言艺术,随着文化治理现代化的深入推进,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童诗与儿童散文一定会涌现更多精品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