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蒋离子: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来源:中国作家网 | 蒋离子  2021年09月18日08:44

蒋离子,原名蒋达理,民盟盟员,中国作协会员,浙江省青联委员、浙江省网络作协理事、丽水市作协副主席、网络作协主席,获第二届茅盾文学新人奖·网络文学新人奖。主要作品《婚迷不醒》《糖婚》《老妈有喜》《听见你沉默》等,《糖婚》《老妈有喜》等连续两度获国家新闻出版署和中国作协联合推优,连续两度获中国十大数字阅读作品,获网络文学双年奖、网络文学金键盘奖等。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我并非科班出身,在写作这条路上完全是自己摸爬滚打,也绕过不少弯子,栽过不少跟头;正因为我不是科班出身,以下言论基本都是我个人的经验分享,希望和大家共同来探讨、提升。

我差不多是从 19 岁开始写作的,大概是在2005年。一开始是在网络上写一些散文、随笔、中短篇小说等,后期才开始长篇小说的创作。第一本长篇小说出版后,被定义为青春文学。写作十几年,我本人也好,作品也好,总是被贴上各种标签,总是被定义。青春文学作家、青春文学,网络作家、网络文学,再到现在的现实题材网络作家、现实题材网络文学。

这本身不是我既定好的,有一度我很疑惑,我到底是谁?我写出来的又是什么?

我就这么埋头写着,有天一抬头,发现自己似乎不再执着于这些标签或者定义了。阅读这篇文章的朋友,或许是已经比较成熟的作者,或许是刚开始从事写作的作者,我想跟你们分享的是,先不要急着去定义自己写的到底是什么题材,也不要急着去追赶热门题材,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自己擅长的题材。

在网络文学发展的二十年里,题材很多样也很广泛,几乎每个阶段都有新的题材被开发,但我们也要承认,同题材里存在着很多同质化作品。所谓的同质化作品,就是内容上大同小异,甚至,我们还能看到很多熟悉的梗和桥段。

大概是在前年,几位知名网络作家接受中国作家网的采访时,大家不约而同提到了网络文学的“精品化”。从去年开始,“精品化”这个词就高频次地出现在了网络文学领域。怎么把自己擅长的题材写得更好,怎么才能让我们的作品既有故事性也有文学性,如何应对5G时代的到来和短视频内容的冲击,等等问题,也都是当下整个行业在探索的。

数字阅读发展到今天,是平台,更是介质,也早已演变成大众普遍接受的阅读方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那么,作者如何创作精品,行业如何推动精品化项目,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而网络文学作为类型文学,在数字阅读时代,它的定位不是快餐文学。对网络文学而言,总体挑战和机遇都是“精品化”。

面对网络文学百花齐放,想要做出精品,我个人的建议是多创作一些现实题材作品,一方面现实题材是当前新的创作趋势,这跟各方面提倡这类题材的创作有关,但更为重要的是,这也是读者的选择。网络文学要让读者“有梦可做”,比如幻想、仙侠、言情等题材,也要让读者了解他们身处的这个伟大时代,带来更多时代气息、生活气息。

当我们在决定创作现实题材作品之前,先要了解自己是否擅长这一题材,对这一题材又有怎样的了解,做了哪些准备。

我所理解的现实题材创作,就是讲述当下时代背景下人物命运的故事,必须从生活中来,无限贴近生活本真的。比如,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就是现实题材文学作品,也是非常经典的作品,而热播的电视剧《都挺好》,其原著也是现实题材文学作品。大家可以注意到,相比其它题材,现实题材更容易引起共鸣,也更容易引发热议。

当然,对现实题材创作也有不同的声音。曾在我的一个作品研讨会上,就有一位老师提出,他说现在社会新闻比小说精彩多了,难道小说创作还能比社会新闻更有趣吗?我的想法是,小说当然可以更有趣。它有趣的地方在于,我们可以深挖其中的某一个点。一则社会新闻,我们从每个角度去看,它所反映的现实问题都是不同的。举个例子,我在创作《糖婚》时,就是受一则关于离婚率的新闻的启发,在乏味无趣的数据调查中,我看到了时代背景下婚姻关系和男女情感面临的新的挑战,那就是伴侣之间如何在琐碎的日常生活中实现自我成长和共同成长。

再比如电影《夜色撩人》,它就是根据须一瓜老师的小说《淡绿色的月亮》改编的,讲述了原本有着美满生活的一对夫妇,在遭遇一夜入室抢劫之后,由于丈夫未能挺身而出保护妻子,他们的婚姻关系逐渐失控的故事。作者在创作小说的时候,灵感就来源于一则关于入室抢劫的社会新闻。作者抓住了由事件本身引发的夫妻之间情感变化的隐线,引起了读者的思考。这则社会新闻,在须一瓜老师这里,有着无限延伸的可能性,她非常敏锐地找到了另外一个角度。可见,在现实题材的创作上,切入点和角度是十分重要的。

那什么是我所理解的女性视角下的现实题材文学创作呢?相比男性作者,我们女性作者的创作特点在于情感细腻,相对来说也更感性一些。我们观察生活和创作故事的视角,也就更容易与真实情感对接。以《老妈有喜》为例,我借助两位女主人公,母亲许梦安、女儿李云阶,来探讨原生家庭、亲子关系、高龄产妇、二胎、男女平权等问题。所以,女性视角下的现实题材文学创作,必然是以女性意识为出发点,以女性人物为主,最终探讨女性与社会、与时代的关系的一种创作方式。

女性视角下,如何进行现实题材创作?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我也只能从自己的实际创作中总结和分享一点经验。

首要的一点,当然就是观察生活,深入生活。我们可以从一些社会新闻中找灵感,还可以观察生活中各个群体的生活状态。这个群体,可以用职业划分,也可以用性别和年龄等划分,每个群体,他们的状态都是不一样,走进他们的状态,也就走进了他们的故事。在现实题材的创作中,一旦脱离生活,就会飘,就会假,就会空。假设,我们要塑造一个全职太太的角色,她属于中产家庭,丈夫有着不错的收入,但也仅仅是不错,那么这位太太的衣食住行,就不能超出人们既定认知里的消费水平。

其次,我们塑造的人物要具有一定的表征性,她不仅仅是她,她还代表着她们。同样是上面例子中的全职太太,她的角色必然是具有代表性的。这是一群也许受过高等教育,但是将时间和精力用在经营家庭、培育子女等等事情上,她们和职业女性一样,她们的付出和努力也渴望被社会认可。当我们找到这群人的共性,也就找到了我们的主人公,那位全职太太的代表性,以及我们作品的表征性。最重要的一点,自然是我们作品体现出来的时代感。这样一位中产全职太太,她不再是“黄脸婆”的形象,她会研究保养、养生,她每天会抽出时间运动,研究各种育儿知识,甚至去上烹饪班,去学习插花和茶道。这是一个鲜活的,我们这个时代的,热爱生活、尊重自我意识的女性。

最后再强调一下,现实题材作品的现实主义内在,它是客观、冷静的,是尽可能地去还原生活的。所以,客观地刻画笔下的人物十分重要。也只有从生活中来,才能到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