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黎光长篇报告文学《脚印—人民英雄麦贤得》研讨会在京举行
9月15日上午,杨黎光长篇报告文学《脚印——人民英雄麦贤得》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
会议现场
9月15日上午,由广东省作家协会、广东省出版集团、《中国作家》杂志社、花城出版社主办的杨黎光长篇报告文学《脚印——人民英雄麦贤得》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 广东省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张培忠,广东省作协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苏毅,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编辑、花城出版社社长肖延兵,评论家梁鸿鹰、何向阳、施战军、徐坤、孔令燕、杨晓升、胡平、潘凯雄、白烨、邓凯,花城出版社副总编辑张懿、副社长蔡彬、编辑陈诗泳,《中国作家》杂志社纪实版主任佟鑫、编辑张冰参加研讨会。会议由《中国作家》杂志社主编程绍武主持。
《脚印——人民英雄麦贤得》封面
1949年后的“八六海战”中,诞生了一位“钢铁战士”麦贤得,他在战斗中头部中弹,身负重伤,血人一般坚守在战舰上,用生命守护了祖国海疆。从此,他一生都在与命运进行搏斗,与死神斗,与伤痛斗,与后遗症斗,身心都伤痕累累。麦贤得是一位家喻户晓的战斗英雄。2017年被中央军委授予“八一勋章”,201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又被授予“人民英雄”的荣誉称号,还被授予“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长篇报告文学《脚印——人民英雄麦贤得》便是作家杨黎光讲述这位“人民英雄”勋章获得者的人生轨迹和“八六海战”惊心动魄全过程的力作,作品还描摹了英雄背后的英雄――家庭的付出与守护,尤其是知心伴侣李玉枝,用大爱创造了麦贤得的生命奇迹。作品先由《中国作家》纪实版2021年第4期头条隆重推出,又由花城出版社出版,程绍武介绍说,该书呈现了一个真实、生动、丰富、饱满、立体的英雄形象,唱响一曲壮丽动人的英雄赞歌,是一部难得的书写英雄的成功之作。
张培忠在致辞中表示,广东省作家协会一直号召和鼓励作家们到基层去,深入生活,创作反映时代的作品。杨黎光在研究史实的基础上,克服困难,去麦贤得家里长期细致采访,用了三年的时间,写就一部大作。他写出了麦贤得的悲喜、爱与感动,既展现了英雄,又还原了英雄作为普通人在真实生活中的艰难困苦,将人物塑造得更加真实可信。这部报告文学有很多新的创造和新的探索,期待作品能够走进更多的读者,传递英雄的精神。
肖延兵说,杨黎光的《脚印—人民英雄麦贤得》是在建党一百周年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为党的百年华诞献上的一份厚礼,学习英雄,致敬英雄,讲好英雄模范故事,一直是文艺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本书就是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一本生动教材。当今这个时代,是需要英雄的时代,人民英雄麦贤得是一个非常纯粹的人,他不计个人的功利,没有私心,没有心计,从参加“八六海战”,与命运搏斗,再到积极参加公益活动,他只想当好一颗不起眼的螺丝钉,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像麦贤得这样有血性,在战斗当中不怕牺牲,在现实生活当中不计得失的英雄,尤其显得珍贵,也更加值得我们去尊敬。
在研讨中,评论家们认为,这是一部洋溢着英雄主义、又充满人性温度的作品,更是一部献给建党百年的重要作品。作者采访深入、扎实、细致,写作时既对英雄麦贤得及其妻子充满敬意,同时又尽可能做到客观冷静。作者并未一味拔高和赞颂英雄,而是深入挖掘英雄背后属于普通人的、更接近人性的一面,包括英雄日常生活里的喜怒哀乐,甚至是自身存在的毛病与局限,从而使人物和作品显得更加有血有肉和真实可信。作品既具英雄气也有烟火气,读来也更具亲和力。尽管麦贤得的英雄事迹在过去早已家喻户晓,但他之后几十年的人生旅程、生活状况如何,也是广大读者所关心的。同时,作品中对于战争的思考,对人的思考,对荣誉的思考,对英雄、家国、民族的思考,以及对女性力量的肯定,让这部作品更加深刻和感人。作品体现了杨黎光作为优秀报告文学作家的应有敏感和责任担当。
《脚印——人民英雄麦贤得》作者杨黎光
杨黎光在创作感言中谈到,创作这部作品遇到了很多困难,也收获了很多感动,通过深入了解英雄麦得贤的经历与生活,用文学的语言记录历史,反映真实,是身为报告文学作家的使命,希望这部作品能让大家看到英雄接地气的一面,从而更加感受到英雄的伟大。
嘉宾合影
(图、文:尹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