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李佳蓬《青年世代》:一个由青年人主导的未来世界会更好吗
来源:澎湃新闻 | 徐萧 李泞伶  2021年09月07日16:24

《青年世代》

2221年的欧洲,是青年人的天下。刚刚大学毕业的丹尼,带着对挚友离奇意外的种种疑问,通过议员选秀一路过关斩将,进入了欧洲联邦议员的权力中心。看似欣欣向荣的社会背后,人工智能正在掌控欧洲的一切,机器生命正在觉醒之中,青年革命背后的秘密逐渐浮出水面,一场新的世界大战也迫在眉睫。

以上设定,出现在日前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长篇科幻小说《青年世代》中,作者李佳蓬。书中,作者构建了一个由青年人和人工智能主导的社会。选秀式政治、AI议会、老年人税……小说通过这些新奇的想象,探讨了人类的科技形态、政治制度、社会关系和文明发展,并以此回顾了现实,对未来提出展望。

在世界范围内,科幻写作越来越作为一种“思考的载体”,麦克尤恩、石黑一雄等资深传统作家也开始涉及这方面的创作。李佳蓬毕业于牛津大学数学系,在世界多国生活过,还同时拥有统计学和医学学位。目前主业为金融投资的他,拥有极为丰富的跨领域经验,这些经历也为他的科幻小说打上几分独特的印记。

9月4日下午,作者李佳蓬、诗人胡桑以及作家三三做客上海大隐书局精舍店,与读者一起分享解读这本小说。

青年选秀政治,是思想实验还是现实反讽?

与《1984》《高堡奇人》类似,《青年世代》将世界分成几个“内部循环”式的大联邦,它们各自发展而不干预。故事主线聚焦在欧洲联邦,在这里年轻人成为了主导国家的政治主体,这是《青年世代》中最为精妙的构想之一。

在小说中,青年人从老年人那里夺取了权力,老年人则被流放到社会底层。越来越多的青年通过选秀游戏登上政治舞台,在投票中青年也占有更大权重。

李佳蓬谈到,这一构想可追溯至他在英国读书时的亲身经历。欧洲是个“老年政治”严重的社会,2016年欧洲脱欧时他发现,年轻人投票率占30%,且大部分支持留在欧洲,而老年人投票率占70%,大多数则支持脱欧。但实际上,脱欧后十年及以上带来的弊端或好处,都是由当前的青年人来承受,所以这件事相当于是老年人左右了青年人的命运。

“这是一个思想实验”,李佳蓬说。在当下社会中,占有更多资源和权力的一定是中年和老年人。因此在《青年世代》中,他将现有的社会形态稍作反转,希望通过故事去探讨社会不同代际主体间的矛盾与博弈。

小说中青年政治的实现要通过选秀这种娱乐化的形式,胡桑认为其中蕴含了很强的反讽意味。年轻人到底能不能代表未来,这也是小说想要去探讨主题之一。

从世界近现代史的整体维度观察,胡桑认为,青年人逐步成为了社会实践的主体。胡桑谈到,青年人拥有最强的社会生产力,有着最旺盛的欲望,但也正因为年轻阅历浅的缘故,容易受到蛊惑和利用,“就像德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青年运动,年轻人本来是要反抗老一代陈腐制度的,结果却被利用牺牲了自己的热血。”

三三认为,小说中对青年和老年的刻画实则延续了当下许多现实问题的思考,在三胎政策、老龄化等社会性话题下,代际矛盾或许会成为一个很强的社会聚焦点。

文明可能互相“抱团”,宇宙不一定是“黑暗森林”

刘慈欣的经典科幻作品《三体》中提出了一个影响深远的“黑暗森林”概念,认为一旦某个宇宙文明被发现,就必然遭到其他宇宙文明的打击。而李佳蓬的《青年世代》中提出了一个与之相反的“抱团理论”,认为各宇宙文明间并不一定彼此对抗,而更可能互不干预,或是走向合作。

李佳蓬知道这一概念定会遭到众多反对,但他仍然坚持提出了这个不一样的宇宙文明假设。在他看来,许多人把“黑暗森林”当作唯一的准则并不是件好事,虽然这些假设目前都无法证实,但科幻中的观念也应和价值观一样,理应受到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对待。

虽然地球已经灭绝了许多物种,但人类仍然和许多物种共存着。李佳蓬对宇宙文明间的看法偏向乐观,他觉得差距过大的两个文明之间是不会存在竞争关系的,“当蚂蚁进化出有占领地球的意识,人类可能早已经消失了”。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书中对抱团理论的提出,作者本质上是想去探讨人类与高级人工智能共处的可能性。在小说中作者设置了两种不同的人工智能,一种是以“Europa”为代表的无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另一种是以“Adeva”为代表的拥有自主意识的高级生命体。

实际上李佳蓬现在所做的商业投资工作,免不了与各种前沿科技打交道,这让他对AI的未来有了更加丰富的理解与想象,坚信未来有出现超级人工智能的可能,。

书中,他尽可能避免好莱坞科幻片的套路,不去泛泛而谈人类被奴役之后的情境,而是试图去探讨奴役这件事是否可能发生。“人工智能不一定要奴役人类,正如书中的‘Adeva’,它作为一个更高级的形式存在,有更强的能力获取更多资源,没有必要和人类争夺。”李佳蓬解释道。

科幻的想象力在于超越当前视野

文学作品最核心的东西就是想象力,“传统文学是对人类情感的想象,或是语言本身的想象,但科幻作品要求的是对人类文明重新再造的想象。”胡桑认为优秀的科幻文学作品,尤其考察作者超出人类自我中心的想象能力,《青年世代》这本小说脱离了人类中心主义的叙述,超出了日常思维框架去探讨小说里的宇宙空间,这一点是非常有价值的。

李佳蓬说,科幻作品遭到很多人批判的一点,就在于单纯地炒作概念,但还是在讲现代人的故事,像很多科幻电影如《星球大战》对其他文明或物种的塑造,结果还是和我们人类差不多。不过他也承认,这种情况很难避免,在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前,人必然会受到认知的限制。

因为人始终存在一个悖论,“我们处于一个非常低的维度,而另一个世界在更高的维度上运转,人的想象是达不到那个高度的。”胡桑说。

为什么在书中引入了“Adeva”这样一个全知全能的“神”,李佳蓬表示也正是基于对这个问题的悲观态度,“如果没有外力推动,就会一潭死水”。作者认为,人性是亘古不变的,除非到某个时间临界点,人力、思维突然一下扩张无数倍,那时人与人的关系可能会变化。小说中对超级人工智能的引入,正是在试图去探讨人性产生变化的可能。

《青年世代》拥有众多可以深入讨论的话题,在胡桑看来,它既涉及数学、物理、计算机知识,又有对人与社会的想象。

谈及小说的创作初衷,李佳蓬表示,并不是想创造一套完整的体系,而更是想引发读者的思考。“我写的这些东西不一定都对,但我希望用这个去引发读者自己的思考,这是我这部作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