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金波 :孩子的心灵是一座花园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金波   2021年08月30日08:28

倡导阅读教育是我们的一份责任

孩子的阅读分两种:一种是自然生态的、自发的,或者说消遣性阅读;另一种是追求纯正审美趣味的阅读。儿童阅读大部分都属于第一种,是从趣味出发的,因为纯正的审美趣味很难自发产生,它需要引导,所以需要阅读教育。

近年来,教育界特别是小学的教育,有不少有敬业精神、富有才干的老师,他们在阅读课堂中担当起了阅读教育的重担。他们在很严谨的选材当中,利用优秀的儿童文学资源,向学生们实施了以审美为重要内容的阅读教育。我相信这种阅读教育必然会培养起孩子们纯正的文学趣味,必然会促进主流阅读趋势的形成,必然会带动本土的原创文学的繁荣。今天倡导阅读教育,把阅读作为一种教育提出来,我觉得在当前非常必要:

一是开拓阅读眼界,学会鉴别。当前孩子们的阅读很多都是自发性、从众性、时尚性的阅读。班里有一个孩子读过某本书,觉得好,没读过的孩子就觉得自己不够时尚。这些自发的、从众的、时尚的阅读方式还是处于一种盲目的无序的状态。所以,这也是一种缺乏鉴别能力的阅读,需要我们通过教育,让孩子在读书的时候逐渐提高鉴别能力。

二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通过想象把文字变成形象,学会“玩味”文学、欣赏文学,而不只是单纯地追求情节。希望孩子们也慢慢地学会“玩味”文学,比如语言的美、细节的美、情调的美。当然,阅读教育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孩子们学会观察,阅读文学和社会观察一定要比照着同步前进。学会观察、学会驾驭文字,从而潜移默化地陶冶情操。

三是从优秀的艺术文学中,把握时代精神,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不管社会发展再怎么多元化,时代精神依然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儿童文学应该是非常含蓄、非常艺术化地告诉孩子们时代精神。

所有的人都需要书,儿童是更需要书的。倡导阅读教育是我们的一份责任。

孩子阅读要从读诗开始

在各种文学体裁里,诗歌有它的独特性。诗歌的阅读,在不同的年龄段,阅读方式都不一样。

我们不要小看诗歌,特别是儿童诗,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孩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会审美的呢?是看自然风景吗?是看图画吗?当然,这些都是审美,但是一个孩子学会审美其实就是从声音开始的——从听诗歌、听童谣开始的。所以,儿童诗在整个儿童文学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种体裁。

如果想培养孩子高雅的文学趣味,可以从读诗开始。先学会读诗,再去读童话、小说,他们能体会到小说和童话中最美妙的地方。他们除了可以记住故事情节,还能将情节之外的内容记忆深刻。

比如曹文轩的《草房子》我读过不止一次,但是如果问我具体情节是什么,我也不一定能说清,然而,有一点我记得非常清楚,就是这本小说的情调,也就是这本小说的诗意。书中描写笛子的声音、熬药的香味……我好像身临其境。

读诗,可以丰富孩子的想象力,丰富孩子的感情,丰富孩子在阅读中的快感。阅读诗歌的感觉是非常厚重的,它存储在你的心灵里,让你从牙牙学语的时候,不懂什么是诗的时候,从声音中领会到其中的优美。

为孩子们写诗是我永恒的快乐

60多年间,我坚持为孩子们写诗,这是我永恒的快乐。这快乐源自我对儿童的发现和为他们的劳作。

当我刚刚告别童年时代,我就感受到了童年是快乐的。这快乐不是物质的,是精神的。我长大了,开始意识到,在孩子的天性中,有单纯,也有丰富。渐渐地,我也开始回归自己的童年。我想起母亲以她的乡音为我吟唱童谣,那行云流水般的天籁之韵,让我进入了一个欢悦而宁静的境界。此后,我喜欢上了中国的民间童谣。这种简朴的爱好,使我度过的岁月里,有缓慢的速度,绵长的快慰。后来,我又喜欢上了儿童诗,喜欢着,并创作着。那样的时光,速度仍是缓慢的:一首一首地写,一首一首地读,一首一首地修改。在创作中,我自身也融进了童年,依旧是缓慢地回忆着,品味着,思考着。

童年,绝非只是一个年龄的概念,它更是一段生命的旅程,一段岁月的历史,一支惜别的骊歌。童年里有永不凋谢的微笑,也有永不干涸的泪水。所以,童年的记忆,可以伴随我们一生。诗歌就应该书写这些微笑与眼泪。

在20世纪60年代和八九十年代,我写了比较多的儿童诗,特别是八九十年代,我的心中涌动着无限诗情:花、树、山峰、大海,孩子的一笑一颦,甚至一声音响、一缕气味、一种颜色、一个词语,都让我感受到诗意,想起写诗。说起写诗,我不会刻意地一定要写儿童诗。那时,我的诗虽不是专为儿童写的,却是适合儿童品读的,因为我全身心浸润在孩子的世界里。

童年的天真、单纯,好奇心理、探究精神,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力,那一颗童心,就是对人生的恩泽。永葆童心是对生命的最高嘉奖。我以诗赞美童年,珍惜童年,让孩子们有一个身心健康成长的童年,这就是我为孩子们写作的乐趣和审慎的姿态。

童年很重要,童年跟随着我们的生命进程,不断地被发现着,被养育着。对于童年,我们没有穷尽地书写,没有终结地诠释。我以60年的光阴,用诗——文学语言中的钻石——也无法把童年雕琢得那样精粹。

我进入了一个诗的童话王国,我写下的诗行,愿每一个字都是种子,都是小鸟,愿它们出土成苗,入云展翅。我和孩子们的相知相融,使我和写诗相益相得。

我把为孩子们写诗,看作是对童年的纪念,是对童年的洗礼,也是对童年的致敬。一生如此。

我常常在脑海里浮现这样的情景:在落日的余晖中,我静静地坐在摇椅上,双眼微闭,听窗外鸟啼。我知道,窗前有玉兰花正开,枝头有鸟在叫。忽然,我听见有孩子在朗诵诗,那是与鸟啼和鸣,与花香相融的声音。读诗的声音很美。此时,天色向晚,一切渐暗,唯有孩子读诗的声音,让我聆听,不胜低回……

(摘自《校准人生的坐标》 希望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