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推动国际交流合作 加强文学人才培养 首届北京国际文学院院长创新交流会举行
来源:文艺报 | 王觅  2021年08月25日07:33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际传播的最新讲话精神,深化北京文学国际交流计划,加强北京老舍文学院与国内外文学院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了解、建立互访,形成中外文学友好合作机制,助力民心相通,8月20日,由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和北京老舍文学院承办的首届北京国际文学院院长创新交流会在京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院院长吉狄马加,中国作协副主席、老舍文学院院长刘恒,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宁,中图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张纪臣,北京大学文学讲习所所长曹文轩,北京市文联一级巡视员田鹏,中图公司副总经理林丽颖,以及部分海外文学院代表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与会,围绕“文学人才培养的困境与突破”这一主题展开深入探讨。活动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李潘主持。

谈及此次活动的意义,陈宁说,北京老舍文学院成立近五年来发现和培养了一批优秀青年作家,努力让北京文学薪火相传。北京国际文学院院长创新交流会是北京市文联联合中图公司在打造“北京作家日”品牌活动后的又一次重要尝试。文学是人类历史最形象的诠释,是人类情感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是描绘世界、抒写生活最常态、最持久、最通俗的载体。它需要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互通与交流,需要各学科间的跨界与互动,也需要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尽管植根于不同的文化,但作为文学院,面临着同样的机遇与挑战。信息时代、新技术发展赋予文学新的课题,文学功能面临的新挑战、文学的跨文化以及文学的代际问题等等,是需要思考、回答和实践的课题。

张纪臣表示,此次创新交流会是中图公司与北京市文联战略合作中的又一全新项目。海内外文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们通过对话与交流,共同阐述文学人才的培养问题,探讨、借鉴并引领文学创作,以构建国际视野下的中国文学学术研究与文学人才培养的学术话语体系。该项目将联合各国文学院院长、学者和全世界范围内的优秀文学人才,通过对话机制,共同推动文学的国际传播和文化交流,让更多海外文学人才关注北京作家、了解北京文学,让世界认识北京、了解中国。

吉狄马加在主题演讲中说,70年来,鲁迅文学院培养了众多知名作家,为中国文学人才培养、推动当代文学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1世纪以来,鲁迅文学院深刻把握新形势下文学领域的发展方向,切实推动文学教育工作的创新探索,开办了面向不同群体的多样化文学教育培训班,并将教学培训延伸至广大的基层作家和各行业作家,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生命力。近年来,鲁迅文学院积极探索中外作家国际交流体系,专门开办了国际写作计划,这是中国作家面向世界进行对话交流的一个全新平台,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属于文学的一份力量。国际写作计划继承和发扬团结凝聚人心的传统文学精神,使大家在文学的纽带作用下跨越民族、地域、文化、信仰的壁垒,欢聚一堂,共叙友谊。我们应努力增进不同文明和文化间的彼此了解,消除误解和分歧,建设世界文明的共融之桥,使文学真正成为国与国之间增进友谊互信的助推器、处理双边落差的减振器。

刘恒对文学院的存在意义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他认为,文学创作注重个体感官,但热爱文学的人往往具有相似的理想、运用相似的工具、达到相似的目的,这使得每个创作者之间的精神联系非常紧密。文学院就是从同类身上汲取力量、产生思辨交锋的地方,办文学院也是为了培养所有有文学志向的人。精神的世界和领域是没有边界的,我们用自己的心血创造的艺术一旦在精神的土地上扎下根之后,就会永久地激励后人向善、向美、向真实、向着更美好的世界前进。

曹文轩从大学和作家的关系谈起,阐述了大学对作家的培养和大学培养作家对文学研究的意义,以及作家群体的任教给大学带来的改变。在他看来,大学对培养作家和作家的生存提供了一个难得的环境,除了能够在理性上给予人足够的力量,让理性之光照亮自身的生活矿场,激发出必要的艺术感知之外,还酿造了一个作家在创作时所必要的冷静的氛围。同时,作家在大学的研究会使我们的学术研究更加立体丰富,这种学问与纯粹的学者所做的学问可以交相辉映。

外方与会代表也结合各自实际畅所欲言。巴西弗鲁米嫩塞联邦大学副校长、前文学院院长莉维娅·雷斯说,文学创作与当地历史、人文环境有很大关系,但文学艺术是无国界的。当地的文学院是作为人文研究的一部分而存在,更注重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阅读能力。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东方系常务副主任阿列克谢·罗季奥诺夫从作品翻译的角度切入,历数了中国现代到当代翻译文学的观念转变,认为中译俄作品翻译数量日渐增多,中国作品正在逐渐辐射到俄罗斯读者中。温州肯恩大学人文学院代理副院长拉奎尔·斯图尔特说,写作最早是一种创意,如何实现和落地、把抽象的创意落在纸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她鼓励创作者以兴趣为基础,拿起笔、落下笔,然后开始写作。智利迭戈·波塔莱斯大学创意文学院院长阿尔瓦罗·比萨马认为,培养一位作家以及成为作家所需的周围环境和空间,只有文学工作室和文学院可以担此重任。法国里昂第二大学中国语言与文化系教授罗蕾雅在介绍法国写作课程和写作工坊时谈到,目前关于写作的课程越来越多,主要通过文本分析来进行授课,很多法国大学都在关注这一领域。英国利兹大学当代华语文学研究中心主任蔚芳淑介绍说,目前正致力于翻译中国短篇小说,并和翻译团队、大学、读书网站合作进行阅读推广。

会上,中外文学院院长和专家学者还就跨文化语境下的作家创作、本国作家的培养计划、建立“友好文学学院”相关建议等展开互动交流。大家表示,首届北京国际文学院院长创新交流会的举办,秉承了北京老舍文学院“出优秀作家,创优秀作品”的办院宗旨和使命担当,有助于汲取世界文学的精神力量,为壮大北京作家队伍、繁荣北京文学创作输送源源不断的养分,滋养中外文学之花,培育世界文学之林。今后将建立相互沟通合作机制,共同开展国际文学交流合作计划。

据悉,此次交流会的完整活动视频将于2021年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集中通过多家平台在海内外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