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小女孩兰娜》
来源:中国作家网 | [柬]恩·琼  2021年08月19日16:40

[柬]恩·琼 著 邓淑碧 译

ISBN: 978-7-5584-2072-6

定价:28.00元

出版社: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作品简介】

主人公兰娜12岁时,母亲带她柬埔寨寻根,在去柬埔寨的途中,母亲不幸病故,她沦为孤儿,历尽艰辛和颠沛,后来到一家富商家做工。凭着她的知识和能力,取得了富商的信任和重用。最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 富商见到过去送给女儿的戒指,引起了他的好奇。 这时,兰娜才得知这位富商是要寻找的外祖父。

【编辑推荐语】

这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孤女寻亲故事。浓郁的柬埔寨风情背景之下,小女孩兰娜的历险显得真实可信、扣人心弦。孟氏父子、门拜剧团的班主以及小姐妹、阿林等人物性格鲜明,充分展现了世间百态。而兰娜的坚强、勇敢与机智,令人感佩,相信会给小读者带来愉悦而有益的阅读体验。

【作者简介】

《小女孩兰娜》的作者是柬埔寨著名作家恩·琼,曾任柬埔寨国会议员。浓郁的柬埔寨风情背景之下,通过小女孩兰娜寻亲的艰苦历程,表达了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作品是柬埔寨现代儿童文学作品的典范之作,1961年发表后,获得第一届“因陀罗黛薇”文学奖二等奖,此后在柬埔寨多次重印,成为颇受民众欢迎的文学作品。

【译者简介】

担任柬译中的翻译家邓淑碧,北京外国语大学柬埔寨语教授,翻译《柬埔寨民间故事》、翻译柬埔寨著名小说《珠山玫瑰》《枯萎的花》,参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卷)柬文版的审定。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戏剧卷、语言文学卷)等十多部辞书中,担任有关柬埔寨戏剧部分的执笔者,发表有关柬埔寨的论文、文章数十篇。

【柬方专家推荐】

柬埔寨文学中的璀璨宝石

柬埔寨王国高棉出版社社长曹云德勋爵

柬埔寨的文学同国家历史一样,奇迹般地瑰丽和灿烂,特别是以梵文经典为基础的古典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中柬埔寨诗更是被公认为世界最优美的诗歌之一。

近现代,柬埔寨文化、文学呈现多元化发展,上世纪中期有过繁荣,伴随着国家命运的起伏,柬埔寨的文学创作坎坷而行。由于各种原因,相较于柬埔寨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在世人眼里,柬埔寨的文学近几十年来一直处于边缘地带,没有得到外界充分的认识,犹如曾经湮没在密林中的吴哥窟一般。

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学,自然离不开当地的作家和作品。柬埔寨高棉出版社和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共同推动的“中柬互译计划”,互译作品以柬埔寨著名作家恩·琼的代表作《小女孩兰娜》和中国著名作家曹文轩的名作《青铜葵花》为切入口,从而推动了柬中两国优秀文学作品的译介,为两国文学交流架起了桥梁,此项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柬埔寨文学深受中国和印度两大文化的影响,以此为契机,柬中两国作家、学者、译者,不仅可以改变两国文学作品相互外译几乎空白的状态,还可以进一步探讨和研究两国文学作品相互影响和交融的文化价值,从而进一步拓展文化交流的视野。

期待我们共同努力,揭开柬埔寨文学作品中一颗颗璀璨宝石的神秘面纱,让世人得以一睹她的闪耀光芒。

【中方专家推荐】

柬埔寨文学精品佳作《小女孩兰娜》

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副院长、柬埔寨研究中心主任顾佳赟

小说《小女孩兰娜》是柬埔寨优秀文学作品代表之一,曾获1960-1961年柬埔寨“因陀罗黛薇”国家文学二等奖。作者恩·琼(Im Chhom)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柬埔寨作家协会成员,擅长创作以法国殖民时期为背景的历史题材文学作品。恩·琼生于殖民时代,关心普通民众疾苦,曾长期扎根柬埔寨基层工作,先后担任桔井省切龙县县长、磅湛省财政局局长。《小女孩兰娜》这部作品的写作灵感正是源自作者对农村和县城生活的细致观察与共情理解。

在这部作品里,遇见外公前的兰娜代表着所有在殖民制度下成长的贫苦家庭儿童。当时的柬埔寨积贫积弱,财富掌握在殖民者、王族和贵胄手中。普通民众的诚实劳动往常常不能换来等价报酬,经常需要依靠社会精英的施舍度日,社会地位低下。柬埔寨的传统封建礼教思想也同时束缚着那个时代的青年群体。不同代际人群之间思想隔阂深重,以致发生家庭破裂的惨剧。遇见外公后的兰娜生活际遇改观,作者以此表达了追求社会平等,冲破封建礼教和希望社会和谐的理想。

主人公兰娜与恩·琼的孙女同名。作者在兰娜身上赋予了其心目中完美的高棉女性性格品质,即隐忍宽容、勤劳聪慧和善解人意。通过塑造兰娜的形象,作者也对当时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懒惰、狡黠、凶恶和残暴的品性予以揭露和批驳,劝导读者推己及人,心存善念。然而,作者在作品中对佛教法事的推崇也体现出一定的宿命论思想。

全文的译者是我敬爱的邓淑碧教授。她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柬埔寨语专业的资深教授,也是我在步入柬埔寨研究时的启蒙老师。邓老师学术思想深厚、学养丰赡,对高棉文明更有着准确而独到的理解。全国柬埔寨语教学工作多多少少都与她相关。邓老师尤其擅长文学作品翻译和评析。上世纪80年代,邓老师作为将柬埔寨文学的作品译介到中国的第一人,在国内重要期刊翻译发表了《瓢虫和乌鸦》《农夫失马》等大量柬埔寨文学作品,既增进了国人对柬埔寨文学的了解,也为中柬文化交流提供了助力。当出版社建议我为这部译作建言时,我着实吃了一惊。一是因为这部作品的柬埔寨语原文在经历内战洗礼后已近佚失,留存下来的只剩片段点评。邓老师竟存有全本!如今,这部作品被翻译成中文出版,是在文化传播的同时补救了文学的精品,不可谓不是幸事。二是因为邓老师虽已退休近廿载,依然辛勤创作,笔耕不断,令人钦佩。此作文笔流畅、清晰易懂,是邓老师的又一部翻译佳品。

中柬文学之树硕果累累之日值得期待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原柬埔寨语部主任邢和平

柬埔寨作家恩·琼的儿童文学《小女孩兰娜》中文译本已经出版。小说完成于上世纪60年代,荣获柬埔寨作家协会颁发的文学奖项。这是“中国—柬埔寨互译计划”(简称中柬互译计划)第二季的互译作品之一,译者邓淑碧是北京外国语大学资深柬埔寨语教授。本季互译的姐妹篇是中国作家曹文轩的小说《青铜葵花》,已经在稍早时被柬埔寨学者翻译成柬埔寨文字,在当地出版发行。可喜可贺!

“中柬互译计划”由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和柬埔寨高棉出版社联合发起和实施。在2017年开始的第一季互译行动中,中国作家苏童的《万用表》和柬埔寨的《珠山玫瑰》顺利翻译出版。

“中柬互译计划”项目得以顺利推进,得益于计划者们初心明确、运作周密和眼光长远。国家有大小、人口有多少、历史有长短,但是同为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东方古国,中柬两国都孕育和产生了大量的优秀文学家和文学作品,且此过程一直绵延至今。两国之间历史和文化的交汇和渗透从未彻底中断过。1958年两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特别是进入上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中柬关系的全面提升,中国民间对柬埔寨的关注度急剧提高,在柬中国留学生人数几何倍数地大幅增加,开设柬埔寨语专业的大专院校在激增至十余家。在这些通晓柬埔寨语言文字的人才之中,已经文学先行者陆续将一些柬埔寨著名文学作品翻译成中文,介绍给中国读者。它们中包括了《柬埔寨民间故事集》《珠山玫瑰》《枯萎的花》《何罪之有?》《漂浮的云》和《迷失的天空之星》等。

如果没有记错,影响力较大的现代中国文学作品被翻译成柬埔寨文出版的例子,好像只有“中柬互译计划”下推出的那两部小说。当然,柬埔寨作家李添丁先生数十年前翻译出版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中国历史名著《三国演义》广泛流传于柬埔寨民间、中国抗日战争题材小说《敌后武工队》《铁道游击队》《小兵张嘎》,通过《北京广播电台》(注:后改名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电波回响在战火燃烧的柬埔寨大地,在广义上也可视为中国文学在柬埔寨的传播。

“中柬互译计划”是两国文学交流的平台,它有助于整合两国作家、作品、翻译家、出版社的丰富资源。不忘初心,精心耕耘,假以时日,中柬文学交流的大树结出累累硕果的日子是值得人们期待的!

【书摘】

第一章 母亲不幸离世

太阳从东方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给茂密的树林抹上了一片金色。在树林旁边的一条小路上,一长一少两名女子正缓缓地并肩走着。她们离开泰国的巴真市,朝着前往柬泰边境城市亚兰途中的一个小村庄走去。

那名年长的女子约莫三十来岁,一头披肩黑发,白净俊美的脸庞上,鼻梁略显高耸,看起来像是个混血儿。她那瘦弱娇小的身上穿着天蓝色短袖圆领衫,下面穿黑色筒裙,腰间系着素色的裙带,走路的样子透出几分优雅。她一边走着,一边将左手搭在小女孩肩上。从她苍白的脸色、发紫的嘴唇、缓慢的脚步可以看出,她病得很重。

走在她身旁的小女孩大约十二岁,身上穿的衣裙颜色、款式跟她相同,只是尺码不同而已。女孩长得眉清目秀,与她身边的女子像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似的,人们一眼就可以看出,她们应该是母女。

两人缓缓走下台阶,沿着田埂继续向前。走不多远,一个蓄着浓密胡须、花白头发的老年男子十分亲切地迎了上来,接过年长女子手中的包裹,说道:“您可终于来了哟!清晨五点钟我就备好牛车等在这里了。您看,现在太阳已经升起来了!”

“真对不起,孟大叔!我有点不舒服,走路很吃力,好不容易才雇到一辆车送我们来城郊,所以比约定时间晚了些。”

“没关系!太阳刚过树梢,路边人家还都关着门呢!请赶快上车吧!”

这牛车上铺有软垫,还有用贝叶编成的遮阳顶篷,母女俩正好走累了,紧紧依偎着坐在牛车上。孟大叔侧身一跳坐在牛车前端,驾着牛车驶过坑坑洼洼的小路,朝着通往亚兰的大道前进。

这时,太阳完全从树林上跃起,看起来既像一个红彤彤的大圆盘,又仿佛是国王御驾的车轮。

牛车驶了很长一段时间,一路上他们始终没有遇见一个行人。并排坐在车上的母女俩不时地回头张望,脸上露出忧郁的神情。她们留恋曾居住过多年的巴真市和亲密相处的朋友们,现在不得已离开,不知道何时会回来。母亲凝视着路边的景色:这里有密集的商铺,那些白色、红色房顶的楼房鳞次栉比,就像草地上的蘑菇丛一样。她眷恋着这片土地,实在不忍离去。

牛车不停地向前驶去,城市渐渐离她们越来越远,刚刚经过的连成一片的楼房慢慢地变成了朦朦胧胧的影子,最后与天边的团团白云融合在一起,无影无踪了。〖BYN〗母女俩正好走累了,紧紧依偎着坐在牛车上。〖BYN〗孟大叔的牛车拐了一个弯,驶进了一条林荫道。茂密高大的树木遮住了母女俩的视线,再也看不见巴真市了。

这时,女儿对她妈妈说:

“妈妈!吃点东西吧,我有点饿了!”

“嗯,兰娜,看看你的手表,现在几点钟了?”

兰娜知道妈妈是一个非常守时的人,无论遇到什么事,也从不打乱自己的生活习惯。她看了看手表说:

“妈妈,七点半了!”

“噢,是该吃早点了,孩子!”

母亲一点也不觉得饿,但无论如何都应按时吃一点。她嘱咐兰娜:

“孩子,别忘了给孟大爷面包和香肠。”

兰娜打开包裹,取出一个大面包和两根香肠递给孟大爷。然后又取出香蕉、腌肉。两个小面包,一个给妈妈,一个留给自己。

母亲勉强吃了点香蕉,喝了点水,只觉得索然无味,然后就开始整理放在牛车上的东西。她问孟大叔:

“孟大叔,吃饱了吗?我们现在到哪儿啦?从巴真到亚兰究竟有多远啊?”

“听人说,大概有一百二十公里吧!跟去马德望的距离差不多。”

“那从巴真到格拉滨又有多远呢?”

“格拉滨在这两个城市中间。”

“怎么这么远啊!什么时候能到啊?”

“您不用着急啦!不太远了,我这两头牛力气大,跑得快,让它们再加把劲,今晚八九点钟怎么也能到格拉滨,而到亚兰得要两天。”

“那今晚我们在哪儿休息呢?我看见前面都是一片荒原,没有住家,咱们得抓紧点,尽快到格拉滨吧!”

“好的,我想今晚赶到格拉滨应该没有问题,趁牲口白天有劲,多赶点路。到中午再停下来歇歇。您不用担心,我经常在这一带赶车拉客,保证安全送你们到达亚兰。我老家在诗梳风,家里很穷,不过现在好一点了。”

“对不起,大叔!你老家在诗梳风,又何苦到巴真找活干呢?”

“噢!那时正在修建巴真到亚兰的公路,筑路公司招工,我就应聘当了工人,这才有机会来到巴真市。在那里我看上了一个泰国姑娘,不久就结婚成家,到现在孙子都好几个了。当时我老婆在家种田、贩卖鱼干,我负责从柬埔寨边境城市蒙哥波里收购咸鱼干、熏鱼到泰国巴真贩卖,每年至少跑四五趟。有时,一到亚兰就有人包圆儿;有时,到格拉滨就卖完了,很少能拉货到巴真来。”

0“这些年我在泰国做生意赚了些钱,盖了一栋小木屋,买了两头壮实的黄牛。唉,我这辈子再也回不到自己的家乡了,老家现在连一块自己的土地都没有,我拿什么来养活全家?自己越来越老了,不可能再去买房安家了。

“你们干吗也要背井离乡到泰国来呢?我一个穷人,像浮萍一样四处漂泊,碰到哪里有活干,就在那里干一阵,反正能养家糊口。你们有钱人,哪会像我这样从柬埔寨跑过来找活干呢?!”

兰娜的母亲听了车夫孟大叔的一番感慨后,被深深地触动。她琢磨着,既不想让他知道自己详细的身世,又想回答得尽量体面些,便有所保留地对孟大叔说:

“大叔,我来巴真市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我丈夫是个厚道的生意人,他原来在柬埔寨做稻谷、玉米、豆类种子的生意。有一次他带我到泰国旅游,游玩了皇都曼谷之后意犹未尽。回来时,我们又在巴真市停留。我丈夫以前还曾是一个做首饰加工的金匠,他听说在巴真市有一位金匠师傅手艺高超,就设法找到并拜访了那位师傅。

“后来,由于我丈夫一心想提高手艺,便放弃了在柬埔寨的生意,来巴真市安家落户。他埋头学艺,想搞出点名堂来,可是学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经过好多年,直到师傅完全信任你了,才愿意把那些不为人知的绝活传授给你。可能是前世修来的福气,我丈夫虚心好学,很得师傅的赏识,师傅就毫无保留地教他各种技艺。再后来,师傅还帮他安置了一个店铺,让他独立经营,获利归己。我们在巴真东郊买了一栋木屋,兼做门市部。

“开店之初,不怎么赚钱。后来,城内城外的老板、有钱人慢慢知道我丈夫的手艺不错,都来联系业务,生意越做越好,日子也过得越来越红火。于是,我们就干脆专营首饰加工的生意了。我丈夫是个勤快而又本分的人,自从女儿兰娜出生,十多年了,我们哪儿也没有去玩过。五年、十年,一晃就过去了,我们整天忙碌着,也没时间考虑回老家看看。

“但是好景不长,就像那些小小的昆虫生命很短暂一样,正当我们生意兴隆之时,却遭到意想不到的打击。

“前年,正如您所知道的,柬埔寨和泰国边境地区发生了武装冲突。泰国政府发布命令,要在二十至三十五岁之间的男子中征兵,派他们去和柬埔寨士兵打仗。当时,我丈夫三十三岁,被列在征兵的名单中。当泰国国防部下令让他去当兵时,他一口拒绝,还说:‘我是柬埔寨国籍,不该当泰国的兵,要是强迫我去,我也不可能举枪对准柬埔寨士兵,这是让柬埔寨人自相残杀啊!’仅仅因为他这句话,泰国军方先指控他是叛徒,后来又指控他是柬方派来的间谍,就这样把他强行抓去了。这一去,便杳无音信。

“当时,我正怀着第二个孩子,已经足月快要生产了。丈夫被抓走的那天,我生下了一个男孩,但是难产,我痛得死去活来,小孩没有保住。由于过度担心丈夫,月子里落下了病根。后来,吃了各种药也没治好,家中钱也花得所剩无几。

“我们在泰国无依无靠,在巴真市再也无法待下去了,只能离开。兰娜在学校读书,成绩很优秀,现在也只好休学跟着我。这不,租大叔的牛车送我们回柬埔寨,如不能直接到的话,先到亚兰也行。”

说到这里,兰娜的母亲有些发愣,好像有什么东西哽在喉咙,再也无法往下说。她思绪纷乱,对未来一脸迷茫,然后侧身躺在垫子上,一只手搭在额头上。孟大叔见此情形,也就不再多问了。

已是中午时分,孟大叔感觉该休息吃午饭了,便把牛车停在路边的树荫下,然后转身对兰娜说:

“姑娘,该吃午饭了!”

他打开包袱,取出干粮,和兰娜一起吃起来。兰娜的母亲仍躺在车上,不愿下来,她说太累了,后来勉强吃了一点面包和香蕉。

休息了一会儿,孟大叔继续驾车赶路。这天太阳光格外的强烈,没有一丝风,树上的叶子一动也不动,天上的云彩也好像在原处静止。虽然骄阳似火,让人感到难以忍受,可孟大叔的牛拉着车,不用鞭催,仍然铆足了劲,快速往前奔去。

还有十五公里就要到格拉滨了,孟大叔抬头望望天,发现刚才一动不动的大块白云很快变成厚厚的乌云,向四处扩散,不一会儿布满了整个天空。

孟大叔大声喊道:

“糟了,暴风雨就要来了!姑娘,赶紧把你们的行李捆在牛车的挡板上,一定要绑紧啊!”

兰娜和她的母亲马上捆好行李。就在这时,大风刮起来了,接着从西南面刮来的龙卷风,席卷起地上的枯叶、垃圾抛向空中。霎时间天昏地暗,狂风拍打着路旁的大树,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车上的三个人都胆战心惊。不一会儿,电闪雷鸣,风雨交加,豆大的雨点敲打着车篷,发出的响声像是有许多人不停地在扔石块。突然,空中“砰”的一声巨响,随之升起一团火球,孟大叔一惊,抖落了手中的牵牛绳,两头黄牛也被吓得往前狂奔。

风雨中,一棵高大的糖棕树歪倒在地,粗壮的树干被拦腰折断。兰娜像刚刚出生的小动物吓得直打哆嗦,一头扑进正发烧的母亲怀里。

孟大叔见了,十分难受。对这场暴风雨他倒是毫不畏惧,仍然昂首挺胸,俨然是个勇士。这给车上的母女二人极大的鼓舞。他对她们大声喊道:

“你们不用担心!这样来势汹汹的暴风雨是不会持续多久的,过一会儿就会雨过天晴啦!”他边说边收紧牛绳,竭力控制住牛车,使之恢复到正常的速度。没一会儿,暴风雨果然停了下来,但天色却越来越暗了。

这时,兰娜的母亲躺在车上,浑身发抖,高烧不退,她不停地问女儿:“到格拉滨了吗?到格拉滨了吗?”

孟大叔听到后,答道:“马上就要到了,再忍一忍吧!”

不一会儿,前方一片灯火通明,隐约传来悠扬的音乐声和女子动听的歌声。孟大叔特别兴奋,对兰娜说:

“到格拉滨市了,到了,姑娘!你没听见吗?那是门拜歌舞剧团‘沙加瓦’(柬埔寨传统对唱曲调)乐曲声,这个剧团在格拉滨演出已有一个多月了。”

说着,孟大叔赶着牛车拐进市郊的一座寺庙。这里是他经常路过借宿的地方,庙里的住持、师父们都很慈善。看见孟大叔走进来,寺庙的师父赶紧吩咐小和尚点灯领路,并派人打扫凉亭,让他们有一个较舒适的地方住宿。

当晚,他们三人便在庙里住了下来。兰娜的母亲一直高烧不退,浑身无力,连翻身都很困难。兰娜喂她吃东西,但她什么都不想吃。兰娜细心安慰她,照顾她,一直到天亮。

庙里的住持来问候她们,看见这状况,十分焦急,便叫来一位师父和三位尼姑帮忙照料。但兰娜母亲的病情似乎更加恶化。

兰娜依偎在母亲身边,不停地按摩她的手脚。母亲对有这样贴心的女儿,感到十分欣慰。她转过脸朝向墙壁,背着女儿,用一条手绢盖在自己的脸上,像是为了挡住早晨的阳光,实际是在偷偷流泪,不愿让女儿看见。她知道自己熬不过今天了,即使再高明的医生也无法挽救自己的生命。她对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照顾女儿而深感难过。

快到中午时分,兰娜的母亲高烧似乎退下来一些,也想吃东西了,三位尼姑把事先准备好的米粥端来,一点一点地喂她,她勉强吃了几口,然后慢慢睡着了。

兰娜见母亲能吃一点东西,还睡着了,感到有些宽慰。然而,年长的孟大叔毕竟见多识广,反而表现出更加忧伤的神情。他清楚地知道,她之所以能吃得下几口米粥,那是一种不祥之兆:民间常说,临终之前的病人能吃点东西,只是为了有力气说出遗嘱。病人安静地睡到下午三点钟才醒过来,她叫兰娜坐到身边,并让孟大叔、师父、尼姑们不要靠近。她对女儿嘱咐了一段话,然后把一个手提包和一枚戒指交给女儿,这枚戒指上刻有形似阿拉伯数字“2”的图案,镶有一颗钻石。

没过一会儿,病人的状况急转直下,体内各个器官的机能停止了运转。她仰面朝天,双眼紧闭,神情木然,嘴里喃喃地说着什么,两手合在胸前,呼吸更加急促。

尼姑们见状不妙,为了不让兰娜看到她母亲临终的惨状,便把她哄到另一间房待着。师父、孟大叔坐在病人两旁,注视着病人渐渐微弱的呼吸。

寺庙四周寂静无声,忙碌了一天的人们都已进入梦乡。突然间,师父大声诵道:“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兰娜和尼姑们听到后,心里都明白,兰娜的母亲已经去世。从此,兰娜这个非泰国籍的柬埔寨女孩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兰娜从另一间房冲出来,直奔母亲的房间,想在母亲临终前见上一面,但为时已晚,母亲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兰娜愣愣地站着,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一动不动的母亲,六神无主。突然间,兰娜一头扑倒在母亲身上,撕心裂肺地号啕大哭着:“妈妈!妈妈呀!您不要抛下我,往后我依靠谁呀?”

在场的人们看见兰娜痛不欲生的样子,都流下同情的眼泪。兰娜自从父亲被抓走后,就一直与母亲相依为命,从未分开过。这下母亲不幸离世,使她无法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悲痛欲绝。

孟大爷像个小孩似的,双手掩着脸,难过地抽泣着。庙里的住持、师父、尼姑等许多人也都止不住地流泪。

那天晚上直到深夜,兰娜一直守在母亲身旁,不停地抽泣、哭喊着,以致两眼红肿,嗓子嘶哑。在一旁的孟大爷、尼姑们都极力安慰劝导她,但她仍然哭喊着:“妈妈!妈妈!”孟大爷和几个尼姑合力搀扶着兰娜回到另一个房间,劝说她很久,让她上床睡觉。后来,兰娜迷迷糊糊地睡着了,但在睡梦中,她仍时断时续地呼唤着妈妈。

第二天上午,乡政府一名工作人员来到寺庙,这人过去曾是住持的学生,他询问死者情况并要求办理户籍注销手续。兰娜作为死者的十二岁女儿,不能回答来人的全部问题,她想起母亲留给她的手提包,找到母亲的身份信息,才把手续办完。

当天下午,住持和几位年长的僧侣一起找来几块木板,做成棺材,安放兰娜母亲的遗体,然后抬到寺庙附近的一处空地上,举办了传统的火葬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