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李建永:拿得起,放得下
来源:谚云(微信公众号) | 李建永  2021年08月18日13:24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每当面对手机的时候,《诗经·邶风·击鼓》中的四句诗,便盘旋于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本来是赞美爱情的诗句,怎么就“移情”到了手机上呢?不过想想也是,如今手机对于人们来说,可不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交情那叫个深啊;可不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刻也不能分啊!

近日,我与女儿手机视频通话,讨论手机到底对人有哪些好处?她说,第一个好处就是通讯便捷,让人真切地体会到什么叫“天涯若比邻”。女儿回忆,她在国外留学的数年时间里,由于有手机视频可以跟我们随时“见面”沟通,并没有太强烈的山川阻隔、远涉重洋的思念之情与悲伤之感。她说,即使回国工作这段时间里,如果没有手机,与爸妈分别生活在千里之外的两座城市,难免也会有“思亲如流水,无时不悠悠”的阔别之情。但是现在并不,随便什么时候打开手机,就可以跟爸妈“见面”唠嗑儿,实在是太方便了。即使是天南海北的好朋友之间,也不会再有古人的那种“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之遗恨悲叹。这都是托手机的福。

她还历数了手机的诸多好处,比如做科研一刻也离不开的信息收集啦,参加远程视频会议时多地点全天候的交流功能啦,听学术演讲可以随机录音录像啦,开展线上工作可以随时拉出N个小群啦,疫情期间即时鉴别健康码变绿变黄的安全监护啦,以及商场乃至网络购物的便捷支付啦,水电煤气之类的生活缴费啦,随时随地的约车约饭约宾馆约就医啦,寻找陌生地方的导航定位啦,“到此一游”时的拍照摄像啦,上下班通勤期间的网上阅读啦,还有忙里偷闲瞄几眼动漫也是超开心的啦……等等。女儿说,手机的这些实用性功能和娱乐性功能,都是现代人所须臾不可或缺的。

我说,手机的好处自不待言,特别是我们中国,现在几乎可以达到“一部手机走天下”的地步。然而,正如孟子所言:“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手机给人们带来舒适便利的诸多好处的同时,随之也产生了不小的副作用,甚而可以说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坏处。

首先是时间的空耗。无论何时何处,地不分东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只要一部手机在手,人们似乎真地像《阴符经》所说的那样“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世界上大大小小的事件瞬间聚焦于这块小小的屏幕上,瞄一眼钻进去再难抽出来;也似乎真地像“革命成功”后的阿Q那样“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喜欢谁就是谁”,你喜欢的、想要的、想知道的或者更多是你不想知道的许许多多“未知的”“有趣的”人和事,以及花样翻新的各种游戏和短视频,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一股脑儿地“喂”给你,于是乎你的眼睛和脑子便乖乖地被它牵着鼻子东游西逛狂欢极乐……就这样,一小时、两小时、大半天、一整天,你的时间被手机伶伶俐俐地偷走了,你的日子被手机快快乐乐地霸占了。但是,当你回过头来仔细盘点这过往的一小时、两小时、大半天、一整天从手机里得到的收获时,却是微乎哉其微也!也就是说,在这一小时、两小时、大半天、一整天的时间里,你的生命几乎在空转。鲁迅先生在《门外文谈》中讲过:“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图财害命的。”的确,生命是用时间来计算和换算的。看上去,手机空耗的是你的时间,实质上“谋杀”的却是你的生命。

其次是健康的损害。长期性刷手机的人,脖子、腰椎、拇指、手腕都会患上一些特定的“手机病”。特别是眼睛,长时间一动不动盯着手机屏幕,必然会感到干涩、灼热甚而视觉模糊,故眼药水便成为“拇指族”“低头族”的日常必备品。对于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来说,爱护眼睛何等重要!南宋大诗人陆游《高秋亭》有句:“从今惜取观书眼,长看天西万叠青。”且放下手机,抬起头看看远处的风景养养眼吧。说到健康,大家自然会想到身体健康,其实心理健康同样重要。我认为,人的智商亦在心理健康的范畴之内,至少心理健康与否,是会影响到人的智商变化的。现在人们过度依赖手机,以为一机在手便将一切搞定,根本用不着动什么脑子,久而久之,大脑就会萎缩,智商也会降格。譬如,开车的司机不用记路,手机里有定位导航;做作业的小学生不用背公式、记例题,手机里有“小猿搜题”;以笔为生的记者、作家和机关写材料的公务员,也不必“死记硬背”什么范文和古诗词,反正百度一搜就得;甚至连家庭消费都不用动脑子做计划,各类“商城”搜一圈便会给出“标配”,你只需要“剁手”就是了……记忆,背诵,计算,计划,这些人类所必需的基本技能,正在日益地弱化退化。毫不夸张地讲,手机正使人加速“白痴化”。我在上下班路上,还会经常看到一些司机边刷手机边开车,把车子开得左摇右晃弯弯扭扭,极其危险!与我同行的朋友形象地称之为“画龙”。这些对手机迷恋到成瘾性的“画龙”者们,已然丧失了基本的自制力和自控力,他们已经不是什么损害健康的问题了,而是“惊险”地“玩命”地行走在祸人害己的犯罪之悬崖边上!

再次是亲情的淡漠。我上下班一般选择两种交通方式,早晨上班搭乘顺风车,可以节省时间;下班时选择乘坐地铁,一来方便看点闲书,二来可以观察芸芸众生,“体验生活”。当你每天下班匆匆走进地铁车厢,一眼望去,无论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坐的站的,绝大多数属于“低头一族”,他们几乎步调一致,保持同一姿势,手捧手机,目不转睛,埋头苦干。我还时不时从一些碎片化信息或文章中看到,有些“低头族”回家后又变成了“躺平族”,一机在手,六亲不认!这种现象在整个社会中究竟占多大比例,没有做过专项调查,不敢妄下结论。不过近来听到一首《爸爸妈妈请把手机放下》的儿歌,却是扎心啦!“手机有魔法,感觉很可怕。抢走了爸爸,抢走了妈妈!爸爸和妈妈,像中了魔法,一天到晚拿着手机他们在干嘛?爸爸妈妈请把手机放下,陪我一起玩游戏,一起画画。爸爸妈妈请把手机放下,跟我讲讲故事,伴我快乐地长大。”我相信,“被手机抢走的”不仅是孩子们惊恐的感觉,也是某些“亲爱者”和长辈们失落、失望的感觉。他们完全可以再续写两首歌:《亲爱的,请把手机放下》和《儿子女儿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以及你们的配偶和孩子们,请把手机放下》。要知道,节假日回家看望长辈,他们稀罕的不是你带回多少钱物,盼望的是你本人的归来;他们多么希望抓着你的手,看着你的眼睛,叙一叙寒温,唠一唠家常。而你的双手恰好捧着手机腾不出来,你的眼睛也正好盯着视频拔不出来,嘴里虽然也着三不着两地支吾着,可是心不在焉。《礼记·大学》有言:“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这得多伤长辈们的心啊!

谈到这里,女儿补充说,我觉得还有一点也挺重要的——如今连微信点赞也成了一种负担。小朋友们每天N次巡回“朋友圈”,给谁点赞,不给谁点赞,对谁“青眼”,对谁“白眼”,好像成了一种特殊待遇。有的小朋友之间,因为谁谁没给点赞而急赤白脸,搞得特累。本来网络是一个虚拟世界,但现在却很现实,似乎渐渐地由虚拟化、娱乐化而转向了世俗化、势利化,“点赞之交”已然成为一种虚应故事和社交负担。这也应该属于手机的一个坏处吧?

我说,手机固然是造成这些“坏处”的重要因素,但决定的因素是人而不是物。人们对手机的过度依赖性和成瘾性,是由于人的内在欲望与外部诱惑的共谋而达成的。诱惑何时没有?何代没有?《尚书·伊训》记载商朝开国元勋伊尹告诫商王太甲破家亡国的“三风十愆”——诸如“淫风”中的“殉于货色,恒于游畋”,亦即求财货、贪美色、喜游玩、好畋猎等等,“惟兹三风十愆,卿士有一于身,家必丧;邦君有一于身,国必亡”。虽然不能把三千五六百年前的致命诱惑“货色游畋”(其实这些仍然是现代人的致命诱惑),简单地等同于今天手机对人所构成的诱惑,但是手机的成瘾性和诱惑力,又确确实实给许多现代人造成了深刻的伤害。印度大文豪泰戈尔曾经告诫世人:“顶不住眼前的诱惑,就会失掉未来的幸福。”就手机而言,如果人们顶不住眼前的诱惑,那就会失去当下的幸福,遑论未来!

北京有句俗话:“用着了朝前,用不着朝后。”这本是指斥批评那些势利而实用主义的人际关系和处世哲学的;但是今天把它运用于对待手机上,则是一种再恰当不过的态度。而今的手机已然成为“人体器官”,无论工作、生活和学习,都不可能完全脱离开它,那你就尽管“用着了朝前”,尽情地享用吧。但是像前文谈到的诸如空耗时间、损害健康、淡漠亲情,特别是有些“画龙”者把手机固定在方向盘上,于行车途中痴迷“追剧”,一旦造成“追尾”乃至“追命”的悲剧,则悔之晚矣!如果在这些情况下还要把手机比做“人体器官”的话,那就是“悬疣附赘”,甚至是“恶性肿瘤”,那就应该把它切掉,你就得采取“用不着朝后”的方针,能朝多后朝多后。

我们经常说:“拿得起,放得下。”“用着了朝前”就是“拿得起”,“用不着朝后”就是“放得下”。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历史地看,人世上,红尘中,诱惑总是层出不穷的,而且还是“与时俱进”的,并每每伴随着“新生事物”出现。古人云:“欲败度,纵败礼。”故不可放纵欲望而毁败礼仪法度,走歪了人生的路。这就需要用心鉴别,识破各种诱惑,控制自己的欲望,把握好“拿得起,放得下”的尺度,方能有效抵制各类“新事物”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诗经·大雅·思齐》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刑”即型也,模型也,示范也,榜样也。“寡妻”指国君之正妻。全句讲周文王姬昌在家庭中,给妻子大姒在各方面做出榜样,并影响到家族中的兄弟,进而淳化整个邦国。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如果在抵制手机诱惑的问题上,每一个家庭都有“拿得起,放得下”的家长,为家人特别是孩子做出好的榜样,长之以往,言传身教,即可达致诗之所谓“成人有德,小子有造”。

试问各位看官,掂量掂量阁下的手机,可否真心做到“拿得起,放得下”呢?

2021年8月15日于通州果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