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用画笔描绘故事里的中国
来源:人民日报 | 张 船  2021年08月15日08:08
关键词:连环画

 第六届全国架上连环画展参展作品,胡博综连环画《我的家园》之一

连环画在中国现当代美术史上有着独特的历史地位。作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连环画在革命、建设、改革的时代洪流中,发挥了重要的思想和文化传播作用,成为大众难以忘却的时代记忆。梳理连环画近些年的发展,将有助于思考新时代连环画的使命与担当。

拓展艺术空间

新中国成立后,连环画以其图文并茂、直观生动、雅俗共赏等特质,引发大众情感共鸣,在美术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今,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如何在昔日的辉煌之上推陈出新?曾经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的连环画如何继续与时代同频共振?“大连环画观”的提出和“架上连环画展”的成功举办,使趋于式微的连环画再次成为美术事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近年来,以“大连环画观”为理论基础的“架上连环画”,完成了从出版到展厅艺术的转型,让连环画创作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它强调精品意识,既注重架上绘画对艺术语言独立性与纯粹性的追求,也注重文学性的叙事方式和灵活自由的艺术形式相互交融的审美特质;既在故事性、连贯性及绘画语言的表现性方面,对创作者提出了高要求,也以小体量为连环画开拓出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如今,连环画不仅在全国美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同时走进美术馆的专题展览、图书出版和数字化传播等多层次的展示、传播平台,呈现一派欣欣向荣之势。从2010年起,已经成功举办六届的“架上连环画展”,摆脱传统连环画模式的束缚,充分发挥开放包容和多画种融合的优势,让连环画呈现更加多元的现代艺术形态,并为其提供了立体的展示空间。其间,展现新时代面貌的佳作,让人耳目一新,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在各大美术院校和专业美术团体间掀起连环画创作热潮。

越来越多的优秀作者加入到连环画创作队伍中来,其中不乏在其他绘画领域已取得相当成就的画家,这显示出连环画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旺盛的生命活力。特别是近年来举办的“‘光辉历程 红色经典——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第六届全国架上连环画展”“学习用典——中国优秀经典故事全国连环画作品展”等,通过创作者的视角与思考,重新诠释经典,观照现实,展现新中国70余年的沧桑巨变,赋予红色历史和中国经典故事鲜活的当代价值。

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和大众审美需求的变化,连环画的内涵不断深化,外延不断拓展,表现内容之丰富,艺术形式之多样,已经远远超出传统连环画范畴。在保有文学性和绘画性的基础上,连环画创作实现了在当代文化语境下语言图式的革新,实现了适应时代审美的视觉思维的转换。同时,对于现实生活的关切、中华美学基因的传承和人文精神的探索,也为连环画带来更具现代意蕴的审美内涵。

可以看出,连环画的大众文化属性,使其在新的历史坐标上,能够继续发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它在本体语言创新和精神境界开拓上,体现出的时代特征,是艺术的社会功能和审美价值的有机结合,是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辩证统一。

感知时代温度

时代变革形成的独特视觉记忆与丰厚精神图谱,为今天的连环画创作提供了广阔空间。

2020年春天以来,连环画创作者积极投身“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美术家在行动”创作活动,记录感人瞬间,讲述抗疫过程中一个个温暖人心的故事。其中,杨宏富的《向抗击病毒最可爱的人致敬》、汪晓曙的《使命》、徐惠泉的《复工进行时》、张望的《速写抗击疫情一线组画》、张越和曹雁楠的《陈阿春的征途》、陈树中的《一线》、沈璐的《致敬春天的使者》等连环画,以具有时代特征的审美形态和富有人文关怀的艺术表达,多维度呈现了医护人员在抗疫一线奋战的身影,留下风雨同舟、大爱无疆的时代回响。

站在重要历史节点,连环画创作者以深入生活的视角、真切质朴的表达与多元创新的艺术手法,讲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动人故事,刻画百姓迈入小康生活的幸福与喜悦。比如,沈尧伊的《“我只是做了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情”》,运用热烈而明亮的色调,表现了无私奉献的老革命夏森春天般清澈宽广的内心。冯远的《愿当一辈子下庄筑“路”人》,通过纪实性的典型情境,塑造出绝壁凿出致富路的“当代愚公”毛相林的可敬形象。还有谢志高的《用生命谱写的青春之歌》、李晨的《为幸福生活穿针引线》、周松林的《一颗赤诚为民心·八年脱贫攻坚梦》等,以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的连环画艺术形式,透过宏观背景下的微观叙事,或聚焦凭借勤劳双手脱贫致富的老乡,或关注扎根基层、忘我奋斗的扶贫干部,或展现充满生机、幸福和睦的小康生活图景,生动而形象地描绘了从脱贫攻坚稳步走向乡村振兴的壮阔画卷。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连环画创作的时代课题。随着大众对图像阅读的审美需求不断升温,新时代连环画应当继承并发扬用连续图画“讲故事”的独特优势和优良传统,丰富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时代留存“中国故事”的经典艺术图像。

(作者为鲁迅美术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