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啄木鸟》2021年第8期|燕子:忠诚的证明(节选)
来源:《啄木鸟》2021年第8期 | 燕子  2021年08月12日11:33

小编说

2020年10月23日,国家移民管理机构首届“十大国门卫士”评选结果揭晓,安石林、刘伟强、孙超等十位同志光荣当选。他们是中国移民管理警察中最优秀的代表,他们的故事,是国门卫士们忠诚的证明。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崭新的警察群体,我刊特邀十四位知名作家深入边关哨所和对外口岸,采写第一代国家移民官的精彩故事。

本期,让我们首先走近深圳边检民警黄平。三尺验证台上,他坚守三十八载,见证了深圳从海边渔村变成国际化大都市;国门一线,他奋斗三十八载,用不变的忠诚迎接瞬息万变的时代。永葆初心,勇担使命,三十八载“零差错”的背后,是黄平的铮铮誓言:只要国家需要,我来!

忠诚的证明(节选)

文/燕子

引子

一个普通人,要怎样才能变得不普通?

一个平凡人,要怎样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业绩?

一张三尺验证台,要怎么才能创造英雄?

一方小小验讫章,如何守好国门安全,确保国门无虞?

黄平,深圳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深圳湾边检站执勤二队三级高级警长,早年在内勤岗位二十年如一日,长期手工抄录管控信息无一差错,确保一线民警精确查验。从事旅检查验工作后,坚守验证台十九年,在章起章落之间,创下了验放旅客近三百万人次无一差错的纪录。

2019年,他当选中宣部、公安部联合评选的“最美基层民警”荣誉称号。

2020年,他当选全国移民管理机构首届“十大国门卫士”,荣记个人一等功。

在“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名单上,他榜上有名。

继此前荣获个人三等功6次、个人嘉奖9次之后,黄平再立新功,成为英模与功臣。

有人说,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称号,那是作出了极大贡献,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才能获得的。对于平凡的普通人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黄平做到了,他用信仰、忠诚与热爱,用三十八年光阴,成为平凡岗位上的“超级英雄”,更是实至名归的“国门卫士”。

本分:拧在哪儿,就在哪儿发光发热,

在平凡的岗位上完美地诠释责任和担当

黄平的边检工作,始于三十九年前。

1981年,刚刚高中毕业的黄平对未来的理想设计是考上中专,学一门技术,有一份跳出“农门”的工作。他生长在广东省西南部的小县城信宜,自幼生活在小乡村,自我审视成绩,没有抱考上大学的奢望。

考上中专的理想非常实际,可现实的道路却非常曲折,黄平落榜了。复读一年再考,距离中专录取线,还差十几分。

他没有放弃,继续补习,打算来年再战。

但命运有时就是那么奇妙,充满计划性的人生道路忽然出现另一种延展。

1982年8月,肇庆边防检查站成立,隶属于广东边防总队。11月,开展招兵,有同学拉着黄平一起报了名。

到了体检那天,黄平没有接到通知,依旧到公社学校补习。正埋头苦读呢,一个人飞快地骑着单车来找他,一迭声催促他赶紧去体检。

原来,这支边防检查部队是按照“特种兵”标准招兵的,在文化程度、身高体格等方面的要求都比较高。数十名青年参加体检,竟没有一个被挑中。有人便想起了黄平。

十九岁的黄平应召而来。他高中毕业,身高一米七五,家庭成分贫农,体检各项指标合格。那个年代的粤西乡村青年,高中毕业已算是凤毛麟角,身高超过一米七的,已经属于大高个儿了。

前来招兵挑兵的部队领导高兴地说:“这小伙子,行!”

当时,全县只有十个招兵指标,每个公社一个,难度堪比考上大学了。

黄平的人生路向就此校正,此生未变。

1983年,黄平走进刚成立的肇庆边防检查站。条件非常艰苦,由马安煤矿腾出两幢平房作营房。官兵们一边训练,一边学习边防检查专业知识,一边还要开荒种地挖鱼塘养鱼以补伙食。黄平吃苦耐劳,干得不亦乐乎。

一日,黄平看见战友在出墙报,不由自主驻足观看一会儿,心中暗想:“这个,我也可以做!”当时,部队最缺的就是文化人才。只要有能有才,你就肯定有机会一显身手。很快,黄平便成为出墙报的骨干,漂亮又有所变化的字体为墙报增色不少。他还学会画简单的版花,被战友们戏称“才子”。

黄平敢揽这活儿,是有资本和底气的。中学时期,班主任常把他的作业本展览给老师、同学和家长看。他从小爱练字,作业本的字迹总是有板有眼,工工整整,常被老师表扬和树为榜样。受到激励,他更加来劲了,上次写宋体印刷体,这次写正楷,下次尝试隶书。

这一特长铺搭了黄平前进的一个台阶。1985年,深圳沙头角边检站成立。广东省公安边防总队派人来到肇庆边检站挑人,一下子看上了能写会画的黄平,问他愿不愿意换个环境。

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深圳经济特区,在国内已经声名远播。处于相对闭塞环境中的黄平,对经济特区卷起的浪潮还没有什么感觉,也没有听说过沙头角中英街。面对召唤,他愿意走向更远的远方。

调到沙头角边检站后,黄平在中队担任文书、通讯员,除了出墙报,还要写各式各样的文字材料。黄平一手字写得漂亮,可写作文的底子却不厚。20世纪60年代农村的教育条件和资源还比较落后,中小学教育打下的基础整体比较薄弱。在别的战士眼里,他整天坐在办公室里写写画画,没什么脏活儿累活儿,看起来很轻松,但其中的苦与累,只有他自己知道滋味。大材料、小简报,这请示、那通报,方案要写、总结要报,经常几易其稿。那时候没有打字机,更不知电脑是何物,全靠手抄,常常干得“满嘴起泡,睡不着觉”,这笔杆子实在不好握。

每个入伍的战士,都怀揣着梦想,“考学”和“提干”是最佳的出路。黄平心里很明白,想在武警部队干下去,就得提干;想获得提干,就得努力“考学”,他一直想报考部队院校。像他这样的战士犹如“过江之鲫”,最终能实现鱼跃龙门变“锦鲤”的屈指可数。

黄平迫切感到有事要做,有东西要学,有障碍要排除。他写信叫爸爸妈妈把他准备考中专的复习资料全部打包,从老家寄给他,一有机会就学习,努力提升文化水平。

中国改革开放的破冰之举轰轰烈烈,每一个中国人生活的改变,都折射出社会发展的方向。黄平来到改革开放的前沿,作为守护口岸的排头兵,有动力向前冲。国门打开,每日里口岸熙来攘往的人流中,外国人也渐渐多了,边防检查急需有外语基础的人才,方便对外交流。队里见黄平对学习文化如饥似渴,推荐他参加深圳边检总站组织的英语培训班。全班25个学员,全部比他低一两届高中毕业,数他的基础最差,从ABC学起。下课了,别人轻轻松松出去玩,他独自留在教室,反反复复地听录音机磁带,背诵和默写英语单词。

这个小小的英语培训班,成为托起黄平向上的又一台阶。依托刻苦学习打下的基础,1986年9月,黄平成功考上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广州指挥学校(后升级为学院)外语专业,学制两年,专攻边防检查应用英语,1988年,他与全班同学一道获得结业证书。

从广州指挥学校结束进修回到深圳武警边防部队,黄平被分配到罗湖边检站内勤岗位。

这是一份非常适合黄平的工作。他生性内敛沉稳,做事踏实可靠,对工作高度负责。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边防检查信息系统尚处于起步阶段,功能简单,办公自动化更无从谈起,工作材料仍然靠手写。每有新信息下达,黄平都必须第一时间赶到机要部门,抄写下来,再逐字逐句誊抄几十份,供检查员默记。

边检内勤工作又多又杂,每一样都需要细心和耐心,调校验讫章便是其中一项。每天清晨,黄平比检查员提前半个小时到岗,细心地将验讫章逐一调整到当天日期并核对准确。检查员出勤前,需要签名领取两样东西:一是已经调好日期的验讫章,二是工作信息单;下班时,再将这两样东西归还。黄平又是守到最后,统一收回,复核无误后收进专用柜锁好。他是全队最早一个上班的人,又是全队最后一个下班的人。

当年边检站条件艰苦,还未建起食堂,也不像今时今日这般可以叫外卖。接近饭点,黄平就推出一辆三轮车,在车流滚滚的马路上吭哧吭哧地穿梭,赶到三公里外的小饭店打包几十号人的饭菜。夏日,亚热带的阳光暴烈,一去一回,常常汗水浸透衣衫,湿得几乎可以拧出水来;冬天,深圳的寒风也刺骨,吹得皮肤干燥皴裂。黄平从不叫苦,让大家吃饱吃好,有劲儿工作,他就安心了。

工作量大,责任艰巨,不少内勤人员一有机会就要求调岗,唯有黄平心无旁骛,一心一意安守本分,做好本职工作。不仅如此,哪个地方人手不够了,说一声“平哥帮个忙”,他二话不说,来之能战;哪项工作别人做得不够到位,领导指示“让黄平重新弄弄”,他不负所望,把事情做得妥妥帖帖。见别人调岗的调岗,升级的升级,黄平不急不躁,犹如一颗嵌进机器的螺丝钉,从不挑剔位置,拧在哪儿,就在哪儿发光发热,在平凡的岗位上完美地诠释责任和担当。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深圳边检队伍至今,黄平伴随着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而不断成长,亲历了中国边防检查体制改革和移民管理体制改革,不仅见证了深圳河两岸的风雨沧桑,也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与经济社会快速崛起的历史进程。

这种亲历与见证,也曾给他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考验:小小验讫章是我守卫国门的钢枪

出入境边防检查是国家主权的重要体现。边防检查机关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应运而生,我国出入境边防检查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进程。1998年,国家实行边防检查体制改革,深圳边防检查总站由现役制改为人民警察职业制,黄平由边防武警变身为人民警察。

2018年4月2日,国家移民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管理局正式挂牌,这是中国移民和出入境管理工作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标志着中国在建立健全更加全面系统高效,更加自信积极主动,更加符合国情、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移民管理制度方面迈上新征程。一支迈向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现代移民管理队伍,成为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重要力量,成为展示中国风范、中国形象的靓丽名片。

脱下了橄榄绿的军装,换上了藏青蓝的警服,着装变了,坚守没变;编制变了,担当没变。对于黄平来说,只是换一种身份做往常一样的工作,然而时代车轮滚滚向前,工作方法发生了转变。

深圳老边检人在回忆往昔时,时常会提到一个具有广东味和深圳特色的词:打蛇饼。说的是当年因为通关条件所限,口岸出入境大厅经常人山人海,过关旅客以蛇形盘绕式排队,一圈又一圈,盘成饼状。

黄平对这一幕也记忆犹新:香港回归后的首个清明节,回乡祭拜祖先的港人蜂拥而至,客流量激增,发生拥堵,一度造成混乱,边检人员全体紧急出动,在关键位置手拉手组成人墙,艰难地维持秩序,防止发生踩踏事故。人数最多的一日,出现排队六个小时仍通不了关的状况,大厅内空气浑浊不堪,有人感到头痛、恶心呕吐甚至晕厥。

节假日客流高峰期排队时间长、通关慢,成为让出入境者难受和心烦的体验。“能不能快一点儿”的呼声越来越多,越来越大。

面对出入境人员“大进大出,快进快出”的迅猛趋势,如何提高通关验放效率?如何为出入境人员和车辆营造安全快捷的通关环境?科技创新、信息化管理成为深圳边检总站的不二选择。

早在1988年,罗湖口岸港澳旅客检查通道已率先启用中国第一套边防检查电脑查验系统;深圳边检总站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口岸通关提速的法宝,1999年自主研发了“快捷通”车辆及司机通关系统;进入新世纪,信息化进程提速,深圳边防检查向“电子口岸”迈进。

信息化浪潮滚滚而来,边检的内勤工作也大踏步进入电脑化。

黄平有点儿发懵。一直以来,他勤勤恳恳,全凭手写,对电脑操作尚感陌生。新进入的年轻大学毕业生拥有电脑知识和技能,令他的用武之地骤然变得狭窄,拳脚施展不开。

转岗,成为前进的时代对他的“逼迫”。

2002年,黄平有点儿不舍地离开干了二十年的内勤岗位,走上三尺验证台,成为一名普通的检查员。令他感到欣慰的是,这二十年,他从未出过差错。他拿起自己曾经调校过无数次日期的验讫章,脑子里响起一句边检人经常说的话:“小小验讫章是我守卫国门的钢枪”。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牢牢握好这把“钢枪”,守好国门阵地。过去二十年在工作中没出过差错,将来也要杜绝差错!

2007年,深圳湾边检站组建,这是全国首个实施“一地两检”查验模式的综合性陆路口岸,即在同一处地点完成两地的出境与入境检查、检疫手续,这对边检民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黄平所在的罗湖边检站执勤二队,被整体划转至新口岸。

这一年,黄平四十五岁,是深圳湾边检站同期四百名民警中年龄最大者之一,大家都尊称他“平哥”。

年龄大有积累、有经验,也潜伏着更大的危机。此时,验证台的检查模式从手工记录转变为电子录入,虽然已从内勤走到外勤,但是黄平避不开铺天盖地而来的电子化浪潮,躲不过电脑对他发出的挑战。

对电脑一窍不通的黄平当时可以选择放弃现有工作,申请调到其他工作岗位,但黄平没有这么做。黄平身上有一股犟劲,既然躲不过,那就迎面“硬刚”!无论如何,都不能被电脑打趴下,都不能掉队!

新一轮刻苦学习开始了。

2006年7月,全国新一代出入境边防检查查验系统——“梅沙系统”在深圳各口岸全面启用,大幅提升了边防检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标志着深圳边检总站成功实现中国边检史上执勤模式的又一次变革。

针对香港人、台湾人姓名中繁体字较多的情况,“梅沙系统”内含经过优化的“梅沙五笔输入法”,可以原样录入香港、台湾旅客姓名。这也体现了对港澳台同胞的一种人文关怀,因为中国人最重视姓名的文化内涵。黄平要啃的第一块硬骨头,就是学会熟练运用输入法,最大限度地提升打字速度。

从拿惯笔写字到快速敲击键盘,对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的人来说,是种艰难的转变。当年雄霸中国电脑的五笔输入法如今已败给拼音输入法,原因之一就是实在太难学了。要掌握“五笔”,首先要背字根,还要拆分字体,而这些字根分布在各个字母键上,毫无规律,很难记住。

一开始,黄平对着字根表慢慢拆字,慢慢敲,一分钟只能打几个字。可是,按照要求,一分钟须正确打出20至25个字才能达到合格。

没有捷径可走,唯有苦练。平时一分钱掰成两半用的黄平“大出血”买了台电脑,下班回家后埋头就练。日练夜练,直练到手指僵硬,腰骨酸痛,睡梦中还在背字根。

黄平也许不够聪明伶俐,但他会用勤补拙。涓滴之水可磨损大石,不是因为力量强大,而是缘于昼夜不舍地滴坠。只有勤奋不懈地努力,才能够获得那些技巧。水滴石穿,黄平终于闯过了电脑关。

万里长征,这只是迈出第一步。

分辨各国护照、验讫章样式、证件代码、签证签注,学习和掌握电脑操作系统、常用英语、新发布的相关政策,边检业务基础知识和理论的培训、“全能型检查员”考核、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检查员专业能力等级评定……每一项,都是黄平的一次大考,都是要闯的大关。

对于年轻人来说,有些考核题目无须背熟,遇到了,上网一查便是。黄平日常不爱玩电脑,很少上网,查资料不利索,唯有死记硬背。很多学习资料由于工作纪律,不能带回家里,必须到边检站的培训室使用电脑学习。于是,除了利用勤务间隙和休息时间见缝插针地练习之外,黄平还启动了“蹲培训室模式”——“白加黑”、“5+2”,挑灯夜战,废寝忘食,坐如磐石,全齐了。

办法虽笨,却管用,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虽说年纪渐大,记忆力有所下降,但背得滚瓜烂熟之后,有时做题倒比需要上网查资料的年轻人速度还快。

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经受住转岗的考验,闯过一道道知识考核关的黄平,把做内勤工作时的专注与坚韧投入到三尺验证台。谁都没有预料到,这位言语不多,学历不高,埋首苦读苦干的大叔,竟一跃成为行业标杆!

正是有了无数像黄平这样的人在前线构筑起遏制疫情传播的铜墙铁壁,才有这座城市和国家的从容与祥和,才有了百姓的平安与正常生活,才有了复工复产的生气与热闹,才有了繁华重启的喜乐景象。

2020年9月30日,全国移民管理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深圳湾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荣立集体一等功。

这是深圳湾边检站建站十三年来获得的首个集体一等功。军功章上,也凝聚了黄平的心血。

进入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国外不断攀升的确诊病例数以及传染性更强的变异毒株的出现,警示人们抗疫之路任重道远,全世界都在期待“隧道尽头的光芒”。

当下每一天,黄平仍然精神抖擞地穿上防护服,戴上老花眼镜,像年轻人一样走上验证台。像他这样年近六十的老同志,大都调到货检、监护等非验证岗位,他却一再表达这样的意愿:“年龄大并不代表能力弱。我愈老愈稳重、细心,愈知道肩上的责任。我请求继续留在这里。”

连接着广阔世界的三尺验证台,已成为黄平安顿人生和心灵的地方。

……

(全文见《啄木鸟》2021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