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都市》2021年第7期|焦淑梅:时光里的军魂
来源:《都市》2021年第7期 | 焦淑梅  2021年08月16日08:46

焦淑梅,山西广灵人,山西省作协会员,太原市作协会员,2017年底开始业余写作。作品散见《光明日报》《散文选刊》《天津文学》《山西文学》《映像》《海外文摘》《山西画报》《华夏散文》《中国乡土文学》《都市》《教师报》《山西日报》《青岛日报》《嘉峪关日报》《常德日报》《太原日报》《太原晚报》《东莞文学》《小品文选刊》《太行文学》等刊物,有部分作品获全国及省市征文奖。

6月的太原,骄阳似火,街道上蒸腾着股股气浪,烤得人嗓子冒烟。这是个周日的下午,我来到中国联通太原分公司,寻访一位名叫曹继红的老党员。电话刚接通,就见从远处跑来一个中年汉子,他中等个头,大眼睛,皮肤黑黝黝,双目炯炯有神,言谈举止间一副风风火火的样子。

“我今天不休息,午休时间我去迎泽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跑了一趟,明天不是开始高考吗,我们有一项坚持了多年的志愿活动,就是服务考生,刚刚就是跟大家碰了一下头,统计好报名的志愿者人数,落实好车辆,明天,大家的车上还会统一粘贴上醒目的红色大字‘爱心送考’。”他边走边说。

为太原市一年一度的中、高考考生提供志愿服务,曹继红已经连续做了十几个年头。具体从哪年开始的,他记不清了。每年中、高考期间,他会放下所有的事,保养好自己的车,给车加满油,随时待命,那股认真劲儿,仿佛他依然是当年老山前线那个荷枪实弹、坚守阵地的英勇战士。

曹继红的工作岗位在一间消防控制办公室里,视频监控屏幕墙前,他犀利的目光仔细地扫过一方方屏幕,公司角角落落的实况就都尽收眼底。双休日,多数同事休息,他不休,他从来不休,更没休过年假。从部队退役后的三十余年里,唯有因做公益需要时,他才会请假。他就这样风风雨雨,奔波在单位和一个个公益活动现场,不辞劳苦,不知疲倦。

曹继红今年55岁,这个月底就要正式退休了,回忆往事,他想说的很多。

1988年12月5日,曹继红从部队复员回到家乡太原,被组织安排到当时的太原电信局(现太原市联通分公司)工作,他的岗位从工程队到公安科、安保部,再到综合部。但无论在哪个岗位,他都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这些年,他获得的荣誉数不胜数,光是获得的荣誉证书就堆了半柜子。

“那些荣誉证书都锁在柜子里,他说,没啥值得炫耀的。”我执意要深入了解这些荣誉证书背后他曾付出的汗水。他曾先后八次被评为单位“先进工作者”,两次被评为单位“优秀党员”,三次被评为单位“文明员工标兵”,2005年,还被评为单位的“工会积极分子”……

曹继红专注地盯着监控视频,我开始浏览他的工作资料。桌面上,几个档案盒摆放整齐有序:“建筑消防设施月度检查联动检查”“上级及公司重要文件资料”“班组工作计划班内资料”等等。档案盒的便签条上,是曹继红写的内容摘要。

“字不好啊,真不好。我文化不高,初中毕业……”他腼腆地说。这个实在汉子朴实得不懂给自己脸上抹金搽粉,把自己塑造得高大上一点。他耿直,一是一,二是二。

“不过后来,我为提高文化水平,上过夜校。”回想那段峥嵘岁月,彼时,无数同龄孩子在大学校园安心读书或搏击商场大展身手时,他和他的战友们在守卫祖国的南疆,为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血洒战场。但是,他一样也非常喜欢读书,向往学校生活,崇尚知识。

“好饭耐不住三顿吃,好衣架不住半月穿,好书却经得住一辈子读。”说起学习,说起读书,曹继红喜欢的、常翻常读的书是系列红书《中国共产党章程》《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十九大党章修正案学习问答》等等。一本联通分公司下发的党员学习笔记本上,他的党课笔记、党史学习内容记得密密麻麻。

回顾8年的军旅生涯,曹继红百感交集。人们都说部队是个大熔炉,的确如此,那段当兵打仗的日子,磨砺了他的性格和意志,让他获得了成长,为此他自豪不已。

1983年11月,为响应政府“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号召,曹继红通过了区武装部的新兵体检,光荣地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北京军区某集团军的一名炮兵战士。1986年7月,为保卫祖国领土,保护人民财产安全,曹继红随军赴老山前线参战。

在前线,他奉命做军工,负责从后方往前线运送枪支弹药、水和粮食补给。在他做军工的90多个日夜里,每次都抢在队伍前面,为战友们开辟通路,避免地雷造成的爆炸伤和其他不必要的伤亡。他们累计往前沿阵地送了10000多斤弹药,保障了战斗的正常进行,获得了营连首长的多次嘉奖,战友们亲切地称他们为“老山骆驼”。

后来,战事紧张,他又主动给上级写血书,坚决要求到最前线去。“我家兄妹4人,即使我牺牲,还有其他3个兄妹在父母身边。”他咬破食指,在自己的名字上郑重地按下了一枚血指印。此时,我眼前出现了一个热血青年的形象,他的眼里容不得一粒沙,他誓要与入侵之敌拼命。那一年,曹继红才20岁,但他却英勇无畏,挺身而出。最后,组织通过了他的申请,调他到了距离敌人最近的步兵连。

可是,那段血与火的战斗岁月,并非都是激情豪迈,也有残酷的流血牺牲,因此,他在讲述过程中曾数度哽咽。

“有些往事,实在不想提,但那又是生命中绕不过去的刻骨的记忆。”说完这句,是长长的停顿,他硬是将眼里噙着的热泪忍了回去。

1987年11月10日夜间,我方阵地上空密集地倾泻下来近百发炮弹,曹继红和战友们坚守的一块无名高地顿时变成一片火海。炮击一停,敌方开始以排为单位,向我方阵地展开了近距离进攻。猛烈的炮火中,不知什么时候,曹继红的的头盔已被击碎,他的头上也受了伤,满脸是血。在这次战斗中,这些勇士们,以阵地为依托,连续打退敌人的5次反扑,坚持战斗45分钟,没有丢失一寸土地,最终取得了这次战斗的全面胜利。

也就是在这次战斗后几天,曹继红火线入党,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获得部队嘉奖一次,并获得了“老山作战优秀战士”的称号。

他至今仍然保存着一页油印版的《战地快报》,那是1987年11月16日第66期,由前线文艺队的战友们印制的。烽烟滚滚,炮声隆隆,中华勇士尽风流,这张油印快报上,一条条的讯息及时记录了战地的情况。它只有A3纸大小,纸很薄,字迹也有些模糊,但它绝不仅仅只是一张纸,它承载的是关于一场战争的往事,承载的是血洒疆场的战士英名,它更是一段属于国家尊严与荣耀的记忆,当然,它更是激励将士们厉兵秣马、一往无前的冲锋号。

老山前线留给曹继红的,不止有恒久的激情,还有疼痛。老山地区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喀斯特地貌,山体上分布着大大小小深浅不一的溶洞,常被战士们当作天然的掩体——猫耳洞。猫耳洞里狭小逼仄,阴暗潮湿,空气污浊,常有蛇虫鼠蚁侵扰。而且猫耳洞的洞口大部分朝上,在这样的亚热带地区,三天两头就有雨,雨水可以直接流入洞里。晴天,洞里潮湿闷热,不通风,热得要命;雨天,洞里的水及腰深。不少战士因长期坚守在被水浸泡的猫耳洞里,得了皮肤病,甚至“烂裆”。

他不提酷热,不提口渴,不提皮肤病,不提枪炮声。他只是一再哽咽——忘不了战友负伤后,汩汩直流的鲜血染红的阵地。

就是在那次坚守22号阵地时,他曾眼睁睁看着一个年轻生命残酷消亡,身体慢慢变冷,那是他最要好的战友,朝夕相处的兄弟!战情原因,英雄的遗体不能及时转移出阵地,那夜,负了伤的曹继红,奉命守护战友的遗体。猫耳洞的石壁长满青苔,石缝间不知名的野草倔强地钻出,随风摇曳,天上的繁星不停眨眼睛。他的好兄弟,却再也不会开口说一句话!好兄弟放下了心心念念的家乡和娘亲,就这样长眠于疆场。守着亲爱的战友,守着漆黑的夜,曹继红一夜未曾合眼。他怎么睡得着!

为国捐躯的年轻战士叫张鹏。“鹏鹏才20岁呀!20岁,正青春。”“还有,跟我同时参军的太原的战友,其中有十位也牺牲在了老山前线的战场上。与他们相比,我能躲过枪林弹雨,活着回来,够幸运了。”这一瞬间,他的眼泪再一次如急雨般扑簌簌落下,一行一行。刚擦尽,又流出。

山河无恙。

他们青春无悔。

因为经历,所以懂得;因为懂得,所以感恩——这就是曹继红刻苦工作、投身公益的原动力。“时刻准备着”“为人民服务”不仅仅是军人的铮铮誓言,他更是在用一生践行。他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献给了公益事业。

2020年春节,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平静祥和的生活。疫情防控期间,老兵曹继红作为迎泽区街道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的书记,“退伍不褪色”,身先士卒。他和老兵田引柱一起组织发起了募集工作,先后为街道和社区一线抗疫人员、39中师生、辖区单位多次捐款捐物,其中有酒精、消毒液、口罩、喷壶、学生应急补胎打气和修车全套工具、洗衣机、风扇等急需品。为了更有效地防控疫情,他和社区干部一起走街串巷进行宣传,认真细致地入户排查,不分昼夜地值守,彰显出了一个军人的本色。年底,曹继红、田引柱和双西三社区书记赵刚,被迎泽区表彰为“抗疫优秀退役军人”。与疫情博弈的过程中,这几位老兵齐心协力,躬身力行,共克时艰,展现出了退役军人集体的力量和精神。

曹继红所在的迎泽区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自2019年成立以来,牢牢把握新时代退役军人工作发展方向,坚持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努力打牢基层基础,不断探索退役军人工作的举措方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2020年,还被评为“太原市双拥标兵单位”。提起这些,曹继红不禁眉开眼笑。一摞摞红红的奖状,既是他的经历,也是他的财富。

橄榄绿的军装是他喜欢的,军帽上红红的五角星也是他喜欢的。这个铁汉,也有别样柔情。当获悉他的联系方式,为方便沟通加他微信时,才发现他的微信头像是他的一张军装照。照片上的他英气、硬朗、精神、满脸自豪,不美颜、不修饰,却是英雄本色。

自疫情发生以来到现在的一年半时间里,曹继红个人累计捐款捐物支出达3万元,这些,都是他从自己并不高的工资中节省出来的。“我没负担,就一个姑娘也出嫁了。我不慕豪宅,不馋美食,不爱华衣,不想着有生之年游历名山大川。” “我衣食无忧,已经过得很好了,我很知足。”他平静地说,“我就是希望国泰民安。”“我见不得可怜人。”下午的阳光透过西窗照进来,亮得晃眼。阳光下的他,浑身都闪着动人的光彩。真的想象不出,这个衣着朴素的退役军人,这个普通岗位上的联通人,对这个世界,对这个社会,对认识和不认识的人,有着如此真挚的情感。只要你需要,只要他有,他就会给,不讲条件地给;就算他没有,他也会想尽办法去筹集。

“支付宝”和“拼多多”这两个网购软件,他的手机里都有。不过,他大多是用来给别人买东西的,极少是给他自己。随便浏览一下,订单长长拉不到底。订单记录:一次性三层防护民用防尘口罩100只、又100只,数不清的100只;芦荟植物洗手液8瓶、又8瓶,数不清的8瓶;还有各种学生读的课外书籍:《红岩》《创业史》《林海雪原》……购物记录里既有他白天黑夜一次一次搜寻的点点汗水,又有他对关注人群的片片真情——这一切,随着他奔波送达的身影停驻,花开有声。

东西送到需要的人手里后,他收到的那一张张回执,是他“志得意满”的成绩单。他无限深情地摩挲着这些成绩单,像当初摩挲着手中的钢枪,钢枪是一个战士的无上荣光,而眼前这一页页薄薄的纸,对他,却有别样的厚度与温度。

“今收到迎泽区老兵志愿者服务队捐赠84消毒液11箱共44瓶。迎泽区柳巷街道办事处。2020年2月10日。”

“今收到迎泽区老兵志愿者服务队捐赠84消毒液142桶,用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捐赠方代表曹继红。太原市迎泽区红十字会,2020年2月12日。”

……

那时,口罩、消毒液等物资紧缺,可以想象当时筹措的难度。他却说,“万众一心,共渡难关。我们是军人,为国分忧,义不容辞!”这个腼腆的汉子,对他流过的汗水,总是轻描淡写,好像那些真的不值一提。

在一些公益演讲中,也有曹继红的身影。他是太原市迎泽街道党工委“崇军讲堂”的宣讲员,还是太原市第39中学少先队大队志愿辅导员。

2021年3月5日,他参加了39中“共建美好家园”(学雷锋活动月)启动仪式,为全校师生做了“学雷锋,从我做起”的演讲。

2021年6月10日,他在太原市青年路小学,做了一场“红五星永在心中”的演讲。

2021年6月12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他又随党史宣讲团走进山西佳镜律师事务所,深情讲述百年党史……

初心不改,续写荣光,他一直在路上。

曹继红很快就要退休了。我问:“盼望退休后轻松舒服的日子吗?”他却对我摇了摇头,因为他要把自己完全交付给公益事业。

“等我退休后,工作的地点就成了迎泽街道办事处退役军人服务站和迎泽街道办事处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哪里就有我。”他开心地说。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他信念坚定、无私奉献、勇往直前、时刻保持战斗姿态——这就是军魂传承的魅力与力量。

英雄是时代的标杆,英雄精神是指引我们前行的明灯。可曹继红却说他不是英雄,他就是一名退役军人。他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因此自觉处处以先锋模范的标准要求自己,他在用真情和热爱谱写着激情澎湃的时代佳作。

那个下午,我们聊了很久,直到最后,他才低声对我说:

“我父亲曹松萍,出生于1931年 7月15日,1948年从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区入伍,也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退役军人。父亲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还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荣立三等功一次。只是,过去的事儿,父亲很少对我们讲起,我知道的也不多。”

我想,这对父子对往事的细心守护,应该是出于相同的原因,毕竟那些往事中,不仅有荣誉,一定也有牺牲、有鲜血、有炮火纷飞中的惨烈与生死诀别。而在这个炎热的下午,为了不曾忘却的记忆,曹继红宁愿撕开自己曾经的伤口,只是为了让我把那些往事写出来,以激励更多的后来者。

“国不下令,将不卸甲,马不解鞍”“若有战,召必回”。曹继红就这样坚守着融入生命血液的军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平凡的岗位上继续诠释着“老山精神”。

致敬伟大的时代,致敬最可爱的人,致敬时光深处闪亮的军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