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草原》2021年第7期|包双山:牧区“小岗”
来源:《草原》2021年第7期 | 包双山  2021年08月13日08:14

呼和浩特通往锡林浩特的101省道401公里处,有一片名叫阿尔山图的美丽富饶的草原,就是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满都拉图镇萨如拉塔拉嘎查的广阔牧场。

1980年夏末,苏尼特左旗巴彦宝力道公社萨如拉塔拉大队党支部书记阿迪达,多日来总是眉头紧皱,心神不宁。这位饱经世态炎凉的老人,是一个有智有谋又敢作敢为的人,深得大家的信任和尊敬,大家认为只要阿迪达书记在,他们就什么都不怕。在他们眼里“阿迪达书记没有办不到的事”,如今看到他“紧锁双眉”,无不猜测,阿迪达肯定是遇到大事了,大家私下里议论纷纷,但谁也没有询问的勇气。

“党的十一大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确立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积极性。为了发展农村牧区的经济采取多种经营、发展乡镇经济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经过几年的实践,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果。我们纯牧区的经济基础牧业生产如果不发生变革,牧区经济是不会快速发展的。知道这个道理的人不少,但是像我们旗畜牧局局长额勒贝格巴雅尔那样有胆有识又敢于出头尝试的人还是寥若晨星啊!上面没有政策、下边没人支持的事,做起来谈何容易。我不是害怕困难,也不是担心摊事儿,我担心的是一旦改革达不到预想的成果给集体带来损失,害怕对不起父老乡亲,对不起党和国家。”这是当时阿迪达忧虑的原因。

“老哥,现在我们牧业生产存在着很多问题呢!” 前几天,旗畜牧局局长额勒贝格巴雅尔开着吉普车来找阿迪达,掰着手指头一项一项有理有据地给阿迪达做了详细的分析后商量道:“农区的小岗村能‘包产到户’,我们为什么就不可以试试‘包畜到户’呢?老书记,这事在我们旗里,除了您再没有人敢出头尝试了,您看咋样?”

阿迪达从心眼里佩服这个已经五十五六岁仍旧为全旗畜牧业生产操心劳神的畜牧局局长,也佩服他对畜牧业和畜牧业生产的精通。但对他的信任,阿迪达又不知如何是好。

阿迪达对萨如拉塔拉情况了如指掌,对额勒贝格巴雅尔局长的分析也听得明明白白。他知道如果把牲畜和畜产品包产到户,肯定能够激发广大牧民的生产积极性,带动畜牧业的发展繁荣。但是他又担心包产到户后,承包户不记工分,生活没有了经济来源,一旦供销社以“个体经营是资本主义”为由,拒绝收购牲畜和畜牧产品,那该咋办!

阿迪达不能不考虑牧民的生活。

草叶微黄,秋天就要来临了。扎日音山下辽阔的草原上撒满肥壮的牛羊,长调牧歌此起彼伏。一位二十来岁的年轻人纵马飞驰在各个“浩特”间,传达大队的通知。“阿迪达书记通知大家,明天到大队会议室召开社员大会;除了扔不下手头活计的人外,其他人一律参加,不得缺席!”这个年轻人叫朝克巴特尔,手脚勤快,头脑灵活,所以,阿迪达有什么事也喜欢让他跑腿。在萨如拉塔拉,所有年轻人不近烟酒,不打架斗殴,守规矩,讲礼貌,这当然都是阿迪达严格治理的结果。就连那几个极个别的不听父母话的青年,在阿迪达面前也是服服帖帖,谁要是能为阿迪达跑腿那简直就是荣耀。

“不知明天要开什么会?”

“是不是安排庆祝国庆节的工作?”

“也许是安排秋季生产吧。”

“最近阿迪达双眉不展心事重重,不无原因,这次会上也许要和我们研究一件什么大事啊!”

……

人们猜测着,议论着。

大队会议室里坐满了人,待到远远近近的人到齐,已近小晌,尽管秋风微爽,但屋里仍显得闷热。

人们相互问候祝福,闲聊起牲畜的膘情和牧草的长势。

“七七年那场大雪灾,对我们可是一次生死的考验啊,经过我们艰苦卓绝的努力,这两年我们基本上进入了发展的阶段。于此我们经营的种植业和兴办的砖场为我们增加了不小的收入,我们才有了购买牲畜的现金。今年的社会普查统计,我们大队的牲畜已经发展到了15788头(只),比1978年增加了六成,人均达到了65头(只)。除此之外,集体的存款已经将近25万元了。”阿迪达借着大家唠闲嗑不失时机地介绍着大队的情况。

大家都知道,在这样能干的书记的带领下,从那年的“铁灾”到今天,大队的集体经济迅速恢复发展,购置了二八马力的拖拉机和解放牌卡车,不仅提高了牧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和抗灾的应变能力,也为广大牧民群众卖粮看病以及转场走“敖特尔”提供了方便,棚圈、水井等基础设施也基本配套健全。众人无不兴奋。

“总体来看,现在的我们已经不愁吃不愁穿了,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不合理的平均主义,已经严重影响着广大牧民群众的积极性。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我们是不是考虑尝试一下把牲畜‘包产到户’?今天把大家召集来就是想商量商量这件事!”

阿迪达的话听得大家目瞪口呆。

“阿迪达书记没事吧?咋就琢磨起这种事!”

“这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吗!”

“唉,这个阿迪达,动乱年代遭受那么多磨难,还不长记性。”

“难道他记仇了?不可能!他可是一个对党和人民忠贞不贰的人。”

“仔细想想,阿迪达提出来的问题还真的值得咱们琢磨琢磨。”

……

也许阿迪达提得太突然了,虽然人们都听到了,也都在心里琢磨,但谁也没有说话。

“既然大家都不说话,那我就认为大家都认同我的提议。散会后大队委员会就着手制定一个实施方案,然后交社员大会讨论通过!”阿迪达知道,大家虽然谁也不表态,但每个人的心里恨不得立马就“包产到户”,就顺势做出了决定,并宣布散会。

不久,消息传到了公社。

公社书记找到公社主任巴紫日哈赤问道:“听说萨如拉塔拉大队要把牲畜包产到户,你怎么看?”

“我觉得他们的做法基本上符合改革开放的政策精神,要想迅速改变十年动乱给牧业经济造成的破坏,加快发展,实现‘四个现代化’,只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敢于创新!但是,毕竟是没有做过的事,应该加强正确引导。”巴紫日哈赤表明自己态度。

“不管怎么说,这件事要立即报告旗党委,否则就是失职。你明天就到萨如拉塔拉了解一下情况,可能的话还是等等为好,待国家有明确规定或政策后再做也不晚啊。我这就去旗里汇报。”书记作出了决定。

第二天当公社主任巴紫日哈赤来到萨如拉塔拉时,大队委员会的几位正在研究“包产到户”实施方案的具体细则,显然在有的问题上意见还不统一,有的问题上还有顾虑。见到巴紫日哈赤大家纷纷起身问候,表示欢迎。

阿迪达仔细汇报了牲畜和畜产品包产到户的情况。

巴紫日哈赤十分敬佩那些敢为人先、敢想敢做的人。听过汇报后当场表示赞同,并对他们敢于改革、勇于改革的精神表示由衷的敬佩,同时传达了书记的指示精神。

“萨如拉塔拉‘包产到户’的做法符合改革精神,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在这里我表示坚决支持。但我们毕竟是在探索新生事物,还是审慎为妥,我们是不是先在小范围里实施承包实验,如果可行的话再逐步推开,你们看怎么样?”

既然公社主任都支持,大家当然一致表示赞同,经过两天讨论,制定出了“实施方案”,并决定国庆节后提交社员大会讨论通过。

1980年10月13日,萨如拉塔拉大队召开全体社员大会,讨论通过了《苏尼特左旗巴彦宝力道公社萨如拉塔拉大队包产到户实施方案》,全文如下:

苏尼特左旗巴彦宝力道公社

萨如拉塔拉大队包产到户实施方案

一九八〇年十月十三日

根据中共中央放宽政策,解放思想,在公有制优先地位的条件下,可以多种生产经营的精神,为了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社员增收,尽快富起来,萨如拉塔拉大队决定实施牲畜和畜产品包产到户方式,具体措施如下:

一、牲畜的繁殖率和成活率在保证集体规定的数额外,剩余部分以社员收入归社员所有。

承包后大队再不给承包者记工分,超额成活的牲畜和超额成活的仔畜,以及畜产品一律作为社员的收入。

具体比例为:

保畜率:牛、马为90%,骆驼为95%,小畜为70%。

繁殖成活率:牛、马为50%,骆驼为90%,小畜为70%。

二、承包形式:可以联合承包,可以分户承包,也可以单户承包。没有承包能力的牧户,由雇佣户按劳动日兑现工资。那些没有存款的生活困难户或个人借款时,只预支当月的生活费。

三、畜产品中的羊绒、驼毛、马鬃由大队负责经营。羊毛、役驼产品按收入对待,由承包户自行支配。

四、包产到户的牲畜头数,先通过社员讨论,由大队决定。

五、饲草、饲料按上缴的仔畜多少,由大队按规定给予补助。牛犊每日一斤草,按三个月计算。有供应证的优良种公畜的饲料由大队按标准供给。除此之外,冬羔(犊)每日每头(只)补助三两饲料,按三个月计算。放牧牛群的牧户补助一百斤饲料。牧户自家打的牧草按补助饲草计算,由大队现金收购。

六、棚圈、机井,以及提水机、水槽等配套设施,由大队负责承包给牧户。大修大建由大队承办,小修小建由牧户自家负责。每年的提留金和公基金:大畜每头1.20元,小畜每只1.00元。(不收取当年的棚圈费)

七、防疫方面:防疫、驱虫、洗涤的用药皆由大队承担。按保畜率、仔畜成活率支取药费,超额部分由牧户自行承担。

八、承包户的骑乘工具由大队负责配给:羊群配给乘马三匹、骆驼一头。牛群配给乘马二匹、骆驼一头。马群乘马每人八匹。驼群乘马三匹。除此之外,每个承包户还配给拉车役驼一头、乘马一匹、乘驼一头,车二辆。如有损失,承包户按市价赔偿。

九、社员的食用肉以自留畜为主,自留畜不够时可用现金向大队购买。

十、承包户的剩余劳动力可由大队安排季节性或临时工作。

十一、承包后畜群的经营管理直接由承包户负责,但所有权仍归大队所有。承包户如果食用、出售牲畜时,必须经过大队批准,并做注册。

十二、承包户完成不了指标的赔偿标准:按当年市场标准,绵羊25元,山羊12元,绵羊羔15元,山羊羔7元;牛200元,牛犊25元;马250元,马驹30元;骆驼300元,驼羔40元。

十三、承包户使用临时工,可自行雇佣,也可委托大队派遣。佣金标准:男劳力1.80元(日),女劳力1.60元(日)。大队用人时亦按此标准使用。

十四、兽医到承包户防疫、治病时,由该户按每日1.80元付费;大队医生的工资由大队负责,出诊时只收药费,工资由大队按每日2.00元付给。

十五、有奶牛的牧户可以挤奶食用,如果发生损失或影响繁殖成活率时,一律按市场中间价赔偿。

十六、汽车拖拉机驾驶员、马车驭手、机井管理员的工资一律按每日2.00元的标准发放。电影放映员放映电影时补助1.60元。承包户使用汽车、拖拉机、马车时一律按价收费。

十七、关于专业基建队。工程开始前要规定工时和工程造价,明确质量要求和交工时间。交工验收时,如果不符合合同要求,适当扣留工程款。

十八、关于驯服驼、马。驯服七头骆驼,个人可得一头骆驼;驯服十一匹马,个人可得一匹马。如损失按齿序以市价赔偿。

十九、关于年底分红。仍旧以集体核算,视当年收入分配。社员超额完成生产收入部分,分给有质量的大畜或仔畜,以市场价格作价作为当年收入。畜产品按原定价格计算,作为当年收入,注册履行手续。

二十、大队干部的待遇:大队干部按月享受补助,每日按2.00元计算。大队干部有书记阿迪达、主任朝克巴达日呼、保管员哈达敖其尔、统计员桑杰等四人。

大队干部的职责:大队干部一律住队,指导部署全局工作,深入承包户检查指导,及时处理大队发生的事宜,做好统计工作,及时掌握大队生产的进展情况,结算大队与社员的收入和支出,抓思想政治工作,向上级汇报情况。如果没有工作或因事请假,按天数扣除补助。如果年终结算社员收入增加,以奖励形式持平收入。

二十一、遇到普遍性灾害,出现普遍性损失时,通过社员大会修改承包户的承包合同。

萨如拉塔拉大队社员大会制定

《承包方案》通过后,他们又具体落实了牲畜存栏头数统计、存栏头畜重新分配统计、承包户按保畜率第二年六月三十日上缴大队头数、承包户按繁殖率上缴大队头数、收取八一年六月三十日代牧户牲畜数、根据保畜率给承包户返还头数、根据繁殖率给承包户返还头数、社员在牧业年度应得的牲畜数、承包户人口和劳动力情况统计、骑乘牲畜和基础建设的情况统计等等措施。

1980年秋,萨如拉塔拉大队包产到户的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开,凡是听到的人无不目瞪口呆。

“这样能行吗?”

消息传到旗里,旗领导也坐不住了。1981年2月旗委召开全委扩大会,哈斯宝力道书记说:“萨如拉塔拉大队实施包产到户的经营方式并不是旗里的试验,完全是他们自己的做法。”他明确责任同时又责令:“但畜牧局要派人去帮助指导!”

畜牧局长额勒贝格巴雅尔不敢怠慢,时隔几天带着秘书去了一趟萨如拉塔拉大队。

“萨如拉塔拉大队的承包到户试点,关系到我们旗畜牧业生产能不能迅速发展,所以这个试点只许成功不能失败。旗里虽然不承担责任,但也没有明令停止。所以我们一定要密切关注全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步步都要小心慎重啊!”路上额勒贝格巴雅尔叮嘱秘书,也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路过公社时他与公社主任巴紫日哈赤交换意见,想统一一下思想,有可能的话同去萨如拉塔拉。

到萨如拉塔拉大队后,额勒贝格巴雅尔每次见大队书记阿迪达都说一句:“阿迪达大哥,既然开始了,就要信心百倍地做下去,出什么问题,由我一个人承担!”

“哦,兄弟,你知道老哥是什么样的人。出了问题当然由老哥承担,我一个土埋脖颈的牧人有啥害怕的!再说,这也不是谋私利,都是为了广大牧民过上富裕生活嘛。”

“事情还没到咱们想象的那么可怕的程度。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咱们还是共同努力,携手达到预期成果,这才是重中之重啊!”说完俩人就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了一番分析交流。

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额勒贝格巴雅尔以工作组的名义,向旗党委和革委会上报了“萨如拉塔拉大队包产到户的承保责任制,完全符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符合‘多劳多得,按劳分配’原则”为主要内容的《关于萨如拉塔拉大队承保责任制的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中还明确提出:“该大队的干部群众,始终坚持集体经济为主,实施按产值所得。为了集体经济的稳定发展,想打破‘干与不干一样,干好干坏一样’的平均主义,是鼓励勤劳者先富起来,并不是‘剥削’,反而可以有效防止牧民群众大面积贫穷化。”

调查中他肯定“包产到户”和“承保责任制”的做法,并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了全旗畜牧业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撰写了《关于巴彦宝力道公社萨如拉塔拉大队在实施“两定一奖”过程中存在平均主义及其他问题的调查报告》,提交旗党委和革委会,并提出“克服平均主义的最好做法就是承包责任制”。

萨如拉塔拉大队的牧民群众对“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没有顾虑,全盘接受,这让额勒贝格巴雅尔大为开心。

那天他按时下班回家,这让家人很为诧异,每天他早出晚归,时而还不归,家人已经很长一段时间很难见到他的身影。老伴给他端来茶时,他已经倚着沙发睡觉了。

辽阔的塔穆沁草原花海飘香,又是一个风调雨顺的夏季。在通往旗里的公路上奔驰着一辆日产丰田牌汽车,车里坐着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他不时地隔着车窗瞭望草原,脸上洋溢着喜悦,他就是阿迪达。

萨如拉塔拉大队的包产到户“承包责任制”进展顺利,成效明显,就像一曲改革的赞歌,在塔穆沁草原流传开来。据1981年3月30日的社会普查,大队的牲畜头数已达到18245头(只),社员的自留畜增加到4608头(只),牧业收入达218597.68元,社员分红达169915.72元。

总结萨如拉塔拉嘎查前一段工作,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把浩特承包逐步引入牧户承包,到1984年,全区《双承包责任制》实施时,萨如拉塔拉大队已经发挥着领跑的作用。

1984年牧区实施《双承包责任制》后,阿迪达离开了大队书记的岗位,带领牧民投资五万元与旗食品公司合作,兴办冷库,他担任了副经理。

阿迪达曾是个出色的赛马调理手,他的工作中无处不显示着调马手的个性。改革开放初期就解放思想,敢为人先,引领时代潮流,打开了牧区的崭新局面。而今,他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创业,目标还是为牧民生产服务,为这一片土地牧业经济发展做贡献。他虽然获过很多荣誉和奖励,但是最让他倍受鼓舞的,还是自治区政府主席特批让他买的这辆丰田小轿车。他虽然离开了书记的岗位,但他仍旧为畜产品的增值增效日夜奔忙。

汽车平稳地行驶在公路上,沿途的风光让阿迪达陶醉。他看到牧人骑着摩托放羊,他为牧民们逐渐富裕起来而高兴;目光所及的营盘上停放着摩托、拖拉机,还有汽车,像一道风景线映入眼帘……无意中他看见一辆电视台的采访车驶入劳动模范珠拉家,他不由得又会心地笑了。

珠拉是一位有八个孩子的牧民妇女,在群众中也是一个威望很高的劳动模范,也是牧区包产到户改革中牧业生产成效显著的牧户之一。

在牧区评价一个牧人优秀与否,有两个基本标准。一是看平时牲畜膘情,二是看大灾之年的保畜率。说起来简单,做起来才能分出高低。同样的年景、同样的牧场、同样的品种,有的人能保住牲畜少死,甚至达到100%的保畜率,有的人却遭受严重的损失。

珠拉老人精通畜牧业生产,是远近闻名的生产能手。她是在这个地区第一个打破接春羔的传统习惯,最早试接冬羔的人。接冬羔不单纯是冬季接羔的事,这里还涉及很多其他问题。冬羔长到来年六七月份出栏时,体重可达一百斤左右,与二岁子春羔不分伯仲,明显地缩短饲养时间,减少了成本。冬天接绵羊羔,春天接山羊羔和驼羔,接下来接牛犊和马驹,有力地缓解了饲养五畜牧户的劳动力不足现象。特别是接冬羔时正值寒假,孩子们不但帮助接羔,还可以实践在学校学到的知识。

试接冬羔的第一年,珠拉就遇到了百年不遇的1977年大“铁灾”。牧人们束手无策,公社、大队的领导疲于奔命。开始时定下的改良畜、接冬羔母畜不走敖特尔的决定已经行不通,草原上除了皑皑白雪,连草尖都难以看到;冬储饲草殆尽,运草又运不进来;破雪走敖特尔?也不是办法!听说之前走敖特尔的牲畜已经开始大批死亡。

望着一只只即将产羔的母羊,珠拉老人也只能望天兴叹。老伴照格德尔赶着马群远远地走敖特尔去了,自己一个人无疑面临巨大困难。不走敖特尔,不是全部死完,就是全部杀掉。徘徊在十字路口的珠拉老人最终艰难地作了决定:我决不能看着牲畜一个个死掉,也不忍心全部杀掉,只要有一口气我就不会放弃。往南不能走敖特尔,我就往北走!三番五次的申请下,大队终于同意,并派两个人和两头骆驼帮助她走敖特尔。

几天后,在塔穆沁草原的莽莽雪原上,我们看到跟着雪橇移动的一群羊,在飞鸟的翅膀都能冻僵的寒冷里,蹚着及腹的深雪艰难地前进。这就是离开温暖的家,冒着风雪严寒走敖特尔的珠拉老人。有的人开着汽车、拖拉机来了。

“额吉,用车运走吧。”

可是珠拉老人拒绝了,原因很简单:临产的母羊经不起颠簸呀。

经过十九天的艰难跋涉,他们终于到达达尔罕乌拉公社的乌兰图嘎大队。这十九天他们完全生活在一个冰雪世界,在风雪严寒的敖特尔路上若想保住一只幼羔太难了,珠拉老人就作出了“保母羊为主”的决定。这个决定非常英明,后来到达目的地后,把在敖特尔营地接产的七十五只冬羔,分配给死掉羔羊的母羊哺乳。由于奶水充足,七十五只冬羔全部成活。

在敖特尔营地,她的牲畜没有死亡,也没有借债。她用处理的三十来只老弱畜的钱买回饲料,饲养了四只种公羊,保障了冬季配种。1978年的社会普查中,她的畜群增加了七十三只羊羔。

1977年的“铁灾”中,集体的牲畜损失惨重。如何弥补损失?谁来弥补损失?最早想到这个问题,而且想出最佳措施的还是珠拉老人。

“铁灾”的积雪渐渐消融,塔穆沁草原迎来了1978年的春天。珠拉老人把未孕和流产的母畜专门集中起来加料饲养,当年夏季配种,到11月时,二百三十只羊领上了二百六十只新羔。1977年的“铁灾”里全大队的牲畜损失达到了84.15%,珠拉老人不仅保住了三百只小畜未受损失,还增加了五十五只,保畜率和仔畜成活率皆为百分之百,被载入抗灾保畜的史册。

同样,1985年的白灾中,全旗损失八万余头(只)牲畜,占牲畜总数的百分之十二;而珠拉老人的大小牲畜却增长到了八百七十多头(只),当年增加一百余头(只),纯增率达百分之十二。

改革开放的洪流中,珠拉老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带头致富,带领大家致富的事迹更是说也说不完。她们家是1992年在草原上第一个住上楼房的,她个人荣获过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全区劳动模范等各级表彰,应邀参加过国庆庆典。当时的自治区党委书记刘明祖、自治区政府主席乌云其木格专门到她们家做客慰问。

珠拉老人就是萨如拉塔拉大队在改革开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牧人的代表。采访珠拉老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能起到引领牧民在致富的路上走得更好、走得更远的作用。

尾 声

2018年夏季的一天,苏尼特左旗满都拉图镇一个宾馆里。

当年的旗畜牧局局长额勒贝格巴雅尔的秘书那顺格日勒、珠拉老人的女儿吉布吉玛,曾任萨如拉塔拉大队主任的朝克巴达日呼等人相聚在这里,接受《锡林郭勒日报》记者的采访,他们说起萨如拉塔拉如何率先实施承包责任制的往事,有说不完的话:

“那个时候,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考虑个人得失,明知可能获罪,还坚持搞下去,这是何等的胆识和气魄啊!”

“他们的做法与安徽小岗村还不一样。小岗村是为了吃饱饭拼上老命而为;他们是在群众的生活并不十分艰难的情况下,只想为国家多做点贡献。”

“经过十年凄苦,大都是四五十岁的人,他们的决心绝不是年轻人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痛定思痛,反复斟酌和坚定追求美好生活信念的结果。”

“那时候,萨如拉塔拉人在国家政策中看到了希望,得到了力量,是政策的感召,还有远大理想的感召!”

“归根结底还是对党和人民忠诚,为社会、为大众奉献绵薄之力从不后退的人们啊!”

“人口的增长和草原的退化,牧业生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随着深化改革,不断探索发展的新路,现在他们嘎查已经建起家庭牧场十多家,树立四个党员中心户,在嘎查里已经起到了带头作用。”

“嘎查的人口大增,从当年的49户130人,现在已增加到210户489人。全嘎查的牲畜头数,从当时的15788头(只)已经发展到50459头(只);牧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全嘎查除了大型汽车和农业机械外,仅仅家用小汽车就有337辆。”

……

说起当年的故事,每一个人都有着太多的感慨,也有太多的故事,可以说俯拾皆是。改革开放40 周年,萨如拉塔拉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都是他们亲身经历,亲自见证,苏尼特左旗的牧人们,在日新月异的生活中,在不断前行的征程中,期待着新时代更美好的未来。

包双山,笔名巴·额波苏,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锡林郭勒盟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创作出版了《世纪拾萃》《眼中钉》《心爱》三本书,多篇作品入选各种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