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守岛人》:新时代军旅电影的艺术突破
来源:中国作家网 | 王龙  2021年08月03日11:21
关键词:《守岛人》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关于如何讲述英雄故事、如何树立英雄榜样,至少在技术层面存有许多争议。国内很多人物传记电影总是习惯于把主人公写得跟花岗石一样坚硬,也像花岗石一样生硬;总是把主人公塑造得跟蜡像一样圣洁,结果也和蜡像一样苍白。模式化有余、脸谱化有余、人性化不足的痼疾,一直是难以突破的惯性思维。如何创作拍摄增强这类作品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这是创作者们共同面临的一道难题。根据“人民楷模”王继才先进事迹创作拍摄的影片《守岛人》,独辟蹊径地对这一课题进行了有益探索,带给人许多耳目一新的艺术呈现。

客观地说,以开山岛为电影场景创作难度较大,它是“密闭空间”叙事的一种放大,作品时空受限、表现内容受限,尤其是王继才在和平年代坚守开山岛这样的题材,平凡是基本的音符,单调是普通的底色,缺少电影创作需要的传奇故事、曲折波澜和外在张力。但越是这样就越不能画地为牢,就事论事,而必须具备更高远的艺术视野。清人张潮在其著作《幽梦影》中论读书的三重境界是:“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同样是一轮明月,由于“少、中、老”人生阅历不同,“隙、庭、台”观月地点有别,“窥、望、玩”赏月方式各异,所看到的情景和收获就大相径庭。这既是一个深刻的美学原理,也适用于电影创作的一般规律。

《守岛人》具有政治、社会甚至人生哲学的多重意义。电影横跨几个时代,表现了不同时代背景下王继才的守岛历程,诸多细节令人过目难忘,比如王继才在开山岛的暴风雨中为妻子接生,和妻子迈着正步举旗庆贺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三条小狗斗地主度过漫长的人生岁月……电影在动态的时代变迁中表现主人公的“不变”,通过王继才守岛的“恒心”表现他的“初心”,体现了主创对生活之矿的冶炼提纯功力。尤其难得的是,电影描写出一个多维立体的王继才丰厚真实的人格。主创着眼于开山岛但又“走出”了开山岛,用宏阔高远的时代眼光建构起开山岛背后的大时代,挖掘平凡人物的不平凡,从而超越了“隙中窥月”、“庭中望月”,达到了“台上玩月”的艺术境界。

作品虽然主要人物不多,但以王继才一个人的经历,映照了我们所处的时代实质。王继才在探索外部世界的同时,也在开山岛这个与世隔绝的环境里,对自己的人生有了重新认识,获得了内心的安宁。他既战胜了自然,又战胜了自己,给观众以深刻的省思。《守岛人》体现的思想追求,不仅让人感动、感怀,而且让人感慨、感奋。“守岛就是守家,国安才能家安。”在王继才的眼里,岛再小,也是祖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国旗插在这里,这里就是中国;家里事再大,也是个人私事。王继才这样一位再普通不过的基层民兵体现出来的情怀觉悟,不正是中华民族复兴道路上中国人百折不挠、超越自我的精神写照吗?

因此,《守岛人》可以说是一部现代启示录。王继才的事迹伟大之处就在于“光荣始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他是一位升级版的“许三多”,身上凝聚着我们这个民族许多传统美德,比如精卫填海的坚韧、季布一诺千金的诚信、季札挂剑的道义……电影敏锐地把握了王继才的这些精神特质,又使他的形象超越了人们习以为常的“定式英雄”,深入挖掘出他苦与乐的哲学,表现他对得与失的认知,展示他在小我与大我之间的取舍,塑造出一个具有当代特色的“海上义士”形象,使观众清晰感知到一个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平民英雄的广阔胸襟。

近年来,很多电影之所以“失形”“失真”“失神”,根源在于思想与文化的深度贫血、形式与内容的双重虚假、意识形态的过度张扬与刻意消解……真正高明的创作者,即使在描写刻画那些顶天立地的伟大人物时,也必定既遵循历史的逻辑,也遵循人性的逻辑、生活的逻辑。《守岛人》在塑造人物上做到了巨水深流、张弛有度,既有“真实性”更有“真实感”,满足了三方面要求——“作者的真实观、作品的真实态、观众的真实感。”它包括了事实的真实、本质的真实、艺术真实三方面,比如,电影中王继才向岳父母告别时,不愿意浪费一杯茶:“一杯茶,喝几口也是浪费”,表现了他清贫的生活和节俭的本质;妻子王仕花说:“你守岛,我守你”,表现了夫妻之间互相提升的境界;王继才的口头禅:“人这辈子,能干好一件事就不亏心,不亏心就不白活”,朴实的话语背后是令人感动的坚守……这些以生活真实为原则的人物对话,都离不开对人性、人情、人文的关怀追问,既遵循政治的逻辑,更遵循了人性的逻辑,是艺术创作中的“复合性想像”而不是“再现性想像”,真正符合“大节不虚、小事不拘”的艺术创新原则。

正是无数这样源自生活的本质真实,才构成了一部可信可观的电影作品。王继才面对亲友让他离岛致富奔小康的规劝,他丝毫不为此动心;面对走私分子的疯狂报复,他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家庭接踵而来的困难,他宁愿亏欠父母和儿女,也绝不亏欠国家……这无数个人之“失”,换来了国土海防安全之“得”,也赢得社会高度赞同。在他的得与失面前,我们除了给予一份尊敬,还有更深层的触动,许多“于无声处”的细节都让人潸然泪下,电影无论写人或叙事,除了对生活的还原和“状写”,还从更深层的精神意蕴进行探寻。“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王继才以“小我”之失成就“大我”之得,电影表现了他的艰辛与坚守、痛苦与自持,有着怎样一番不为人知的挣扎和矛盾,尤其是面对市场经济大潮,面对人前人后的对比反差,他心里不可能没有起落浮沉。比如片中王继才看到女儿小小年纪就承担起家庭生活的重担,他心酸落泪的那一幕极其真实。他既要爱护党和人民给予的荣誉,又要面临经济困难、子女入学、家属亲人的离世等诸多现实矛盾,电影从更深刻的层面去呈现王继才的两难困境,描写出他的自我超越历程,体现一种更震撼人心的真实力量。

相比于今天一些主旋律电影追求震撼的视听场面,《守岛人》更像一部悠远深长的散文诗作品,它属于“写实的艺术”,但更有“艺术的写实”,尽可能地实现了艺术创作与生活本真的和谐统一。这种主旋律电影在格调气象上的美学升级,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呈现在观众面前,确实使人感到一种别见洞天的欣喜之感。

(作者系八一电影制片厂创作室编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