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28年寻找英雄记录英雄 沈阳作家关捷一直在路上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 迟洪江  2021年07月02日07:49

6月27日上午,61岁的沈阳作家关捷又踏上了寻找英雄的征程。从他1993年开启英雄式写作至今,整整28年从未间断。

作为“辽宁好人最美退役军人”,关捷这一次采访是应辽宁省退役厅之邀参加“抢建英雄谱”活动,即对100位立过战功的老英雄进行报告文学的再现。这一天,关捷马不停蹄,跑了铁岭、抚顺两个城市,采访了年过九十的两位老英雄。当天晚上,关捷从抚顺赶回来,虽是满脸疲惫,却笑着说:“不累,28年,我喜欢这样的工作节奏。”

走遍大江南北寻找英雄

关捷始终认为,一个民族要强大,永远要有阳刚的精神。这可能与关捷的军人出身有关。那些充满改天换地创世纪精神的文学,让关捷无比喜欢。对于隐士文学、田园牧歌文学,他虽然喜欢他们的文字,但对其无视人间的冷暖疾苦并不认同。关捷主张写作要与国家与苍生有关,这应该是他报告文学“寻找英雄”系列的一个重要来处。

1993年,一些青少年追星已形成浮躁的风气。那时,关捷是《辽宁青年报》的记者,他以百部爱国主义影片中英雄的原型人物为基础,经过一年多的采访,走遍大江南北,写出以“张嘎”“八女投江”“苦菜花”等故事为核心的长篇报告文学《寻找英雄》。关捷想告诉人们,在中国曾经有那么一批仁人志士为崇高精神而生活,甚至为此牺牲。

28年来,关捷的寻找英雄系列采写一直在进行中。近年,他还写了悲壮英雄180师、戏剧英雄李默然、民族英雄童增。他认为,一个高贵民族的标识是,永远记得自己的英雄。

被称为“寻找英雄幕后的英雄记者”

关捷的英雄式写作,不仅仅是写给别人看,更是激励他自己。

1998年,关捷两次出现在灾难现场。1月10日,张北大地震,关捷与抢险部队在一起熬了两天两夜,一篇篇稿子从废墟和瓦砾上发出来。

这年夏天,长江沿岸遇到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关捷受命前往湖北采访。有一天晚上,关捷伏在监利县招待所的桌上写稿,老百姓都已撤离到安全地带,陪伴关捷的只有抗洪民兵喊着的劳动号子和惊天动地的涛声。关捷淡定地写完一个长篇通讯,第二天早上跑到邮局,把稿子传回报社。长篇报道《荆江,飘着上甘岭的旗》发表之后,各地报刊争相转载。

2019年,关捷被评为“沈阳市优秀退役军人”“辽宁好人最美退役军人”。在新闻界,人们称其为“寻找英雄幕后的英雄记者”,他曾获沈阳市首届十佳新闻记者光荣称号,连续三届获辽宁文学奖、两届沈阳日报报业集团先进工作者称号。

2020年初,新冠疫情来袭,关捷除个人为武汉捐款之外,又与著名记者傅强、王立军共同组织一次大型捐赠。他随后写了短诗《壮士出征》,送别前往武汉的抗疫医护。5月,关捷的报告文学《前线,一位女军医的英勇抗疫》被中央军委主办的《中国军网》转载。

2021年,关捷积极参加辽宁省作家协会主办的“百年百篇”征文活动,创作了散文《日月光华》《人民口碑里的清廉将军》。这一次,关捷又领衔主创“抢建英雄谱”活动中的报告文学,他寻找英雄的写作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