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林报告文学《中国宁红》研讨会在京举行
6月27日,由《中国作家》杂志社主办的徐春林报告文学《中国宁红》研讨会在京举行。
会议现场
6月27日,由《中国作家》杂志社主办的徐春林报告文学《中国宁红》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何建明,中国水利作家协会副主席、水利部离退休干部局党委书记巫明强,安徽文艺出版社总编辑姚巍,《中国作家》副主编高伟,以及评论家梁鸿鹰、何向阳、李炳银、胡平、张陵、徐可、石一宁、李朝全、李晓东、孔令燕等与会研讨。会议由《中国作家》主编程绍武主持。
何建明认为,这本书写出了宁红茶的前世今生,也讲述了中国红茶的历史。集知识性、故事性、文学性于一体。报告文学要有好故事,否则就是新闻报道了,从这方面来说,该书较强的故事性,反映了作家叙述的能力。作品的整体架和布局恰到好处,小标题处理得当。写茶其实是写人,该书也借茶道写出了“人道”,并将中国茶发展的来龙去脉放到世界大背景下,难能可贵。
巫明强表示,近年来江西水利作家群创作成绩突出,徐春林就是其中的青年作家代表。他在基层写作二十多年,凭着对文学的热情,初心不改,多年的采访、研究,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创作出了报告文学《中国宁红》。作品既接地气,又承接历史,是作者创作生涯的重要作品。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该书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在一起,从宁红茶叶的发展历史,到脱贫攻坚以及治水文化的历史都写出来了。全书虽写宁红茶,却不是为了写茶而写茶,而是写出了茶与社会和人的关系,也写了茶里包含的人与自然与整个世界、经济的关系。作品语言优美,富有诗意。
作者徐春林分享
徐春林在分享创作体会时说,自己从小爱好,二十年来一直孜孜不倦地写作,在鲁院学习后更加提升了创作动力,“在困难的时候我便想起巴金先生的一句话,一本书会带来希望的。2010年我出版第一部书时,把这句话写进后记中。”出于对故乡的热爱,他在鲁院学习时开始创作《中国宁红》,“宁红历经百年,承载着太多的时光和历史,写出来非常不易”。他表示,将继续扎根基层,深入生活,写出更好的作品。
参加会议的还有赵兴红、佟鑫、易文利、张冰、韩露等。(图、文:尹超)
嘉宾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