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作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文学研讨会在呼和浩特举行
6月28日,“青年作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文学研讨会”在呼和浩特举行。
会议现场
为引导自治区文艺界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安排部署,发现、扶持、培养、宣传我区文学新人,推动自治区文学事业高质量发展,6月28日,由内蒙古文联主办,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内蒙古作家协会、内蒙古网络文艺家协会共同承办的“青年作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文学研讨会”在呼和浩特举行。内蒙古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冀晓青出席会议并讲话。兴安、邰筐、图·巴特尔、满全、张子程、崔荣、李悦、额尔敦哈达、海德才、伍金宝、赵富荣、海风、安宁、李旺、黑梅等专家学者以及作家、评论家代表、媒体记者等近70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内蒙古文联党组成员闫艳主持。
冀晓青指出,要举精神之旗,以优秀的文学作品引领社会风尚;要铸时代之魂,用文学佳作凝聚奋进征程的磅礴力量;要怀赤子之心,用心用情用智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放歌;要立家国之志,以优秀的现实题材作品凝聚精神力量。她认为,虽然安宁、娜仁托娅、肖睿、牛海坤、阿塔尔、渡澜、苏热等七位青年作家的作品体裁不一,但都贯穿了一种向上、向美、向善的主旋律。在这个机遇、挑战并存的时代,他们坚守艺术理想,默默耕耘,不断锤炼,于字里行间探索人类精神空间,书写时代风尚,为我们呈现了众多闪耀思想光芒,饱含生活质地的精品力作。
冀晓青表示,希望广大青年作家自觉承担起文学“培根铸魂”的时代使命,去建立与时代发展更加紧密的联系,去构筑与文学创作更加贴切的维度。要进一步明确现实题材创作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是优化当代文学格局的要求;要深入研究、探讨、实践现实题材创作,以现实主义精神描绘当代社会生活,以更多优秀的现实题材作品汇成当代文学创作主流,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发展进步提供价值引导和精神推动。青年作家应焕发出更多的理想和热情,带给当下的写作更加蓬勃的生命力,让更多具有现代意识和审美品格的作品进入视野,最终影响这个时代。
安宁、娜仁托娅、肖睿、牛海坤、阿塔尔、渡澜、苏热是内蒙古优秀青年作家的代表,其中有四位是80后,有三位是90后。近年来,他们崭露头角,活跃文坛,有的写作方向是小说、散文,有的是报告文学,有的是多栖身份的作家,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民族文学》《十月》等全国有影响的期刊,曾获首届华语青年作家奖、冰心散文奖、中国报告文学征文优秀奖、三毛散文奖、徐迟报告文学奖、内蒙古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内蒙古自治区文学创作“索龙嘎”奖等诸多奖项。他们在内蒙古的成长经历,使他们对内蒙古的文化有着深刻而独特的理解,对内蒙古的历史与现实有着别样的思考和追问。他们用文字记录着对故土的深情,创造并收获了文学的累累硕果,也不断充实着内蒙古文学创作的队伍。
会议采取两位评论家重点评介一位作者作品的方式,集中研讨了七位青年作家的作品。与会专家学者站在不同角度,从创作手法、艺术特色到作品的思想、立意和其产生的影响等方面对作品做了较为深入的剖析,为青年作家今后的创作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以安宁、牛海坤等为代表的我区青年作家群的成长,得益于内蒙古悠久历史文化的滋养和作家自身的努力,也得益于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内蒙古文联对文学事业的重视和扶持。七位青年作家认真践行新时代文艺方针和路线,作为中坚力量,他们在内蒙古文学创作队伍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他们的文体风格和创作方法各有不同,但是内蒙古丰厚的文化积淀,独特的风土人情,以及新时代各族儿女在这片土地上奋进的脚步,都在他们的文本中一一展现,极大地丰富了内蒙古文学的创作面貌。虽然他们在创作上力求独特性和突破性,但从文化根基上始终没有脱离现实、忽视生活,始终坚持用写作来关注中国的发展、社会的变化和人民的生活状况。七位青年作家多为少数民族,但都能熟练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创作,体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文学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对于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此次研讨会,评论家及时发现、关注并推介有价值的新作品和有潜质的青年作家,同他们进行围炉夜话式的交流。评论家看到创作者的智慧才华和创作成就,总结出创作者的创作风格,同时又能够从这种成就和风格中看到创作者的局限,有理有据、坦率真诚地谈他们的所长所短,论他们的所得所失,对青年作家今后的创作将大有裨益。与会专家学者建议,作为推介、提升内蒙古文学创作的重要手段,类似的研讨会应经常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