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胡伟:这个关键因素,塑造了世界最大规模的现代化发展奇迹
来源:上观新闻 | 周丹旎  2021年06月22日14:10
关键词:胡伟 建党百年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现代化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力量。

1925年,毛泽东在《政治周报》发刊词中写道:“为什么要革命?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诞生于民族危难之际的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便承担起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使命,探寻着中国的现代化道路。

百年峥嵘,风雨兼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回望历史,中国共产党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扮演了何种角色?站在新征程的起点上,如何将现代化进一步推向前进?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工程首席专家、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胡伟。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工程首席专家、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胡伟

中国共产党能最大限度地深入社会、动员群众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近代以来,中国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意味着什么?

胡伟:回顾历史,中国的现代化探索并不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才有的,无论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还是辛亥革命,都是中国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但这些探索主要是由一批上层官僚、精英推动,在城市和社会的表层进行的,没有深入到中国社会之中进行深层次的动员。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现代化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力量。我们党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就是发动群众,它有广泛的社会动员力,能够深入到群众当中,尤其是能够把农民动员起来。而推进现代化,一个关键环节就是解决农村的问题,完成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如果农民不动员起来,现代化是不可能推进的。

另一个方面,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前的现代化探索都不涉及观念上的革命,根本上缺少对于人的启蒙。中国共产党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诞生的,是在救亡和启蒙的双重变奏中成长起来的。它带给中国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理念,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及民主与科学,即“德先生”和“赛先生”。民主与科学是搞现代化最核心的一些东西,因此,中国共产党是用当时最先进的理念来改造中国的,这是此前的现代化探索不具备的。

中国共产党在当时各种领导力量、各种党派当中是最得人心的。为什么?因为共产党得道多助,而这个“道”就是当时最先进的理念。也正因如此,中国共产党才能最大限度地深入社会、动员群众。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经历了怎样一个认识过程?

胡伟:经历了一个曲折、反复的过程。中国共产党早期虽然对现代化的认识比较模糊,但是从中共创始人开始,已经把民主、科学这些现代化理念性的东西提出来了。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三个方面,某种程度上是对中国现代化发展方向的概括。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又指出:“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而斗争,而且是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进一步提出“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的奋斗目标。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又回到了器物层面,提出实现“工业、农业、国防、科技”四个现代化。改革开放后,党认识到纯器物层面的四个现代化是不全面的,邓小平明确提出了“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的两个文明建设思想,强调“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后来我们党又相继提出了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并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实上就是现代化,这两者没有本质上的区分。如果说四个现代化是“一维”的,那么“五位一体”就是“五维”的,它是对四个现代化的重要完善和发展。这一认识不仅符合中国现代化的现实逻辑,而且符合人类现代化普遍的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

上述“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集中体现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对器物现代化的超越,它不是四个工业化基础上的单纯累加,而是中国现代化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无论是科技、经济还是人才竞争,说到底都是由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来决定的,这是现代化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的现代化是“并联式”现代化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突破了西方现代化模式,走出了一条极具原创性的现代化道路,并取得巨大成就。中国共产党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何种角色?

胡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关键因素,塑造了世界最大规模的现代化发展奇迹。具体来讲,中国共产党在其中扮演了设计者、推动者、保障者的角色。

首先,现代化要进行一个整体的设计,描绘一个具体的蓝图。1987年,邓小平提出了中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到1990年,解决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实现小康;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十六大进一步提出了“新三步走”战略,把目标细化为21世纪初-2010年、2010-2020年、2020-21世纪中叶这三步。十九大之后,又重点细化了第三步,即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可见,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划是有一个时间表的。

蓝图设计好了,还要有执行力。中国共产党既是设计者,又是推动者,组织全国上下进行现代化建设。我们党的一个强项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它要干的事情能够举全国之力去做,所以我们做很多事情效率高,比如浦东开发开放,花了十年左右的时间雏形就出来了。比如交通建设,我们造出了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中国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里程都是全世界第一。当然,我们必须认识到,在大线条的规划建设之下,细节性的东西是有待完善的。

第三个角色就是保障者,中国共产党要保障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社会主义方向。社会主义现代化与资本主义现代化在理论上最大的一个区别,在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是更加公平的现代化。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而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避免这些东西。从现在来看,我们在推动社会公平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怎么实现更加公平的现代化,真正实现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始终在探索的路上。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现代化道路,其独特性、原创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胡伟:首先,体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上。以往现代化的成功实践都是在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历史上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现代化没有成功的案例。中国共产党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社会主义和现代化有机统一起来,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亦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现代化事业和世界发展史的一个原创性贡献。

其次,中国的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人口规模最大的现代化。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实现现代化了,但是像中国这样十几亿人口的现代化,这个难度和一般规模比较小的国家相比,是不能等量齐观的。中国太大了,发展太不平衡了,如何统筹兼顾这么大规模的现代化?这是中国共产党需要破解的难题。

再次,中国的现代化是“并联式”现代化。从历史上来看,西方的现代化道路走了三百多年,它是一个阶段解决一个问题,比如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解决了思想问题,资产阶级革命解决政治问题,工业化解决科技和工业怎么结合的问题。但对中国来说,从共产党执政开始算起,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到现在只有七十多年,我们必须把西方历史上经历过的很多现代化阶段压缩到一个时期进行,既要搞工业化,又要搞科技革命,还要关注社会公平、国家治理现代化等问题。如果说西方的现代化是“串联式”现代化,那么中国就是“并联式”现代化,一个时期要解决西方在不同阶段面对的各种问题。当然,这并不是中国独有的,很多后发现代化国家都会面临类似的问题。但是中国共产党对这个问题有更清晰的认识,在这个问题上做了很多思考和谋划,比如统筹兼顾、“十个指头弹钢琴”、协调发展、五大发展理念等,都是在解决“并联式”现代化的问题。

现代化任务非常多,但这一点最重要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下一步,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有哪些?如何进一步扎实推进现代化?

胡伟:“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些都是我们经过多年曲折探索得出的宝贵结论。现代化的任务非常多,但最重要的就是把多年来形成的这些规律性认识落实好。

纵观“五位一体”,我们的器物现代化成就相对比较突出,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方面的成就是受到世界公认的。但在器物现代化之外,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制度软实力还不强,结构性、体制性的问题还有很多,在国际上也缺少话语权。在过去几十年的现代化历程中,我们虽然提出了一些全面现代化的概念,但总体还是以器物现代化为主导。在新征程上,器物现代化、制度现代化、文化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等应该更加和谐地发展。否则,光是经济总量大,很难成为一个真正的强国。

其次,现代化发展一定要有衡量指标,不能光有概念指称。我们现在GDP讲得比较多,但不能简单以GDP论英雄,而是必须建立更全面的衡量指标。在确定权威衡量指标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把现代化目标量化。比如,在一段时间内,基尼系数要下降多少;社会福利开支占政府财政支出的比重要达到多少,等等。

扎实推进现代化,就是要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些理念,制定出可操作、可衡量的指标体系,以及具体需要实施的政策。指标就是“指挥棒”,有了权威的指标,才能有合理的评价尺度,才能在国际上有发言权。这项工作很难、很庞大,但很有必要。可以从相对容易的领域开始做起,慢慢增加、扩大衡量指标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