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奚洁人:理论强党,最重要的思想法宝是什么?
来源:上观新闻 | 王珍   2021年06月22日11:55

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际怎样互相联系呢?毛泽东用了一句通俗的话来讲,那就是“有的放矢”。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创新走过了怎样的历程?呈现出哪些特点?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原常务副院长、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奚洁人教授。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原常务副院长、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奚洁人教授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首先体现为思想理论上的先进性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一百年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走过百年的大党依然风华正茂,秘诀何在?

奚洁人:中国共产党作为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百年来始终保持朝气蓬勃,其奥秘就在于着力进行理论创新,实现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首先体现为思想理论上的先进性。坚持思想建党,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兴党强党,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毛泽东强调:“我们党的名称和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宇宙观,明确地指明了这个将来的无限光明的、无限美妙的最高理想。”我们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同时从建党之日起就确立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百年来,我们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回答时代课题,回应人民期待,着力进行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彰显出旺盛的生命力,始终保持着马克思主义政党朝气蓬勃的无限美妙之青春。

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100年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产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为增进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统一提供了坚实思想基础。坚持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创新的本质特征,是党百年来一条最基本的历史经验,也是我们党走向未来的重要思想法宝。

毛泽东为何用“有的放矢”来形容这个重要问题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毛泽东曾用“有的放矢”来形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关系。对此,应如何理解?

奚洁人:这其实指的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所谓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这个人类最先进、最科学的思想武器观察中国的国家命运,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回答和解决中国的问题,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为什么要中国化?首先,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必须与不同国家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这是它本身包含的理论逻辑。其次,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中国社会找到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为了要解决中国的问题。

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际怎样互相联系呢?毛泽东用了一句通俗的话来讲,那就是“有的放矢”。“矢”就是箭,“的”就是靶,放箭要对准靶。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谢觉哉曾生动地用弄到箭、看清靶、学会射等三件事来比喻理论、任务和能力之间的关系,颇为深刻。

“有的放矢”必然要求不能照抄照搬、原封不动地拿来使用,所以我们要的是创造性的、活的马克思主义,能解决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具体特点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在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鲜明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他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这意味着,马克思主义不是空洞抽象的教条,不是脱离中国实际的洋八股,而是“要有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

真正搞懂面临的时代课题,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能够永葆其美妙之青春,是因为它“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这就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命题。

奚洁人:所谓时代化,就是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理论品格,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就要立足时代特点,“真正搞懂面临的时代课题”,深刻把握历史的脉络和时代走向,准确地回答时代课题,解决时代问题,并在接受人民和实践的检验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问题和课题,原有的问题解决了,又会有新的问题产生,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就在于它能不断解决时代提出的新问题,从而推动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当然,历史的发展是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坚持理论发展逻辑的历史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主张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百年来,我们党先后创立和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伟大理论创新成果,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马克思说过,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如何理解这句话?

奚洁人:这说的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问题。所谓大众化,一方面,我们党的理论创新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每一个历史阶段形成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都是集中了全党和全体人民的智慧,“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另一方面,我们党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强调“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不断提高全党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这是我们党的基本经验之一。因此,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优秀典型”,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和民族性。

思想本身无法改变世界,改变世界要有强大的物质力量。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用科学理论武装群众,通过改变群众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状态,让群众掌握科学的思想武器,并通过创造性实践,去改变世界,以实现他们的自身利益,完成从精神力量到物质力量的转变。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人民的理论,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社会历史活动本质上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相信群众的力量,尊重和吸收群众在理论创新中的创造性智慧,相信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可以转变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这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道理。

党的创新理论与党的路线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党的思想建设、理论创新同党的路线是密切相关的,那么,党的创新理论与党的路线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奚洁人:党的创新理论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创新直接相关,不可分割。一方面,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创新发展;另一方面,理论创新、理论武装和贯彻落实都需要党的路线的体系性保证。

正确的思想路线是理论创新的前提。我们党的每一次重大理论创新都是以确立思想路线为开端的。比如,毛泽东早在1930年就提出“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的论断。到了延安整风时期,他对“实事求是”的内涵作了科学的阐述,为党的七大正式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又比如,邓小平理论的创立,是以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前提的。邓小平1978年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著名讲话,就是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宣言书,也是创立邓小平理论的宣言书。

党的政治路线、基本路线,是党在一定历史阶段的总路线、总方针、总战略,是党的理论创新的重要内容。毛泽东强调,“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根据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历史任务和战略重点,制定了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并强调,“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党的十九大号召:“全党同志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更好引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

党的组织路线是贯彻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保证。毛泽东强调,“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邓小平明确指出:“不进一步解决党的组织路线问题,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就得不到可靠的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理论概念及其内涵,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对党的组织路线体系作出了完整表述,完善拓展了包括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在内的党的路线体系的丰富内涵和相互关系,强调组织路线是实现其他路线的重要保证。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为何是“活的灵魂”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准确地把握了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和活的灵魂,创立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并将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概括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为什么要把这12个字作为“活的灵魂”?

奚洁人:所谓“活的灵魂”,就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始终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地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把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统一起来,不断开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作为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理论精髓和思想方法,始终“活”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及其伟大的理论创新成果中,而每个历史阶段创立和形成的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又推动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和理论精髓科学内涵的不断丰富和发展。

“实事求是”成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毛泽东同志的首创。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实事求是的古语做了新的界定和科学阐释,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继续强调要坚持实事求是这个活的灵魂,并率先思考和实践,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出发,探索走适合中国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不断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活的灵魂和思想精髓。1978年,邓小平同志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以极大的政治勇气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实现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在国际国内政治风波严峻考验的重大历史关头,继续运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法宝,使人们从长期以来被姓“社”姓“资”所束缚的思想中解放出来,把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手段相结合,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开辟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整体性地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和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提出来。而科学发展观则对此进一步作了阐发,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求真务实”,同样具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内涵。所谓“求真”,就是要不断地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地去探求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取得真理性认识。所谓“务实”,则是要在这种规律性认识的指导下,与时俱进地去实践、去创新。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作出了哪些丰富和发展?

奚洁人: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赋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新的科学内涵,全面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和理论精髓。关于“解放思想”,突出强调了坚持和推进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推动实践的动力机制。关于“实事求是”,突出强调了实事求是要成为领导干部的信念和本领。关于“与时俱进”,突出强调和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开放性和人民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