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石上生花》
来源:中国作家网 | 王苗  2021年06月21日15:57

《石上生花》

作者:王苗

定价:29元

出版单位: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4月

ISBN:978-7-5395-7115-7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关于职业学校少年的成长小说,也是一部关于石雕艺术和工匠精神的文化小说。石雕是在坚硬的石头上进行雕刻,充满力量感和创造性,少年的成长亦是。作者匠心独运,以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石雕、杨琼等曲阳石匠为故事原型,将少年杨思铭的身世故事与石雕技艺的传承结合起来,向读者展示了人民英雄纪念碑背后用心打磨、不求名利、默默无闻的石雕匠人的故事。

以一分之差落榜高中的杨思铭进入雕刻学校学习石雕,机缘之下,他结识了孙苇航、马闯和田贺阳三个小伙伴,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汉白玉的温润质地,石雕作品的千姿百态,石雕匠人的坚守传承……这一切都在四人的身上产生如刀刻斧凿般深刻的影响。与此同时,学校里的高、贾两位老师,既让杨思铭佩服,又让他疑惑。在看似单纯的教师身份背后,他们的故事远远超出了杨思铭的想象。追溯时光里泛黄的记忆的过程中,等待杨思铭的,又会是怎样的真相?

【作者简介】

王苗,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学士毕业。著有长篇小说《落花深处》《雪落北平》《风过河岸》《天下太平》,文化散文集《北京文学地图》等。获冰心儿童图书奖、上海好童书奖、《儿童文学》“金近奖”、“读友杯”优秀作品奖等荣誉。

【目 录】

第一章 入学

第二章 命运

第三章 开荒

第四章 宿舍

第五章 故事

第六章 塑形

第七章 遇见

第八章 细雕

第九章 秘密

第十章 忏悔

第十一章 打磨

第十二章 走访

第十三章 创新

第十四章 庙会

第十五章 办厂

第十六章 开石

第十七章 发现

第十八章 重逢

第十九章 独语

第二十章 纪念

【摘要】

第三章 开荒

杨思铭小时候经常和男孩们一起刻萝卜。秋天自家菜园里的萝卜成熟了,挑一根长得最直溜、皮肉最细嫩、根茎最粗实的,用小刀削去萝卜顶上的绿缨子,就可以开始雕刻了。手巧的孩子能刻出小鸡、小鸭子、小鱼等各种造型,刻好了,美滋滋地轮流欣赏一会儿,再一口口吃掉。一个男孩曾经用一块红瓤的心里美萝卜刻了一朵花,红色的花瓣一片片、一层层绽开着,其他孩子都看傻了。这么精美的刀工,怎么舍得吃下去?

小时候男孩们还流行用橡皮刻章,刻好后,在橡皮上涂上墨水,在书上、作业本上一按,就是自己的专属徽章。刻章很有讲究,上面的字和图案都得反着,这样印出来才是正的;还有“阴刻”和“阳刻”的区别,阴刻就是把字迹和图案的部分都挖去,让它们凹在橡皮的平面之下,印出来后,字迹和图案是没有颜色的,而橡皮其他部分是墨水的颜色;阳刻正相反,是橡皮上只留下字迹和图案,其余部分统统挖去,印出来后,字迹和图案的部分因为沾上墨水而凸显出来,其余部分则是白的。

雕刻石头和雕刻萝卜、橡皮应该是同一个道理,但让杨思铭想不通的是,石头不是萝卜,也不是橡皮,那么硬,又糙,怎么在上面进行雕刻?

石雕课在雕刻车间里上,一上就是一整天,每周上两天。雕刻车间是一个巨大的大厅,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里面分成一个个区域,每个班的学生们各自围在一起上课,一路走过去,就像在看一个光怪陆离的展览。一个高班的地盘里摆着一块高大的石头,石头周围搭着脚手架,大哥哥们正站在脚手架上雕刻,已经能看出这是一个高大的古代人像。另一个高班的学生们在雕刻石栏杆,石栏杆上花朵竞放,大家小心翼翼,屏神凝气地雕琢上面的花瓣。还有一个班的学生正在雕刻一匹马,马的两个前蹄凌空飞腾,姿势雄浑壮观,脖颈、身体和腿上健美的线条清晰可见。

雕刻大厅里很吵,一把把钎子和锤子“咔嚓咔嚓”地响着,一台台切割机和角磨轮“嗞嗞啦啦”地转动着,每个人要扯着嗓子大声说话别人才能听见。他们身上的迷彩服已经褪色了,衣服上、头发上都蒙上一层白色的石头粉末,乍一看,还以为是头发灰白的老人。

迷彩服是雕刻班学生的工作服,新发的军绿色迷彩服硬挺得咯吱咯吱响,裤腿、袖管又肥又大,走起路来,衣服摩擦的声音伴随着迈动步子和甩动胳膊的频率有节奏地响着,即使在嘈杂的车间里也那么清晰入耳。

大家围成一个半圆形,听站在圆心的雕刻老师讲解。雕刻老师五十左右,精瘦精干,一看就经验丰富,面对刚入学的新生,显得游刃有余,掌控一切,但这份从容不迫中又一丝淡漠、敷衍和热情缺失。他的眼睛都没看大家,没做自我介绍,也没让大家做自我介绍,简单开了个头,就让每个人上前领一个工具箱,里面有锤子、凿子、大小粗细不一的钎子和小切割机、小角磨机、砂轮等工具。然后,他又指着地上摆放的汉白玉石头,让每个人领一块。汉白玉像是比着尺子分割好的,每块都是三十厘米的正方体,方方正正、四棱八角,像一块块平平整整的卤水豆腐。雕刻老师直截了当地说:“这块石头就是你们未来两个月的作业,看好了,别丢了。”石头别看不大,但敦敦实实,死沉死沉,抱起来坠手得很。大家还是第一次领到这么笨重和奇异的作业呢。

雕刻老师的声音里充满不耐烦,说起话来劈劈啪啪的,强势、压迫、不容打断。他说,石雕有圆雕、浮雕、镂雕等几种形式,圆雕就是雕出来的造型是立体的,前后左右都能看;不像浮雕,所有的造型像纸片似的,贴在一个背景板上,只能从一个面看;镂雕就更难了,要硬生生把石头凿空,营造出不同的层次和图案,没有高超的手艺绝对做不到。他们先从最简单、最常见的圆雕开始学,选的造型也是最常见的狮子滚绣球:狮子两条后腿蹲在地上,两条前腿支撑着身躯,其中一只前掌下滚着一只绣球,北京天安门城楼前的石狮子就是这个造型。

“两个月后,你们每个人都要在各自的石头上雕刻出一个小石狮子,否则就是不及格。”雕刻老师说。

大家炸了锅,看着眼前生硬板正的石头块,搞不懂怎么能从里面出来一个石狮子,莫非就像《西游记》里说的,石狮子在里面长大了,成熟了,就自己从里面劈开石头,纵身一跃跳出来了?面对学生们的七嘴八舌,雕刻老师更不耐烦了,板着脸:“别吵吵。石雕有开大荒、开二荒、定细、抛光好几个步骤,你们连锤子和钎子都没摸,雕刻的大门还没进去呢。”他轻飘飘地摆摆手,手势中充满不屑,“现在跟你们说了也不懂,先开始开大荒吧。”

大家愣愣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该怎么对这块石头下手。孙苇航敢说敢问:“老师,你告诉我们,哪里是石狮子的头,哪里是石狮子的脚?我们该怎么进行开荒?”

雕刻老师随意地从右耳朵上取下一直搁在那里的铅笔,话说得连珠炮一样:“一般情况下,石狮子的比例为底座占石料的三分之一高,狮子的身体占石料的三分之一高,狮子的头部又占狮身的三分之一高……”他用铅笔的笔尖指着石头,在空气中笔画着,“所以,这里是狮子的头,这里是狮子的身子,这里是狮子的脚……当然,这块石头是方形的,也可以反过来,这里是头,这里是脚,要看你怎么设计……我的设计是这里是头,这里是脚……”

大家已经被他绕晕了,看他就像看《皇帝的新装》里的骗子裁缝。

孙苇航又说:“我见过石狮子,有的身体是趴着的,不是半蹲着的,那这个三分之一的比例肯定不对。”

雕刻老师都没看他,浮皮潦草地说:“那是其他地方的石狮子,咱们这儿的石狮子就是这样。”

孙苇航对这个答案很不满意,眉毛皱成两条耸动的毛毛虫:“为什么?”

雕刻老师淡漠地说:“不为什么,咱们这儿的石狮子历来就是这样,师傅一直就是这样教,我们一直就是这么学。”他瞥了孙苇航一眼,嗓子里咳了一声,极力压抑着烦躁,又开始劈劈啪啪地说话: “龙生九子还各不相同呢,石狮子也有大狮子、小狮子、公狮子、母狮子,炸毛的,不炸毛的,滚绣球的,不滚绣球的之分。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喜好,其他地方的石狮子跟咱们这儿的品种不同,这不奇怪吧。”他强硬的、不容辩驳的派头,仿佛一定要把这个挑战权威的学生压制住才行。

孙苇航被噎住了,隔着口罩,也能感受到他脸色变了。

大家看着这幅火药味很浓的师生对抗的画面,又怕又笑,但都使劲憋着。

孙苇航倔强尖锐,锋芒毕露,接连生硬地提了几个问题,便显得像在故意跟老师捣乱。其实大家肚子里的一个个谜团已经像乱毛线一样缠得解不开了,不过只有孙苇航一个人敢直截了当地说出来,别人都是敢怒不敢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