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唐真亚素描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吴光辉  高锦潮  2021年06月17日15:21

2021年5月中旬的一天,我们在淮安市洪泽区的洪泽湖边,见到被媒体誉为“大湖鸿雁”的唐真亚时,他正在老子山镇新滩村一片停泊在港湾的渔船上忙乎着。深绿色的邮政服上戴着一枚党徽,个头不高,皮肤有些黝黑,头发有点花白,谈吐自然。站在几十个渔民中的他,正指着面前的一幅老照片说:“这是解放前洪泽湖渔民住的草墎、树架。”

顺着他的手指,我们看到黑白照片上有一处用茅草围成的窝棚,还有一处在湖边用木棍子搭成出的棚架子。

接着,他又给在场的所有渔民讲起了解放后渔民们拥有的小木船,改革开放后拥有的水泥船和现在使用的机帆船。经他这一介绍,那些年老的渔民不断地点着头,有的渔民还巴掌一拍连连说“是的是的”。

原来,在这个湖边港湾,唐真亚将这个图片展从小小的邮船上搬下来,放在一条较大的渔船上,又将各条船上的渔民召集过来,然后就和他们“拉大呱”,做起了思想宣传工作。

自从国家决定对长江流域实行生态资源修复保护政策,对洪泽湖实行禁捕之后,老子山镇九个行政村的七千多渔民都面临着停捕转产,许多渔民将要离开自己祖祖辈辈从事的捕鱼生产,大家一下子接收不了,思想上一时转不过弯来,就产生了一些抵触情绪。

新滩村是唐真亚的党员联系点,为了做好这些渔民的说服教育工作,唐真亚收集了洪泽湖渔民建国前后生产生活的历史资料,办起了这个新渔村史展览,让广大渔民看到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湖区渔民生活条件的巨大变化,叫他们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即使现在离开了捕渔业,照样也能过上好日子。

经过唐真亚这样耐心细致的说服引导,并且将国家对渔民的安置政策详细加以说明,新滩村的渔民们纷纷表示,愿意服从国家安排,从渔民改行当农民,从船上搬家到岸上。

事后,唐真亚对笔者笑着说:“作为共产党员,一定要从服务渔民的角度出发,这样才能将党的方针政策,变成渔民们的自觉行动。”他还说,“我本来就是渔民,对渔民我再了解不过了。”他说这话的时候有些自豪地笑了,眼角上现出了几根鱼尾纹。

唐真亚就是这样的一个和广大渔民打成一片的人,看上去实在是再普通不过了,一丁点儿也看不出他是闻名全国的“名人”。

不认识他的人恐怕不会相信他就是鼎鼎大名的唐真亚,不会相信他就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学雷锋标兵、全国五一奖章获得者、中国好人、全国最美邮递员、党的十八大代表。因为这位五十多岁的汉子还是那副本色的模样,一身深绿色邮政服已经被洗得有些泛白,一枚党徽在胸前闪着光芒,他的身后是一条小小的邮政快艇,他的脸上还是那样憨厚地笑着,真让我感到他和普通渔民没有什么两样。

这时,他认真地对我们说:“作为老子山邮政支局的支局长兼投递员,我的本职工作首先是投递邮件。现在我得走了,到龟山村去送邮件。”说完,他便风尘仆仆地登上了小邮船,接着开足了马力,向湖心飞驰而去,身后便留下了一路滔滔波澜。

良久,他的小邮船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烟波浩淼的洪泽湖尽头,那艘小小的邮船,还真像一只鸿雁。

难怪他被称为“大湖鸿雁”。

老子山镇位于洪泽湖的最南端,千里长淮一路奔波之后由此进入洪泽湖,这里是淮河的入湖口。全镇1.6万人口中,近一半分散居住在湖区50多个大小滩头上,最远的刘嘴村距镇区来回有40多公里。域内的滩涂水面占了百分之九十,人多地少,上万人在湖区以养殖与捕捞渔业为生,小岛、滩头、湖荡、船舶就是他们生产生活的场所,很多地方无线移动信号都难以覆盖,与外界通联的信件、邮单、包裹、报纸、杂志等,一直依靠人工送达。

茫茫湖水就像是一道纵深的天然屏障,横亘在渔民们的面前,将湖上人家与外界隔绝开来。

“只有用信息为渔民架起通联外界的桥梁,才能打开通向富裕之路。”这是唐真亚对自己这份邮递工作的理解。

从1999年做投递员开始,唐真亚就默默地开始了他的“水上邮路”事业。

每天早上,他来到邮政所分拣邮件,随后骑上自行车在街道和村路间叮叮当当地一路颠簸。吃过午饭,碗一丢,赶紧来到湖边码头,解绳划船到湖荡里一路穿行而去。

世上三样苦,撑船打铁磨豆腐。划船撑篙可不像在陆地上骑自行车那么简单,即使是晴天朗日,湖面上也不会风平浪静。好在唐真亚出生在水乡,自小就练就了撑篙用棹的划船本领,既有一副被湖风吹出的黝黑脸庞,又有一手驾驭浪涛的好水性。别人用船都是看天行事,气候不好时在岸上住的,就缩在家里不出湖;那些漂在湖上的,就抛下锚不动船了。唐真亚不行,既然担当起了邮递员的使命,就得按时出班,完成投递任务,这样一来,天气变化再未卜,湖上环境再恶劣,水路撑篙棹船再艰难,他也要踏上他的水上邮路。

唐真亚的邮船不能太大,只能选择一条小木船,否则顶浪行风的撑篙用棹都太费力气,人的体力受不了,在湖荡草棵里也难以行进,如果到了小岛滩涂前,由于水浅更是难以靠近。老子山的水上邮路先是要抵达湖对面二十公里外的刘嘴村,继尔折回来再在湖荡里兜一圈,否则就要多绕弯多耽搁时间。如此下来,几十公里水路一刻不停地划,再冷的天也会使唐真亚累得单衣薄衫汗流浃背。

2008年3月21日中午,唐真亚收到两封法院寄到约有20华里水路远的特快专递,他划了近三个小时才送到收件人的手中。然而,在返回途中,湖面上北风忽然刮起,接着一个巨浪将小船抛起抛落,船桨几乎失去了作用。他凭着精湛的驾船本领,天黑之后终于安全地回到了码头。当他将邮包放到支局的投递室时,一下子就瘫倒在椅子上。爱人闫玲一直焦急地等着他回来,看到他这般模样,心疼地流下了眼泪。

由于湖区滩头太多,寻找地址不详信件投寄对象,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往往是陆上几倍甚至十几倍。

2010年5月12日,他在投递一封从云南寄到顺河路1号的邮件时查无此人,按正常程序这封信退回即可。然而,他考虑到从云南那么远的地方寄来的信不容易,决定再重新去找一遍。三天过后,一位湖区的渔家妇女告诉他,湖滩有位姓刘的渔民家属是云南人。第二天天刚亮,他就划着小木船到滩头渔民中查找,终于在30多里处的新滩村找到了收件人。收件人夫妇俩在茫茫的洪泽湖上,收到远方亲人的来信,心情无比激动,拉着他的手连连道谢。

就这样,唐真亚用一个邮包、一条小船、一条竹篙、一对木棹,开始了他搏风击浪的人生,在风雨雷电里,在日月星辰下,硬是开辟出了一条享誉全国的“水上邮路”。

2003年盛夏的一天,风雨交加,电闪雷鸣,湖面上波涛汹涌。

这时,唐真亚在新到的邮包里,发现了一封落款为本镇“长山村杜中祥收”的大学录取通知书。看着通知书,唐真亚在脑中默算了一下时间,这是一封迟来的邮件,当天必需送出,否则就要耽误了新生报到。通知书虽然只有几十克,但此刻在唐真亚的手中却重若千斤,因为在这个边远的湖区,多少年也难得有一封这样的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出现。作为教师出身的唐真亚,深谙大学录取通知书对学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如果在他的这最后一程邮路上稍一耽误,就会前功尽弃。

此刻,摆在唐真亚面前的,一边是望穿湖水的学生,一边是风卷浪滔的天气。想到此,他决定凭借自己良好的水性,及时地将录取通知书送到学生手中。

多年的水上送邮使唐真亚积累了很多的防护常识和自救经验。他首先做了最坏的打算,把口袋里的手机和钱锁进抽屉,找来一个很好的塑料袋装录取通知书,又用热烫把袋口封好,再放进一只小的塑料拎兜里扎起来,挂到自己的脖子上。

在这一切办妥之后,他便登上小木船,就像展翅的鸿雁向大湖飞去。

杜中祥家所在的长山村,共有6个组,组与组之间最远的又相隔三十多里水路。唐真亚在组与组之间的湖上搏风击浪地颠簸穿行了几个小时,经多方打听,方得知小杜家住在一个叫“剪草沟”的地方。于是,他向目的地奋力划去。

就在这时,刮了一天的湖风,到了傍晚时分不仅没有疲倦,反而更加强劲了起来,大风卷起疯狂的湖浪,抱成团儿奋力甩掼,道道浪梗逐浪排空,浪浪开花,排排汹涌。滔滔的湖水凶神恶煞地把唐真亚的小木船一会儿扔进了谷底,转瞬间又抛到了波峰。

就在唐真亚看见前方若隐若现的点点渔家灯火时,左棹一个失空,迫使顶风劈浪的小船微斜了一下船身。这一棹落空,竟然带来了灭顶之灾,小船倾刻间横了过来,与浪体形成了平行。谙熟船道水性的人都明白,浪里行船必须保持船与浪形成直角,劈风斩浪好把舵,逆水行舟见真功,切忌与浪平行,一旦平行,顺了浪,一个颠簸,就会易如反掌地将船打翻。就在唐真亚拼足力气,试图用棹来掉转船头挽救危局时,眨眼之间小木船就被澎湃大浪掀了个底朝天。

从倒扣的船下钻出水面之后,唐真亚喷出一口水,别无选择,只好丢卒保车,弃船泅渡。他拽来事先拴在腰带上的救生圈,迅速将它举出水面套在头上,然后凭借自己的水性和平时熟悉的水路,朝着微弱的灯光奋力游去。

此时的天空,正如一口漆黑的大锅反扣在湖面上,狂风恶浪的咆哮,吞噬了昏天黑水。他知道,在这个时候任何声嘶力竭的求救呼号,都会成为风浪的牺牲品,更是消耗体力的徒劳,况且根本也不敢张嘴,一张嘴就要被浪头呛上水,呛水就会致命,唯一的方法就是沉着应战,保持体力,在风浪间巧妙地迂回前游。

当精疲力竭地游到惊涛拍岸的湖滩边时,回望凶神恶煞的湖水,他不禁地发出了慨叹:“乖乖,再远一点,那怕是一二十米,力气就尽了,那样自己也就和小船一起藏身大湖了。”

20多年来,唐真亚不仅划出了一条水上邮路,还将这条邮路变成了渔民们的致富之路。

新淮村的刘祥林搞养殖螃蟹后因为技术不过硬,经济效益很差。2000年5月,唐真亚得知这个情况之后,专门找老刘了解情况,发现老刘用小麦喂螃蟹,就告诉他别人家都是用小鱼喂养,还专门购买适合螃蟹吃的饲料。正在为螃蟹长不大而发愁的老刘一下子明白过来,并请唐真亚牵线搭桥,与几个养殖能手见面,请人家传经送宝,使他掌握了养殖的技术,当年,他的螃蟹产量就增加了一成多。

2002年,刘祥林想搞蟹苗繁殖,但苦于自己看不懂养殖方面的科技书籍而难以决定,他找到唐真亚商量,唐真亚当即答应帮助他购买相关养殖技术书籍,并详细地讲给老刘听。有了唐真亚的技术支持,老刘当年用6亩鱼塘搞起了蟹苗繁殖,一次性取得成功,成为洪泽湖区第一个成功繁殖蟹苗的人。

在得知老刘因为销路问题影响了收益之后,唐真亚又告诉老刘可以通过网上查询的方法帮助寻找销路。2004年初,由于上网联系了泗洪的两位买家,老刘把蟹苗全部销售了出去,收入一下子提高了五分之一。后来,蟹苗的销路稳定了,老刘的蟹苗养殖不断扩大,收入也不断提高,2012年,老刘20亩蟹苗销售达十多万元。

老刘十分感激地说:“我不识字,不懂得技术。自从唐真亚给我讲解养殖技术后,我才知道养殖螃蟹要注意PH值,注意温度和营养。可以说我现在的螃蟹基本上没有生过病。能有这样的规模和收入,真心要感谢唐真亚对我的帮助!”

帮助刘祥林掌握养殖技术走上致富道路,只是唐真亚对水上邮路的业务范围拓展的一个缩影。

为了让更多的渔民及时了解和掌握水产养殖技术,唐真亚帮助新滩村建起了渔家书屋,并且帮助购置订阅了1300多册科学养殖资料,还邀请渔业技术人员定期向养殖户传授技术,现场解答渔民提出的养殖难题。

对此,渔民们高兴地说:“邮政支局有唐真亚,真是我们渔民的福气啊!”

为了让更多渔民及时了解和掌握养殖技术,唐真亚操起了教师老本行。新滩村的何广来是众多受益者之一。通过学习科学养蟹,他正确使用消毒产品对放养前的鱼塘进行消毒,对水质进行管控,按照科学方法放入定量的蟹苗。2006年,何广来开始养蟹的第一年,蟹塘没发生一次病害事故,年底就赚了4万元。现在,他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养蟹高手。

自此,唐真亚不但是邮递员,还变成了义务服务员,渔民们有事总会找他,柴油补贴、税费上交、居民低保、医疗报销等各方面问题都被记在了他的小本子上。能回答的,他便当面解释,回答不了的,就向相关部门了解后再答复。

2011年,新滩村养殖螃蟹的人越来越多,可外面提供给螃蟹食用的小鱼等饲料价格不断上涨。村民刘培柱萌生了建一个冷库来储存小鱼的想法,但他自己心里没底,便来找唐真亚商量。

唐真亚经过多方打听、反复调研之后,给刘培柱出了主意:“这个冷库可以建。每年大家清理鱼塘时,小杂鱼才几毛钱一斤,而到开春后螃蟹养殖时小杂鱼能卖到一块多钱一斤。有了冷库还能代售养殖用的药物,方便附近渔民,一举两得。”

出于对唐真亚的信任,当年10月刘培柱就建起了冷库,并且借各家鱼塘出鱼之时,收集了几十吨小鱼。2012年开春后,他的冷冻小鱼价格翻了一番,纯利润达到30%以上。

刘培柱见人便说:“唐老师不仅是镇里的邮递员,还是渔民致富的信息员!”

自2006年起,为了进一步拓展水上邮路的业务范围,唐真亚开始主动帮助渔民捎带一些物资。他的小邮船上除了邮件外,还有帮大家捎带的油盐等生活用品和渔网、浮球等捕鱼工具。时间长了,渔民们把唐真亚当亲人,连从镇上存款和取款这样的事情也会放心地交给他去做。

日前,笔者赴新滩村一组采访时,听到渔民段广好这样说:“唐老师的心可细了!”当地渔民一直称唐真亚为唐老师,是因为他在干邮递员之前干过小学代课教师,“当年,我儿子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就是唐老师送的。我们住在湖里,一般人根本找不到。要是让我自己去镇上邮局取的话,要走20里的水路,划个划子(小木船)要划两个多小时。唐老师去过我家一次,就记住了。那天,他划着小划子把录取通知书直接送到我家里。”说这话时,他的眼睛里充满了感激之情。

接着,不识什么字、也没见过什么世面的段广好又说:“唐老师是党员,在我们渔民的心中,他就是共产党的形象,就是党派来为渔民服务的人。”

段广好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回到了老子山镇政府工作。每次回家时,段广好总是教育儿子要好好干,不能辜负党的培养,要做一个像唐亚真这样的优秀共产党员。

段广好的这句话,说出了老子山广大渔民的共同感受,也是对唐真亚20多年如一日,兢兢业业,踏实工作的最好称赞。

唐真亚就是这样,在这片碧波浩渺的洪泽湖上,一边划着邮船,一边唱着渔歌,在小邮船上一路踏浪向前;就是这样,身穿深绿色邮局制服,里面套着一件红线衫,一副铁打的好身板,双臂奋力划着双桨,劈波斩浪;就是这样,一划就划了20多年,靠着这条小邮船,划出一条四十多里长的水上邮路;就是这样,将自己从青年划到了中年,又将自己的中年划进了老年。

1999年9月,35岁的唐真亚从代课教师转行,成为老子山邮政支局仅有的一名年轻投递员。在他之前,这里陆续走了11名年轻投递员,所有年轻人都嫌这里工作太辛苦,都嫌洪泽湖水路太危险,都嫌工资收入太低。可是,他知道只有每月185元的试用工资时,二话没说,还是来干这个临时工性质的水上投递员。几个月后试用合格后,他的工资增加到了每月360元,这360元钱在当时还不到正式工的三分之一,可他还是不嫌少,依旧笑呵呵地划着小邮船下湖去了。

这便是唐真亚坚守水上邮递员工作的开端,从此他一干就是20多年。

唐真亚笑着说:“经常有人问我,在湖上送信这么苦,钱拿得又这么少,你怎么能坚持得住呢?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内心坚守的东西,我坚守的就是立足岗位为渔民们做点事情。工作再艰苦,生活再清贫,我也不会离开投递这个岗位,因为湖区需要我。作为家里的顶梁柱,拿的工资不多,一家人的生活过得紧紧巴巴的。但是,我觉得世界上不是每件事情的价值,都能用金钱来衡量的。都嫌湖上送信苦、送信累、拿钱少,那你不干、我不干、大家都不干,渔民的信谁来送?党的声音谁来传递?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要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做别人不愿做的事。好在我的收入少,从教师岗位上退休下来的父亲,一直贴补着我,这也是我能够坚持下来的靠山。”

他说的这段话在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录制的《榜样》电视专题节目也曾说过。这档节目专门介绍了他“水上邮路”服务渔民的故事,展示了新时代一名普通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懈奋斗的精神风貌。

20多年来,他从一人、一舟、一棹发展到机动船与现在的快艇,在洪泽湖上行程30万公里,投递邮件十多万份,开辟出一条为渔民服务的“水上邮路”,他凭着“只要湖区还有一个渔民、一个邮件,我都会送过去”的敬业精神,走过了一条常人无法理解、也无法忍受的人生之路。

对于唐真亚的事迹,央视新闻中心新闻评论部总导演何昊说:“在唐真亚的身上,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善良诚实、踏实本分的优良品质。一个人在湖上划船送邮,有多少人关注?他却默默奉献了二十多年,真心服务渔民二十多年,确实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这正是他的先进性,也是他能成为榜样的原因。”

这就是唐真亚这个人的品质,他就是坚守这样的品质,才能在漫长时间里,每天独自用小邮船,穿行于洪泽湖四十多里的水上邮路间;他就是坚守这样的品质,才能在这20多年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投递报刊达126万余件,信件达到10.74万件,并且做到无一差错的佳绩,还为湖上渔民们以顺便捎带的免费服务方式,帮助采购渔具、农资、药品、衣物、生活用品等近20吨,办理存储款近600万元。

就是这样,唐真亚将人间的真情传递到渔民的手中,把党的政策传送到湖区渔民的心中,被湖区广大渔民称赞为“大湖鸿雁”。

洪泽湖里的水上邮路是由唐真亚一个人用手撑木棹划出来的,是用机动船与快艇庚续坚守下来的,这条邮路虽然每天都被湖风刮起的浪花淹没得无影无踪,可在这片水天相接的湖水之间,在这方风生水起的波峰浪谷里,已经成为架在党和湖区渔民之间的一座心灵桥梁。

唐真亚用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精神,数年如一日的坚守磨砺出这条平凡之路。这条“水上邮路”和西藏的“高原邮路”、云南的“马帮邮路”、上海的“弄堂邮路”等一起,被国家邮政部门称之为中国邮政史上的“第七条邮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