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乔加林:老屋变迁记
来源:中国作家网 | 乔加林  2021年06月17日14:40

上了点年纪的人,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住房的变迁,尤其是生活在乡村的人。自从我记事时,父亲这一生就经历了四次盖房子。

我和两个姐姐都是在老屋出生的,直到我5岁时,我们家离开了居住几代人的老屋。据说,我家老屋是曾祖父那一代留下来的,由于曾祖父以前是地主,在讲究家庭成分的年代里,我的父亲遭受了很多罪,父亲不识字,没有上过一天学堂,老实憨厚的父亲在12岁时就在生产队耕地种田。在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里,我的爷爷饿死在外乡,爷爷奶奶过世时,我还没有出生。

我父亲兄弟两人,都憨厚老实。在讲究家族势力的岁月里,我父亲和二叔兄弟俩经常被有势力的人家欺负,家中的几代居住的宅基地和老房子也被迫让给别人家。1976年,二叔家搬迁到几里外的河北面盖房子。父亲不愿意到河北面住,就在西面离老家一里多路靠近河堤盖了两间门朝西土墙草屋厢房和一小间厨房。那时我才5岁,隐隐约约记得搬出老屋时,父亲默默地流着眼泪。

改革开放后土地实行承包制,粮食产量逐年提高。在农村,粮食都是储藏在家里,随着我们姐弟的长大,两间土墙草屋实在无法居住。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盖房子可是一件天大的事,都要提前规划和准备相关盖房子的各种材料。

父亲第二次盖房子是在1980年。1980年正月,还没有过完年,父亲和母亲带着大姐、二姐利用空闲时间用独轮车到河堤推土,利用半年的时间,把一个大洼地垫成了宅基地。盖房子前首先要把地基平整好,放好房子地基样子后,再把碌磙立起来用木棍捆扎结实后,四个劳动力反复抬起向下砸压夯实用于磊砌土墙的地基。那个时候,在乡村帮助别人干活不用给钱的,主家给饭吃就可以了,帮忙盖房子的大部分是壮劳力,有的是力气,干起活来都是不遗余力的,土墙是一层一层往上打,通常是三人一组,互相比着干,一层墙很快就打完了。大家聚在一起边干活边说笑,憨厚的朴实的乡亲开着荤素搭配的玩笑,其乐融融。土墙磊砌完毕后要晾晒一个礼拜,待墙体基本晒干后,木匠们忙着做梁坨和檩子,房子上大梁的这一天要选黄道吉日,半个村庄的老人小孩都会跑来凑热闹,房屋中间挂着红布的梁坨在人们的吆喝声中安好了,紧接着放起鞭炮,喜庆的日子为了图吉利,母亲把准备好的糖果、花生、小馒头放在竹篮里让上梁的木匠从上面用绳子拉上去从屋顶往下撒,大人和小孩子一哄而上抢上两颗沾沾喜气。

父亲第三次盖房子是在1985年,那时农村流行盖半草半瓦房子(就是屋顶一半是草一半是瓦)。闲着的时候,父亲又带着我们在河堤上捡拾砂石礓(拔河时从深土中翻上来的坚硬的砂石礓),带着准备盖房子的木料等。盖房子除了木料之外,还要准备土砖(也就是大土砖),用木头制作的长方形框架(长约二尺,宽约一尺,高约五公分木箱模型)。父亲用独轮车推着黄土和麦康,和成泥浆,开始在晒场空地上脱坯,泥浆拌着碎秸经过大脚踩匀后粘粘的,再分成一小堆一小堆排队样地摊着,父亲蹲在地上把坯模子扣上,用手捧水使泥团充盈在模子间,然后把和好的泥用力压缩夹紧,然后猛地拔起模子奔下一堆泥,很快便闪出一溜长方型的坯块,棱角分明,整齐划一,铺在院子里,放在太阳下晒干留用。土砖是在土墙踩压好后,用在山墙上,便于脊木搭建。盖房子材料准备好后,父亲请从南京下放在我们生产队的老夏帮忙磊砌房子地基,用捡拾来的砂石礓磊砌1米高。然后,父亲和姐姐们再从田地里挖淤泥堆放在宅基地上,待淤泥准备充足后,父亲邀请了六七个村里垒墙能手来家和泥垒墙。土墙大都是采用带有粘性的黄泥加上一些碎麦草或稻草,有的是人工和泥,有的用牛进行和泥。踩墙是一门技术活,若泥土粘性不好,往往不能保证层与层之间的粘合,甚至到一定的高度时就会坍塌。

土墙夯筑成型后,父亲手持一把方头铁锹,将土墙细细地铲削了两遍,让墙体变得光滑顺眼。乡村泥土气味弥漫在父亲的周身。母亲忙里忙外烧饭做菜给帮我家盖房子干活的乡亲们吃,乡村的清晨,袅袅炊烟和油烟味衬托着乡村草垛犹如仙境。房子盖好后,父母亲都瘦了一圈。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党的惠民政策越来越多,土地种植也是多元化,家家也都搞一些副业。从80年初,我家养了母猪和黄牛下崽,温饱问题早已解决了,家中慢慢的也有了节余钱。农村又开始流行砖墙瓦房,农民的腰包越鼓越大,手里有了钱,盖房子就像跟风似的,你盖我也盖,你盖得好,我比你盖得更好,互相攀比着,花样不断翻新。

我家盖第四栋房子时是1988年夏天,红砖青瓦,12米长,6.5米宽;三间等间式大瓦房,虽然不是带走廊的,但当时在我们村还是很大很气派的。父亲说:“好不容易盖一次房子,这次又是把家里所有积蓄拿出来盖的瓦房,一定要盖大点高点,住十年八年也不落后。”父亲为了盖这栋房子准备了一年多。连续一个礼拜,父亲和表舅开着手扶拖拉机早出晚归去70里外的柳山拉石头,石头在石匠加工后垒砌墙基。红石头墙基配上红色的砖头再加上青瓦特气派。由于当时家中实在经济紧张,厨房依旧是土墙草屋。

红砖青瓦新房子盖好后,屋内地坪打上了水泥地坪,紧接着我家也通上电,夜晚照明再也不是昏暗的煤油灯了。新瓦房我住了半年时间,1989年3月我参军入伍,穿上梦寐以求的绿军装。在我参军第四年,也就是1992年,父亲在家把土墙草屋厨房推倒从新盖起三间红砖青瓦房,一间做厨房,两间留放置农具和粮仓。家中拉起了一个大院子,院墙还是泥土垒砌起来的土墙,留个大门并盖上门楼遮风挡雨。从部队回家探亲时,从母亲口中得知,父亲说我也到了找对象结婚的年龄,在家省吃俭用攒点钱把土墙草屋厨房推倒盖上瓦房就是为我找对象撑门面的。从父亲的四次盖房子可以看出,父亲始终想着尽一份责任,为子女改善居住环境,让我们过得更好,真是用心良苦,父母之恩比天大,做子女的永远也无法报答。

岁月如梭,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在部队一干就是十多年。2001年从部队转业回到家乡县城工作,我在县城买了商品房,这时的父母亲也已年老多病,我多次要把他们接到城里和我们一起住,父母都不同意,说在城里不习惯,坚持留在老家。直到2012年母亲脑梗塞导致半边身瘫痪生活不能自理才同意来城里和我们一起生活。

如今,老家红砖青瓦老房子已经好多年无人居住,且年久失修,显得十分空落沉寂。整个院内长满杂草,院墙也早已倒塌了。偶尔路过回去时,屋内早已被蜘蛛侠占领并布下天罗地网。

回想起父亲的四次盖房子,每次都象征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从我家四次盖房子,可以看到祖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给全国老百姓带来了福祉,给我们带来了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时代的变迁和科技飞速发展,人们早已过上了小康幸福生活,不在为温饱不在为住房犯愁,乡村土墙茅草房早已看不见了,土墙草屋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冬暖夏凉的土墙草屋早已被砖石水泥和钢筋结构的房屋取而代之。如今的乡村楼房和别墅随处可见,超市、物流快递村村都有;镇村公交开到家门口,乡亲们晚上和城里人一样跳起了欢快幸福的广场舞……

幸福的全面小康新时代已经到来,但岁月无法挽留操劳辛苦一辈子的老父亲。在农村生活一辈子的父亲,临终前再三要求,一定要在老家屋内咽下最后一口气,要把他葬在自己家的土地里。老父亲静静地躺在老家的农田里已经四年了,只有老屋默默地陪伴着他!

自从父亲去世后,每年春节、清明、七月十五、冬至和父亲周年日,我都要回老家,去陪老父亲说上几句话,每次总忘不了去老屋看看,打扫一下屋里屋外的尘埃,去追忆那似水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