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影视大讲堂第31期在京举办 学者共话三农Vlog——网络时代农村影像的契机与危机
三农Vlog指的是以农村、农业、农民为题材的视频日志,内容大多是对农村生态、生活和生产的个体日常记录,创作者多是熟悉新媒介和农村生活的返乡青年。更贴近土地的农民加入到农村影像生产的队伍,在书写农村中具有了一定主动权。 近期,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影视大讲堂第31期在京举行,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学者与主讲人秦兰珺副研究员、第二主讲人金燕副研究员进行对话,围绕农民“贴地书写”为三农Vlog提供了怎样的土壤,网络内容阶层化、社交化和电商化对农村影像内容生产带来何种影响,作为乡村振兴手段,三农Vlog还应在哪些方面着力提升等问题进行深层次探讨。
与会学者认为,“三农”问题是当代中国绕不过去的重要议题。三农Vlog的记录、呈现和传播,包含了许多文化与社会命题。“视频创作”和“在地创业”融合起来的发展方式,依托的是网络内容生产和当地经济生产的紧密结合,这为观察“三农”问题提供了新路径。三农Vlog的实质是影像本身的生产活动与当地生活和生产活动的真实、密切的关联与能量交换,是影像生产和农业生产构成的“生态”共同体。正是基于这样一个共同体的“三农”自媒体,才能真正促进乡村振兴。有学者谈到,农村题材电影在“十七年”有过一个辉煌时期,进入新世纪以后,农村电影的生产愈发匮乏。城市的发展和扩张不断挤压着乡村的生存空间。某种程度上,三农Vlog唤起了人们的乡愁与文化记忆。它呈现出的乡村景观不仅令人感到亲切,而且为乡村群体带来归属感。
对于“三农Vlog”的风格呈现,会场说法不一。有学者认为,农村创作者的原生态风格并非“没有风格”“没有设计”,它与艺术影像的传统风格区分开来,对于其定位应有新的思考。也有学者谈到,现阶段大多三农Vlog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因此不必过早地冠之以美学、风格等层面的定义。相信未来此类短视频在镜头语言和整体品质方面都会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