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新疆昌吉州作家协会举行周俊儒非虚构长篇小说《野缘》研讨会
来源:昌吉日报 | 李云辉  2021年05月27日15:47

呕心沥血15年,一部长达120万字的长篇小说《野缘》面世。创造这个“奇迹”的是现年73岁的昌吉州本土作家周俊儒。

5月22日,新疆昌吉州作家协会举行周俊儒非虚构长篇小说《野缘》研讨会,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新疆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一级作家董立勃,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新疆报告文学学会会长毛玉山,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新疆金融作家协会主席任茂谷以及昌吉州部分本土作家、文学爱好者等参加了研讨会。

与会者对《野缘》进行了赏析、解读和探讨,对作者周俊儒勤奋笔耕、坚韧不拔的创作精神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董立勃说,周俊儒是新疆有影响的童话作家,作为新疆一位重要作家,周俊儒老当益壮,锲而不舍,拿出如此体量的大部头作品,在新疆还是第一人,为新疆作家树立了一个标杆。

在研讨会上,周俊儒谈了自己写作《野缘》的初衷与经过。他介绍,1996年,当时政策鼓励搞土地开发,许多城里人到农村去种地。在这次土地开发热潮中,他的弟弟们放弃优裕舒适的城市生活,到穷乡僻壤开荒种地。他们包了8000多亩国有盐碱地,想干出一番事业,但是遇到了一个个想象不到的困难,就好比陷入泥沼中,一直在等待爬上岸的日子。周俊儒说,他是在农场开发8年后开始关注农场的情况,深感种地太难了,弟弟们太难了,有了想把这种“难”写下来的欲望。从2013年开始动笔写,记录弟弟们种地的过程、与困难的抗争、内心的纠结……他记录得很细、很具体,一年年写,一直写到2017年,记录了农场15年的发展过程,正好也是从第一次退耕还林到第二次退耕还林的过程,从大水漫灌到节水滴灌再到退耕还林的全过程。他说,他走的是非虚构小说的路子,全书120万字基本是真实记录,几乎没有虚构。

《野缘》由九州出版社于2021年1月出版,全书上、中、下三册。《野缘》是一部非虚构长篇小说,一部贴近当下的反映农业大变革的作品,也是小说化的家族史。通过展现一个家族的农业情结,描写了他们到农村办农场,开荒种地,退耕还林;描绘了新时期农村开始走向农业现代化、开始走一条节水、绿色,环保的路;展现了主人公们面对困境锲而不舍、顽强拼搏的精神;记录了农场20年间坎坷曲折的发展历程,深刻、全面地写出了新疆农村的生活面貌和历史变迁过程,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的城乡生活。

昌吉州作家协会主席,回族文学杂志社社长、主编刘河山说,这次研讨会是第五届昌吉州作家协会召开的第一个个人作品研讨会。为了这次研讨会,有关人员从半年前就开始研读这部作品,在这次研讨会前交出了书面评论稿。

本土作者杨立新以“农业转型时期人与自然抗争的一曲壮歌”为题谈了自己的感受。他说,小说《野缘》是一部充满正能量、紧扣时代主题、紧贴大变革时期农村现实的作品,写岀了新疆人勇立改革潮头、吃苦耐劳、迎难而上、忘我奋斗的精神,更写岀新疆人胸中有大局,心里装有家国情怀,积极响应退耕还林,主动适应农业转型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巩固和发展祖国绿色生态屏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贡献力量的豪迈气概。

陈金龙说,长篇小说《野缘》让我们去触摸一个时代、回顾一段历史,还原历史局部的记忆与经验、血肉与灵魂。《野缘》可贵之处的在于隔着岁月的风霜尘埃,呈现对新疆农场世相的还原,也是对那个时期物质状态的还原和心灵状态的还原,把那些离我们遥远、陌生的经验和体会,人和事展现在我们面前,有效打动读者,让作品进入公共视野。

陈迁说他被小说的主人公杨宝平所感动。杨宝平性格刚强,坚毅,骨子里有股强大韧劲,对土地有着超乎寻常的热爱情结,这是他能够坚守下来的根本原因。正如他所说:“我必须给自己一个交代,我也不是想着梭梭上长大芸才把梭梭种好,就是没有梭梭接种大芸的事,我也要把退耕还林种好,我要给自己一个交代。”

谢延说,作家以自己种地的亲身体验创作文学作品,又以文学的方式种地,种下一份责任,挑起一任重担。从作品中我看到了农村社会变迁的各种缩影,也读到了一些隐藏的悲伤。

杨仲年说,纵观《野缘》这部小说,只有平实的语言在娓娓而谈,只有琐碎的事物在慢慢沉淀,只有平淡的激情在静静演绎。他感慨地说,写作和种地都很辛苦,写作和种地都怀揣着梦想,写作和种地都要一往情深,写作和种地都需要反省。

 

周俊儒,生于1948年,1965年从北京来到新疆塔城,后调入昌吉工作直至退休。他下过乡、当过兵,在运输公司、矿区当过普通工人,后来成为一名公务员。周俊儒热衷于环境保护题材的文学创作,曾出版《三个狐仙》《山鬼》《女神》等多部童话集;2017年,曾出版自传体长篇小说《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