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徐悲鸿时代》中的女性色彩
来源:文艺报 | 阮 直  2021年05月19日11:18

写下这个题目,我自己都觉得疑惑,是不是有点沽名钓誉啊?而且,这该是书评的题目吗?可是,如果读一下夏桂楣的三卷集《徐悲鸿时代》,就会感到书中的女性对于塑造有血有肉的徐悲鸿至关重要。这无疑是作家写作手法的高明之处:全书用四位将徐悲鸿爱恋过的女人贯穿到底,又以徐悲鸿为轴心串起中外艺术家及其民国时期100多位人物。

该书的定位为“历史文学”,既是文学,就离不开描写,现在我们就从书中四位主要女性的描绘中,看看对塑造徐悲鸿所起到的作用。

几年前,就听我的老乡、作家朋友夏桂楣说,他的三卷集《徐悲鸿时代》正在北京大学出版社进行编辑,准备出版。我当时听了有点瞠目结舌,啊!徐悲鸿时代?还是三卷集,你虽然已经写过许多长篇小说和美学著作,可你了解徐悲鸿吗?

夏桂楣见我诧异的表情,便对我讲起他与徐悲鸿的渊源……

夏桂楣自幼就喜欢美术。1959年秋天17岁时,由地图上都寻不到的兴安盟音德尔小镇初中毕业后,便在一个阴雨天提着简单行李,搭乘一挂马车赶到泰来,然后坐火车西行呼和浩特去寻找求学之路。路过北京换车时,一出站口,便看见对面不远处立着一块招牌;上面画着四匹马,写着徐悲鸿纪念馆的地址。

于是,夏桂楣提着行李走进徐悲鸿纪念馆:展馆分东西两个院落,庭院深深、风雅园趣,花影摇窗、绿荫铺地,头顶的树冠下面悬挂着密密麻麻青翠欲滴的一串串葡萄。他将行李放在门洞里走进展厅,立刻被徐悲鸿那些大大小小的油画、中国画、素描和速写所震撼。不但对每幅作品都仔细观览,也在他用俄文、法语写给外国朋友的信件前驻足,同时,还被安放在玻璃橱里的衣物和旧皮鞋深深吸引……

夏桂楣正看得入神,年轻、美丽、优雅的少妇廖静文带着几位外国友人走进展厅,按着顺序给他们讲解徐悲鸿的代表作《田横五百士》《九方皋》《徯我后》《愚公移山》等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表现方法和作品主题的深刻意义。夏桂楣便跟在后面侧耳倾听。参观完两个院落青砖青瓦的十几间平房展室出来,暮色已降临。

夏桂楣提起行李急忙跑进北京站。可是,应该换乘的列车早已开走,只好等待第二天的车次。然而,他却牢牢记住了徐悲鸿的名字,和他的那些鸿篇巨制。

夏桂楣抵达呼和浩特后,进入中国美术家协会内蒙古分会干起了通联,并跟随画家们学习美术,第二年他顺利考入了内蒙古师范学院艺术系美术专业。从此每年两个假期,返乡往来都要路过北京,全都要涉足徐悲鸿纪念馆,工作之后也是如此,即便是因修建地铁后来搬至新街口。而且,每每遇到徐悲鸿的画册和书籍都要购买下来。

直到10年前,夏桂楣已经反复阅读过有关徐悲鸿的专箸20多部,参观徐悲鸿纪念馆也已达数十次之多。因此,当北京大学出版社的编辑王炜烨向他约稿撰写《徐悲鸿时代》时,他便与之一拍即合。于是迈开双脚,抵达江苏宜兴屺亭桥盘亘半年之久进行采访,然后又跑遍宜兴县城的四乡八镇,以及上海、南京、重庆、北京等徐悲鸿脚步遍及的地方……

经过长达10年的打造,夏桂楣三卷集的《徐悲鸿时代》终于摆在我的面前。

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很多作家都以对女性的描绘而见其功力: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小仲马的《茶花女》,莫泊桑的《一生》无不如此。现在,我便重点谈谈夏桂楣在三卷集《徐悲鸿时代》中叙述的几位重要女人……

徐悲鸿的第一任妻子徐周氏,是无锡太湖交渎的姑娘周氏,裹着三寸金莲,没受过教育,就连属于自己名字都没有。与徐悲鸿成婚后,她的“周氏”按着俗称变成了“徐周氏”。

抱有远大志向的徐悲鸿本来不同意父母为他包办的这桩婚姻,于是逃婚离家出走。可在父亲抱病出来寻他回家成婚时,他还是跟了回去。尽管他心中对这种包办婚姻有着抵触情绪,可他还是逆来顺受,按程序完成了结婚仪式。婚后,也只是为了安慰父亲“延续家族香火”的意愿,让他心情愉悦早日康复,才与徐周氏生下儿子吉生。而在妻子方面,她知道自己没有文化,丈夫与她没有共同语言,因而总是受到冷落,可她仍然默默无闻地孝敬公婆,相夫教子,从无一声怨言。

父亲去世,徐周氏哭得悲痛欲绝,徐悲鸿便将她紧紧搂在怀里进行安慰;妻子病危时,徐悲鸿在紧锣密鼓地忙于准备出国留学,在儿时朋友朱了洲的催促下,他还是快速奔跑到火车站回家去看望……

夏桂楣在描写徐悲鸿这段初次婚姻的笔墨中,对于封建制度下的牺牲品徐悲鸿和徐周氏给予了应有的同情。同时也道出徐悲鸿是个有情有义之人:虽然父母在婚姻上颠覆了他的意志,可他仍然不失作为一个孝子的美德,还是满足了他们的愿望;在对待妻子的情分上,尽管与她没有共同语言,徐悲鸿并不喜欢她,可却在父亲病故和她病重期间投以从未有过的温情。而通过对徐周氏的描绘,也不难看出她身上所具有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任劳任怨,敬仰公婆,扶持丈夫,无声无息。

徐周氏离世之后,徐悲鸿遇到了他的真爱——大家闺秀蒋碧薇。蒋碧薇是国学大师蒋梅笙的小女儿。她像父亲一样欣赏徐悲鸿的勤勉奋斗精神、智慧机敏和他雄辩的口才;蒋碧薇亭亭玉立犹如清风弱柳般的身材,秀美而纯净、洁白如玉的面庞,她的聪明伶俐,以及她那少女特有的甜蜜微笑,在徐悲鸿心中挥之不去。

可是,蒋碧薇已在13岁时由父母做主,许配给大户人家的公子查紫涵。然而蒋碧薇对他并不心仪。就在蒋梅笙的老朋友康有为和朱了洲的秘密策划下,蒋碧薇勇敢而大胆地与徐悲鸿私奔,到日本和法国去留学。

在法国8年的留学生涯中,徐悲鸿含辛茹苦,用一个人的官费勉强支撑着两个人的生活。为了更好陪伴徐悲鸿的留学生活,蒋碧薇不但要不断陪他去各大博物馆临摹名画,还要经常为他做模特。此外还要到小学五年级插班学习法语,并去上音乐课。

可因为战争和国内形势多变,低得可怜的官费往往不继,蒋碧薇便给百货公司去当收入微薄的绣工,徐悲鸿也找到为出版社作书籍插图的差事。可这些收入对于两个人的生活只是杯水车薪。不得已,徐悲鸿只得到新加坡去筹集资金。

不尽人意的是,就在徐悲鸿去新加坡筹款期间,同在法国留学学习美术的张道藩与蒋碧薇产生了恋情,从而一发不可收拾……

回国之后,就在蒋碧薇与张道藩如漆似胶难解难分,已与徐悲鸿分居的情况下,每次开画展,徐悲鸿都容忍蒋碧薇拿走卖画款的一半——数目相当可观。就在蒋碧薇与徐悲鸿分手时,蒋碧薇还向徐悲鸿索要100幅画,100万元和40幅古画。虽然律师都说蒋碧薇当年是与徐悲鸿私奔的,没办过结婚手续,可以对她的要求不予理睬。可徐悲鸿却不忘旧情,感谢她在巴黎陪他8年的情谊,还是满足了她的全部要求:日夜兼程为她画画和筹款,就连腿部浮肿和血压升高也在所不惜。这些情况说明,徐悲鸿并不是一个忘恩负义之人。

与蒋碧薇恩断情绝后,经美学大师宗白华介绍,他在安庆的小老乡孙多慈当了徐悲鸿的旁听生。

孙多慈是安庆中学的高才生。父亲孙传瑗是直系军阀孙传芳手下的秘书,被传是他同宗同族的亲信,方振武是他的左膀右臂。就在孙多慈毕业前夕,孙传芳和他的手下涉嫌反对蒋介石。于是,被“委座”在南京下令全部逮捕入狱。这致使孙多慈的情绪和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投考中央大学文学院名落孙山,因此来到徐悲鸿手下当旁听生。第二年,便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徐悲鸿门下。

由于孙多慈的悟性高,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得到了徐悲鸿的特别关照。就在徐悲鸿与蒋碧薇已经镜破钗分的情况下,徐悲鸿与孙多慈的关系渐渐超越了师生情感……

然而社会舆论使然,二人也想得到解脱:徐悲鸿便要将孙多慈介绍给他的作家朋友盛成;而孙多慈也要嫁给她的同学屈义林。由于盛成和屈义林的诸多顾虑均都未能达成协议。于是,徐悲鸿与孙多慈的关系便被舆论挤压得越来越近了……

可这时,蒋碧薇和孙多慈的父亲孙传媛却站出来粗暴干涉徐悲鸿和孙多慈的恋情。致使二人陷入深深的痛苦中不能自拔。孙多慈如果像当年的蒋碧薇一样勇敢地与徐悲鸿私奔,也就一了百了。可她却优柔寡断唯唯诺诺止步不前,徐悲鸿于是远走南洋……

最后,在家庭及社会舆论的压力下,29岁的孙多慈嫁给了45岁身为教育厅厅长的鳏夫许绍棣。至此,徐悲鸿已经彻底绝望。可是,他却并未因遭受如此巨大的精神打击而放下手中的画笔,仍然在酷暑中完成了《愚公移山》的创作。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并未对孙多慈的软弱产生怨恨。从中可以看出徐悲鸿是何等坚强,又是多么重情重义、宽宏大量。

孙多慈已经嫁人。徐悲鸿在南洋又遇到了红颜知己李青萍。她是由上海移居南洋吉隆坡坤城女中的学美教员。徐悲鸿在为抗战义赈的展览中受到她的全力帮助,他发现她的画风独特,于是鼓励她出版画册。并为她选画、撰写序言,还为她画了油画和素描肖像,李青萍也为徐悲鸿画了素描肖像。

在几天的接触中,徐悲鸿发现李青萍举止文雅,气质不凡,做事干净利落,于是对她产生了好感;而李青萍也在心灵深处产生了对徐悲鸿的一种无名依恋。徐悲鸿见她的眼里充满着温婉的目光,于是便向她表达出爱意……

李青萍怔住了,因为她早已发过誓言:不谈恋爱、不结婚,不要家庭,不依附于任何男人,而将自己一生精力全部贡献给艺术……

徐悲鸿听了虽然有些失望,可经过一夜的思考也就释然了:人各有志,李青萍的决定并无过错。尊重她、理解她、爱护她、帮助她才可得到感情的净化与升华。于是徐悲鸿又找到她,继续为她选画,并已联系好由《南洋商报》出版。由此可见,徐悲鸿是何等善解人意啊!夏桂楣在《徐悲鸿时代》中没有直说,而是用种种细节表现出来。

徐悲鸿爱情的最终归宿,是遇到了年轻漂亮的湖南妹子廖静文……

1942年,徐悲鸿正在石家花园筹备中国美术学院,要将藏在桂林岩洞中在日本和法国所购买的美术图书资料整理出来捐给学校。图书资料的量很大,整理起来非常费力,需要一位图书资料员,于是通过考试招进了考取第一名的廖静文。

廖静文成了徐悲鸿的学生和助手。通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廖静文发现自己的导师孤独而寂寞,总是带着一种忧伤的表情工作和学习。在一个春寒料峭的夜晚,徐悲鸿独自出外散步,长时间不归。出于对导师的关心与爱护,廖静文便披衣出去寻找。发现他散步,还不时冲着天空发出一声声长叹。她忍不住,便走上前去追问其中的缘由。徐悲鸿劝她不要管他的私事,可她却执拗地不肯离开。徐悲鸿无奈,只得抚着她的肩膀,一边走,一边向她讲述了他与蒋碧薇从相爱到留学,到张道藩的介入,一直到离异而且不能破镜重圆的种种经历……

不觉一股冷风袭来,廖静文的身子一阵战栗。第二天便发起了高烧。徐悲鸿得知后急忙给她请来医生,并一直陪在她身边——只有他知道,她是在夜里出去寻他才患的感冒。

导师的关怀使得廖静文感到非常温暖,与徐悲鸿的关系更近了,便经常在晚饭后陪他一起出去散步。不料却引起了蒋碧薇的注意,于是便给廖静文的父亲和姐姐写信,说自己仍然是徐悲鸿的合法妻子,廖静文是第三者插足云云。父亲和姐姐便都写来措辞严厉的信,让她离开徐悲鸿。她便在一个大雨滂沱的深夜向嘉陵江码头奔去,不料却趴在泥水中再也爬不起来,是徐悲鸿将她抱回宿舍。

廖静文别无选择,于是考取金陵大学化学系离开了石家花园。可是,她仍然惦记着形单影只的徐悲鸿,就在他病重住院期间,又来到身边照顾他。

操劳过度的徐悲鸿已经达到病危的地步,廖静文便听从他的好友——成都四川防空副司令陈离的劝导,弃学回到了徐悲鸿身边。可这又引起蒋碧薇的嫉妒,仍然像之前一样,一封接着一封给廖静文的父亲和姐姐写信。为了说服姐姐和父亲,廖静文赶到贵阳师范学院,在学校旁边租一间小房住了下来。

就在1944年的除夕午夜,徐悲鸿冒着雨雪交加的凄冷,全身都已经湿透,泥水顺着脑袋往下流,步行赶到廖静文居住的小屋敲开门……

廖静文的姐姐终于被徐悲鸿对妹妹的深情所感动,遂又说服了父亲。

1946年1月,徐悲鸿的身体恢复,便与廖静文在重庆中苏友谊大厦举行了婚礼,证婚人是郭沫若和沈钧儒。

婚后不久,廖静文便随徐悲鸿北上接手“北平艺专”。

徐悲鸿的选择没有错,廖静文虽然与他只生活了7年,但她却像玛丽厮守雪莱的诗歌一样,为徐悲鸿的作品厮守一生,无限高扬了他的现实主义、写实主义创作道路。

徐悲鸿于1953年去世后,按着他的遗愿,廖静文将他1350件作品和1100件唐宋以来及近代名家的作品,还有无数陶瓷、碑帖和各种艺术品全部捐献给了国家,价值在100亿元以上。

可以看出,夏桂楣在描写徐悲鸿与廖静文情感纠葛的叙述中,同样投入了真挚细腻的情感,描写得极尽精微,入情入理,生动感人。

认识夏桂楣先生有40多年了,那时我很年轻,他也风华正茂。他的文学之路是从绘画开始的,当时是内蒙古科右前旗文化馆的美术辅导员,我是保门乡文化助理。他画画,我写文章。他明明画出了名气,可却突然摇身一变,出人预料地变成“两栖”作家,至今已经出版长篇小说、传记文学、理论箸作、儿童文学30余部,都是大部头。

正因为夏桂楣是画家出身,所以,他的三卷集《徐悲鸿时代》写得非常有画面感——每一个人物、每一段景物的描写,都像是一幅画摆在我们面前,使人感受到文学和美术的双重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