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改革开放时代的文学经验”学术研讨会召开
来源:中国山东网 |   2021年05月13日08:37

5月8日,由山东大学人文社科青岛研究院和中国现代文学馆联合主办、莫言与国际文学艺术研究中心承办的“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改革开放时代的文学经验”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华岗苑北楼报告厅召开。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副校长曹现强教授、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梁飞、青岛校区科研处处长、人文社科青岛研究院张荣林书记以及来自中国现代文学馆和国内高校的四十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研讨会由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莫言与国际文学艺术研究中心主任丛新强主持。

在开幕式上,曹现强副校长和张荣林书记分别代表青岛校区和人文社科青岛研究院欢迎与会专家的到来。曹现强在讲话中指出,青岛校区承继闻一多、沈从文等学者的优良传统,人文底蕴深厚,是山东大学“双一流”建设的新引擎,期待与会专家畅所欲言,激励青年才俊不断前进。张荣林介绍了人文社科青岛研究院的主要职能和学科建设,莫言与国际文学艺术研究中心是研究院旗下的重要科研平台,研讨会的召开将为年轻的青岛研究院补充活力,增光添彩。

丛新强教授介绍了会议的缘起和议程,代表研究中心为张志忠先生受聘山东大学全职荣聘教授并入职人文社科青岛研究院举行欢迎仪式。梁飞副馆长代表中国作家协会李敬泽副主席向大会致意,他感谢莫言中心为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提供学术交流与对话的平台,肯定了研讨会对促进青年批评家成长的意义。武汉大学文学院樊星教授从疫情谈起,总结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当代文学的共同主题,感慨世事多艰、相聚不易。山东大学文学院贺立华教授代表张华教授、杨守森教授祝贺张志忠先生入职山大,他详细回顾了张志忠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与山大学人的交往以及对期刊《青年思想家》的鼎力支持。山东大学文学院张学军教授也深情表达了对张志忠的欢迎和感谢。莫言与国际文学艺术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张志忠教授在致辞中感谢诸位学友的高情厚谊,并欢迎海内外青年学者加入中心,立足青岛研究院,立足山东大学,为中国文学研究贡献力量。

研讨会学术发言环节,与会专家根据会议主题、结合自身专长进行专题报告。报告共分三场举行,每场报告均设主持人、评议人,各位发言人分别就文学书写中的改革开放、作家的时代意识、中国文学海外传播以及莫言研究等话题展开深入对话。《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副主编王秀涛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当代文学史的分期问题进行了再思考;《南方文坛》副主编曾攀,从广西的三个城市入手考察当代中国的南方写作,认为区域性的整合、跨境的整合、地理性的衍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杭州师范大学郭洪雷教授从自身经历出发,回应了曾攀的观点,以南方写作中的“北人”为例,点明南方话语在文学史中的独特价值;张志忠教授以当下为新的转折点,通过“向后看”和“长时段”,回首改革开放时代的文学经验;扬州大学文学院刘永春教授思考了新世纪长篇小说的现实苦难书写,认为它体现出命运悲剧意义与象征意义的强化、乡村与城市的命运共同体和外在化的叙事视角等特点;中国现代文学馆副研究员计文君站在创作者的角度,思考了改革开放时代面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变”与“不变”;张学军教授通过考察《应物兄》的知识性写作和人物的外在群像描写,探讨了当代文学经验的呈现问题;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宁明以《蛙》与《万延元年的足球队》作比较文学的平行文本研究,对两部作品的罪感叙事与中日两国的罪感文化展开细致讨论;丛新强教授以莫言早期创作风格及其转变为关注点,提出1984年《黑沙滩》为莫言文学创作风格的转变之作,一改此前清新向上、质朴昂扬的文学风格,也显现莫言此后历史观的雏形。

闭幕式上,王秀涛表示,本次研讨会就时代与文学、中国与世界、莫言与现当代文学研究三个方面均进行了充分的阐释。研究中心顾问贺立华教授肯定了会议选题的学术智慧,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文学成就斐然,将其置于千年以来的中国文学大传统中亦毫不逊色。张志忠教授作总结致辞,认为本次会议在时间、空间、代际、性别、本土、海外以及作家作品的微观研究等话题建树颇多,内容饱满,节奏紧凑,又以《国际歌》在中国的改编为例谈到总结中国经验、讲述中国故事的问题,并感谢与会专家及组织者的奔波辛劳和中国现代文学馆对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 晚间,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现状对话会在青岛校区图书馆会议室举行,与会专家漫谈现当代文学的前沿问题、学术研究中的对话问题、中国文学的文化自信问题,为本次研讨会划上圆满结局。(通讯员:鞠啸程 摄影:董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