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青岛城阳区西后楼社区,既要住新房也要“暖心房”

来源:肖芳 | 肖芳  2021年05月07日10:12

“自从嫁到后楼村,挑担水压断筋,石头瓦碴硌脚心。”今年59岁的青岛市城阳区流亭街道西后楼社区居民纪燕,至今还记得小时候经常听到的这句顺口溜。

这个地处胶州湾东北角的渔村,曾经是一个姑娘们找对象时避之唯恐不及的地方:盐碱地长不出庄稼,村民靠打鱼为生,风里来雨里去,一年到头勉强温饱;村里没有饮用水,大家每天摸着黑爬起来,深一脚浅一脚到几里外洼地去“抢水”……

在过去的十几年间,随着城镇化的迅速推进,西后楼社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低矮的平房变成了新房,曾经坑坑洼洼的土路变成了干净整洁的沥青路,还有宽阔敞亮的“幸福广场”,每天都有人在散步、跳舞、健身……

可若问起西后楼人,小康生活的起点是不是住进了新房?大家却连连摆手。

西后楼社区2010年完成旧村改造后,因流动人口增加、社情复杂,社区治安状况并不理想。“我记得有一年,有户居民一个月丢了3辆摩托车,同时期还发生了多起入室盗窃案,搞得人心惶惶,晚上连觉都睡不安稳。”西后楼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王全合回忆说。

为保障社区居民人身财产安全,2012年,西后楼社区投入200多万元,在社区及外围铺设近200个摄像头,构筑起全覆盖、无死角的技防屏障。此后,社区又在出入口安装人脸识别系统,还增加了5个与公安部门联网的高空天眼,监控室安排专业人员24小时值守。自2012年起,社区再没发生过一起刑事案件。

曾经困扰居民的车辆失窃问题,也有了智慧化解决方案:社区引入第三方机构,在每一栋楼下都建了智能电子车棚,每个车棚不仅安装高清摄像头为车辆“保驾护航”,还设有20多个智能充电桩,只需6毛钱就可以给电动车充电7个小时。

尝到了现代科技“甜头”的西后楼,逐步将更多智慧元素引入日常生活:社区服务中心引入“互联网+政务服务”自助终端,办理老年优待证等市本级734项事项实现“不见面审批”;设置便民查询系统,居民“一键触屏”即可查询社区近三年党务、居务、财务等公开情况;将年老体弱居民列为重点照顾对象,分析其日常出行、散步等行为轨迹,发现异常第一时间安排网格员查看;委托第三方机构为独居老人上门免费安装燃气及一氧化碳报警器,接入在线平台进行24小时监测……“智慧社区的建设,给居民们带来了安全感,也带来了方便和舒心。”社区党务助理纪乐乐说。

更让居民们感到贴心的是,社区有一个24小时在线、随叫随到的志愿服务团队。近年来,西后楼社区先后组织成立“5号有约”巾帼志愿者、夕阳红志愿者、爱心维修服务队等7支志愿服务队伍,活跃骨干志愿者超过300人,志愿者人数约占社区总人口的一半。谁家有家电维修、老人理发等需求,在微信群里一说,很快就有志愿者上门服务。

“大家上了楼不像以前低头不见抬头见了,但有了这些志愿活动,我们就还是热络络的一家人。”社区志愿者纪燕说。

“老百姓过得好不好,就看脸上笑不笑。我们理解的小康生活,既要住新房,也要‘暖心房’,有满满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王全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