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葫芦河》主编樊文举:种好庄稼地,放飞文学梦

来源:中国作家网 | 樊文举  2021年04月30日16:57

樊文举,宁夏西吉县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宁夏作协会员、宁夏诗词学会会员,鲁迅文学院西海固作家研修班学员,《葫芦河》杂志主编。业余创作诗歌、散文、小说,作品散见于《诗刊》《飞天》《朔方》《黄河文学》《六盘山》《大观》等,部分被《中国优秀诗歌选2018/2019/2020》《宁夏诗歌选》《西海固文学》等丛书收录,著有长篇历史小说《大石城》、诗集《墨语心痕》。

2016年5月,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在西吉调研时说:“西吉是中国文学最宝贵的粮仓,文学是西吉最茁壮的庄稼。”这不仅是对近年来西吉文学发展情况的肯定,更是对今后西吉文学发展的鞭策。2016年年底,我调到西吉县文联工作,除负责文联全面工作之外,还兼任《葫芦河》主编,深感责任重大。当时就暗下决心,无论如何都要种好这块庄稼地。经过近五年的艰辛耕耘,踩着前辈们的肩膀,还算没有辜负这片土地,没有辜负这片庄稼地中的地,没有让其荒废,反而变得更加葱绿,让我十分欣慰。

《葫芦河》创刊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属民办刊物,后因各种因素停办。2007年复刊,复刊后,属西吉县文联主办的县级文学内刊。定位准不准,思路对不对,是决定一本刊物成败的关键,也是决定刊物影响度和存在价值的关键。2017年,我担任《葫芦河》主编后,为提升办刊质量,进一步定位了刊物的属性,完善了办刊思路,明确提出《葫芦河》为地域性文学季刊,始终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人民书写,为人民创作”的办刊思路,始终坚持“推出精品佳作,培养本土新人,扩大文艺交流、提高办刊质量”的原则,始终坚持走弘扬地域文化、传承民族美德、讲求文品文德、高举纯净旗帜、挖掘推出新人新作的路子,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18年9月,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对《葫芦河》办刊质量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亲笔签名鼓励。

《葫芦河》能够成为当地人十分认可的一本文学刊物,是多年实践的结果,也是一代一代“葫芦河人”不断探索的结果。近年来,为打造一块放飞文学爱好者文学梦想的阵地,我们致力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注重文学品位。始终把《葫芦河》作为一本西吉人自己的刊物来办,集中反映西吉人在文学创作中的追求和实践,呈现西吉人的写作水平,展现西吉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为实现这一目标,2017年,我们对《葫芦河》选稿用稿的比例进行了调整,将每期本土稿件和外来稿件所占比例调整为7:3。一本文学杂志的品位来自于对文稿质量的追求,因此在选稿用稿上,我们始终坚持“三个结合”的原则,即来稿和约稿相结合,本土稿件和外地稿件相结合,作家稿件和文学爱好者稿件相结合,充分展现西吉文学生态。建立“三审三校制”和刊物专职人员校对制度,确保了刊物在政治导向上不出偏差,艺术质量上不出问题,文字锤炼上不出错漏。在内容上,坚持以文学作品为主,涵盖书法、绘画、美术、音乐、民俗、舞蹈、戏剧等各个艺术门类,最大限度地满足当地文艺爱好者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弘扬当地文艺作品的独特品性。《葫芦河》刊发作品先后被《小小说选刊》《中国最佳诗歌2020》《全国微型小说选刊2020》选载。

二是注重培养人才。《葫芦河》作为一本县级纯文学内刊,培养、推介本土文学新人新作是其最大的责任和义务。对于本土新人新作,我们舍得版面大力推介,先后发表了一批内容较好、质量较高的文学作品,培养出了李耀斌、李继林、李义、王西平、西野、李兴民等一大批文学新人,也走出了郭文斌、马金莲、了一容、牛学智等一批文学名家。同时,为了加快本土文学新人的培养,《葫芦河》高度重视校园文学发展,通过不定期举办校园文学讲座,开设“校园绿风”文学专栏,并将每期版面从原来的2至3个页面扩大到了5至8个页面,编发西吉中学文学作品专号、西吉一小文学专号(各2期),掀起了校园文学创作的热潮,为西吉文学后续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因办刊经费、刊物版面等因素限制,好多作者的稿件无法发表,我们又创办《葫芦河》微信公众号,大大提高了用稿量,激发了写作者的激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是注重交流合作。加强交流是提升文学创作的有效途径。在交流合作上,我们开辟了“内”“外”两个循环圈。内循环,就是在选稿用稿上,始终坚持本土成名作者与初学者两大阵营,老中青三代之间的交流,并定期不定期地以“文学沙龙”、作品赏读、读书会等方式促进本土成名作者与初学者之间,不同年龄段作者之间的交流。外循环,就是加强本土作者与兄弟市县、外地作者之间的交流。为此,《葫芦河》开设了“六盘霞蔚”栏目,专门刊发外地优秀来搞。并积极联系与外省、市、县联合举办文学创作交流座谈会,相互刊发地域性文学作品小辑,扩大交流合作成效。先后与北京昌平区、甘肃平凉市、静宁县、宁夏灵武市、兴庆区、贺兰县等兄弟市县刊物联合举办文学创作交流活动,不仅强化了相互间交流学习的效果,还有效提升了刊物在周边地区的关注度,从而有效推动了本地文学创作水平的发展和提升。

四是注重借鉴学习。《葫芦河》注重本土作家作品,也关注外地作家作品,尤其名家名作。前者是为了发展提高,后者是为了借鉴促进。近年来,《葫芦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先后开辟“本期名家”“第一阅读”两个栏目,全为约稿。“本期名家”栏目编发全国一流作家的作品,我们先后刊发了李一鸣、彭学明、白烨、徐则臣、郭文斌、李国彬、李浩、马金莲、杨海蒂等作家评论家作品。“第一阅读”栏目着眼宁夏,辐射周边省区有一定知名度作者的作品,为本土作者借鉴学习名家名作搭建了一座坚实的桥梁。有利于本地文学爱好者从中看到自身的不足,寻找发展方位。

五是注重共创共建。《葫芦河》的生存和发展,仅靠县文联唱独角戏肯定难以为继。近年来,《葫芦河》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政府与民间、文联与其他部门单位之间共建的路子,有效促进了全县文学艺术事业的发展,也解决了办刊难、难办刊的瓶颈。积极盘活民间力量,组织成立了西吉县北斗星诗社、西吉县诗词楹联学会两个民间文学社团,吸引广大文学爱好者参与文学创作实践,借助民间力量,促进文学事业发展,丰富提升《葫芦河》稿源质量。积极联系与本县各部门单位之间的合作,开展文学采风和文学研讨活动。

经过这几年的办刊历程,我深刻地认识到:文学期刊是文学创作和阅读的重要阵地,作为文学期刊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学内刊,更是促进当地文学发展的基石。办好一本文学期刊,功德无量。文学通过发现、追求平凡生活中的美,让人在平凡的生活中不断地追寻自我尊严、发展自我、超越自我。文学创作与文学阅读是一个涤荡心灵、完善人性、陶冶性情的过程,既可以塑造提升个体的思想,也可以鼓舞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斗志,给生活以无穷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