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2020年度“中国好书”揭晓
来源:“中国好书”微信公众号 |   2021年04月24日13:47
关键词:“中国好书”

2020年度“中国好书”日前揭晓,共有33种图书入选。其中,年度荣誉图书2种,主题出版类6种,人文社科类9种,文学艺术类10种,科普生活类3种,少儿类3种。

年度荣誉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习近平,外文出版社

2.《习近平扶贫故事》,人民日报海外版,商务印书馆

主题出版类

1.《文献中的百年党史》,李颖,学林出版社

2.《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刘统,上海人民出版社

3.《革命者》,何建明,上海文艺出版社

4.《恩格斯画传:恩格斯诞辰200周年纪念版》,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重庆出版社

5.《清风传家》,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中国方正出版社

6.《白衣执甲 逆行出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等,人民卫生出版社

人文社科类

1.《60万米高空看中国》,刘思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2.《此生只为守敦煌:常书鸿传》,叶文玲,浙江人民出版社

3.《医学的温度》,韩启德,商务印书馆

4.《民法典与日常生活》,彭诚信,上海人民出版社

5.《新基建:数字时代的新结构性力量》,徐宪平,人民出版社

6.《钱的千年兴衰史:稀释和保卫财富之战》,金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7.《不断裂的文明史:对中国国家认同的五千年考古学解读》,刘庆柱,四川人民出版社

8.《看见5000年——良渚王国记事》,马黎,浙江古籍出版社

9.《故宫营建六百年》,晋宏逵,中华书局

文学艺术类

1.《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李迪,作家出版社

2.《琵琶围》,温燕霞,江西人民出版社

3.《迟到的勋章》,王龙,浙江教育出版社

4.《目光》,陶勇,李润,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5.《山林笔记》,胡冬林,时代文艺出版社

6.《书内书外:沈鹏书法十九讲》,沈鹏,北京大学出版社

7.《烟火漫卷》,迟子建,人民文学出版社

8.《夜谭续记》,马识途,人民文学出版社

9.《心居》,滕肖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10.《重卡雄风》,晨飒,阿里文学

少儿类

1.《土狗老黑闯祸了》,叶广芩,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2.《我和小素》,黄春华,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3.《乘风破浪的男孩》,赵菱,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科普生活类

1.《活出健康:免疫力就是好医生》,王贵强,王立祥,张文宏,人民卫生出版社

2.《深海浅说》,汪品先,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3.《下一站火星》,毛新愿,电子工业出版社

年度荣誉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习近平,外文出版社

本书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0月18日至2020年1月13日期间的报告、讲话、谈话、演讲、批示、指示、贺信等92篇,分为19个专题。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的智慧方案,是全面系统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对于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对于帮助国际社会更好地了解这一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增进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认识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扶贫故事》,人民日报海外版,商务印书馆

本书由67篇扶贫故事组成,按照时间顺序,系统讲述了习近平同志先后在陕西梁家河、河北正定、福建、浙江、上海,直到担任总书记,都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带领困难群众脱贫攻坚的感人故事,生动记录了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扶贫开发、驰而不息地推进脱贫攻坚的精彩瞬间,展现了习近平同志“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子情怀。

主题出版类

《文献中的百年党史》,李颖,学林出版社

本书依据党的重要文献,以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发展为序,每年以一件(组)珍稀文献(包括图片)为引,讲述一个(组)重大党史事件,每个事件既独立成篇,又前后接续,串联起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奋斗历程。全书角度新颖,史实准确,图文并茂,在纵向体现党的历史大时段分期的同时,注意全面反映党的不懈奋斗史、理论探索史和自身建设史,同时注重讲述时代英模和普通人物的感人故事,兼具权威性和可读性,是一部鲜活生动的中国共产党100年奋斗简史。

《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刘统,上海人民出版社

本书以“寻找中国复兴之路”为切入口,溯源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历史,上迄20世纪初,下至1929年底古田会议,以宏大史观配以全景式叙事方式,书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大背景下的中国,讲清创建之初的党在生死关头怎样做出关键抉择,红色火种又如何在沉沉黑夜中成功燎原,再现那段震撼人心的寻路历程。作品视野宏阔,资料翔实,叙事生动,既在大历史中展现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又在小细节中再现历史人物的一举一动,辅以80余幅历史图片,是一部兼具学术性和可读性的优秀党史著作。

《革命者》,何建明,上海文艺出版社

报告文学《革命者》以大量鲜为人知的史实,讲述了革命先烈在上海前仆后继作斗争的革命历史和英雄事迹。作者从烈士留下的书信、日记进入英雄的精神世界,钩沉历史,回望英烈,刻画出骨肉丰满的革命者群像。无论是笑对敌人屠刀、视死如归的王孝和,在刑场上举行婚礼的蔡博真、伍仲文,还是历尽坎坷、初心不改的何孟雄……英烈们用初心垒起一座座精神丰碑,用信仰凝成一首首生命绝唱。作品将文学的感染力与历史的真实性有机融合,在历史的缝隙中穿梭,跨越时空,迸发出震撼人心、感人肺腑的力量。

《恩格斯画传:恩格斯诞辰200周年纪念版》,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重庆出版社

本书以文为经,以图为纬,经纬交织、图文互补,力求以丰富确凿的史实、完整合理的结构、简洁流畅的表述和生动活泼的形式,全面而立体地反映恩格斯的生平事业、理论贡献和崇高风范,帮助读者走进恩格斯生活的那个时代,进入他那瑰丽又恢宏的精神世界,了解恩格斯的历史功绩和辉煌人生,感悟经典著作的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并以此纪念恩格斯诞辰200周年。

《清风传家》,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中国方正出版社

本书立足正面引导,深入采访了党的十九大以来获得国家级荣誉的于敏、孙家栋、张富清、黄旭华、钟南山、樊锦诗等25位英模党员,首次集中挖掘他们在家风建设方面的感人事迹,细致讲述他们赤诚报国、清白传家的家风故事,生动展现他们的真情大爱、家国情怀,旨在引导党员干部见贤思齐,从中汲取人格力量,自觉做家风建设的表率。全书突出思想性、教育性和可读性,叙事生动,说理透彻,既是党员干部筑牢信念基石、锤炼高尚品格、强化廉政教育和家风建设的重要学习辅导,也是面向全社会的廉洁文化建设读本。

《白衣执甲 逆行出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等,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0年新春,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率先在武汉打响。在这场延续至今的战役中,医生护士的舍身逆行、疾控者们的无私忘我,汇集成了一幅令人动容的画面。本书从上千篇稿件中精选出三百篇,以逆行、身影、战友、家书、手记五个主题,再现了医务工作者们最真实的战斗日夜,记录了他们感动与欣慰的瞬间、紧急与为难的时刻。作品将惊心动魄的战“疫”过程铺陈为主人公们日常工作的背景,个体叙事随着家国情怀的张扬,个人与历史相得益彰地融合在一起。该书语言质朴无华,情感深挚绵长,为时代画像,为历史留痕,不是文学胜似文学,不是史作胜似史作。

人文社科类

《60万米高空看中国》,刘思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如果站在60万米高空,俯瞰祖国壮美山川和秀美家乡,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2019年,新华社首次大规模运用卫星资源,聚合增强现实技术和遥感卫星技术,自北向南,由东到西,捕捉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70年来物换星移的巨大进步和沧海桑田的宏阔变迁。本书以这些卫星图片为基础,讲述飞跃背后动人心扉的奋斗故事,用图像和文字串联起一幅气势磅礴、美不胜收的时代画卷。全书有高度有精度,图片清晰震撼,情感激扬澎湃,文字舒张有力,既是一场大美中国的发现之旅,也是一次前所未见的探索之旅。

《此生只为守敦煌:常书鸿传》,叶文玲,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是一本常书鸿的传记。作者将常书鸿毅然回到战火纷飞的祖国,不顾众人劝阻来到敦煌、创建敦煌艺术研究院,以及保护和研究敦煌艺术的风雨之路娓娓道来,情节跌宕,句句感人。在敦煌,常书鸿经历的是缺衣少食、经费不足和妻子的离弃;收获到的,却是精神上的充实和圆满;最终留下的,是一个无与伦比、再难复刻的敦煌。作为敦煌文化的研究者、守护者和传承者,他的一生,已融入敦煌,并成为了敦煌诗篇中不可或缺的一阕。

《医学的温度》,韩启德,商务印书馆

医学是人学,医道重温度。本书结集了韩启德院士近年来对医学的本质、医学史、叙事医学、精准医学等的人文思考,阐述了对癌症、传染病、中医、死亡等的独特看法,对癌症应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等人们习以为常的医学观点提出质疑和建议,对全速发展的现代医学技术及其发展方向进行重新审视,提出应回归以病人为中心的价值医疗、不能忘记医学的本质与初心等观点。全书文字生动,感情真挚,充满着人文情怀与医者的温度,思想深遂,具有哲理性和普适性,给人以重要启迪。

《民法典与日常生活》,彭诚信,上海人民出版社

《民法典》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为了帮助普通读者学习和理解《民法典》,本书由民法专家以案例分析和热点问题解读这两种方式对《民法典》做通俗化的讲解。典型案例部分选取了居住权、合同纠纷、肖像权等常见案例,不仅介绍相关的法律规定,还从法律原则原理上作了进一步说明,使读者理解法律思维,对相似的情况可以举一反三。热点问题解读部分则精选了此次民法典编纂过程中普遍关注的问题,充分地说明相关法规的历史渊源和修订的理由。专业解读说理透彻,生活化释义通俗易懂,有助于大众理解和适用《民法典》。

《新基建:数字时代的新结构性力量》,徐宪平,人民出版社

我们已进入一个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万物互联、人机智联的数字时代。数据资源已成为当前社会环境下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数据经济也成为主要经济形态,新型基础设施成为数字经济的主要载体,成为数字时代的新结构性力量。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实现全要素生产力提升。从创造未来社会前瞻性需求的高度引领技术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前行动力。本书让读者多维度、系统化地了解“新基建”是什么、为什么、干什么、缺什么、要什么,普及了与新基建密切相关的5G、人工智能、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知识和内涵,也对未来新基建可能引发的经济与社会巨大变革进行了畅想,是一把开启数字时代认知的钥匙。

《钱的千年兴衰史:稀释和保卫财富之战》,金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一部关于“钱”的简史。作者以独到和专业的视角,从“用什么衡量财富”和“什么才有资格被称为钱”谈起,运用大量生动的案例和史实,详细介绍了“钱”的发展历史及其本质,梳理了与“钱”相关的货币、信用、银行、债券等金融要素的逻辑脉络,并阐述了为什么要学会作出恰当的财富决策进而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等问题。本书不仅让我们更了解“钱”的历史,也通过阅读千年以来财富的稀释和保卫之战,启发读者思考如何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并进一步去探索“钱”的前世今生中的无数个未知。

《不断裂的文明史:对中国国家认同的五千年考古学解读》,刘庆柱,四川人民出版社

从世界史的范围来看,中华民族是唯一一个有着不曾断裂的文明史的民族。文明不断裂的原因何在?这是一个世界之问。学者刘庆柱以“中和”理念为线索,综合运用文献史学和考古学的研究方法,采用由近及远、由熟悉到陌生的叙述方法,爬梳都城、寝陵、礼制建筑、礼器和文字之中蕴含的“中”“和”观念以及“家国一体”的政治、文化认同,全景式地展现绵延不绝的文化脉络,对这一世界之问作出了中国之答。深厚的学养,开阔的视野,优雅的语言,铸就了这本具有开创性和探索性的理论力作。

《看见5000年——良渚王国记事》,马黎,浙江古籍出版社

上下五千年,是每个人都深信不疑的历史课,然而,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依据究竟是什么?这就要追溯到距今5300~4300年一个名为良渚的王国。它在创造了高水平的水利工程和绚烂的玉器文化之后,却突然隐于历史的长河之中,引人遐想。记者马黎,追踪良渚考古十年,以媒体人的视角,运用戏剧场景式的写作手法,描画良渚从一小铲到五千年的考古蓝图,深度解读良渚文化的全貌,讲述良渚申遗背后的风云际会。全书文字畅达,学识可靠,透物见人,读者可以飞越迷雾,一眼千年。文明起点的良渚古城,仿佛天涯咫尺。

《故宫营建六百年》,晋宏逵,中华书局

1420年12月8日,营建北京告成的喜讯传遍天下,到2020年12月8日,故宫已经建成整整六百年了。作为中华文化体系的典范和中国古典建筑艺术的结晶,对其解说的方式多种多样。本书从“营建”这一视角入手,揭开故宫的神秘面纱,条分缕析地讲述了故宫从开建到最终建成的漫长历程,总结了宫殿建筑艺术的精妙之处,认真探讨了故宫的保护与传承。跟随图片和文字,读者仿佛站在广袤的平原之上,亲眼目睹这座伟大的建筑渐次隆起,亲手触摸一岩一石上凝聚的精神和力量。

文学艺术类

《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李迪,作家出版社

湘西十八洞村,是一个青山环抱,绿水环绕的苗族村寨。作家李迪来到这个村落,挨家挨户走访,通过对访谈资料进行艺术化的处理和剪辑,奉献了这本用生命写就的纪实文学。书中讲述了十八洞村村民自强不息,奋斗脱贫的故事,披露了受访者脱贫路上的真实心声。作品深入生活,扎根群众,语言质朴无华,价值观温暖而明亮,情感真挚而深长。十八个“蝶变的故事”,宛如十八个跳跃的音符,奏响了中国脱贫攻坚过程中动听而雄壮的乐章。

《琵琶围》,温燕霞,江西人民出版社

作为“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现实题材的长篇小说,本书能以全新的视角来观察和理解乡村,细腻展示了充满客家风情的围屋,深入挖掘革命老区的红色基因,既有农村生活的现实,又有革命历史的纵深。成功塑造了在扶贫一线真抓实干的党员干部形象,结合哑伯、橘子婆等老红军与军属,把红军顽强奋斗的精神延续到扶贫工作中,对脱贫对象既扶贫又扶志,通过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栩栩如生地演绎了红土地上可歌可泣的脱贫攻坚故事。

《迟到的勋章》,王龙,浙江教育出版社

柴云振,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是中朝两国关注寻找的“活烈士”,一枚迟到33年的勋章,镌刻着老兵的荣耀战功。长篇纪实文学《迟到的勋章》主要讲述抗美援朝著名战斗英雄柴云振朴达峰阻击战的战斗经历,以及隐功埋名、不改初心的人生传奇。作者沿着柴云振从军队到地方、从战争年代到和平岁月的人生之路,深入追寻他在人民军队的浴火成长、在朝鲜战场的英勇奋战、在漫长岁月的坚守初心,不断破译柴云振功勋卓著、深藏不露的精神密码,探寻他为国奋战、无怨无悔的心路历程,塑造了一位胸怀家国、无私奋斗的志愿军英雄形象,也揭示出人民军队百炼成钢的精神图谱。

《目光》,陶勇,李润,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本书作者陶勇医生是一位医术精湛的眼科专家,也是一起令人扼腕的伤医事件中的受害者。陶医生在重伤之后的康复过程中,超越原有的医生视角,从病人的角度反思医患关系,通过回顾自己多年求学从医的经历,对生与死、善与恶作了深入思考,把一位医生的初心完整地呈现给广大读者。他为什么要学医,为什么会全力以赴地去为患者治疗,为什么与患者的家属互相信任,又怎样从勇敢的小患者那里看到了生命力的坚韧?通过丰富而感人的细节、坦诚而理性的表述,让我们看到一位优秀医生豁达宽容、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对人性的明亮而通透的感悟,以及对生命的哲学沉思。

《山林笔记》,胡冬林,时代文艺出版社

到山林中去,到自然中去!这是一部卷帙浩繁的山林生活日志,这是一部关于大森林、野生动物、山民生活的全景记录。作者曾常年生活在长白山区,持续追踪观察山林里的生灵,在与野生动物的亲密互动中,深刻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中,反观人的生命之美,由自然之壮美映照人性之纯真。以文学的形式,唤起人们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存的意识。全书图文并茂,饱含深情,是一部用生命完成的生态文学精品。

《书内书外:沈鹏书法十九讲》,沈鹏,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书由沈鹏先生有关书法的演讲汇集而成。作者从“书学”的概念入手 ,以其提出的书法学“宏扬原创,尊重个性,书内书外,艺道并进”十六字方针贯穿其中,讲诗歌与书法的相互融通,论“美”“丑”、“松”“紧”的辩证统一,谈书艺和书道的哲学内涵,进而论及治学和人的价值等问题。全书博学融通,视野开阔,娓娓道来,神游于书内书外互为交织的世界,以哲人书家探寻其中蕴藉之美,引导读者在学习书法、欣赏名作的同时,领略中国书法艺术蕴涵的文化精神。

《烟火漫卷》,迟子建,人民文学出版社

这是一部聚焦当下都市百姓生活的长篇小说。作品以主人公刘建国寻找丢失的孩子为主线,并以他为轴心串联起小说中的各色人物,他们共同构架起了浑厚古城中当下生活的命运交响曲,哈尔滨独特的城市景观与小说人物复杂隐微的命运交辉相映,柔肠百结而又气象万千。在作者从容洗练、细腻生动的笔触下,一座自然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交融的冰雪城市,一群形形色色笃定坚实的普通都市人,于“烟火漫卷”中焕发着勃勃生机。

《夜谭续记》,马识途,人民文学出版社

本书是老作家马识途先生以其所亲历的百年世事为底蕴,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酝酿近四十年而成的一部新作。以四川人摆龙门阵的形式,把十个情节曲折的故事连缀起来,对爱情婚姻、家庭人伦等话题进行了质朴而鲜活地演绎,透过世间的人情冷暖与悲欢离合来看社会现实中的众生相。以离奇巧合的情节写命运的颠簸沉浮,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写普通人的可歌可泣,通过这些大众喜闻乐见的世俗故事,不动声色地直指人生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心居》,滕肖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房子,是当下与百姓生活最密切相关的一个话题。小说《心居》以“房子”为切入点,从上海的顾家三兄妹买房卖房说起,衍生至各个层面,全面展示当前上海百姓的生活,以及大环境对个人际遇的影响,并借此探索人性和世情变化。历经生活的劫波,他们渴求更丰沛的物质生活,同时也在追寻心灵的栖居之所。作品行文不疾不徐、细腻软糯,观照当下上海人最真实的生活,道尽普通人对“小日子”不懈持有的热望,富有“沪上味道”,极具烟火气息。

《重卡雄风》,晨飒,阿里文学

作品以主角林超涵的成长为线索,讲述了父子两代人投身军用重卡制造事业的故事。在地处偏僻的西北重型汽车制造厂,干部与职工共同努力,迎难而上、改革创新,使这家濒临倒闭的三线国企起死回生、再创辉煌。通过一个国企在建设、发展上的逆风突破,正面反映了中国工业近三十年来艰辛曲折而又辉煌璀璨的发展历程。叙事逻辑清晰,故事情节曲折,特别是能够把对生产建设过程的描述与对干部职工日常生活的描写有机结合起来,使人物形象饱满而鲜明,具备了较强的现实性与可读性。

少儿类

《土狗老黑闯祸了》,叶广芩,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

本书是“耗子丫丫的故事”系列的第三部,续写了耗子丫丫上学之后的故事。老黑虽只是一只土狗,却忠诚、善良,给了丫丫很多陪伴和慰藉。丫丫带着土狗老黑在城中游走,领略了传承的重要,亲情的可贵,以及成长的甜蜜与忧伤。小说以老黑的故事为线索,透过日常生活中一个个微小的细节描写,再现了美好的童年生活,也勾勒出一幅多姿多彩的老北京生活风俗画卷。作品笔法成熟,语言幽默,京味浓郁,大气又不失活泼,是一部满怀童心童趣的回望之作。

《我和小素》,黄春华,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处于青春期的杨若溪任性又独立,经常与“强势”的护士长妈妈产生分歧。疫情来袭,若溪失去了外婆,最好的朋友周小素一家也感染了病毒,两个女孩陷入了焦虑与恐惧……作者透过若溪和小素两个花季少年的眼睛,描写了疫情下武汉医患同心,“隔离不隔爱”的城市故事,也书写了主人公从“叛逆”到成熟的心灵之旅。作品感人肺腑,生命的脆弱与坚韧、人性的善良与光辉尽显其中,是一本穿越生死之境,抚平疫情之痛,教人成长的励志之书。

《乘风破浪的男孩》,赵菱,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本书是一本以海军为题材的现实主义长篇儿童小说。主要讲述了男孩秦海心在父亲的鼓励和帮助下,克服对大海的恐惧,勇敢参加海上帆船训练并最终获得成功的励志故事。作品以中国海军的发展壮大为时代背景,塑造了以秦海心为代表的的新时代少年群像,展示出当代海军军人勇敢顽强,斗志昂扬的精神风貌,讴歌了中国军人为国奉献的高尚情怀。全书格调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既是一个孩子的振奋人心的成长史,也是一曲献给海军军人的英雄颂。

科普生活类

《活出健康:免疫力就是好医生》,王贵强,王立祥,张文宏,人民卫生出版社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病毒就与人类如影随形。战胜疾病,不仅要依靠医生精湛的医术,还要构筑和保护每个人体内的钢铁长城——免疫力。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与免疫力相关的知识,内容涉及免疫的历史、免疫力与饮食、运动和睡眠的关系、维持免疫力平衡的方法,并剖析了大众对免疫力的认知误区。书中的知识可信可靠,安全实用,贴近大众和生活,是一本老少皆宜的免疫力百科全书。

《深海浅说》,汪品先,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大海究竟有多深?深海中有生物吗?深海的底部是什么样子的?地球上97%的水集中在海洋里,而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的71%,但直到20世纪后期,人类才开始真正深入海洋内部。本书以深海研究的历史为线索,介绍了海底的热液与冷泉、地震与火山、矿物资源与生物圈等基础知识,并通过海洋与地球板块运动的关系、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规律等宏观问题的讲解,说明海洋对于地球、对于人类自身的重要性。全书以富于趣味性的事例和严谨的科学理论,深入浅出地解说海洋科技与海洋文化知识,并展现了人们探索海洋的智慧与勇气。

《下一站火星》,毛新愿,电子工业出版社

本书是一本介绍火星知识的科普图书。全书追溯了人类探索火星六十年的曲折历史,剖析了前沿的航天科学技术,畅想了人类登上、乃至开发火星的美好未来。作者用娱乐旅行的写作线索,引领读者“走近”火星,展开对空间生命科学的探索,为航天爱好者在地球和火星之间,架起了一座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科学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