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少儿图书出版如何从“黄金十年”迈向“高质量时代”? ——“少儿类优秀图书出版研讨会”综述
来源:中华读书报 | 陈香  2021年04月17日09:38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并部署了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将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时代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构以优秀精品图书出版为引领的新时代全民阅读空间,正是繁荣兴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提升优秀精品图书的出版质量,是构建新时代全民阅读空间的基石和前提。

开卷自1999年开始将少儿图书市场单列,提供全国图书零售市场终端数据中的少儿图书市场数据。其数据显示,1999年,少儿图书所占整体零售图书市场比重仅为8.60%;2020年,少儿图书码洋比重上升为25%,占整体零售图书市场的1/4强,为全国图书零售市场的最大细分市场。

然而,目前少儿出版比例和结构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编选类、改编类、演绎类所占比例过大,原创比例相对较少。引进版依然占了很大比重,中国的孩子读外国书长大,这个问题让不少关心少儿出版的人士忧心忡忡,也导致少儿读物自身发展空间不足。500家出版社争入少儿出版,也一定程度导致同质出版、跟风出版、盲目出版,重复的缺乏创造力的出版也造成了低质量图书、劣质图书泛滥。

在规模化、数量叠加和要素投入的市场基础上,如何实现文化强国及质量提升工程语境下的少儿精品图书出版,以少儿图书的内容价值“育新人”、激荡风云,也为少儿文化服务的丰富形态提供内容基石,进而在世界层面形成一股引领的潮流;尤其是,如何推出一批反映时代新气象的童书精品;推出一批关注现实,体现新时代少年儿童火热生活、体现新时代中国价值观念、拥有社会宽度和思想厚度的精品少儿图书;少儿图书出版如何从“黄金十年”迈向“高质量时代”,成为社会和业界高度关注的话题。

由此,4月2日,“世界儿童图书日”,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在京主办召开精品图书与全民阅读高端论坛之少儿类优秀图书出版研讨会吸引了多方关注。学者、专家、书店代表和三十多家专业少儿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与会。

“精品图书”内涵与特征

要讨论文化强国及质量提升工程语境下的少儿精品图书出版,首先要为少儿图书出版之“精品图书”的内涵与特征做一个界定。在资深出版人、少读工委原主任海飞看来,童书精品要有“三精”概念。其一就是以思想精深为准绳,努力提升少儿精品图书的思想性,导向正确、贴近时代、主题鲜明、昂扬向上;其二要以艺术精湛为准绳,努力提升少儿精品图书的艺术性,少儿精品图书应热爱生命、敬畏自然、歌颂成长、弘扬真善美;其三要以制作精良为准绳,努力提升少儿图书的儿童性,少儿精品图书应吸引儿童,服务儿童,快乐儿童。

显然,一些关键性的常识问题,需要我们重新返回原点再思考,比如“思想精深”。“个人认为,现在中国童书出版的最大问题就是思想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很多时候,一本童书就是一杯白开水,或者有时候加了糖,但加盐的时候很少,缺少作为图书精品应有的文化深度、哲学深度、社会深度和人文深度。”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副会长杨平表示。

当然,读者对象特殊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也决定了文学艺术创作、接受和鉴赏的差异性。从价值纬度,即思想艺术性层面来看,童书作品应与更为开阔宏大的社会历史宏观框架和价值观念进行链接,同时,作品也应葆有作家对童年生命的人文关怀;从艺术纬度,即文学艺术性来看,童书作品的叙事结构和节奏,文本和图画的诗性情怀、审美内蕴,感染力度,也应与儿童的思维特点、儿童感知世界的方式相链接。

就少儿精品图书的共性,北京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马光复提出了十条具体意见:其一,图书的观点应该正确健康、向上,人性不被污损贬低,对读者的道德、知识、视野有帮助;第二,图书内容真实可信可靠,经得住科学和时间的检验;第三,从主题到内容,是为社会、历史、读者所需要的,不是简单应时需要,更不是哗众取宠;第四,图书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有独到见解和观点,有创造性、创新性;第五,图书内容的表达与表述,要清晰明白、合理得当;第六,图书语言要适合内容的需要,有自己的书写风格,但必须流畅、明白、生动;第七,布局与架构合理,符合成书的基本规律,符合读者的基本阅读习惯;第八,配图要符合内容需要,而且高质量、精美精良,有视觉美感;第九,装帧设计符合审美,也有较高的个性;第十,从作家到编辑,成书的过程应该一丝不苟,十年磨一剑,每一本图书都当成完成一件艺术品细细打磨。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陈晖则着重提到了儿童本位和儿童接受的维度,根据北师大相关团队的调研,故事、想象、幽默、新颖是儿童阅读需求的“四要素”;作品要避免主题先行,因为阅读本质上还是一种审美范畴;此外,编辑的素养和品控能力是出精品图书的一个最起码的基础,而“主力编辑的流失已经成为一个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问题”。

出“精品”的环境

显然,要谈论少儿精品图书的出版,出“精品”的环境也极为重要,譬如,对创作者、出版者、传播媒介及销售渠道的需求。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社长刘凯军对陈晖的回应是,“好的编辑是好的作品的源头,编辑队伍是精品出版的基础。作为出版社来谈精品出版,如果离开了编辑队伍的建设,无异于缘木求鱼”。

刘凯军讲起了一个小故事。二十一世纪出版社一位年轻的编辑读到作家杨志军的一篇中篇小说,这部作品虽然不是儿童文学,但稍加修改就非常适合孩子阅读,因此编辑冒昧地给作家写了一封信。这份意见不但获得了作家的充分肯定,而且还触发了作家的创作激情,由此诞生了《巴颜喀拉山的孩子》。这部作品入选了2019年中宣部优秀儿童文学出版工程。

培养编辑队伍,就是对精品出版培根铸魂。出版家叶至善30多年前说过的话,“出版社培养出几位在社会上有影响力的编辑,是值得自豪的事”,至今仍值得我们回味。

从创作者的角度来看,好的作品的培育是需要从容态度,需要时间等待的。作家彭学军从第一部作品在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到最近一部《建座瓷窑送给你》,历时30年,而创作的长篇小说不到十部,可见其创作的精益求精。尤其是,时代呼唤我们的创作者走出书斋,去拥抱火热的现实生活,拿出我们时代的代表作,推出我们时代的经典儿童形象。

从工作实践出发总结,刘凯军提出,对焦时代精神,对标专业水准,观照读者的反馈,是淬炼少儿精品图书的“三昧真火”。其一,响应时代号召的选题,更能得到社会高光的照亮,也更能激发作家的创作激情;其二,要对标专业水准。精品的提炼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编辑、创作、营销等各方面的精诚协作,共同来把握打磨出专业水准,其中编与创的深度合作尤其重要。三是要关照读者的反馈。精品图书是经过时间沉淀和市场检验之后,仍具有良好读者口碑的优质产品。读者的反馈和口碑传播,对精品图书打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从“伟大也要有人懂”系列开始,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走出了一条擦亮少儿主题图书品牌的主题出版之路。总编辑张晓楠认为,少儿主题出版是一个系统工程。科学制定新时代少儿主题出版规划的前提,是对国家未来发展的国际国内两个环境进行全面精准的分析,统筹梳理整合国内主题出版的作家、画家、审读专家等高端团队,有力夯实做强主题出版的基础。进行具体选题策划时,需要破除僵化的宣传说教或者是政策解读,应尝试通过文学性表达和内涵丰富的故事来创新革命历史题材、传统文化故事、时政通俗读物,实现新时代故事的话语表达。

尤其是,出版人应加快主题出版向价值链中高端的迈进,以增强原创图书的国际竞争力与话语权。少儿出版人应当把主题出版放到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去考量,在推动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迈进的进程中作出应有的贡献。其方式就是,推动强强合作,实现主题图书在海外出版的本土化。

“要实现主题出版的海外话语权,实现其海外出版的价值,必须因地制宜,着力做好编辑出版的本土化,让主题出版图书能够被海外的目标读者所喜闻乐见。”中少总社《伟大也要有人懂:少年读马克思》这本书版权输出美国是很不容易的。第一步,中少总社找了专业的大学教授翻译了这本书,但这只是版权输出的起点。美国奔驰教育出版公司的编辑团队在仔细研读内容的基础上,给英文版做了详细的出版方案,包括内容定位、目标、编辑思路、营销计划等;为贴近美国12到18岁青少年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水平,美国奔驰教育出版公司特别邀请了备受孩子欢迎的当地本土的儿童文学作家进行译创,其过程远远超过了中翻英的简单过程。原书作者、北大教授韩毓海,中方编辑、美方编辑,还有双方的领导都深度参与其中,仅两个责编的英文往来邮件就达到220多封。相关各方频繁交流,不断讨论,甚至交锋磨合,既保证了原著思想精髓不变,又做到了该书为美国青少年量身定做。由此,这本书成为美国引进的第一本面向青少年的马克思读本,其本土化的过程虽然艰难,但是却让该书在海外被阅读、被喜爱,实现了价值传播,也为后续荷兰语、尼泊尔语、意大利语等的版权输出奠定了文本基础。在推动主题出版图书的海外输出与价值传播时,出版人也必须充分利用国际舞台,面向国际社会的主流媒体和国际知名少儿出版社,包括国际读者,介绍中国文化,提供中国视角,传递中国价值。在推动《伟大也要有人懂》海外营销工作时,中少总社在美国、意大利、荷兰、尼泊尔等国家都举办了新闻发布会,并在相关国家举办了论坛。在美国书展举办完论坛之后,纽约电视台马上对作者进行了专访。

当然,我们更需要呼吁的是,给精品出版一个正常的市场环境。2020年,整体网店渠道售价折扣为六折,还不包括几乎覆盖全年的满减满赠等活动。2020年受疫情影响,线上渠道规模占比进一步加大,占比达到79%;在2020年兴起的直播带货、短视频售书等新兴网店渠道中,网红头部主播索要的超低折扣,一度达到三二折、二八折。无节制的打折对中国的图书市场造成了釜底抽薪的破坏,整个行业利润的降低,使得出版社难以精细打磨出好的出版产品,最终难免“劣币驱逐良币”;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一些优秀编辑的流失。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就是盗版问题。几家传统电商,包括阿里、京东等,已经具备相对完善的盗版处罚操作机制,本身也很重视查处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但一些新型电商平台,为了抢流量、抢用户、占山头,不择手段。比如拼多多平台上图书盗版的泛滥,使出版界、作者、译者的正当权益无法得到保护,长期受损的将是整个社会的文化创新能力。

同时,出版是知识密集型行业,而电商“爆款驱动”的销售导向、“算法推荐”的引流模式,与图书作为内容产品的“丰富度”要求并不相符。经销商需要的是低折扣,读者偏爱产品性价比;经销商欢迎促销活动,读者更需要阅读服务;经销商喜欢当下热销产品,读者则期待超越视野的新产品。

掌握了流量,垄断了中间的渠道环节,就倒逼上游供应链,如此“新经济”的后果,只能是百业凋零。新旧经济体系和模式应该并行不悖,其中价格体系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