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枪声仍在回荡
来源:解放军报 | 王保生  2021年04月15日06:44

这个春天,我又来到千顷洼,瞻仰马本斋纪念园。此时,细雨霏霏,翠树滴玉,瞻仰凭吊者络绎不绝。

千顷洼,位于河北省阜城县东南。这片沙洼,《汉书·地理志》称其为“盖节渊”,为古黄河冲淤未平的沼泽滞洪区。后来人们习惯称其为“千顷洼”,沿袭至今。在这里,流传着许多历史掌故和民间传说:刘秀遇老人指点迷津而获救,地理学家郦道元考察古黄河故道,杨六郎巧布溃水奇阵,鲁智深野猪林救林冲……

然而,最能感动和吸引我的,还数抗日民族英雄马本斋及他领导的回民支队。

1942年5月,侵华日军调集5万多兵力,疯狂围剿华北抗日根据地。为掩护冀中军区机关和主力部队转移,马本斋带领回民支队发动了攻打泊头和交河的军事行动,成功牵制了日寇主力,保证了冀中军区顺利突围、进入太行山根据地。但回民支队官兵,却陷入了敌人“铁壁合围”的包围圈中,形势十分危急。

敌军数量庞大,只有3000多人的回民支队想从容跳出包围圈已无可能。而正面开战的最终结局,很可能是全军覆没。马本斋和其他指战员决定,在敌人合围前,尽可能延长隐蔽时间,避免与敌前锋部队遭遇,以期寻找敌人薄弱环节,待机突围。

兵贵神速。朝着地图上所标示的那片森林,回民支队星夜出发,马不停蹄,人不歇脚,向千顷洼急进。

本来,千顷洼沙地上生长有密密麻麻的柳树,片片成荫。风起沙飞时,树林里昏无天日。非本地人,若进入洼里,就会迷失方向,易进难出。如此万亩天然屏障,是官兵绝好的隐蔽之地。

然而,回民支队到达目的地后才发现,大片丛林已被敌人砍伐,沙地上只剩下稀疏的荆丛棘树,部队难以隐蔽。马本斋便立即命令部队进入附近的高庄、纪庄两个小村子,并将司令部设在高庄村北的小场屋内。

这时,侦察员陆续送回敌情,地方党委的敌工部门也派人送来紧急情报:敌人已在津浦、德石两路布置重兵。马本斋临危不惧,一番运筹,断定敌人将从南、西、北三面张开口袋,渐次向东推进,迫我进入极其危险的两难境地——如我向西运动,必钻入其口袋;如向东,则敌人将顺势压迫我到津浦、德石两线交汇处之三角地带,以图聚而歼之。形势危如累卵,回民支队如何行动,到了必须即刻作出决断的时刻。

马本斋处变不惊,指挥若定。他严令部队隐蔽,要求官兵只要不被发现,即使敌人擦肩而过也不可开枪。他认为,敌人必会向东跟进,以达其歼我于津浦西侧之目的。随着敌人兵力的运动,西、南、北方向公路上的封锁线必将出现薄弱环节。那时,我军出其不意,一鼓作气,迅即向西,就能在敌人口袋底部捅一个窟窿。指挥员们经过短暂而激烈的争论后,同意了马本斋的突围方案。

历史证明,马本斋的预料十分精准:合围的敌军在路过纪庄、高庄向东推进时,果然忽略了这两个小村子。在敌人看来,这两块弹丸之地根本无法容纳、存留3000多人的回民支队。回民支队机枪手遮盖着笤帚的枪口,在离敌人行军队伍很近的情况下,都没有被发现。

然而,由于一个突发情况,突围战提前到来了。当日寇的一个小分队接近回民支队前沿阵地时,回民支队一大队三中队战士想全歼敌寇,便跳出掩体,与日寇展开肉搏战。最终,他们刺杀鬼子13人,只有1人逃窜,并开枪向我射击。

枪声惊动了运动中的大队日军。日伪军迅速在距纪庄不远处设下3道防线,用密集火力封锁向西突围的路线。一时间杀声震天,战斗十分惨烈。随后,敌人抢占了村西北的沙岗和高家坟等制高点,用机枪疯狂扫射,回民支队司令部机关伤亡惨重。鲜血染红了高家坟和周围的沙岗。

就在这紧急时刻,突然狂风大作,沙尘扬起,遮天蔽日。鬼子和伪军,被风沙迷失了方向,乱作一团。回民支队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迅速突破重围。

在这次战斗中,日伪军投入兵力约1万5千人,被歼300余人,回民支队牺牲88人。千顷洼突围战,成为我军作战史上极为突出的范例之一。

“鏖兵夜半战豺狼,貔虎拼杀忘死伤。昔往英豪丹碧血,换来今日麦花香。”2015年,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阜城县为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经过4年建设的马本斋纪念园,落成开园供世人瞻仰。

我是听着回民支队血战千顷洼的故事长大的。在家乡读小学、中学时,几乎每年清明我们都要到千顷洼扫墓,凭吊烈士,缅怀先烈。马本斋纪念园落成后,凡回乡扫墓,我都要去瞻仰凭吊。尤其入伍后,我再到纪念园来瞻仰,想起丛林深处回民支队血战敌寇的壮烈历史,就感觉激烈的枪声仿佛还回荡在耳边,都会感到心中热血涌动。

如今的千顷洼,沙地变沃土:千顷林海,茂密青翠,层层叠叠。千亩澄湖,碧波荡漾。步入林海,鸟语花香,古树参天。老人们说,是回民支队英雄的魂,茁壮了树木;是回民支队英雄的血,泽润了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