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让有温度的历史走近青年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李雪昆  2021年04月07日16:08
关键词:《国家记忆》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主流媒体在打造聚焦“四史”的节目时,如何从“试验田”成为现象级样本?如何做到将大格局与小视角落于实处并被受众认可?如何围绕时代热点和历史焦点,为受众呈现出有温度感的历史和正确世界历史观?作为“四史”学习教育栏目,《国家记忆》用行动践行着内容创新,并不断拓展着传播外延。

过去一年,《国家记忆》全年观众规模同比提升15.0%,观众人均收视时长同比提升10.7%,全国市场份额增长22.6%,打破了电视剧、综艺等娱乐类节目占据黄金档的局面。更重要的是,节目将更多年轻观众拉回荧屏前,为优化频道观众结构贡献了力量。因此,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低估受众的“四史”情结,尤其是青年群体。

站在建党百年历史的重要节点,梳理《国家记忆》的创新价值,有着紧迫而深远的意义。

数据显示,《国家记忆》栏目组推出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首播期间频道市场份额在全国市场同时段排名首位,总触达人次超4.4亿;微博话题#韩磊杜江王一博致敬志愿军#阅读量达2.8亿,#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阅读量高达1.9亿……网友纷纷留言“英雄的人民从不畏惧”“致敬中国人民志愿军”,甚至有教师留言“想将这些纪录片放给学生们看”。

我们看到,《国家记忆》以融媒体传播的布局和思维打造出大屏小屏共振、线上线下联动的新局面、新样态,为纪录片的融媒体传播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这一过程中,“央视国家记忆”抖音号收获了37条百万级点赞视频,快手号收获了37条千万级播放视频,微博话题中仅#国家记忆#的阅读量就达6.2亿,讨论量94.3万。

由此可见,想制作出年轻人喜欢的主旋律作品,就需要契合他们的思维逻辑方式,以他们的视角来看问题,以他们的语言来讲故事,以他们的审美来观察世界。《国家记忆》的探索适应了年轻人的沟通语境,为传统媒介改良传播方式提供了新思路,也带来了全新的文化形态。

面对媒体融合发展环境下的收视竞争,《国家记忆》从某种角度回答了主流媒体该用什么与市场竞争的问题。《国家记忆》的高度、广度、深度、温度、态度展现了中央媒体的水准,更担起了国家媒体的责任与担当,为新时期的“四史”传播打上了“网红”的标签。

《国家记忆》不仅成为国人全面准确了解“四史”的新渠道,也成为向海外展示中国新形象的视窗,提供了向国内外讲好中国故事、中国模式的“新教材”,而这样展现我国形象的重要名片还应该多些,再多些。